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這三種行為的老人,確實不適合帶娃,看你家有沒有
有這三種行為的老人,確實不適合帶娃,看你家有沒有
這位知友,在中國把孩子交給老年人照顧,這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不少父母需要養家糊口,平時需要上班賺錢,因此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情有可原。可是這樣的做法真的為孩子負責嗎?老年人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可能會誤導了孩子,這對孩子性格的養成會帶來極大阻礙。那麼到底哪些老年人不適合帶孩子呢?
1、不管什麼季節給孩子穿很厚
老年人一般身體素質都會差一點,因此很怕冷。於是他們就會習慣性的給孫兒也穿的很厚,即便大夏天也是如此。結果大熱天的孩子十分不適應,導致出痱子、疹子,鬧得孩子全身不適。
2、總是強迫孩子進食
很多老年人都認為,孩子長得白胖才最健康。老人年總認為孩子吃的飽飽的最好,因此總是感到孩子會俄,動不動就給孩子喂東西。如果孩子不想吃,就會用各種方法去哄,包括零食、語言、零花錢,這樣下去會給孩子造成不利影響,讓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
3、追著孩子身後餵食東西
如果看到孩子不吃東西,不少老年人就會追著孩子餵食。平時還給孩子買很多的零食,生怕孩子餓著了。這種做法其實是很不合理的,因為這樣不但會寵壞了孩子,還會讓孩子養成自私、慵懶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
小結:除了上面的這些情況之外,聽力和視力不好、懶惰等老年人也是不適合帶孩子的。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重視起來,最好自己帶著孩子,從各方面對孩子進行教養,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
『貳』 我家老人帶孩子,一天不到就煩了,就發脾氣。不知道人家家老人是怎麼帶孩子的,人家每天每天帶孩子怎麼沒
老人把你們帶大,再帶你們的孩子,帶夠了,帶煩了,要理解。有的老人願意帶孩子,但大部分老人出於無賴,是不願帶孩子的。再說老人沒有幫你們帶孩子的義務。
『叄』 不適合帶娃的老人一般會具有哪些特徵
在很多家庭中,從寶貝出生開始就由姥姥(或奶奶)協助照料,特別是父母都在職忙碌的家庭尤其如此。可是有的老人適合帶孩子,有的老人並不適合帶孩子。爸爸媽媽可要考慮清楚,過度依賴老人,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成長。下面4種老人不太適合帶孩子,看看你家老人是這種情況嗎?
●錯在哪?
小嬰兒的新陳代謝是非常旺盛的,近乎是成人的兩倍,產熱較多,由於體溫調節中樞不健全,體溫調節機能較差,體溫很容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波動,如果給寶貝穿得多、包得厚,體內產生的熱量散發不出去,體溫就會升高,甚至“中暑”。
●試試這樣做:
寶貝的體溫易受環境影響,姥姥給寶貝穿衣時,要依據環境冷暖變化而增減。一般而言,大人覺得冷,必須多穿時,就給寶貝多穿一件,大人覺得熱,必須少穿時,就給寶貝脫掉一件。早晚可適當多穿點兒。在室內溫度適宜的情況下,不要給寶貝戴帽子或包裹手腳,頭和手腳的活動受限,將影響發育。
『肆』 有什麼方法讓婆婆開開心心的幫忙帶娃
我家大寶6歲了,二寶2歲,都是我婆婆在帶,真的非常感謝婆婆這幾年的辛苦付出。
讓婆婆心甘情願地幫忙帶娃,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給婆婆禮物衣服等,帶婆婆去逛街
我和老公幾乎每周都會抽出時間帶婆婆去逛逛街,去外面吃飯,或者一起去公園等。
每年婆婆生日的時候,都會准備禮物、生日蛋糕和外出吃飯等等
2.多表達、多溝通
即使是一家人也要多多表達,多表達對婆婆幫忙的感激之情。
於是遇到 育兒 觀念不同的時候,多多溝通,換位思考。
老公平時還喜歡時不時給婆婆發些紅包等等。
3.和婆婆一起玩微信、學 育兒 、學新的東西
我們平時出差的時候,婆婆會用手機給我們發視頻,或者微信給我們發孩子的照片和視頻等。
我們經常也會教婆婆從手機上學習新的 育兒 知識、學習做飯等等。
