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退休雙軌制和後來的並軌制,有什麼實質的區別
退休金的雙軌制指的是,不同的單位性質,那在測算退休金的過程中,計算的標准和計算的方法,全是兩種不同的方法,稱之為是雙軌制。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單位,那樣採用的是自已的職稱工資,崗位工資,職務工資等各種薪水要素考慮的總和來決定學生的退休金待遇。
⑵ 企業退休職工工資為什麼,比事業單位低,國家如何解決,企業退休人員不應該受歧視,
國家退休實行雙軌制的惡果,應該立即糾正,
⑶ 什麼是「退休工資雙軌制」
「退休工資雙軌制來」是計劃經濟自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所謂「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用李玉和當年的那句名言說,機關事業單位退下來的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下來的養老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道。具體講表現為三個不同。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⑷ 什麼叫雙軌制工資制度
所謂「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
用李玉和當年的那句名言說,機關事業單位退下來的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下來的養老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道。具體講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拓展資料:
新雙軌制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資金價格管制和資金配置失衡。表徵資金的價格,無非是利率和匯率,遺憾的是,利率市場化還沒有走完,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則坎坷難言。
從2002年至今,中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累計約有1.1萬億,比其它各類所有制企業的效益提升都來得猛烈得多。那麼國有企業的確在脫胎換骨嗎?分析員認為也許將這種財務狀況的大幅度改善,歸結為資金的「新雙軌制」所賜更為合理一些。
過去到現在的3年間,銀行系統的信貸投放約為7.1萬億元,但是這種資金定價是非市場化的。如果考慮到匯率問題,那麼無疑,「新雙軌制」之下,權力對資金的集中、定價和配置,已經日漸以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集聚為代價而暴露出來。
第二層含義,是用地制度扭曲的市場化和征地制度明顯的權力尋租化。在供地方面,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改革了供地政策,政府通過出讓國有土地收取土地出讓金;
在征地方面,一切幾乎未變,各級政府仍然沿用計劃經濟的辦法低價甚至強行征地。左手通過權力低價征地,右手仍然是通過權力在以「市場化」的方法出讓土地,其實質,用陳錫文的話來形容,就是「賣你的地,掙我的錢;徵得越狠,掙得越多。」
第三層含義,是勞動力價格的惡性競爭和資方利益的難以撼動。或者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即資金和土地的確有行政權力直接介入和配置的問題,但勞動力市場似乎一開始就是市場化定價和配置的。這也許是出自於對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誤解。
正常的市場競爭狀態既不是行政壟斷,也不是不公平競爭或者過度競爭,在中國,勞動力市場存在明顯的過度競爭現象,如果說在資金和土地方面存在公共權力濫用的狀況,在勞動力市場方面則存在著與此截然相反的公共權利不作為的狀態。其中以進城務工者遭受的盤剝最為嚴重。
⑸ 企業退休高工養老金為什麼就不能超過事業單位退休的高工呢
雙軌製造成的惡果,退休計算辦法不同,待遇不同,隨著國家對此問題的重視版,2012年各省權市調整基本養老金,已經對於企業的高工做了特殊的調整,調整的數額比歷年幅度提升很多,其目的也是為了縮小企業和事業的差別
⑹ 養老金雙軌制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
養老金辯清「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同等學力,同等職稱,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貢獻的人因退休時的單位性質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業比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低兩三消灶慧倍。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養老金「雙軌制」的退休制度:企業職工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則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這種「雙軌制」使得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金收入上的差距較為明顯。
制度形成時間
計劃經濟時期,中國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性質,企業職工是「單位人」,在職時的工資、退休後的養老,完全由單位負責。
199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負擔,實行社會統籌。企業職工養老從「單位保障」邁向了「社會保障」。
在這個階段,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也進行了研究探索,但改革進程相對滯後,仍實行單拿答位退休養老制度。改革的不同步,兩種制度在籌資方式、待遇計發調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謂的養老「雙軌制」。
⑺ 雙軌制退休金誰是罪魁
雙軌制才是罪魁禍首。⑻ 養老金遲遲不能真正並軌的原因在哪裡
相關政策還不完善。
一、什麼是雙軌制雙軌制的具體描述和說明,我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可以直接度娘「雙軌制」,裡面說的很具體。
