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中國退休金制度發展

中國退休金制度發展

發布時間:2023-08-17 16:13:31

養老金制度的變化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自50年代初期建立以來,經歷了近40多年的實踐,對保障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穩定社會,促進棗瞎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養老保險制度必須進行重大改革,才能適應我國社會保啟沒障制度發展的需要。

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養老保險費用實行國家、企業、職工個人三方負擔,確定了建立國家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多層次廳旁態的養老保險體系的目標。1993年,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原則。1997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仔岩顫制度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統一和規范企業和個人的繳費比例。企業繳費比扮源例一般不超過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要逐步達到本人工資的8%。二是統一了個人帳戶的比例。個人帳戶一律按個人工資的11%記錄。三是統一了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規定基本養老保險金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按當地平均工資的20%計算,凡按規定繳費且繳費年限滿15年的,都可以享受這項待遇;另一部分是個人帳戶養老金,按退休時帳戶積累額除以120計算。

目前,全國已基念敗本實現了統一制度的目標。同時,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按國務院的要求,實行了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原來11個行業的養老保險統籌工作已經移交地方管理。

退休工資從哪年開始連續漲的

2005年。
一、從2005年以來已經實現了「17連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從2005年至2015年,連續11年調整幅度超過了10%。2016年調整幅度為6.5%,2017年的調整幅度為5.5%,2018~2020年全部是5%,2021年是4.5%。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預計,2022年養老金漲幅會在3%~4%之間。
二、什麼是退休工資
退休金(也即退休工資)是國家按照社會保險制度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職工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支付給貨幣形式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退休金一般都是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列支,未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退休人員(如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不含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單位)的退休待遇簡稱退休金或退休生活費。1、退休金由單體或企業提供,不需要受益人繳費即可享受。
三、退休工資上漲的原因
第一,養老金上調有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18條規定,2022要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根據2022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社平工資和物價水平每年都在上漲,養老金上調就相當是物價補貼,是為了保證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質量,不過領取基本養老金的老人要注意,這項規定僅是針對退休職工這類群體,這也是為什麼職工的退休金可以連年上調,但是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的人,其基礎養老金不定時調整的根本原因。
第二,在職時繳費基數每年漲
每年2022都會根據上一年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的社會平均工資,來核定新一年的社保繳費基數,幾乎每年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都在上調,但參保人的社保繳費比例固定不變,意味著職工的繳費壓力在逐年增加,如果社保機構只是每年多收錢,但退休後不隨著工資增長加發養老金,預計將有更多人的放棄繳納社保,選擇購買商業保險來養老,不過商業保險是盈利性質的,難免會產生經濟糾紛,屆時養老難或將成為社會首要難題,所以,為了提高參保人的繳費積極性,確保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長期發展,也應該給退休人員上調養老金。
第三,為了促進社會公平
人社部每年3、7月份會發布養老金上調通知,確定本年度養老金的平均漲幅,但養老金增加不是簡單的用本人基本養老金×增幅計算的,養老金調整遵循三個原則: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其中定額調整體現公平,掛鉤調整體現激勵,傾斜調整主要是向高齡退休老人,艱苦邊遠地區的人,軍隊轉業幹部以及低收入群體傾斜,還有一些省市在養老金上調時會額外照顧平均養老金水平低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每年差別化的調整有利於提高繳費積極性,促進社會公平,穩定社會秩序。
第四,為了激活消費潛力
投資、消費、進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目前全球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進出口貿易遭受重大沖擊,想拉動經濟還得依靠投資和消費。養老金是退休老人的續命錢,到手後七成以上都用來消費了,所以給退休老人增加養老金,也是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的有效舉措。
第五,讓退休老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現在的退休人員也曾是經濟建設的寶貴財富,他們為2022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貢獻,我國經濟才能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我國有句俗語叫「吃水不能忘記挖井人」,所以,現在的經濟發展盛況也應該讓所有退休人員共享,因此,2022應該結合經濟發展情況給退休人員適當上調養老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③ 有退休金的哪一年開始有退休金 中國最早是哪一年開始有退休工人

1951年2月26日,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簡稱勞動保險條例,從1951年3月1日起實行。並於1953年、1956年兩次修訂,全面確立了適用於中國城鎮職工的勞動保險制度。 也就是說,從1951年3月1日開始,就已經對城鎮職工實行了退休養老制度。明確規定男60,女50周歲辦理退休,1978年國家頒布(78)104號文件,規定女幹部55周歲退休,延遲了5年,

