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陽節成語 關於重陽節的成語及其解釋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民間的 重陽節 ,民間習俗有登高、插茱萸、賞菊、飲酒等節俗,韻味盎然,是歷代文人墨客喜愛吟詠的對象,而在這過程中,也形成了一些成語的用法,那麼今天的 老黃歷 就為你介紹,關於重陽節的成語及其解釋。
必里遲離
陰歷九月九日。
出處:《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射畢,擇高地卓帳,賜蕃、漢臣僚飲菊花酒。兔肝為臡,鹿舌為醬,又研茱萸酒,灑門戶以禬禳。國語謂是日為『必里遲離』,九月九日也。」
「必里遲離」是契丹語音譯,意為「九月九日」,遼代契丹人 節日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遼國皇帝率群臣以射虎取樂,獵獲少的人要罰設重九宴。射獵結束後,設宴賜臣僚飲菊花酒,吃生切兔肝、鹿舌醬。又用茱萸制酒,灑在門戶上,或加少許鹽喝飲,飲時,男子取茱萸18粒,女子取9粒,用酒送下,民間認為可以避邪惡。
過時黃花
重陽節後的菊花。比喻過了時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黃花:菊花。
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知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滿城風雨
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壞事)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出處:宋·潘大林《題壁》詩:「滿城風雨近重陽。」
明日黃花
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黃花:菊花。
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❷ 關於清明,端午,元宵,重陽節的成語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井井有條,屈志從俗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節。元宵,指元宵節。全句比喻天天都像過節一樣,生活豪奢,無節制的尋歡作樂。
2、井井有條
清明節的折柳、戴柳的習俗,後來就演化為把柳條插在井邊。(「井井有條」的成語即源出於此),這也是清明節植樹的起源
3、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這句成語出自唐代詩人崔護〈題都城南庄〉詩。崔護,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縣)人,貞元十二年進士,官嶺南節度使。《太平廣記》中有一則關於他作此詩的故事:崔護在中進士前的某年清明節,獨游長安城南,看見一座桃花盛開的農庄,他上前去叩莊院的大門,想要討杯水酒來解渴。出乎意料的,一位姿色非凡、艷如桃花的女子開門接待。第二年的清明節,崔護情不自禁地前往尋訪那位女子。桃花依舊,但大門深鎖,芳蹤杳然。崔護失望之餘,在門扉題上「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以記那位姿色非凡的女子。後來「人面桃花」演變為成語,除可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外,也被用來形容景色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感傷。
4、大力將軍
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節去野寺飲酒,見殿前有個古鍾,能裝兩石多的東西,可是古鍾上下土痕手跡,儼然是新近留下來的。從下面向里窺視,見裡面有個竹筐,不知裝的是什麼。讓幾個人幫忙,想掀開古鍾來看看,卻無法移動一點。伊璜更加驚訝,決定慢慢喝酒等著;不一會,有個乞兒進來,帶著要來的食物。只見他用一隻手提起古鍾,一隻手把食物放進筐內。放完了合上古鍾離去,不久乞兒又來,從古鍾下探取食物。吃完了再探,輕松的如同打開箱子。大家都很驚訝。伊璜問:「你這樣有本事,為什麼要行乞呢?」回答說:「我吃的多,沒有人雇我。」 伊璜勸他去投軍,乞兒擔心沒有門路。伊璜於是帶他回家,給他飽飯吃,估計他可以吃五六人的飯。給他換了衣服鞋襪,送他五十金打發他走了。
十幾年後,查伊璜有個子侄在閩南當縣令,忽然有個叫吳六一的將軍前來拜見。攀談間,問:「伊璜先生是你何人?」回答說:「是我叔父。他與將軍有舊嗎?」說:「是我的老師。一別十年了,很是想念。希望能見上一面。」那個子侄胡亂答應了,但私下想:叔父是名賢,怎麼會有武家弟子?不久伊璜來了,告訴了他,伊璜也是茫然沒有記憶。因為對方問訊的很殷勤,於是前去拜會。將軍疾出,到大門外來迎接。伊璜仔細看,素昧平生,懷疑將軍搞錯了。但是將軍態度越發恭敬,打發走了別的客人,連請伊璜進了三四重門,看見有女子往來,知道是私宅,伊璜止步。將軍作揖,請伊璜登堂就座。有人捧來朝服,將軍遽起更衣,伊璜不知他要干什麼。數人將伊璜按在座位上,將軍以參見父君的大禮向他朝拜。伊璜大驚,更加不解。將軍換了便服,陪了坐下,笑道:「先生不記得那個舉鍾的乞兒了嗎?」
後來查伊璜在修史一案(清朝初年的一場文字獄)中受株連,被收監,最終能夠得以倖免,都是因為將軍出的力。
屈志從俗
解: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食古不化
端午節吃粽子,自古以來就有的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而沒有改變。
〖福壽齊天〗 成語典故: 俺從神聖降臨下方,慶賀了元宵,祝延聖主福壽齊天也。 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
〖柳眉星眼〗 成語典故: 正當年,柳眉星眼芙蓉面,絳衣縹緲,麝蘭瓊樹,花里遇神仙。 《全元散曲·斗鵪鶉·元宵》
〖祈晴禱雨〗 成語典故: 正直無私有至靈,於家為國保庶民,祈晴禱雨皆顯應,掌管經書文卷中。 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一折
〖拖人下水〗 成語典故: 這是娘子拖人下水,與我有什麼相干。 明·李素甫《元宵鬧》第二十五齣
〖脫穎囊錐〗 成語典故: 非畫餅,似脫穎囊錐,頭角崢嶸。 明·沈鯨《雙珠記·元宵燈宴》
〖天真無邪〗 成語典故: 小青年們聽了,都放下碗筷,用潮乎乎的眼睛看著這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顧笑言《正月十八吃元宵》
