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五大長壽之鄉分別是哪裡
世界第五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相毗鄰,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人口23.8萬,現轄12個鄉鎮,境內居住有瑤、壯、漢等12個民族。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類聖地」。 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對於當地農民顯得萬分珍貴和珍惜。巴馬的山最高處海拔1216米,最低處221米,一般在600至800米之間,境內盤陽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將巴馬一分為二,更是巴馬境內石山區和土山區的界河。巴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4℃,年無霜期337天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溫差,人居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風秀、谷幽、氣香、水甘是對這里綠色大自然恰到好處的概括。特別是這里的空氣十分的清新,被譽為天然氧吧,世外桃源。這里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一般為每立方厘米2500個,盤陽河谷及一些長壽村屯竟高達3萬多個 ,是首都北京的100至750倍。 巴馬是革命老區,是右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腹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初,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領導和指揮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著名的盤陽起義、萬崗起義和停歲阻擊戰就在這里打響。 雖然巴馬境內山多地少,人民生活、生產條件還較困難,但少有而宜人的自然因素令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里有一個叫「巴盤屯」的小村,村裡515人中,百歲老人就有七人,是聯合國評定壽鄉標準的200倍,人稱這里為「長壽聖殿」,更為特別的是這里的每戶人家都基本出一個教師,故此人們又將巴盤屯稱為秀才村。以前這里的孩子長到10歲才去上學,上了中學才能看到電視,頭腦發育的階段眼裡看到的都是險山、秀水、奇石,看不到污染本性的東西,但他們聰明,智商高,這么一個小村建國以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中專生63名,其中博士生兩名,研究生兩名,目前有兩名正在國外深造,無論從上著名大學的人口比率,還是從接受教育的時間條件來看,恐怕也是一些大城市望塵莫及的。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獨特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巴馬壽鄉探秘游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線路之一,境內有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有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么洞、有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岩)水上溶洞;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龍洪天然八卦景觀、東山瑤族風情、瑤族競技大觀及好龍天坑等旅遊資源。 長壽之鄉這神秘而特殊的水土還繁育了眾多珍貴土特產,其中巴馬香豬、火麻、紅粳米、珍珠黃玉米、茶籽油、板粟、黑麻山羊、蛤蚧、油魚、巴蕉竽粉絲等便是典型代表,由於它們均生長於獨特、封閉、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中,被國際自然醫學會推薦為「綠色長壽食品」,特別是「巴馬香豬」曾是明、清時代宮庭貢品,十分名貴,巴馬因此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巴馬是桂西茶油主要產地之一,現有油茶林26萬多畝。目前已開發生產的長壽系列食品有蛤蚧大力神酒、巴馬春、巴馬玉液,茶籽火麻調合油、精煉茶油、玉米香酥、玉米糊、旱藕粉絲。礦產資源主要有鈦、硅、錳、銻、鐵、金、輝綠岩、水晶、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玻璃礦、雲母礦等。此外,瑤族善射,百步穿揚,全國的許多射弩冠軍就出生在巴馬的東山鄉,故巴馬還有「中國射弩之鄉」以及與周邊縣共同組成的「世界銅鼓之鄉」等殊榮。 巴馬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公路四通八達,縣城位於國道323線和省道322線的交匯處,是桂西通往桂東南沿海地區和大西南地區的咽喉要地,距南昆鐵路70公里。可從田陽、田東、大化三條線路通往首府南寧。城市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均較便利,銀行、保險、商業、學校、醫院、廣播電視、電腦網路等均已配套。 巴馬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地區的一部分,在享受國家特殊扶持政策的同時,已經出台一系列有自治縣特色的,更加寬松的適應西部開發的投資優惠政策。神奇美麗的壽鄉正在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敝開胸懷,熱忱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洽淡貿易、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共創壽鄉輝煌、共享長壽之樂,為您添福增壽!