這里我只想強調我的兩點看法:1、首先,我們要探討,雙軌制到底是不是不公平的。雙規制問題的在是兩種養老制度的比較,即公務員養老金制度和企業基本養老金制度的比較。大多數體制外的人都認為,公務員養老金比較企業養老金而言,要高很多。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呢?我記得有一個比較經典研究結論,大概意思是,公務員養老金按照計算,替代率為80%左右,而企業則大約60%左右。也就是說,在職同樣是拿著1000元的工資,公務員退休可以拿800元,企業職工退休才能拿60元。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們因此得出公務員養老金不公平的結論,並由此對公務員養老金並軌非常關注。但是,請允許我說但是。這種僅僅把養老金作為比較和分析的對象是很狹隘的,無助於我們分析清楚問題的全貌。眾所周知,雙規制中,公務員養老制度源自於計劃時代,而企業的基本養老制度則源於改革開放之後逐步建立起來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公務員養老的制度的基礎是將公務員的一生都納入體制內進行規劃,通俗點說,只要進入體制,生老病死都由組織為你包辦了。而企業的養老制度的背景是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即基本養老金的繳納雖然是強制的,但是你的養老金是由繳費年限、繳費基數水平所決定的,而繳費年限和水平則是由職工市場化的工資水平所決定的。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套體系怎麼比較?個人認為可以兩種方法來比較:
【拓展資料】
一是假定企業是體制內的職工,那麼,將其市場化的工資按照公務員工資體系做一個比對,然後得出其退休工資。也就是說,假設企業職工小明是部門經理,工資為10000元,按基本養老60%的替代率算,退休工資大約為6000元左右。假設小明去混公務員系統,依照他的能力大概可以混成正科級,在職工資水平大約為8000元左右,如果其在政府部門退休,按80%替代率算,退休工資大約為6400元左右。二是假定政府公務員自由流通到企業,按照企業發的工資來計算企業的養老金。比如說,某公務員小華是個處長,工資是10000元,如果在這個位置上干到退休,按80%的替代率,大概能拿到8000元退休工資。如果小華辭職去企業干,目測應該是能混個中高層當當,拿年薪應該不是問題,就假設12000吧,感覺應該是比較公允的。如果在企業退休的話,按照60%替代率算,退休工資應該在7800元左右。雖然替代率和工資水平沒有經過精密論證,但是有一點定性的結論可以得出,整體而言,同樣能力水平下,公務員系統在職待遇相對偏低,退休待遇相對偏高。而企業則相反,在職工資相對較高,退休工資偏低。這也反過來印證了計劃體制下職工待遇差距不大,整體穩定的設計思路。同時也反過來印證了市場化背景下,保障基本和體現差距的基本養老制度理念。說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能明白前面說的經典結論問題出在哪裡了吧?同樣是1000的工資,他們兩個的能力和水平不一定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可比性。這就好比有兩個老大在招小弟:一個老大說大家都是兄弟,雖然工資不太高,但只要好好乾,受傷了社團幫你養老,掛了老婆孩子幫你照顧。另一個老大說,只要在我這好好乾,就能出人頭地,每干一票就給分紅,而且你為社團貢獻越大,將來受傷給你的營養費越多,掛了老婆孩子的照顧也就越多。
⑼ 養老金的並軌,對我們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待遇有什麼影響
2014年開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開始正式繳納這個職工養老保險。那麼同時也就意味著2014年以後計算自己退休金的時候,就不能按照以前事業單位編制的一個計算辦法來計算自己退休金待遇了,而是要按照繳納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還有就是平均繳費指數來計算自己的退休金待遇,所以說對於2014年之前沒有辦理完退休的事業編制人員來說,他的這個退休金待遇是雙重的一個計算辦法。
⑽ 退休養老金雙軌制,對我們退休金有什麼影響
養老金雙軌制是什麼?
所謂「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從總體上說,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這是因為我國城鎮養老保險的改革是從企業開始的,企業先實行了社會化,而機關和事業單位仍然是單位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一個差距。具體說來,我國城鎮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及「退休養老金雙軌制」的形成主要有三個階段。一是傳統型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階段(1951-1978年);二是對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的探索階段(1978-1991年);三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實踐階段(1991年至2017年)。
養老金並軌存在弊端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問題突出。退休金雙軌制是對做出同等貢獻的企業職工的嚴重不公。
1、調查顯示,89%的網友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滿,尤其對養老金「雙軌制」頗有微詞。
網友認為,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過低,如今工資的漲幅也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為此,應該公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資金錶,加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漲幅,甚至徹底取消養老金「雙軌制」。
2、「養老金雙軌制」造成除了保障體系的「雙軌制」問題外,其實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關聯。改變不公平的「養老金雙軌制」,必須把它嵌入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順分配關系,縮小不合理差異。
3、退休雙軌制使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差距較大,引發公平性質疑;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養老制度上的雙軌制,而制度之間又缺乏合理的轉移接續安排,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途離職只能『凈身出戶』,阻礙了人才合理流動。
養老金並軌,對你我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是普通企業員工,那這個並軌和你真的沒啥關系。因為並軌呼聲之所以這么高,只不過是為了促進公平,讓廣大勞苦工作者的心裡平衡點。
但如果你是機關事業單位員工。那麼影響可就挺大了。那麼怎麼來處理這種影響呢?那就是區分人群,這就是之前一直所說的「老人」「中人」「新人」的問題。
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成為「老人」,養老金將按照老辦法計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人就為「中人」,對這類人實行過渡性措施;2014年10月1日起後參加工作的人員將成為「新人」。
由以上內容可知,老人按照老方法發放養老金,中人是老方法+新方法計算養老金,而新人就是按照企業的標准來算養老金了,一直在企業工作的你,或許經過很多年後會發現,原來你和機關單位的養老金標准終於持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