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台灣重陽節放風箏嗎

台灣重陽節放風箏嗎

發布時間:2025-07-27 11:21:13

A. 為什麼九月九要放風箏呢這個風俗習慣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轉的

陽江風箏節

放風箏既然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就自然帶有濃厚的民俗色彩,並與各地農時相關,形成一種節令性的活動。從我國地理氣候來說,北方地區,一般自十月起,玩賞和製作售風箏者,逐漸活躍。由於新春天始到清明節前的三個月內,正是放風箏的好季節。這是因為北方這個季節風向最穩,適宜放風箏。過了清明季候風一來,黃沙滿天,放風箏就不適宜了,所以,所以清明節放風箏成了習俗。清明一過,農活漸忙,天空上幾乎連一隻風箏了看不到了。 而在南方,如台灣等地則習慣於重陽節前後(農歷九月九日)放風箏,廣東陽江風箏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陽江背山面海,曠野遼闊,到處都是天然的放飛場。每逢九·九重陽,秋高氣爽,正是紙鷂放飛的最佳時節,放風箏便成了民間最興盛的賽事。陽江是南國風箏之鄉為南派風箏的代表之一。
由於山、海之間的特定地理環境,每年中秋至重陽期間,天氣晴朗,秋風勁且順,是紙鳶上天的最佳時節,放風箏便自然成了民間的活動。早在宋代,陽江已有重陽放風箏的習俗(風箏陽江俗稱「鳶」)。據說那時有一位州官叫王亘,他在北山一塊「仙掌石」上鑿了一個「流杯池」,每到重陽佳節,就邀請各界名流,集於石上,一面「曲水流觴」,一面放風箏觀賞,周圍百姓也在山間支起帳篷觀看。《陽江縣志》載:「重九日,結伴攜酒選勝登高,士人賦詩,兒童放紙鳶較高下。」到了清代,場面更為壯觀。清人林葆瑩詩雲:「浮屠七級北山坳,紙鷂參差萬影交。」可見當時之盛況。

B. 全國各地的重陽節

雖說重陽節有著一系列的傳統習俗,但在我國各地,人們歡度重陽佳節方式還略有不同。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縣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浪」的說法。

【陝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盧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江西省】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遲沖江縣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南陽喊山大賽以「祝您長壽健康」、「白頭偕老」、「家庭美滿」等美好話語為主要內容,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喊出獨特的心裡話。屆時,99位老人將一同參加登山比賽,登頂後進行喊山大賽,工作人員將藉助分貝儀,根據選手的聲音大小決出比賽名。

台灣也有過重陽節的習俗,據高拱干《台灣府志.卷七》上載∶「重九,士大夫載酒為登高之會。台地菊花早核喚開,至此鬻得一、二,價可數倍。」可見台灣過重陽節習俗和中國各地幾乎是一樣的。台灣的氣候自九月開始就颳起了號稱「九降」的秋風,吹的是無雨的北風,此時最適宜放風箏。胡建偉《澎湖紀略.卷七》上記載了放風箏的情形∶「又放風箏,扎為人物、鷥鳳以及河圖八卦之類,色色都有。俱掛響弦,乘風直上,聲振天衢。夜則系燈於其上,恍如明星熠燿。彼此相賽,以高下為勝負。」另俗話說的∶「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哮。」說的也是重陽風箏滿天飛的盛況。放風箏時不僅外形爭奇斗艷,還以「風吹相咬」(就是玩風箏「打架」)為樂事。好鬥者往往會在風箏上加裝暗器,如小鋸片或尖銳的鉛片等,用來切斷對方的絲線,或者是放長絲線去纏拉大風箏的尾巴,然後再用力一扯就將大風箏拉下來了。 如果不幸風箏被扯下墜地,也往往成了眾人搶奪的目標。俗語說∶「風吹斷落土,搶到溶糊糊。」就是說這種激烈爭奪風箏的場面。戰敗者則以「改旦凱風吹斷了線,傢伙(財產)去了一半。」來形容自己的損失慘重。台灣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而以頭份東莊裡諸家族的祭祖活動最為熱鬧盛大。傳說東莊裡有鍾、饒兩大姓氏,原本在唐山祖籍時就是鄰居。乾隆年間來台後,也把重陽祭祖習俗帶了過來。後來葉姓家族也加入重陽祭祖活動,庄中其他姓氏族人覺得不能年年讓這三姓族人宴請,慢慢也加入重陽祭祖的活動了。據說祭祖時越早到越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C. 台北風箏簡介

台北風箏的發展深受大陸濰坊、天津風箏的影響。在上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大量從大陸去的居民將各派風箏製作技藝帶入台北,與當地風箏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台北風箏風格。

台北放風箏的時間主要集中在秋季,這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民俗活動相契合。九月九日重陽節前後,放風箏的盛況尤為壯觀,正如當地民謠「九月九,風吹滿天哮」所描述的那樣。

台北市風箏協會的謝金鏗先生在1983年出版的《中國風箏》一書中,對台灣風箏進行了深入的介紹。據記載,台灣風箏的代表作涵蓋了陀螺、龍八角、中國城、老鷹、蝴蝶、蜻蜓等21種不同款式。其中,台灣蝴蝶風箏尤其著名,不僅在台灣享有盛名,也深受國內外風箏愛好者的喜愛。

綜上所述,台北風箏的發展深受大陸風箏文化的影響,與當地民俗和氣候條件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秋季,尤其是重陽節前後,放風箏成為台北的一項重要活動。台灣蝴蝶風箏以其獨特的設計和精湛的技藝,成為了台灣風箏的代表作之一,深受人們喜愛。

閱讀全文

與台灣重陽節放風箏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大學哪裡辦的最好 瀏覽:913
除了醫院還有哪裡體檢 瀏覽:420
敬老院公益活動校長發言稿 瀏覽:671
婚房登記在父母名下怎麼寫 瀏覽:314
老年人雞爪風 瀏覽:866
過年期間怎麼對付父母 瀏覽:153
招退休人員交社保 瀏覽:871
老人家中養349隻老鼠 瀏覽:541
父母可以用什麼單反 瀏覽:238
社保網2018年退休金調整 瀏覽:862
老人家補血湯 瀏覽:684
養老醫療兩個系統怎麼加人 瀏覽:489
到了退休年齡後公司還能繼續買社保嗎 瀏覽:245
老人家耳朵老是嗡嗡響是怎麼回事 瀏覽:281
天津老年大學咨詢電話 瀏覽:66
高中生厭學父母怎麼辦 瀏覽:569
退休金雙軌制2017 瀏覽:81
考車證的流程體檢包括什麼 瀏覽:303
孝順人民法院 瀏覽:403
廣水市養老金每月多少錢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