④ 中國退休政策歷史

法律分析:一、退休政策最新規定有哪些內容

我國從2016年實行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並每兩兄判年延長1歲退休年齡。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中國目前存在大量低齡退休人員,開發其潛力是今後的主要方向。鑒於中國退休年齡規定始於幾十年前,已經顯得過低,建議按照並軌先行、漸進實施和彈性機制的原則逐步延遲退休年齡。對於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建議分兩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養老金制度並軌時,取消女幹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職工養老 保險的女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為55歲。第二步,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二、退休年齡

根據1978年6月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男性幹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緻殘,經醫院證明(工人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在我國如因工傷或是自身傷殘的,符合我國的工作時長的,應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遞交相關的退休資料。辦理自身的退配族休,每個月社會保險公司,按照這類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金發放相關的養老金,對這類勞動者的生活進行保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三條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培塵弊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⑤ 養老金18連漲,馬上又會迎來退休潮,養老保險將會有這五大變化

2022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將於7月底前完成。目前已經有28個省份公布了養老金調整方案,已經有江蘇、山東等多個省份將養老金調整差額補發到位了,相信其他地區也無需著急。今年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全國第18連漲,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待遇是越來越高了,已經由過去的700多元上漲至現在的近3000元。
不過,確實也有一些老人發現了近年來養老金的調整水平是不斷降低,一方面是由於養老金水平已經較高,另一方面確實也是因為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壓力不斷增大。從2022年開始,我國將迎來持續10多年的退休潮,每年將有超過2000萬老人達到並超過60歲
為了保障養老保險基金的長期穩定發展,國家也在不斷主導建立完善養老保險制度,能夠保障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並不斷穩定增長的。未來幾年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會出現這五大變化:
第一,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的風聲,從2012年到2022年已經吹了10年了。按照國家的規劃會在十四五期間落地,如果按照一項法律的進程完善的話,差不多今年就能夠看到養老金調整方案的徵求意見稿了。
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延遲退休會立即對大家造成太大的影響,延遲退休的基本原則是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尤其是彈性實施的政策,目前江蘇省、山東省已經在實踐延遲退休政策,沒有造成不好的影響。
第二,提高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按照最低基數繳費15年的基本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投入收益比是最高的。別看繳費15年剛退休每月只可以領取1000元左右的養老金侍答洞,但退休以後的養老是供養到去世為止,養老金會還會年年增長,去世以後還會有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撫恤金待遇,這也造成了養老保險基金巨大的收支壓力。因此國家將伴隨延遲退休一起,逐步提高領取養老金的繳費年限,一方面增加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會降低參加養老保險的投入收益比。
第三,完善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制度。
目前,我們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是依據2000年的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推算的,而且這些年來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制度也進行了很大的完善,因此國家會進一步完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制度,讓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收支更加科學。
第四,推動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就業人員的跨省流動越來越頻繁,全國實施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從2022年開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正式推動,未來幾年將會進一步加深統籌層次和力度。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形成全國養老保險的繳費費率、繳費基數、計發基數、待遇項目和待遇調整內容的全面統一。屆時各個地方之間的養老金水平差異將會逐漸縮小,相同繳費、相同待遇將會很快舉芹實現。
第五,建立病殘津貼制度。
近年來繳費基數在不斷提高,參保的負擔也越來越大。一些人會疑惑,萬一參加養老保險後沒有收入能力了,怎麼辦?如果是說確實是因病非因工失去勞動能力,國家在社會保險法中已經明確要建立病殘津貼制度。目前國家已經在廣東、寧夏等多個地區進行實踐,這一病殘津貼制度的享受是沒有退休年齡限制的,這也會大大增加養老保險制度對於社會群體參保的吸引力。
總體來說,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和完善造成影響的人群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在較好經濟生活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現在他們還年輕,相老枯信會有充足的時間和能力做好准備的。

