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我只要事退的3分之2企退休金

我只要事退的3分之2企退休金

發布時間:2023-08-23 03:52:03

企業退休職工各種工作年限的退休金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企業退休職工各種工作年限的退休金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養老金能領取多少,主要看個人繳費年限長短、個人繳費基數高低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 *** 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退休職工的退休金到底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呀?

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按照參保人員參加工作時間的不同,把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分作三個型別:(1)1996年1月1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稱作「新人」),基本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職工退休時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二是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准為退休時個人帳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20。(2)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稱作「中人」),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各種補貼調節金四部分組成。過渡性養老金計發辦法為:以本人退休前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乘以過渡性養老金計發比例(1.4%),再乘以1995年底以前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求得。(3)1995年底以前退休的(稱作「老人」),按原辦法計發養老金不變。

湖北省企業退休職工的工資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一般,各地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是: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資金總額 除以 某個數字,這個數字按退休時的年齡決定。
退休年齡 數字
50 195
55 170
60 139
假設:55歲退休,退休時個人賬戶里有85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 85000 / 170 = 500 元。
(2)基礎養老金。為繳費年數 乘以 1% 乘以 當地月工資(退休那一年的社會平均月工資)。
假設:當地月工資為4000元,繳費30年。
基礎養老金 = 30 * 1% * 4000 = 1200 元。
注意:這是假設一直按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繳費的,繳費高的話,1%這個數字會高。繳費低的話,會不足1%,最低為0.4%左右。
(3)副高階職稱有每月800元津貼,正高階職稱有每月1000元津貼。這是廣東水準,其他省市要查當地規定。
(4)其他少量津貼。
以上全部,構成退休第一個月的工資(養老金)。每年會上調一定比例,比如8%、10%等。

企業工人退休增加退休金是如何計算的

在退休計算你養老金時是按實際工齡計算你是40.83年。退休後歷年調整退休金,如果所在的省市退休金調整辦法,有按工齡調整部分,工齡零頭進位整數,你就是41年,各地都如此計算。

請問企業退休工人的退休金是如何計算?

可以向社保部門進行具體了解.

煤礦工人的退休金是依據什麼計算出來的?

企業職工養老金不因行業不同而不同,因屬地(省或直轄市、自治區)不同而有不大區別。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和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規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准為本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或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其中,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參加工作的職工,還應發給過渡性養老金,一般由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乘以1995年12月31日之前繳費年限和規定系數而得。

誰知道社保的退休金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各地的演演算法有點不太一樣 深圳這里的是 1992年8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員工,依規定退休時的月基本養老金的構成是: 基礎性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1992年7月31日以前參加工作的員工,依規定退休時的月基本養老金構成是: 基礎性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基本調節金 基礎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基本調節金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個人帳戶養老金在個人帳戶中支付,個人帳戶支取完畢後,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具體計發辦法: (一)基礎性養老金:按退休時上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算; (二)個人帳戶養老金:按退休時個人帳戶積累額的1/120計算; (三)基本調節金:按本市1997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0%計算; (四)過渡性養老金的具體標准由市 *** 另行規定。 廣東省的在細節上有點不同,所以我想可能各地的不一樣。

今後退休工資如何計算出來

退休工資的計算辦法各地都不一樣,國家出台了幾個方案,供各個省市參考,採納,各個省市又根據自身的情況做了修改,計算辦法很復雜,一套程式和引數,我找一個地區的辦法給你,供你參考
計算公式: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C1÷12×[20%+(H-15)×0.6%]
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120
過渡性養老金=X×建立個人帳戶前的繳費年限×1.2%+調劑金
X=C1÷12n×(A1/C1+A2/C2+A3/C3+……An/Cn)
公式中:
X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A1、A2……An 為職工退休前1年、2年……n年的繳費工資
C1、C2……Cn為職工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
n為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的實際繳費年限
H為全部繳費年限

南京企業退休職工如何計算退休工資

南京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南京退休工資如何計算_退休工資如何計算南京退休工資如何計算_退休工資如何計算。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南京退休時應辦理的手續
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該退休南京退休工資如何計算_退休工資如何計算文章南京退休工資如何計算_退休工資如何計算出自
根據有關規定,因病或非因工傷殘申請提前退休的職工,首先要到地市級勞動保障部門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進行醫療診斷。其次是將取得的醫療診斷證明送所在地的地市級勞動鑒定委員會進行稽核,作出是否屬於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結論
最後職工持鑒定結論和其他相關材料,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提前退休手續。
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標准,在2002年4月5日之前,按《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GB/T16180―1996)執行,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作出補充規定南京退休工資如何計算_退休工資如何計算財務管理。自2002年4月5日之後,按《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准(試行)》(勞社部發[2002]8號)執行。