〖萬載千秋〗 成語典故: 當今聖主存仁孝,萬載千秋亨太平。 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
〖心盪神怡〗 成語典故: 煬帝看了這些佳人的態度,不覺心盪神怡,忍不住立起身來,好像元宵走馬燈,團團的在中間轉。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回
〖於家為國〗 成語典故: 正直無私有至靈,於家為國保庶民,祈晴禱雨皆顯應,掌管經書文卷中。 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一折
明日黃花 ( míng rì huáng huā )
解 釋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出 處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❸ 古代成語故事:白衣送酒
白衣送酒 (bái yī sòng jiǔ )
晉朝時期,彭澤令陶淵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辭官歸隱,從此躬耕終生。有一年重陽節,因為家貧沒酒喝,心情特別煩悶,獨自在籬笆邊散步,忽見一個穿白衣的人說奉王弘之命前來送酒,陶淵明心中大喜,接過酒立即盡飲至醉。
白衣送酒的意思是:指晉·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潛的`故事。 身穿白衣的人前來送酒。後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東西朋友正好送來,遂心所願。
❹ 關於重陽節的成語有哪些
1、滿城風雨[mǎn chéng fēng yǔ]
2、明日黃花[míng rìhuáng huā]
3、過時黃花[guò shí huáng huā]
4、必里遲離[bì lǐ chí lí]
5、老當益壯[lǎo dāng yì zhuàng]
❺ 關於重陽節的成語大全
關於重陽節的成語:
【必里遲離】:bì lǐ chí lí,陰歷九月九日。作賓語;指重陽節。
出處:《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國語謂是日為『必里遲離』,九月九日也。」
❻ 成語故事《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的成語故事
重陽節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所以,古代的文人常在這一天相聚賞花,吟詩作文。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有不少歌詠重陽,或頌菊花的佳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城東寺菊》等,都是。此外,史稱「三蘇」之一的宋代大學士蘇東坡,也曾寫下過相應詩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韻王鞏》。在這首詩中,蘇東坡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是: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著急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因為,倘等到「明日」,重陽已過,不但人觀之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犯愁的。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所謂「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之蘇氏名句。後來,大家便將「明日黃花」作為一個成語,用來表示事情已「過期」之意。
❼ 描寫重陽節的詞語
描寫重陽節的詞語,示例:
【必里遲離】:bì lǐ chí lí,陰歷九月九日。作賓語;指重陽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佳節:原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指到了節日特別想念在外地親人的心情。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節日。
【滿城風雨】:mǎn chéng fēng yǔ,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壞事。
【明日黃花】:míng rì huáng huā,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作賓語;比喻遲暮不遇。
【過時黃花】:guò shí huáng huā,黃花:菊花。重陽節後的菊花。比喻過了時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明日猶可待,座客亦徘徊.滄洲違宿諾,不醉重陽十五年,中有孤叢色似霜,今復幾人在.賓隨落葉散,不用登臨恨落暉,帽逐秋風吹.自作英王胄.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越女彈霜絲.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聽吟偶置觴.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彷彿,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虛過重陽時.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與客攜壺上翠微.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我來不得意,笑酌黃花菊,殺氣傍中軍,無情菊自黃.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竹枝》歌送菊花杯.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醉舞荷吾君.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自從九月持齋戒. 九日題塗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鋪楓葉岸,斯樂不可窺.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治愁或有方.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蕭條巴子台.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淺酌茱萸杯,起舞亂參差,籠禽日月長.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