首先,我很感謝我的婆婆,她為了給我們帶娃,遠離了熟悉的老家,離開了自己的老伴,遠離了自己的老朋友老鄰居,來到一個她完全陌生的城市,沒有玩伴,沒有朋友,還要適應城市的車水馬龍,而這只是為了給我們帶娃。
至於怎麼能讓婆婆開心,我有幾點小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1,尊重她
婆婆帶娃肯定和我們年輕人帶娃有一定的區別,甚至她們有些帶娃的方法很老舊甚至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因為他們真的也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在處理這些分歧的時候,首先應該尊重婆婆,有耐心的跟她講,不要直接否定她的意見,更不要引發矛盾和沖突。
2,嘴甜一點
誰都想聽好聽的,這點毋庸置疑。因此,要盡量說好聽的話給她聽。稱呼婆婆為媽媽,讓她感覺到真的是把她當一家人,以此消除彼此的距離感。另外,時不時的要誇一誇,比如「媽媽呀,你太厲害了,帶的寶寶這么好」「媽媽,還是你有經驗,想的全面」「媽媽,你做的飯可真好吃」等等等,日常中好多事情都可以用來誇誇婆婆。即使自己不是很同意時,先肯定她正確的一面,再來跟她耐心講自己的想法。
3,多孝敬她
老人給我們帶孩子很不容易,要多孝敬孝敬老人。經濟上,老人來給你看孩子斷了經濟來源,雖然她不會主動跟你開口,但是咱們一定要主動給,讓她在經濟上有安全感。其次,時不時的給老人買點禮物,衣服這些,偶爾給她製造個小驚喜。這樣,婆婆每天都會心情好好的,她心情好了,再帶娃能不開心嘛。
老人也是小孩,也需要哄,咱們做子女的把「面子」和「里子」都做好了,老人高興了,家裡就和諧了,我們就安心了,寶寶就更好了。
婆婆勞碌了一輩子,公公在外面打工有10多年吧,手裡積攢了不少錢,所以給我們看孩子不是為了錢。
婆婆是個刀子嘴豆腐心,而我也是個沒有心眼的人,心裡不會藏奸,有什麼話說什麼話,但是有一點就是,我很愛我們一家人,對他們我就像對待自己親生父母一樣。
婆媳關系多年相處下來,婆婆也把我當成了女兒一樣看待,只要我們從外地回家,我總會給婆婆帶些禮物,兒子放在家裡我也無比放心,因為那是他的親孫子耶!
本來每個月給她打500塊錢的,但我嫌少就在微信上呢,給她多打300或者200塊錢,誰知道這小小的舉動讓老人家開心的呀!該三差五的跟我視頻了,聊一些家長里短的事。
其實老人家很容易感動的,你付出真心,然後金錢上稍微付出一點,別說帶孩子,心她都願意掏出來給你!
所以,多體恤老人!用你的真心去換她的真心,婆媳關系就不是問題。
我家四個娃都是婆婆帶的,每天笑的那個開心啊!
1、這跟婆婆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性格開朗,為人熱情,以前吃了很多苦,年輕的時候被婆婆虐待,月子里還很到河裡洗衣做飯侍候一家大小,那日子聽起來我都覺得不可思議,太難了!好在現在看得開,珍惜眼前的好日子,對待曾經虐待過的婆婆也能孝敬到終老!對幾個孩子更是比我這當媽的還上心。鄰居阿姨老說:「別人家帶孫子孫女都報怨累,你家倒好!四個娃,天天歡聲笑語,尤其奶奶那魔性的笑聲……」。
2、跟我們這些做子女媳婦也有很大的關系,有時老人家一些帶娃的方式不太對,我們也不要當面說出來,有時聊天的時候有意無意地說起某某醫生某某主任,反正說一些他認識且也信服的人說的,孩子應該這樣這樣帶,對孩子更好!哪個奶奶不希望自己的孫子孫女好!所以跟婆婆溝通的方式也很重要!
3、偶爾給婆婆買點東西,衣服、鞋子、手飾之類的東西,她嘴上說不要不要,太浪費錢了!但這人家老太太之間炫耀的資本啊!我兒媳婦給我買的,我說不要,她老給我買買。頭疼腦熱、腰酸腿疼的時候給她買葯。說某某的誰誰給買的什麼不錯的時候,就說明她也想要,就是捨不得花錢。你給買了,心裡別提多高興!
4、平時多跟婆婆聊聊天,就算沒話也找話聊,孩子也行,某個認識的人也行,慢慢就兩個人有話說,慚慚地你會發現,不聊點什麼反而奇怪了!也許有人會說,上班一天太累了,進門都懶得說話了,但你跟老人家說說話,她一天所乾的事有人知道大概了,她也刷一下存在感,她也怕我們忽略她,認為她乾的是理所應當的!同時你可以了解今天孩子一天的情況,有什麼做的不好的?有什麼趣事?做的不好的我們可以及時糾正教育,趣事更能趕走我們一天的疲勞,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是一個四娃寶媽跟婆婆十年相處不曾發生任何矛盾及口角的經驗,僅供參考,謝謝!