2. 巴馬是「世界長壽之鄉」,和國內外哪些地區平起平坐
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及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中國巴馬:長壽人口不斷增加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盆地
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在這里,9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經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壽星達到了110歲以上。
巴馬人長壽,首先得益於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兩萬個,巴馬被稱為「天然氧吧」。
喜歡勞動、飲食習慣良好、生活有規律,這是巴馬壽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記者來到甲篆鄉百馬村坡納屯壽星黃布鐵家裡采訪。老人已經104歲了,但每天不是去摘豬菜,就是下地幹活,還做家務。他每天吃兩頓,每餐吃兩碗飯。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聾、眼不花,一頭黑發。他常說:「每天不出去活動一下,吃飯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覺。」要不是親眼看到他麻利地摘豬菜,我們真不敢相信他的話。
巴馬人經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玉米、白薯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火麻製成的油和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低脂肪酸。
中國和田:老人喜歡喝茶吃饢
新疆和田於田縣的拉依蘇村有2400人,僅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就有16人。
已有110歲的肉孜老人,身體健朗,還能幹簡單的農活。肉孜老人每天天黑就睡覺,清晨雞叫就起床。眼睛雖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還要干兩個多鍾頭的活。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饢,晚上幾乎不吃東西,「晚上吃飯睡不著覺。」他說。老人喜歡吃湯湯水水的東西,愛吃玉米做的饢。妹妹肉孜汗現今95歲,在50歲之前沒得過什麼大病,只是近幾年來偶爾患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饢,中午吃拌面、湯飯和饃饃,晚上吃半個饢。
外高加索:百歲老人仍選美
最近,喬治亞舉辦了90歲以上老人的「選美大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6歲。樂觀生活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在參加當地人的婚禮時,經常發現八九十歲的長者和年輕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們自己不說,人們都猜不出他們的真實年齡。當地人的飲食也很講究。在喬治亞的長壽鄉阿巴哈吉亞,當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兩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時還要放蔥、芹菜等。此外,當地人還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蔥、紅辣椒以及當地產的無花果,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他們不喝咖啡,主要喝當地產的「喬治亞茶」。
巴基斯坦罕薩:六七十歲不算老人
在罕薩,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六七十歲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歲仍可在地里勞作,健康地活過一百歲在這里並不算什麼稀罕事。罕薩人長壽的秘訣是,一是飲食,罕薩人喜歡吃粗製麵粉、奶製品、水果、青菜、薯類、芝麻等。他們還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製成的烈酒「罕薩之水」。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利於人體健康。三是生活習慣:罕薩人多以務農為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又為自己的長壽增加了一塊砝碼。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沒有金錢概念
在比爾卡班巴村莊大約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這個山村是公認的西半球最長壽之地。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數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動物食品。當地人還喜歡飲用泉水,科學分析發現,當地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其中鐵、鎂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美國科學家尤金・佩因把這里稱為「免疫島」,因為當地人很少得心腦血管疾病。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歸功於當地人沒有金錢和競爭概念,喜歡勞動,這使得他們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動物和高熱量食品,使得當地人擁有緩慢穩定的新陳代謝。
長壽的確有秘訣
五大長壽鄉的飲食結構體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飯量小。據國際自然醫學會調查,5個地方的人日均攝入熱量1640千卡,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標准。