重陽節又是老人節,形容老人的詞語有:【白發紅顏】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
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白發婆娑】婆娑:紛披的樣子。
形容滿頭白發的老年人的樣子。【鬢絲禪榻】鬢絲:鬢發如絲;禪榻:僧床。
本指老僧的生活。也指老年人所過的近似僧徒的清靜生活。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白首:老年;傾蓋:停車,初見。有人相識到老還是不怎麼了解,有人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
【白首相知】白首:白頭發,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老年時的壯志。【不知老之將至】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
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用以照明。
形容人到老年,好學不倦。【遲暮之年】遲暮:黃昏,比喻晚年。
指人至老年。【垂暮之年】垂:將,快要;暮:晚,老年。
快要到老年。介紹重陽節的文章: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陽歷的十月二十六日,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基本簡介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題塗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彷彿,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台,願言長相思.。
1.一年一度重陽,祝福大不一樣,生活喜氣「陽陽」,職場「陽陽」得意,幸福身邊徜「陽」,愛情沐浴陽光,心情陽光燦爛。
收下祝福吧!重陽節快樂!2.九月九,時重陽,遍插茱萸思念長;賞菊花,登高望,直抒胸臆喜洋洋;斜陽里,雁幾行,佳音頻傳福無疆;寄問候,訴衷腸,願你如意又安康。重陽節快樂!3.世上若有諍友,那就是如你對我那樣關懷的朋友。
願你擁有無窮無盡的幸福與歡樂,你的生活永遠美好,我的摯友,祝重陽節快樂!4.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5.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崇敬都是出於同一個原因他們都蓄有長胡須,都自稱能夠預料事變,祝重陽節快樂。
有「滿城風雨」、「明日黃花」、「過時黃花」、「必里遲離」、「遍插茱萸」
1. 滿城風雨[mǎn chéng fēng yǔ ]: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第四卷:「昨日宵卧,聞攪林風雨聲,遂起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稅人至,遂敗意,只此一句寄舉。」
例句:即使你知道了這個秘密,也沒有必要鬧得滿城風雨。
2. 明日黃花[míng rì huáng huā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例句:現在流行的事物,過些時都成為明日黃花。
3. 過時黃花[guò shí huáng huā]:黃花:菊花。重陽節後的菊花。比喻過了時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
例句:這消息早已成為過時黃花,毫無新聞價值。
4. 必里遲離[bì lǐ chí lí]:意為陰歷九月九日。
出處:《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國語謂是日為『必里遲離』,九月九日也。」
例句:待到必里遲離之時,我們定會重會。
5. 遍插茱萸[biàn chā zhū yú] :舊時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采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
出處: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例句:各式糕點裝點重陽盛宴,菊花做酒醞釀詩意生活,遍插茱萸足見兄弟情深。
過時黃花 拼音:guò shí huáng huā 解釋:黃花:菊花。
重陽節後的菊花。比喻過了時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
滿城風雨 拼音:mǎn chéng fēng yǔ 近義詞:沸沸揚揚 反義詞:一片祥和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由於壞事 解釋: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
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第四卷:「昨日宵卧,聞攪林風雨聲,遂起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稅人至,遂敗意,只此一句寄舉。」
例子:為什麼倒弄得鬧鬧攘攘,~的呢?(魯迅《花邊文學·零食》) 明日黃花 拼音:míng rì huáng huā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遲暮不遇 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
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例子:過時之物,曰~。(宋·胡繼宗《書言故事·花木類》)。
❽ 關於重陽節的成語
明日黃花:
1、讀音:míng rì huáng huā
2、表達意思:意思是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3、出處: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翻譯:現在我們相遇得很匆忙,用不著急著分開,不然明天蝴蝶會因黃色的花朵而悲傷。)