退休後退休工資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參考以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演演算法。
養老金與繳費金額、總繳費年限、退休年齡、地區社會平均工資 等因素有關。
一般,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其他津貼。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資金總額 除以 某個數字,這個數字按退休時的年齡決定。
退休年齡 數字(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45 216
50 195
55 170
60 139
65 101
假設:60歲退休,退休時個人賬戶里有1390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39000 / 139= 1000 元。
(2)基礎養老金。為繳費年限 乘以 1% 乘以 退休那一年的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
假設: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為6000元、繳費年限25年。
基礎養老金 = 25年 * 1% * 6000元 = 1500 元/月。
注意1:這是假設一直按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繳費的,繳費高的話,1%這個數字(依據個人繳費基數算出)會高,比如1.2%,繳費低的話,會不足1%,比如0.7% 。
注意2:一般是1992年才開始個人繳費的。1992年之前的工齡,只要有合同、檔案等證明,全部算做已經繳費,叫做視同繳費年限。
以上(1)和(2)舉例的情況下,兩項合計是每月:1000+1500=2500元/月。
(3)其他津貼。高工(有些地方已取消此津貼)、勞模、獨生子女、地方補充、高齡津貼、過渡津貼、繳費年限津貼等。
以上全部,構成退休第一個月的養老金。一般每年上調一定比例,2018年上調5% 。