另外,五大長壽鄉基本都位於偏僻地區,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友好、樂觀向上、喜歡清靜,這也是長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長壽鄉的居民都身體力行著現代人最難實行的長壽原則:勞動一生。專家認為,現代人追求盡興、刺激,缺少勞動意識,快速的社會節奏又常常使人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對長壽來說都是背道而馳的。現在,除了巴馬,其他幾個長壽鄉都出現了壽星減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現代生活的影響。比如在比爾卡班巴,過去20年當地政府一直用「長壽」來進行旅遊宣傳,結果遊客越來越多,人口不斷膨脹,當地人逐漸告別了原本淳樸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可口可樂這樣的東西習以為常了。
3. 中國最美的十大長壽村排行榜,中國最有名的長壽村在哪裡
1. 湖北鍾祥市:鍾祥市是湖北省中部的一個縣級市,漢江中游所轄。擁有27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曾為楚國都城。鍾祥以其豐富的長壽人口而聞名,全縣80歲以上老人15507人,百歲老人77人,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5.88歲,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 廣東三水區:三水區位於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鄰近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城市,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至2007年底,百歲老人占戶籍人口比例達到21.4/10萬,遠超中國和聯合國的標准。
3. 廣西永福縣:永福縣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西南,以其秀麗的山水和豐富的長壽資源而著稱。全縣百歲老人有36位,超過世界公認的長壽之鄉標准。
4. 江蘇如皋市:如皋市是江蘇省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長江三角洲北翼。統計顯示,如皋市百歲老人超過270位,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成為國際上關注的焦點。
5. 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麻陽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部,懷化市西北部,擁有豐富的苗鄉文化和長壽資源。其農民畫全國聞名,苗族文化保存完好。
6.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位於廣西西北部。巴馬的陽光、空氣和水被認為是長壽的關鍵因素,負氧離子含量高,水質優良。
7. 廣東省連州市:連州市位於廣東省西部,粵、湘、桂三省交界處。連州市的生態居住環境優越,為人們的長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8. 四川彭山:彭山位於眉山市,有2300多年的歷史,以「忠孝之邦」和「長壽之鄉」著稱。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跡和文物。
9. 四川省成都都江堰:都江堰發現了一組與長壽相關的DNA序列,有助於預防治療老年人常見疾病,並可開發養生食療產品。
10. 河南夏邑縣:夏邑縣位於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人口超過113萬。該縣的長壽數據,如平均預期壽命、8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和百歲老人數量,均超過國家規定指標。
4. 中國五大長壽之鄉有哪些
中國五大長壽之鄉:
1、廣西巴馬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我國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也是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這里地理環境優越,溫度適宜,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長達1530多個小時,而且80%的陽光是被稱為生命之光的遠紅外線。
5. 世上有人活到200歲的嗎
1. 關於人類長壽者的記載很多,而且有關國家和地區的長壽調查也證實了大面積多人群的長壽是存在的。
2. 以長壽聞名的保加利亞,百歲以上的老人有426人,即每10萬人中有5.2人。
3. 解放初期我國進行的調查表明,百歲以上老人有3384人,最高年齡達到150歲。
4. 近年來,各地報道的平均壽命不斷增長,上海、武漢的平均壽命都超過了70歲。
5.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有名的長壽地區,百歲以上老人,每10萬人中有11人;90歲以上老人,每10萬人中有137人。
6. 從以上統計資料可以看出,人的壽命完全可以長達100歲至200歲。
7. 科學家們除注意客觀的調查和統計之外,還進行了生物學方面的研究。
8.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曾經指出:「動物凡生長期長的,壽命也長。」
9. 後來蒲豐氏提出「壽命系數」學說,指出壽命系數為5—7。
10. 哺乳動物壽命(年)=生長期(年)×壽命系數。
11. 例如:馬的生長期為5年,犬為2年,象為25年,猿為12年。
12. 馬的壽命=5年×(5—7)=25—35年。
13. 犬的壽命=2年×(5—7)=10—14年。
14. 象的壽命=25年×(5—7)=125—175年。
15. 猿的壽命=12年×(5—7)=60—84年。
16. 運用上述公式推算結果,與馬、犬、象、猿的實際壽命是相符合。
17. 人的生長期為25年,由此推算,則人的壽命=25年×(5—7)=125—175年。
18. 另外,有科學家指出,哺乳動物的壽命=性成熟期×(8—10)。
19. 人類的性成熟期約14年左右,由此推算,則人的壽命=14年×(8—10)=112—140年。
20. 美國科學家海弗里克曾對人肺成纖維細胞的分裂與增殖規律進行研究,並提出了根據細胞分裂次數來推算人類壽命的方法。
21. 小鼠的肺成纖維細胞只分裂14—18次便死亡,其壽命為三年半;
22. 雞肺成纖維細胞分裂13—35次,其壽命為30年;
23. 海龜的肺成纖維細胞分裂72—114次,其壽命為175年,這都與上述動物實際壽命相符。