4、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文人墨客一直未遇到伯樂以大展自己抱負的悲傷嘆息(即遲暮不遇),也可以表達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的知音知己的深深嘆息。
(8)關於重陽節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明日黃花」的反義詞介紹:當時得令
1、讀音:dāng shí dé lìng
2、表達意思:在恰當的時候得勢,順應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
3、出處:出自歐陽山 《三家巷》三一,「這是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如果人家當時得令,你就該把自己鋸短二寸。」
4、用法:通常在句中用作形容詞,修飾主語或賓語。
❾ 明日黃花的成語故事
明日黃花,漢語成語,拼音是,意思是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出自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明日黃花的成語故事作,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日黃花
【注音】míng rì huáng huā
【解釋】明日:指重陽節後;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出處】《九日次韻王鞏》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
明日黃花的成語故事
重陽節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所以,古代的文人常在這一天相聚賞花,吟詩作文。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有不少歌詠重陽,或頌菊花的佳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城東寺菊》等,都是。此外,史稱「三蘇」之一的宋代大學士蘇東坡,也曾寫下過相應詩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韻王鞏》。在這首詩中,蘇東坡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是: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著急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因為,倘等到「明日」,重陽已過,不但人觀之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犯愁的。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所謂「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之蘇氏名句。後來,大家便將「明日黃花」作為一個成語,用來表示事情已「過期」之意。
過了重陽菊花即將凋謝,成了過時的東西。所以用「明日黃花」來比喻過時的事物。有些作者以為「昨日」才是過去時,「昨日黃花」是比喻過了時的事物。仔細想想「昨日」菊花還沒有盛開,怎麼會成為「過了時的.東西」呢? 所以用「昨日黃花」來比喻過時之事物,不但不合此成語的原意,也有悖於邏輯,實在不可取。重陽節也稱老人節,這一天是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希望小朋友們不止在這一天尊重老人家,平時也要多多對爺爺奶奶們噓寒問暖哦。另外呢,小朋友們要用對成語,發揚漢語的文化之美哦。
成語釋義
明日:重陽節後,指九月初十。黃花:菊花。重陽節過後的菊花。古人講究重陽節賞菊花,重陽過後,賞菊就沒有多少興味。比喻遲暮不遇之意。後也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成語出處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譯文
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著急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因為,倘等到「明日」,重陽已過,不但人觀之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犯愁的。
成語用法
示例
宋·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郭沫若《<沸羹集>序》:「這里有些是應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黃花之感。」
冰心《寄小讀者》二七:「再經過四次月圓,我又可在母親懷里,便是小朋友也不必耐心的讀我一月前,明日黃花的手書了!」
張可久《蟾宮曲·九日》「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成語辨析
「明日黃花」原是一條來自書面文獻的成語,無法望文生義。「明日」尚未到來,怎麼就已過時了呢?確實會產生很多疑問。這條成語的源頭是蘇軾,在詩《九日次韻王鞏》中說:「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這「九日」即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而過了重陽,菊花開始凋零,所以就引申出過時的意思來。
然而,人們對這類字面義看上去好像沒有難點的成語常常不願去查閱,而「明日」與「過時」又很矛盾,似乎聯系不到一起,於是便有了改寫的「昨日黃花」。這「昨日黃花」其實是望義生文的,望「過時」之義,生「昨日」之文,而其中「黃花」的意象似乎已被淡出。「昨日黃花」與「明日黃花」的使用,也引發了一定的爭議。
❿ 成語: 明日黃花什麼意思有什麼樣典故及故事
成語: 明日黃花 成語簡解
「花」字開頭的成語
「明」字結尾的成語
「明」字開頭的成語
「花」字結尾的成語
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明日黃花。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明日黃花。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明日黃花」分成的單字詳解:
明, 日, 黃,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