㈡ 2022最新職工退休工資標准出爐!看看你退休能拿多少錢

從6月底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4個省份,公布了2022年的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
那麼目前為止,哪一個地區的養老金調整標准更高呢?今天養老金調整又有什麼新變化呢?
跟我一起來看看~
01
2022年養老金調整
繳費年限大有關系
養老金調整主要分為三部分: 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櫻和斜。
一、定額調整部分
目前來看已經公布調整方案的13個省份,定額調整錢數是普遍在30元到50元之間。
標准最低的是雲南省,只有20元;標准最高的是寧夏自治區,定額調整標準是60元。
二、掛鉤調整部分
1、 按繳費年限掛鉤
大多數地方都在1~1.5元散桐之間。比如說廣西自治區是1元,湖南省是1.2元、河南省是1.3元。
有一些地區對於繳費年限15年以下的人員是統一按照15年標准或者一定額度增加, 超過15年的部分,給予更高的標准,以鼓勵人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比如說吉林省繳費年限25年以下,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一元。26~30年、31~35年、36年及以上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2元、3三元和4元。
按繳費年限掛鉤標准最高的,實際上還是江蘇省。繳費年限15年以下16~25年、26年及以上,每年繳費年限分別增加基本養老金1.4元、2.2元和3.8元。如果繳費年限40年的話,江蘇省可以增加100元,但其他地區普遍沒有這樣高的標准。
另外,如果繳費年限短的話,安徽省的標准相對較高。繳費年限15年及以下可以增加32元,15年以上的部分每年繳費年限增加2.1元。安徽省繳費年限25年就可以增加54元,而江蘇省只能增加43元。
2、按養老金比例調整
目前最低的省份是安徽省只有0.5%,最高的省份是廣西自治區,高達1.8%。
三、傾斜調整部分
1、高齡老人傾斜調整。
主要是針對2021年12月31日前年滿70周歲以上的老人。
標准最高的地區是遼寧省,70~79周歲、8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額外增加基本養老金40元和80元。
2、艱苦邊遠地區傾斜
多數在5~10元之間調整標准,標准最高的地區是雲南省和河北省最高30元。
可能大家有點懵, 這里以江西省養老金調整方案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先來看看今年江西省養老金調整方案:
一是定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33元。
二是掛鉤調整:1、與繳費年限掛鉤是按每年1.1元調整。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也按15年算,最少也能增加16.5元。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繳費年限包含了視同繳費年限;2、與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是以本人2021年12月份基本養老金為參照,按1.23%增加。
三是傾斜調整。對年滿70以上進行高齡傾斜調整,分4個檔次,5元遞增。具體為:70-75歲(不含)32元,75-80歲(不含)37元,80-85歲(不含)42元,85歲(含)以上47元。
清楚沖頌坦了江西省的調整方案,那麼我們帶入一下具體案例:
案例1:王大爺,2021年底滿61周歲,當前月養老金1000元,繳費年限18年。
應調整養老金:
定額調整33元,繳費年費掛鉤調整18*1.1=19.8元,月養老金掛鉤調整1000*1.23%=12.3元。共調整:33+19.8+12.3=65.1元
2022年1月後新養老金:1000+65.1=1065.1元
案例2:張大媽,2021年底滿76周歲,當前月養老金5000元,繳費年限38年。
應調整養老金:
定額調整33元,繳費年費掛鉤調整38*1.1=41.8元,月養老金掛鉤調整5000*1.35%=61.5元,傾斜調整37元。共調整:33+41.8+61.5+37=173.3元
2021年1月後新養老金:5000+173.3=5173.3元
02
部分地區養老金調整方式一覽
下面我們具體看看部分地區的調整方案。
一、北京:調低控高
7月13日,北京市人社局發布了《關於2022年調整本市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調整後的養老金7月底前發放到位。
定額調整
每人每月增加36元。
掛鉤調整
(一)與繳費年限掛鉤
繳費年限滿10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3元;對於不足整年的余月數,每月增加0.25元。
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不含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
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5元。
(二)與養老金水平掛鉤
按照退休人員2021年底前的月基本養老金水平,以2021年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6250元)為基準線劃分兩檔,6250元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6250元(含)以下每人每月增加50元。
同時,為了兼顧公平,對調整前月養老金水平在6250元以上的退休人群,如果與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後仍低於6300元的,還將補足到6300元。
傾斜調整
適當向高齡退休人員傾斜
針對退休時間早、年齡偏大的退休人員,為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今年繼續向高齡退休人員適當傾斜,對在2021年12月31日(含)之前已經年滿65周歲及以上的高齡退休人員,在按照上述辦法進行調整後,再次享受40元至70元四個檔次的傾斜政策。
65至69周歲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40元。
70至74周歲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
75至79周歲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
8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再增加70元。
在此基礎上,繼續對65歲以上退休人員中繳費年限滿30年的,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以體現對退休時間早、連續工齡和繳費年限長的退休人員進一步傾斜。
兩種特殊調整方式
(一)繼續單列調整企業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此次調整仍將按往年辦法,以參加革命工作時間進行調整。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參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335元。
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參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305元。
在上述兩檔標準的調整基礎之上,他們還享受高齡退休人員的傾斜政策,本次調整合計將普遍增加375元/月至405元/月。
(二)保證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原工商業者調整後不低於全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平均水平。
按照定額、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和按絕對額增加基本養老金後,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原工商業者基本養老金低於調整後全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水平的,補足到平均水平。同時,在2021年12月31日(含)之前已經年滿65周歲及以上的高齡退休人員,還享受高齡退休人員的傾斜政策。
二、上海市:恢復工齡、優化高齡
今年上海市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是各個省份中變化最大的,減年上海市養老金調整方案出現了恢復工齡調整、優化高齡政策。
定額調整
規定每人每月可以增加60元
掛鉤調整
1、按照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1元,增加額不足15年的補足至15年。
2、按本人2021年12月按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每月增加1.9%。
適當傾斜調整
2021年底前滿70周歲、75周歲和80周歲的人員,每人每月分別再增加25元、35元和45元。
三、廣東省:定額調整創新低,掛鉤調整比重變大
近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財政廳印發了《關於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粵人社規〔2022〕20號), 從2022年1月1日起調整增加廣東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各地市將於7月底前把調整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
定額調整
每人每月加發28元,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執行同樣標准,體現公平原則。
掛鉤調整
與本人調整前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和累計繳費年限掛鉤:每人每月按照本人調整前基本養老金(不含職業年金)月標準的2.1%加發。
繳費年限每滿1年基本養老金月標准增加1元;在此基礎上,超過20年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基本養老金月標准再增加1元;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的增加額少於15元的,按15元發放。
掛鉤調整體現效率原則,有利於激勵參保人多繳費、長繳費。
傾斜調整
主要是對高齡退休人員和企業軍轉幹部等群體予以照顧:
高齡人員按年齡分四個檔次傾斜調整。對年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年滿80周歲不滿90周歲、年滿90周歲不滿100周歲、年滿100周歲以上的高齡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加發一定金額,並納入以後基本養老金年度調整基數,體現對高齡人員的關懷;
向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傾斜。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基本養老金調整後仍達不到所在市企業養老保險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按所在市企業養老保險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計發。
四、安徽省:獨樹一幟 提低控高
安徽省的養老金靜悄悄上漲了,因為調整方案還沒有在省人社廳網站上官宣,但是退休人員可以在皖事通上查詢到養老金調整明細。
安徽省最大亮點是 定額調整提升,與其他省份最大的不同是 繳費年限掛鉤提升,養老金掛鉤比例下降。
定額調整
每人每月增加39元,比去年增加了4元。
掛鉤調整
(一)按繳費年限掛鉤:
繳費年限15年以內的,定額增加32元;
超過15年的,每超過1年的,增加2.1元。
(二)按養老金水平掛鉤:
每人每月增加本人2021年12月份基本養老金的0.5%,去年是1%,下降0.5%。
傾斜調整
分三檔進行調整,和去年標准相同。
70歲-79歲,漲10元;
80歲-89歲,漲20元;
90歲及以上:漲50元。
其中,對2021年到達70周歲、75周歲、80周歲、85周歲的退休人員,按照上述辦法傾斜調整後,累計享受高齡傾斜部分低於140元、180元、280元、390元的予以補齊。
也就是說,第一次滿70歲的,傾斜調整上漲的金額不是10元,而是140元。第一次滿75歲的,以往70歲至今傾斜調整的金額,如果累計調整金額沒有達到180元,按與180元的凈差額調整。依此類推。
五、浙江省:定額調整不降反增
2022年,浙江下降了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部分,重視提低控高,縮小養老金差距,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了「長繳多得」和「多繳多得」。
定額調整
定額調整32元,不降反增,比去年多了2元。
掛鉤調整
(一)按繳費年限掛鉤
繳費年限15年及以下的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月基本養老金增加1.5元(月基本養老金增加額不到15元的,補足到15元);
繳費年限15年以上至30年的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月基本養老金增加2.5元;
本人繳費年限30年以上的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月基本養老金增加3元。
(二)按養老金水平掛鉤
按照1.34%上漲,去年是1.65%,今年下降了0.31個百分點,這有利於縮小養老金差距。
傾斜調整
男年滿70周歲、女年滿65周歲及以上且不滿80周歲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發25元;
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發50元。
去年兩個年齡區間的調整標准分別為27元和54元,今年分別下降了2元和4元。

