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目前規定的基礎養老金是多少
農村基礎養老金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而在省內各市也可以在省內基礎上適當提高標准,容所以各地是不同的,而且相差是很大的。目前國家規定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每人每月70元,目前最低的貴州和安徽是按國家規定標准70元,最高的上海是660元。
『貳』 臨退休副高5級升正高4級養老金大約能增加多少
摘要 因為你副高升正高只升了一級,而且是臨退休前晉升,因此個人賬戶和年金帳戶儲存額因職稱晉升繳費基數只多一年,兩個賬戶儲存額增加值這里沒有計算,所以兩項養老金大概只會多700元以內。
『叄』 正高四級退休工資2019
在同等條件下,正高和副高職稱的人退休後養老金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就拿教師這個行業來說,不過正高職稱在中小學裡面真的非常稱有,一個省一年不過二百人左右。一萬個教師能夠有兩個是正高職稱就是奇跡了,而副高職稱雖然與正高職稱只相差一級,但是人數卻比正高的多得多,大概佔到25%左右。
那麼正高和副高退休以後,他們的工資差距有多大呢?根據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號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養老金的差距以正高的一級和副高的七級來計算,差距為每個月263元。基礎養老金的差距為658元,職業年金多出394元。
正高一級和副高七級的一個月收入差距是1315元,這還不是最後的工資差距,還要算上過渡性養老金。而過渡性養老金的發放是按照平均社會工資的16%到20%來算的。而2018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是7850元,過渡性養老金則為1256元到1570元。所以正高一級和副高七級的退休工資差距為2885元。當然了這是正高和副高之間最大的工資差,如果算四級到五級之間的工資差,那也有1500左右。
雖然說職稱是為了鼓勵教師們提升自我,同時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但同時職稱的問題也時刻是廣大教師的心病。因為職稱問題引發出很多新的問題,甚至嚴重干擾到學校老師的正常上課和老師之間的關系。
『肆』 事業單位正高級職稱工資待遇正高四級和副高五級退休差多少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19
『伍』 高級職稱退休和中級職稱退休,每個月的退休金相差多少
在事業單位根據工齡的長短,任職年限,職級的具體差別來說,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每月在養老金上的差距大約在1800元左右,這是因為事業單位食物職稱劃分也比較詳細,像高級職稱還分為正高專業技術一、二、三、四級,副高分為專業技術五、六、七級,而中級職稱分為專業技術八、九、十級。具體差異要具體的詳細計算,不能一概而論。
總的來說,高級職稱要比中級職稱拿的養老金要高,基本都能高出1800元左右,再加上在職的時候高級職稱人員可能所在的職位也比較高,那麼繳費基數也相應高,養老金的差距可能還會更大一些,所以這些都是視具體情況而定!
『陸』 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時工資待遇的區別
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時工資待遇的區別如下:
地域不同差異也不同 。
一、評聘條件不同
副高級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且取得工程師(中級)職稱滿五年,在市級以上技術期刊發表一篇以上論文或取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等獎項一項以上。
二、折數不同
高工9折 ,教授95折或者是100% ,中級85折,或者8折 。而且高級職稱工資基數高,差1000也有可能 。
三、養老金不同
養老保險繳費時間越長,退休金領取的就會越多。養老金能領取多少,主要看個人繳費年限長短、個人繳費基數高低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
退休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正高職稱主要包括:教授級高工、研究員、主任醫師、教授、研究館員、編審、高級記者、高級編輯、一級律師及公證員等。
副高職稱主要包括:高級工程師、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統計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副審編、高級講師、高級農藝師、副研究館員、主任記者、二級律師及公證員等。
『柒』 一般正教授退休金多少
正教授分一到四級,養老金從9000到15000元不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捌』 吉林省正高醫生退休金多少
吉林省正高醫生退休金多少?沒有出台相關政策。但可以自己推算一下:
根據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號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養老金的差距以正高的一級和副高的七級來計算,差距為每個月263元。基礎養老金的差距為658元,職業年金多出394元。正高一級和副高七級的一個月收入差距是1315元,這還不是最後的工資差距,還要算上過渡性養老金。而過渡性養老金的發放是按照平均社會工資的16%到20%來算的。而2018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是7850元,過渡性養老金則為1256元到1570元。所以正高一級和副高七級的退休工資差距為2885元。當然了這是正高和副高之間最大的工資差,如果算四級到五級之間的工資差,那也有1500左右。
一直有人認為以後的退休金跟職稱沒有關系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職稱高的在職時工資高,個人和單位繳納的養老金多,當然退休時職稱高的退休金要高。當然也要注意一種情況,那就是有的人工作時間早,雖然職稱不高,但工作時間長,繳納的養老保險金也很多,這時他的退休金也不一定比職稱高的人低。
『玖』 重慶正高四檔退休後養老金是多少
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當地制上年度職工月回平均工資×20%,個 人賬戶養老金答=本人帳戶存額÷120。累計繳費年限為 15年時,65歲退休的話,還可 以領退休金約20年(前提是活到85歲),那以此推算,可以領取養老金的時長為:20× 12個月=240個月。
『拾』 基礎養老金一般多少
基礎養老金又稱社會性養老金,它是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新計發辦法規定,基礎養老金是指職工退休時上年度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即兩個數之和的一半)作為計發基數,繳費每滿1年(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月)發給1%。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