婆婆是長輩,帶娃盡義務,媳婦自己要注意,帶娃帶好帶壞不要說,不要說三倒四挑毛病,下班回來做家務,晚上和婆婆出去散步,每縫節日給婆婆買買衣,平常(零食,零錢),送房間,媽長媽短叫喊她,婆婆誇媳婦嘴又甜帶起娃來婆開心,兒媳上班不煩心,一家和諧值千金哦。
我還沒娃,但是婆婆過生日啥的會買生日禮物送給她,其實也沒有什麼目的性,只是覺得既然是一家人了,就想讓她開心。
我婆婆一個人帶大幾個孩子,是很辛苦的一個農村婦女,瘦瘦小小的但是幹活特別利索,老公說他很心疼自己的媽媽,其實我也替他心疼。
當然,將來生孩子了還是需要婆婆來幫忙的,我老公從結婚第一天就說,她就准備著等著給咱們看孩子呢,咱們負責生就行了。有這份心意還是很開心的~~~~
也許生活在一起可能會有摩擦,但是人總會有摩擦,和自己親爸媽都會,更不用說不是親的。老人要開心很簡單,重要的是兒女有那份心❤️
我的寶貝也是婆婆帶大的,首先得哄著她,我是每到節日,必須給婆婆買禮物,無論錢多錢少,給她買了,她就唄高興!休息的時候盡量多幫她做些家務,減輕她的負擔,因為我上班的時候,她帶孩子,還得做飯,所以,我休班時,盡量不讓她干,讓婆婆也歇息一下,還有就是她說什麼話,順著她說,別頂撞她,咱們作為晚輩,有些事情就學會稀里糊塗,這樣就挺好的,婆媳之間也不會產生矛盾,婆婆也樂意帶寶寶,兩全其美。
我孩子19了,婆婆基本就沒管過,最長的一段時間可能就是八九歲那年的暑假不到兩個月吧,然後就打電話和我吵,說我不關心孩子,不知道打電話問候等等各種各樣奇葩責怪。所以再苦再難我都不會再讓她幫忙一下,心傷不起,惹不起躲得起。
我家寶寶就是婆婆在帶,她帶得還挺開心的。我覺得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尊重她的帶娃方法,即使有不合理的地方也要好好的跟她溝通她會聽的,你要這樣想婆婆是帶的她自己的親孫子(女)不管她的方法對錯,她對孩子的初衷是好的。二是感恩她的辛苦,一個人帶娃是很辛苦的,不要覺得婆婆就天經地義的該幫你帶娃,自己有空的時候就多讓她休息,我現在是白天她帶,晚上我帶著睡覺,讓她晚上好好休息,畢竟年紀大了,帶一天娃下來還是很累的,周末給她放家,讓她去放鬆放鬆。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首先你不能因為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自己就當甩手掌櫃,一定要抽出時間和老人一起分擔對孩子的照顧,在周末休息的時候自己帶孩子讓老人有休息的時間,讓她也可以去見見朋友,逛逛街或者有喜歡打麻將的婆婆也可以去打打牌,這樣老人會覺得你是會心疼她的,並不是把她當成一個照顧孩子的保姆,而且更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自己來做,如果一直全都由老人來照養可能會因為寵愛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其次,一定要知恩圖報,不管是給老人拿錢還是買衣物或其他什麼都可以,觀念要端正,不要以為老人幫忙帶孩子就是她應該要做的事,更不能把她當成免費的保姆,老人付出了她的時間和精力真心地幫忙帶孩子,我們也要付出自己的回報感謝她,比如換季時給老人買些新衣服,看見老人鞋子壞了趕緊買雙新的,冬天老人出門吹風頭痛,你可以為她買頂帽子,生病時主動關心帶老人去做身體檢查,這些小小的事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就能讓老人覺得心裡舒坦、值得,幫忙帶娃當然也是開開心心的了,並且婆媳關系也會更和諧。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如果老人在帶孩子的期間你覺得她的哪些習慣或方法欠妥,千萬不要帶情緒地直接指出,這會讓老人感受到很受傷,她可能會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吃力不討好,因此在和老人溝通關於照顧與教育孩子的問題時一定要注意,誰都愛面子,何況她還是長輩,我們可以婉轉地提醒老人或挑一個輕松的時間和她聊聊,再或者可以讓老公去和婆婆溝通,當然一定要叮囑老公好好說,不能因為是自己的媽媽就隨意說話,不然婆婆誤以為是媳婦故意說了什麼,到時候問題沒解決反而讓一家人產生了嫌隙就不好了。
『伍』 老人帶的孩子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大多都比較害羞呢
老人帶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1.小孩更為的反叛。
這一點主要是爺爺和奶奶對小孩過於嬌慣導致的,一般的長輩都是會十分的寵愛自己的小孫子,小孫子想吃什麼吃哪些,小孫子想玩什麼游戲玩什麼,那樣自小長到大以後,小孩子的性格便會較為反叛,覺得周圍的人全是圍繞著他轉的,他說道什麼就要做什麼,不願聽別人的觀點。
有媽媽說,自己帶的孩子和老人帶的孩子真不一樣,自己帶的孩子活潑好動又愛說話,怎麼看都有范兒。孩子一到了老人那邊,避個暑回來就變得悶悶的,一看就沒有之前那種精氣神,老人帶出來的孩子,性格一般比較內斂,因為老人更喜歡在孩子的吃喝玩樂上花心思,而在孩子性格培養,群體社交活動方面就比較弱勢,孩子也就容易比較依賴爺爺奶奶,看見同齡的小朋友可能也會很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