㈢ 2024年養老金全面並軌,十年過渡期後,事退企退休養老金一樣了嗎

養老金並軌,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真的平等了嗎?2014年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養老金將完全使用同一套系統,真正實現養老金並軌。
從2014年10月1日我國正式開始養老金並軌制度改革,在此之前我國實行的是雙軌制,也就是企業職工向社保部門繳納社保,而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不用繳費,他們工作年限為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後由單位落實養老待遇,從而造成了不公平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高差距,而實行了養老金制度的改革,那麼都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與企業單位養老金並軌
2014年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從10月1日節點開始的,對於並軌前參加工作,並軌後退休的人稱為「中人」,國家當初設定好十年的過渡期,從2014年的2024年十年的過渡期,如今已經過去了七年,還有三年時間,距離2024年養老金全面並軌越來越近了。在此期間,「中人」在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實行「保低限高」養老金計發辦法。
有的網友認為是不是2024年以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就會一樣了呢?其實這個問題不是這么簡單的回答,養老金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是比較大,只是從制度的發展中尋找,採取統一的養老金退休制度,在2014年之前,事業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採取的是雙軌制,而過渡期結束後,只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方式將完全一致,實行養老金並軌,目的只是為了縮小養老金的差距,過渡期結束後,養老金的差距肯定會咐源略有縮小,但是差距肯定存在的,也並不會在短期內消失。
第二,養老金並軌的影響是什麼呢?
在並軌之後採用的是同一套制度和計算方法,都繳納養老金,按一定的標准領取養老金。都是根據個人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退休後的社平工資等因素進行計算的,事業單位也開始建立了個人賬戶,社保同樣是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
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也分為三種:一種就是2014年前退休的人員被稱為老人或者舊人,他們仍然是按照舊的制度方法領取養老金,不受並軌後的影響。而對於另一種人,就是在2014年10月前參加工作,在10月1日後退休的中人,在十年過渡期內,這部分人按新舊制度比較,哪個高就按照哪個來多發一定的比例,「保低限高」就是新辦法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准,就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那麼新辦法計發待遇大於老辦法,超出部分就按以下規定發放,第一年也就是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員發放超出部分的團亂10%。第二年再發10%,以此類推,過渡期內十年發放100%,也就意味著事企之後成為新人,完全按照新制度領取養老金。
在過渡期結束以後,老人和新人都不會受到影響,只是中人的養老金完全按照新制度實施,對於養老金的影響並不是非常大,我們現在退休老人領取的養老金,主要還是看過往的繳費年限和繳費標准,只能說是計算方法是一樣的,但是養老金還是存在差距的,因為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以後,事業單位職員增加一項補充養老金,也就是職業年金由單位按8%繳納,個人按4%繳納,每月12%進入個人賬戶,所以收入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是在計算方法上的統一,也是一個逐步縮小的過程。
總之,企事業養老金計算方法統一並軌,但養老金的差距還是存在的,但是現在起碼已經並軌了,也不要計較養老金高低,只要塌簡檔我們放平心態,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身體健康,多活幾年保持長壽才是我們的目標。總之,由雙軌制並軌統一也是一大進步,也要為國家的並軌統一點贊。

㈣ 企業職工退休金計算公式

企業職工退休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地方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公式中,「實際繳費工資指數」即Z實指數(下同)為被保險人參保繳費至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期間,

相應年度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被保險人曾在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並在統籌范圍辦理退休的,Z實指數為其各階段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二、過渡性養老金公式中, 「視同繳費年限」即N同為被保險人1992年9月30日前符合國家及本市規定的連續工齡;「繳費工資指數」即Z同指數為1;

「1998年6月30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即N實98為被保險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期間符合國家及本市規定的連續工齡(含實際繳費年限)。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以個人賬戶儲存額與個人賬戶補貼額之和,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

(4)我只要事退的3分之2企退休金擴展閱讀:

企業職工退休流程:

1、參保人員申請正常退休的,一般應在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前30日向用人單位或檔案託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2、繳納社會化管理服務費:參保企業和檔案託管部門在辦理退休前,必須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結算管理中心(企保中心)繳納社會化管理服務費(1000-1500)

3、退休申報:

申報材料:按規定裝訂成冊的的退休人員檔案及《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報審表》

申報地點:企保中心檔案接收窗口

4、待遇審核

單位在退休申報後10個工作日內到市企保中心檔案接收窗口領取已審核的《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報審表

單位持報審表到企保中心支付結算窗口核定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領取《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待遇核定表》,及《社會化管理服務通知單》

發放《退休證》退休人員持《社會化管理服務通知單》到其常住地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報到,並領取《退休證》

㈤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多少

事業單位退休金每個月是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十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本人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一、事業單位退休金每個月怎麼計算?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十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本人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3.有獨生子女證的,增加養老金總額的5%。
二、退休金的規定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
退休辦法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職工退休後一次支付退休金。企業支付退休金後對職工退休退職無任何給付義務。後者指在職工退休後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國已連續8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綜上所述,由於退休金是根據當地的基本工資以及退休名錄來進行判斷。所以具體的退休金實際下發內容需要根據當地政府所頒發的內容來進行計算。一般來講,當地的退休金都是由政府部門來進行下發,發給每個退休職工的。

