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不聽勸怎麼辦
老人家不聽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他的年齡都已經比較大了。所以他這么做只不過是希望你們能夠多一點陪伴她。
『貳』 金華一位93歲大爺不聽勸阻上房修瓦被困,為何老人總是如此固執
『叄』 為什麼有的老年人到老了特別犟呢誰的話都不聽呢
人老了特別犟,完全是老觀念導致的,這個觀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沒有重大事專情的發生根本就屬改變不了,有時候老人犟起來使人起噴的很,但是轉眼一想都老了,何必給他計較呢,不都說老小孩嗎,老人話對就聽,不對也聽著,但是不照做就完事了。
『肆』 老人不聽勸還死犟死犟的.怎麼辦.我要瘋了
面對老人不聽勸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建議:
1. 保持冷靜:首先,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因為老人的固執而激動或生氣。他們可能因為年齡、經驗和個人觀點等因素而持有不同的看法和信念,理解和尊重他們的立場是重要的。
2. 傾聽和理解:嘗試傾聽老人的觀點,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擔憂。尊重他們的意願,盡可能提供支持和幫助。
3. 提供信息和證據:如果老人拒絕接受建議或勸告,嘗試提供相關的信息和證據來支持你的觀點。以事實為基礎,解釋為什麼你認為他們的看法或做法不理想。
4. 尋求他人的幫助:如果老人非常固執,或者你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他們的想法,可以考慮尋求他人的幫助。例如,可以與老人的家人、朋友或醫療專業人員合作,共同處理這個問題。
5. 保持關注和支持: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保持關注和支持,給予老人足夠的關心和尊重。盡量避免爭吵或沖突,而是以合作和理解為前提,盡力解決問題。
總之,處理老人不聽勸的情況需要耐心、理解和尊重。盡量以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採取對立或強制的方式。
『伍』 有的老人為什麼不聽自己家人的話,而很相信外人的話。。。。
我還以為我遇到的是個例呢,原來這樣的老人真的很多啊……
根據我的觀察分析,我覺得應該是有這么幾個可能:
1、人歲數大了以後就容易偏執,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你家老人和十年二十年以前的性格啊什麼的好像有點不一樣了?整體上說,好像有些偏移之類的?我覺得應該是隨著年齡增長,智力和反應力都有退步,還有面對老邁和死亡的一些恐懼吧,讓很多老人歲數大了以後性格有一定的變化。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越來越固執,我們可能完全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堅持有什麼意義,但是他們就把這個當做不能改變的一定要堅持的事,比如紗窗和蒼蠅。
2、不太能接受面對身心的衰弱,尤其是面對自己的晚輩,就更不能接受這樣的變化。原來是他們年富力強,能幹睿智,而我們是被他們帶大的,我們依賴甚至崇拜他們,當人老了慢慢的各方面都不如子女了,雖然我們都理解這是正常現象,但處於弱勢的哪一方心理落差未必就能接受,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不聽子女的勸告,因為「你小時候都是聽我的,現在翅膀硬了覺得我老了沒用了?」雖然理智上他們明白這是胡攪蠻纏,但還有有些潛意識的不滿,所以有時候即使覺得「子女說的也不是沒道理」但是還是要嘴硬,可能事後想想覺得其實還是子女說得對,但是又不好意思說,所以有時候會用「別人說XXXX」來給自己台階下。
3、老人容易被外人忽悠,這個可能和勸說方式有關,比如子女對父母,就像第二點我說的老人對子女那個態度一樣,是開放的,不避諱的,也是不弄虛作假的,都是真實直接的,這樣有時候就不夠委婉。
比如老人會覺得沒有我哪兒來你們,所以態度就會比較凶,但對外人他們往往是比較慈和的,因為彼此沒有血緣和親情,「不講理」會被指責倚老賣老,而同樣,在外人面前他們也會比較認同自己「年老體弱」的身份,因為自己本來就比外人歲數大,就是需要照顧,在相對無關系的人面前示弱沒有落差。
此外,外人和親人的關系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覺得親人的關心是天經地義的,而外人也不欠你的,他關心一下或者說兩句,就是意料之外的情分,這可能是外人幾句話比我們一筐話都有用的原因之一。
同樣,外人說話會更客氣些。一來是非親非故的往往更可氣,不會像我們覺得「都是一家人那麼客氣那麼虛幹嘛,有話直說唄」;二來對別人家的老人,只是適當關心一下,隨口說說,不用負擔什麼,所以口氣會比較溫和,也顯得比較有耐心,尤其是不是一家人基本沒什麼矛盾,老人就不會想那麼多,會覺得這個是單純好心腸關心他;第三種就好比你說買蛋白粉的那個鄰居,因為她有所圖所以態度特別好,比家裡人帶點不耐煩甚至以晚輩身份教育老人的口氣都要好,所以老人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