24. 而人肺成纖維細胞的分裂次數為40—60次,按上述規律推算,人壽至少也可達110年。
25. 總之,人的壽命完全可以超過100歲,而目前平均壽命僅達到70歲左右,距離人類真正「壽終正寢」的年限還相差甚遠,這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研究爭取。
6. 中國最長壽省份
請看相關資料:
「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實際上,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作為中國六大長壽之鄉中的3個(另3個為四川樂山市、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均超過了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准: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
目前,江蘇如皋已擁有百歲老人209位,總人口為145萬人的如皋成為中國百歲老人總數最多的縣級市;湖北鍾祥有100歲以上老人71名;廣西巴馬則於上世紀90年代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宣布為「世界長壽之鄉」,現在百歲老人為78人。
與會的中國老年學會會長張文范等專家認為,盡管三地的長壽之道不盡相同,但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敬老傳統和長壽文化、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健康的飲食習慣與長壽食品是普遍的長壽之道。專家們倡議,「百歲人生不是夢,健康方式每一天」,長壽之道實際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
如皋地處長江下游北岸平原,隸屬江蘇省南通市。作為世界知名長壽之鄉,如皋不在高寒地帶,也不在偏僻山區,而是地處江海平原、中國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帶。專家們認為,研究如皋的長壽經驗更具有普遍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一億三千萬,占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佔到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近年來,老齡問題已引起中國整個社會的關注,老年人的健康長壽之道也成為專家研究的課題。
7. 正常人的壽命是多少、最長壽命多少
1. 中國最長壽命記錄:據切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載,中國氣功養生家李慶遠出生於清康熙十八年,逝世於民國二十四年,享年256歲。他原籍雲南,後遷至四川開縣,直至終年。
2. 百歲壽星統計數據:2000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一萬名百歲壽星。全球老齡人口達到62.9億,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0%。2002年,全球約有21萬百歲老人,相當於每百萬人口中有3339人達到百歲。
3. 長壽記錄實例:中國貴州的龔來發享年147歲,四川青城山的李青蓮享年154歲。伊朗老婦穆赫辛享年161歲,日本滿平及其家庭成員的長壽記錄分別為242歲、221歲、196歲、193歲和151歲。中國學者李慶遠享年256歲。這些實例表明,活到百歲甚至二百歲並非不可能。
4. 最長壽壽命的爭議:據《新民晚報》報道,英國人弗姆·卡恩活了209歲,但這一記錄在英國出版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未被記載。
5. 平均壽命的估算:科學家們提出了多種測算方法,包括按性成熟年齡的10倍計算,成長期年齡的7倍計算,以及細胞分裂次數與周期的乘積計算。多數專家傾向於使用細胞分裂次數的方法,得出平均壽命為120歲。
6. 生命科學家的看法:在1994年的一次科學討論會上,40多位生命科學家認為,從理論上看,每個人都可能活到110歲。
8. 中國最長壽地區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的最新數據,目前我國百歲老人多分布在南方,沿江河流域分布,主要聚集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川渝和中原等五個地區,且多分布於中、低山丘陵及沖積、洪積平原地區。據中科院統計,海南是全國百歲老人密度最大的省份,達到1300餘人,也就是說,在海南每10萬人中就有13個人活到百歲以上,據全國之首。
長壽老人有區域聚集性,這提示我們,長壽與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
1)氣候溫和怡人
長壽區氣溫大多溫暖,年降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區河網密布,空氣濕度較高,日照充足,空氣清新。
2)山區植被茂密、空氣好
長壽老人多集中分布於丘陵山區,那裡工業、雜訊等污染較少,加上植被茂密,空氣富氧離子含量高。
3)水系發達
很多疾病是由於水攝入不足引起的。水多的地方,人也容易長壽。
4)氣候寒冷,影響壽命
東北和西北地區冬天寒冷漫長,氣候變化劇烈,空氣乾燥,因此長壽老人偏少。迄今為止,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認定的「中國長壽之鄉」有60多個(以縣、市為行政單元),但沒有一個在東北。
長壽老人四大特徵
1)良好的睡眠
一項老人睡眠狀況的研究表明,隨著入睡時間的延長(超過30分鍾)和睡眠效率的下降,死亡率會增加。本次調查顯示,百歲以上老人平均睡眠時間為9.6小時,80~99歲老人睡眠時間為8.33小時,而60至79歲低齡老人睡眠時間只有7.64小時。
2)患病次數少
統計表明,老年人口患病及住院的高發年齡在60~79歲,隨年齡增加,患病次數及住院次數減少,百歲老人平均兩年患病不到一次。所以,在80歲之前,即便身體狀況不理想,也別對長壽悲觀失望。
3)積極的心態
老人積極心態是指遇事總能想得開,並感覺與年輕時同樣快樂;消極心態包括緊張、害怕和孤獨等。心態積極的長壽老人所佔的比例遠遠高於消極心態,一半以上的長壽老人困境時總能想得開。
4)膳食清淡、蔬菜比例高
五個長壽之鄉的老人,飲食整體上以清淡為主,多以大米和麵粉為主食。蔬菜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90%的長壽老人每天食用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