㈥ 單位交的那部分社保退休了怎麼算

企業社保退休金計算方法是通過對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通過一定的公式進行計算得出的個人每月能夠領取的養老金數額。這樣的計算方式是由國家政策規定的,是為了更好地運行退休政策保障退休人員的權益。
一、企業社保退休歷念金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退休金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一般來講,男職工在滿年60周歲,女職工年滿50周歲時,就可以申請退休,然後領取退休金。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組成。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者核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計 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 休時當地上肢嫌困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5、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基本養老金怎麼領取
1、參保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個月(特殊工種審核、因病提前退休需提前三個月申請審核或勞動能力鑒定),由參保人或所在單位社保專管員向社保經辦機構提交退休申請有關資料。
2、經社保經辦機構對參保人提供的資料進行審核,且符合按月領取待遇條件的,發放《職工退休證》,從次月起按月支付基本養老金。
3、參保人在領取《職工退休證》的次月15日後,攜帶身份證、社保卡、退休證到指定銀行列印存摺,便領取基本養老金。
綜上所述,企業社保退休金計算方法是根據社保退休金的組成部分以及個人繳納保險的情況經過一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在退休人員達到領取退休金的標準的時候通過公式計算自己的退休金額並依據規定領取每月的相應金額,這是企業對退休人員的一種生活保障措施。

㈦ 退休金如何計算的

退休後每月退休金的計算方法如下:退休後每月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加過渡性養老金。
1、每月基礎養老金:
金額=(職工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除以2乘以繳費年限乘以1%;
其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職工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本人歷年平均繳費指數。
基礎養老金與繳費年限成正比。繳費越長,待遇越高。假如A、B兩人,每年繳費水平(繳費指數)相同,A累計繳費20年,B繳費40年,則B的基礎養老金是A的2倍。基礎養老金與本人綜合繳費水平(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成正相關,但是不成正比。
2、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
金額=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50歲退休按195個月;55歲退休按170個月;60歲退休按139個月);
個人賬戶存儲額,主要來源於歷年8%的個人繳費及其利息;這個「計發月數」只是用來計算退休第一年養老金的,與實際發放月數無關,實際會終身發放。
3、每月過渡性養老金:
金額=職工本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乘以視同繳費年限乘以1.4%;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辦法有差異。以上公式是陝西省的演算法。1996年之前參加工作的「老人」和其它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才有「過渡性養老金」。

㈧ 國企退休和事業退休的差距大嗎

國企退休和事業退休差距是?挺大的。本身事業單位開支就是高。退休之後,工資也比國企的高出很多。

㈨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以前說的是雙軌製造成的,但並軌後,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未縮小。其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養老金核算的雙軌製造成的差距。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核算辦法是一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企業率先推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進行改革。這樣,企業職業核算養老金的制度就與機關事業單位不同了。兩種制度核算養老金,必然就會產生一定的差距。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根據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及視同繳費的情況,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規定的辦法計算出來的,一般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是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話,可能還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後核算出的養老金水平大致相當於在職時工資的40—60%左右。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員),其養老金的核算辦法與企業退休職工是不同的,他們是以其基本工資乘以一定比例來核算養老金的,這個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齡來確定,工齡35年以上的比例為90%,工齡30年至35年的比例為85%。

即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相同,按這種雙軌制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就會比企業員工的高。

二、繳費基數等相差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後,雙軌制並軌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辦法來核算養老金的話,兩者在養老金上的差距應當會縮小,但由於在工資收入上存在的較大差距,要使養老金之間的差距縮小還比較難。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是屬於較高工資收入的人群,月收入會較高,普通職員達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職務的人員達到八、九千元甚至超過1萬元都是正常的,而企業員工則不同了,除了少數行業、少數人的收入可能高一點以外,大部分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都不高,有的還拿著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以上的很少),屬於工資收入較低的人群。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工資為依據的,工資收入高,繳費基數就高,個人賬戶余額就高,加上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費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業員的繳費往往不會太高,有的還會就低不就高,因此,盡管採用一樣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但由於繳費基數上的差距較大,養老金的待遇就會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工作較穩定,不會失業,不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而企業職工則不同,可能會有失業的情況發生,失業後也有可能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一些靈活就業人員也可能因為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斷繳費。這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繳費年限就會長些,一些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就會短些。繳費年限長短不同,會體現在養老金上,繳費年限長的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反之就會低些。這就造成了差距。

三、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指數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剛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還屬於「中人」( 2014年9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這些「中人」退休時,除了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有過渡性養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一樣,也有過渡性養老金,這是對以前沒有實際繳費、計算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較低的一種補償。

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時,企業退休職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一般都按1來確定,也不分企業領導和普通職工,不分是工程師還是工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視同繳費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級來確定的,職務職級高,指數就大,計算出的過渡性養老金就高。一般人員退休時,其指數都會大於1,有職務就更高,如副高職稱的教師退休時,其指數就會達到2左右。

計算時,指數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較高,使之與企業員工在養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後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無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企業實行的是企業年金制度,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的是職業年金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內容雖有些不同,但都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都強制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的規定雖出台較早,但不是一項強制實行的制度,是需要企業與職工一方集體協商確定後才會在企業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業出於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考慮,是不會去主動協商建立這樣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數企業職工是沒有企業年金的。

退休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會按月領到一筆職業年金,而多數企業員工是沒有企業年金可領的,在年金收入上他們的養老待遇也會有差距。