⑥ 退休金制度什麼時候開始的

今天,和大家詳細地剖析下養老保險制度的起源、發展、現狀。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一、養老制度起源於東北
我們現在所說的養老保險制度,之前的稱呼是「勞動保險制度」,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之中第一次出現。
這里不得不提下我國勞動保險制度的締造者——李立三同志。「勞動保險」一詞也是其確定提出的。
1948年李立三起草了《東北公營企業戰時暫行勞動保險條例(草案)》,12月正式實施。
二、養老保險的第一個階段:計劃經濟
1948年12月實施的《東北公營企業戰時暫行勞動保險條例》,雖然涵蓋了鐵路、郵電、礦山、軍工、紡織等七大行業的機關事旁帆乎業單位。
1951年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正式實施
1951年左右,國有企業職工開始實施養老金制度(那會稱作退休金制度);
轎陵1953年,對《條例》進行改革,提高待遇的同時,擴大了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
1955年左右,養老金制度擴大到了全部的機關事業單位。
1966年左右,集體企業的職工也實行了養老金制度。
計劃經濟時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國企職工、集體企業的職工都不需要繳納金額,由各個單位按照工資總額一定比例繳納勞動保險金。
不管是哪一種身份人員退休,養老金領取的金額都是差不多的,平均替代率在80%左右。
80%的替代率也就是說退休前有1000元工資,退休後可以領取800元!
注意: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由國家財政全額承擔;企業職工的退休金則由單位負責。當時的企業盈虧都是國家財政的組成。
國家財政直接撥付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國家財政撥付到企業單位,企業單位撥付給退休人員——表面上都是國家財政負責撥付,沒有區別,但是埋下了養老金雙軌的隱患!
二、養老保險第二階段:市場經濟
1982年,經濟體制的改革,將國有企業推向市場。
此時許多國有企業的退休金入不敷出,退休金占據了企業收益的大部分,甚至部分企業的退休金已經超過了企業的總收入!
1982年,上海試點企業根據利潤多少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職工退休後由保險公司負責發放養老金。
1991年,《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提出退休人員從企業供養轉化為社會供養!
1993年,提出了「個人賬戶」!
1995年,國家推出了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職工養老保險改革!
1997年(不同省市由於試點是從1992年即開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標志著企業養老保險變成了社會養老保險!
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至今,單位繳納的進入統籌賬戶,個人繳納的進入個人賬戶!
此時的計發月數還是固定的120!直到2005年以後,計發月數才呈現階梯性!
視同繳費年限也是從此時產生的:之前都是由單位負責繳納養老金,個人無需承擔金額,因此在用新公式計算養老金的時候,視同繳費年限應運而生!
注意:不要再說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沒有繳納社保,他們確實繳納了,彼時的他們由單位同意繳納!
提醒:上面一直說的都是企業職工、企業職工,並沒有提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軌此時正式產生!
國家財政到單位,單位到退休人員的模式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單位到養老基金,養老基金到退休人員,國家財政不再干預養老金(此時,退休金變成了養老金)!
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時間追溯到2009年,國家開始試點給農民建立養老保險!
農村居民個人繳納一部分,國家補貼部分,這就構成了農村居民養老保險!
特別是對於2009年之前達到60歲的人員,國家直接發放均等的養老金,個人無需繳費!
2011年6月,開始實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
2012年,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
四、重要的2014年
2014年對於養老保險來說是個重要的年份,主要有兩件事。
一是實現了城鄉養老保險的整合。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與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二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
運悉改革前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無需繳納養老保險,退休金也是按照工齡領取一定比例的工資;
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需要繳納養老保險,退休金計算公式也與企業職工一致!
注意1: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領取養老金有10年過渡期;
注意2: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有了職業年金制度,作為養老保險的補充;
注意3:計算方式一致,不代表獲取的養老金一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有獨特的各種補貼,目前許多退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還拿著績效(不要以為退休公務員就沒有績效)!
以上三個注意,就是導致養老金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養老金差距的重要原因!

⑦ 養老金制度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金制度整體變遷的基本線索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從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國家—單位退休金制度向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金制度整體變遷的基本線索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明拿,從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國悔凱家—單位退休金制度向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金制度整激前搭體變遷的基本線索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從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國家—單位退休金制度向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金制度整體變遷的基本線索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從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國家—單位退休金制度向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

閱讀全文

與中國退休金制度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歲老人身上長痘能活多久 瀏覽:86
工行校招體檢復檢什麼情況 瀏覽:973
老年人福利津貼 瀏覽:22
農村重度殘疾多大能拿養老金 瀏覽:144
2015退休能漲工資嗎 瀏覽:924
初二父母不供我們上學怎麼辦 瀏覽:741
南昌市西湖區老年大學怎樣報名 瀏覽:878
60歲畸胎瘤 瀏覽:790
利隆養生桶什麼時候不能用 瀏覽:949
張家口老年大學報名網站 瀏覽:317
為什麼接受父母的債務 瀏覽:797
2017年的養老金上調 瀏覽:766
天津繳過社保在北京退休年齡 瀏覽:959
延吉有幾所老年大學 瀏覽:835
60歲老年人吃阿膠好嗎 瀏覽:475
內蒙古社保退休最低工資 瀏覽:648
5000米70歲世界紀錄 瀏覽:237
浦江縣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36
1996年重陽節1021 瀏覽:824
華陽哪裡可以辦駕照體檢報告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