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體現晚輩孝敬長輩的繪畫有哪些
說實話,還真沒有。我知道有幾出老戲《屠夫狀元》《五女拜壽》《殺狗勸妻》都是教育人們孝敬父母的。
⑵ 麻煩幫忙搜集一些關於孝敬父母的格言諺語、名言警句、故事傳說、詩歌、圖畫等材料
1.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這句詩表達了時間的流逝不等人,子女想要盡孝時,父母可能已經不在。同時,寸草雖小,卻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比喻子女應知恩圖報。
2.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這句話說明,對父母的慈愛和孝順是每個人內心自然產生的情感。
3.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這句話出自《勸報親恩篇》,強調了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細致入微的照顧。
4.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這句話出自《勸報親恩篇》,強調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
5.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第一》,提出了在家中要孝順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長的道德要求。
6.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這句話出自《弟子規》,教育子女要對父母的召喚和命令給予迅速的響應。
7.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是天經地義的。這句話出自《孝經》,表明孝順父母是天地間永恆的道理。
8.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這句話出自《勸報親恩篇》,強調了孝順父母時的態度要恭敬。
9.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這句話出自《勸報親恩篇》,體現了子女對父母優先考慮的孝順行為。
10.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這句話出自《名賢集》,說明了逆境中更能顯現一個人的德行。
11.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這句話出自《三國志·魏書》,指出了對他人父母的不敬實際上反映了對自己父母的不尊重。
12. 孟子曰純正:「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強調了子女與父母關系的重要性。
13.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描繪了母親為即將離家的兒子細心縫制衣服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感激和孝敬之情。
14. 孝敬父母的圖畫
提供了關於孝敬父母的繪畫作品,形象地展現了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和照顧。
以上資料涵蓋了孝敬父母的格言諺語、名言警句、故事傳說、詩歌、圖畫等多個方面,可以作為學習和傳承孝道的參考資料。
⑶ 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的句子
理解父母細微里
備選題目:1.珍惜父母對你的好 2.別辜負父母之愛
理解父母細微里的良苦用心
●胡運玲
父母愛子女,是一種本能,也成了一種習慣,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為兒女著想和付出。作為子女,不要把父母對你的愛當成理所當然的事,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理解的心去接受。
齊睿婕感冒了,渾身不舒服,吃過葯躺在床上躺了大半天,早飯和午飯都沒吃,媽媽心疼又焦急,特意做了一碗蛋花湯:「喝幾口湯吧,不吃飯更沒抵抗力。」實在沒胃口,齊睿婕難受地擺擺手:「謝謝媽媽!我這會一點不想喝,讓您白忙活了,對不起。」媽媽沒怪她,又去烤了幾個小麵包端來:「那嘗嘗麵包吧,我剛烤的,你平時最愛吃了。」齊睿婕還是沒胃口,但她不想辜負媽媽的辛勞,勉強吃了兩口又躺下,迷迷糊糊睡著了。等她醒來,媽媽又端來一碗吃的:「好些沒?看,我給你燉的雞蛋糕,像豆腐腦一樣滑嫩,你小時候,我天天燉給你吃。」齊睿婕想到媽媽一直在忙活著為她做吃的,她不忍再拒絕媽媽對她的好,強打精神坐起來,吃下了雞蛋糕,說:「很好吃,又滑又嫩。謝謝媽媽,我好些了,別再忙活了。您快歇歇吧。」媽媽這才稍微放下些心來。
俗話說病在兒身,疼在娘心。齊睿婕病了不想吃飯,媽媽變著花樣做吃的。雖然沒胃口,但是齊睿婕把媽媽的辛苦和疼愛看在眼裡,並表達了自己的感謝。努力吃掉媽媽做的飯,以求讓媽媽安心。作為子女,接受媽媽的疼愛,讓她安心,讓她欣慰,這也是對媽媽的愛。拒絕、辜負了父母的愛,那父母的愛就白費了,他們難以心安。
高尚和高潔是一對孿生姐弟。本來爸爸答應這周六帶他倆去爬山玩的,結果爸爸臨時有事去不了了,便給他們訂了電影票作為補償,叫他倆去看新上映的電影。高尚堵氣地說:「我不去看電影!大人說話就習慣不算數。以後再也不相信爸爸說的話了。」姐姐勸他說:「走吧,別鬧情緒了。爸爸有事忙。他辛苦忙碌還不是為了咱們過上現在的好生活嘛?如果爸爸整天陪咱們玩,什麼工作也不做,那咱們哪來的飯吃?哪來的房子住?哪來的山爬?哪來的電影看?」幾個問號,把高尚問清醒了,也不再生爸爸氣了,說:「那,爸爸,等您有時間再跟我們去爬山啊。我可記著呢。」姐弟倆去看電影了。
本來父子女三人約好去爬山,結果爸爸因事爽約,他訂了電影票給姐弟倆,算作補償。結果高尚不領情,拒絕接受,這同時表示他拒絕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好在他聽進去了姐姐的勸解,又理解了爸爸,接納了爸爸的補償之愛。很多時候,父母要比孩子更忙碌,他們擔負著養家的重擔。所以,要多多體諒父母的不易,笑納他們能給予你的所有愛。
作為子女,要用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現父母的愛,以及他們的良苦用心。別輕易拒絕和辜負父母的愛,珍惜父母之愛。因為,這是世界上最無私、最濃厚的愛。
⑷ 學校要求做孝老愛親的手抄報,我已經寫了主題,名言,故事,怎樣孝敬老人,還要做一個板塊,做什麼好呢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全心全意地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築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著的圖書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
⑸ 關於孝敬父母遵守公德勤儉節約的繪畫作品
可以用漫畫 想要有說服力的話用漫畫是最好的
可以是劇情漫畫 一張搞定的那些
可以的話就畫四格漫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