在年金上會差多少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已實行近7年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一員工以每月8000元為基數繳納職業年金,到2021年10月60歲退休時,7年累計的個人賬戶余額為8.0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職業年金580元。

從現在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間越晚,其繳納職業年金的時間就會越長,退休後得到的職業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職業年金,平均月繳費基數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歲退休時,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就會有34.5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就會按月領到2486元的職業年金,如果算上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的利息,每月能領到的職業年金就更高了。企業如果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退休後企業職工是沒有年金可領的。

那時,沒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退休職工,只能看著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比自己多領這些2000多元的職業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待遇上的差距。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保險上的差距,主要是因為雙軌制核算養老金、繳費基數有差距、繳費年限有差距、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實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機關事業「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的工資一樣高的、繳費年限一年長了,企業職工也像機關事業單位一樣實行了年金制度了,那麼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金待遇上就不會在差距了,或者說,差距就很小了。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以上是個人了解的情況及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我認為,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退休養老金差距那麼大,大到目前差距仍以倍數計算,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具體講,既有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資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與解讀基本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從表面上看,養老並軌改革以後,機關事業職工與企業職工一樣,在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上,是大體統一與基本相同的。但是,實際上的差異與區別,仍然是十分明顯與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雙軌制,造成並導致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始終存在,實質並軌的預期目標任重而道遠;視同繳費指數上的政策分野,導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基本養老金計算與核定結果上的落差不斷加劇,差距鴻溝越填越大,企業職工的視同繳費指數值,繼續幾十年一貫制,仍然按照整數1在忠實地執行著。

再分析與解讀機關事業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機關事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在明顯的快速增長與發展之中。而且,實際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大大高於企業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而由於企業工資收入水平的決定與形成機制,與企業效益密切關聯。而機關事業的工資收入來源渠道,則完全由國家財政負責買單。由於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工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並導致機關事業退休養老待遇上的「多繳多得」。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雖然都是屬於城鎮職工社保,但兩者在待遇上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繳費不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但繳費檔位一樣,最低標準是60%,最高標準是300%。最低繳費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不佳,職工工資水平較低,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丶繳費金額都比較低。比如繳費基數平均只有60%上下。機關事業單位由於享受的是財政撥款,從業人員的工資有保障,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都比較高。比如繳費基數平均都在100%以上。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工資上的差別,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自然會存在不小的差距了。

二、養老金的構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為了不讓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養老金待遇吃虧,國家把他們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並用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這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基本養老金便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而企業單位由於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幾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員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由於養老金的構成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不相同。

三、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退休時,社保局根據他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繳費金額等數據,統一套進養老金計算公式,一項一項計算出養老金待遇。而10年過渡期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人",他們退休時要採取新辦法和老辦法對比的方法計算養老金,限高保底。由於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自然存在差距。

總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養老金構成、養老金計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會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待遇上的差距。當然,這些問題國家都正在逐步解決。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金差距會逐步縮小的。

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之所以遠低於機關公務員,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 繳費的時間短很多 ,二是 繳費的金額少很多 ,三是 少了一項職業年金 。

2014年之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職工一樣開始繳納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

只不過,由於參保人群的不同,被細分為 企業職工 基本養老保險和 機關事業單位 基本養老保險,兩種保險基金 分開建賬、分開管理 。

但是,二者的本質都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各項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

第一,兩種保險的 繳費模式 是一樣的,都是用人單位(機關或企業)和個人一起繳納,用人單位的費率是16%,個人是8%。並且,個人帳戶的金額都由個人繳費形成,機關公務員並沒有額外的補貼。

第二,不管是企業職工還是機關公務員, 繳費基數都有限制 ,既不能選擇很高的繳費基數,也不能選擇很低的繳費基數。

目前,兩種保險的繳費基數上下限都是 上年省平均工資 的 60%——300% 。假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那麼繳費基數的上限是18000,下限是3600,哪怕有職工的工資很高,達到3萬每月,也只能按照18000繳納。

這種規定主要是為了 社會 公平,避免基本養老金拉開太大的差距。

第三,基本養老金都由 基礎養老金 和 個人賬戶養老金 組成,計算方法也是一模一樣的。繳費年限越長、平時繳納金額越多,最後的待遇就越高。

綜上所述,兩種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但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少很多的情況確實存在,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以下三點:

雖然公務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2014年建立的,但是,在2014年前入職的公務員的工齡是可以 視同繳費年限 的。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默認你在2014年之前也繳費了。

因此,公務員的繳費年限是很長的,按照20多歲入職、60(55)歲退休,繳費年限至少有30年。

而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短很多:

1、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不願意給員工繳納社保,能拖就拖,能不繳就不繳。

2、有些員工參加社保的意識不強,認為社保沒什麼用,自己不願意繳納社保,更看重眼前的到手工資。

3、雖然養老保險多繳多得,但待遇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個人的付出增幅,導致有些員工繳足15年後就不願意再繳了。

因此,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低於機關公務員。

上面也講到了,繳費基數是有上下限的,下限是上年省平均工資的60%,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一般都給員工選擇 最低的繳費基數 。

例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企業都是按照3600的標准給員工繳納社保,哪怕員工工資1萬也是如此。

除了少部分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高 科技 企業、國企外,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按照這種模式來的。

而機關公務員就不一樣了,會按 實際的應發工資 進行繳納。假如上一年度的個人平均工資是8000元/月,本年的繳費基數肯定會接近8000元(要剔除某些不能計入繳費基數的地方津補貼)。

而繳費基數越大,計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最後每個月能拿到的基本養老金自然也就越多。

目前,機關公務員都是有補充養老保險的,就是所謂的 職業年金 ,這是國家 強制建立 的,每個月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12%計入個人賬戶,到退休的時候按照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39得到的金額按月領取, 領完為止 。

而企業職工雖然也有相應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就是所謂的 企業年金 ,但不是國家強制建立的,只是 鼓勵建立 。

絕大部分企業為了省錢,根本不會掏錢幫員工增加這項福利。

據我了解,我所在的地級市沒有一家私營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就算是全國,截止2020年也僅僅只有2700多萬企業職工參與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央企(國企)、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

因此,與機關公務員相比,企業職工少了一項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每個月要相差兩三千元。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雖然和機關公務員的一模一樣,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能夠拿到手的養老待遇確實相差甚遠,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

不過,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想方設法逐步解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待遇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歡迎關注@瑛傑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我們可以發現 養老金差距確實可以體現在養老金計算公式上

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主要包括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三部分。

機關事業單位計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還額外多了一項 職業年金

多出來的職業年金部分,是補充養老機制。一部分國有企業也有企業年金,不過由於企業年金的建立是企業自主為主,所以很多私營個體企業時沒有這樣的制度的。 如果沒有年金制度差不多養老待遇會減少約1/4到1/3左右

(年金制度可能由於個人比較長壽,領取完以後就沒有了,這一點跟養老保險是不同的)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算公式,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乃至全國都是一樣的。

基礎養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社平工資掛鉤 。事業單位職工一般來說工作時間長,繳費年限長;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及其繳費指數和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高低跟積累有關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基數高,積累的也會更快一些,但是由於繳費年限短,確實這一部分待遇趕不上企業職工。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也是如此。

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根據職務級別核定,一般超過1。企業退休人員一般沒有視同繳費指數(一些地區直接按照1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待遇最高的地方。

實際上過去,養老制度僅僅是國有企業擁有。私營、外資經濟和個體勞動者是不享受有關退休待遇的。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才將這些群體納入養老保險。 這個時間是1991~1995年。所以說,現在很多人的繳費年限比較短,而且繳費基數低,養老金待遇也低。

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關事業單位視同繳費年限時間越來越短。 最終全部轉化為實際繳費年限以後,大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會完全相同 ,只不過會多了年金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是屬於一類較好的工作崗位,就跟各個互聯網大廠和金融企業一樣,工資高、福利好。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努力一把。

是這樣的,企業職工跟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與的都是職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據個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等來計算養老金的,當然,對於2024年以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屬於退休中人,在養老金計算方面會採取新老辦法結合的方式,這就跟企業退休職工會有明顯的差別。

不可否認,企退人員跟事退人員的養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像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也就是一兩千塊錢,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多數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養老金差距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相對比較長,而且繳費水平一般也會比較高;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除了基本的養老金,還有職業年金等補充性的收入,整體的養老金水平就會比較高。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企業職工社保和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並軌以後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比如很多正在運轉的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國有企業,他們按規定交納了養老保險並購買了職業年金的企退人員養老金也有5千多元以上養老金並不比同職級同工齡的公務事業人員的養老金少。

而那些退休養老金比較少的主要是第一種單位沒有按規定給職工買養老保險。為了節省開支,給職工按最低檔給職工買的養老保險。即按當地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買的養老保險。而公務事業人員是按社平工資百分之百繳納的視同繳費給退休人員計算養老金。當然這個視同繳費的錢是由原單位出。如各鄉鎮公務員的養老金由各鄉鎮財政負擔。你看企退按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繳費而比公務事業百分之百繳費,這里養老金就相差百分之四十。同時公務事業幹部基礎工資也比企業職工的基礎工資也更高。他們的實際繳費是按在冊工資(包括績效工資)繳費。他們的實際交費高於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有的達到百分之二百或更多。因此就是按同一種養老金計算方法計算養老金,企業下崗職工繳費也比公務事業少繳了百分之四十。企退人員也比公務員要少百分之四十的養老金

應該是企業人員貢獻小,事業人員貢獻大,網上有人就是這么說的!我想想可能就是這樣的原因吧!

企業單位的視同繳費,應與同時期機關事業單位,且由國家財政代繳的養老費,同一水準。

企業和事業社保現在早已經並軌,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企業和事業差距那麼大呢?下面我詳細的說說。

首先是基礎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統籌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統籌賬戶養老金是個人繳納比例加上100%的和,然後除以200,乘以繳費年限,再乘以當地社平工資。

比如當地社平工資8000,A事業單位按照300%交了40年,B企業按照60%交了15年;那A的統籌養老金就是(300%+100%) 200 40 8000 6400;B的統籌養老金就是(60%+100%) 200 15 8000 960;統籌養老金A是B的六倍多,造成6倍差距的原因關鍵點在於繳費年限和比例。

然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A和B都按照60歲退休,計算公式是余額 139。A的余額8000 3 0.08 12 40 921600,那他的個人養老金就是921600 139 6630;B的個人余額8000 0.6 0.08 12 15 69120,個人養老金為69120 139 497。

最終事業單位的A拿了6400+6630 13030的養老金;企業退休的B拿了960+497 1456的養老金。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A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首先繳納年限A是B的2.67倍,繳納費用A是B的5倍,綜合A交了B的13.3倍的養老保險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充分提現了基礎養老保險的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政策。

PS:部分事業單位除了基礎養老保險,還會為職工繳納補充養老保險,但是大部分企業不會為職工交,這也是企業和事業養老金差距大的一個原因。


㈩ 江蘇:企退人員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分三步,一個案例說清楚了

江蘇:企退人員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分三步,一個案例說清楚了
企業退休需具備兩個條件:法定的退休年齡、最低的社保繳費年限15年。二者必須同時滿足。當月退休,次月領取養老金,江蘇也不例外。想知道江蘇省企業退休養老金是多少,需要掌握養老金的計算的政策依據、方法和計算公式,下面就來看看江蘇省的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清楚養老金計算的政策依據,這是前提
在江蘇省,養老金計算的政策依據有兩個,一個是《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江蘇省人民政府令第146號),這個文件是最最新的文件,從2022年1月開始執行。另外一個政策依據是《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從2022年3月開始執行。
第二步,退休人員的首次參保時間
首次參保時間很重要,因為首次參保時間不同,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有差別。在江蘇省,企業職工首次參保時間在1995年12月31日之前的,退休基本養老金包括3個部分,分別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困枝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如果是在1996年1月及之後參保,基本養老金僅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第三步,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
了解了養老金的基本構成,就來說說養老金的具體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以本人退休上一年度全省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養老金計發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累計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汪差敏年限)×1%。
養老金計發基數是江蘇省人社廳公布的數據,採用江蘇省上年度的城鎮職工全口徑的社會平均工資。2021年江蘇省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是7974元。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是個人歷年實際繳費指數的平均值職工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為當地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年度至職工退休時本人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江蘇省規定,本人繳費工資指數為參保人員1992年到退休當月的繳費工資指數平均值。根據個人每年實際繳費基數對應相應年份企業職工養老金保險繳費工資計算,計算出每年的數據後相加,除以累計繳費年限,就可以得出本人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比如30年的繳費指數之和是25,那麼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為0.8333。
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省級統籌後,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繳費工資指數,應從當地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制度時起,按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重新計算。
累計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注意不包括折算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加上實際繳費年限就是累計繳費年限。折算繳費年限為1991年底前參保人員從事特殊工種工作,依照國家規定折算的連續工齡。折算繳費年限不得超過按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時實際提前退休的時間,且不得超過5年。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計發基數。50歲退休,計發基數是195,55歲退休,計發基數是170,60歲退休,計發基數是139。參保人員年齡未滿40周歲的,計發月數按40周歲的標准確定;超過70周歲的,計發月數按70周歲的標准確定;年齡超過表列某整數的,按下一檔計發月數確定。
3、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推算儲存額÷120
江蘇省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法與其他省市差別比較大。1995年12月31日前參加我省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辦理退休手續後,其過渡性養老金按照1995年底前的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推算出1995年底前全部繳費年限的儲存額,再除以120按月發放。
推算儲存慶遲額=1995年省和參保人員所在設區市職工平均工資的平均數×參保人員繳費工資指數×1995年底前繳費年限×12%+1996年以後的利息。
在具體計算推算儲存額方面,計算方法比較復雜,直接截圖大家詳細看一下。
4、基本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最後,案例分析計算
張阿姨是江蘇人,2022年4月份退休,工齡30年,個人賬戶養老金存儲額7.5萬元,過渡性養老金推算儲存額2萬元,退休時養老金計發基數是7974元,本人實際繳費工資指數0.6642,不考慮其他因素。
基礎養老金=7974×(1+0.6642)÷2×30×1%=1990.5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75000÷195=384.62元。
過渡性養老金=20000÷120=166.67元。
綜合以上數據,張阿姨退休時每月的基本養老金=1990.55+384.62+166.67=2541.84元。
閱讀全文

與我只要事退的3分之2企退休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杭州市的養老金能拿多少 瀏覽:708
退休工資什麼時候計發 瀏覽:648
老人有痴呆如何保護養老錢 瀏覽:79
新加坡警察退休年齡限制 瀏覽:802
交的養老金是自己的嗎 瀏覽:790
體檢中的異常指標是什麼意思 瀏覽:206
老年人健康問題有哪些 瀏覽:998
社保卡退休人員激活 瀏覽:851
老人臨終前和老人說點什麼 瀏覽:199
江蘇養生館加盟怎麼樣 瀏覽:642
兩個女兒怎麼才能繼承父母的房 瀏覽:46
父母離婚孩子要結婚該怎麼辦 瀏覽:611
感恩重陽節晚會主持詞 瀏覽:207
老年人怎麼討年輕人喜歡 瀏覽:141
新栽的長壽花怎麼剪 瀏覽:791
老年人如何按摩腿 瀏覽:712
北京農轉非退休工資 瀏覽:838
孝順的兒女電視劇 瀏覽:719
60歲女性小便時有血肚子脹 瀏覽:960
農發退休人的工資不漲嗎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