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園綠地可以滿足老年的的哪些需求
一、公園綠地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步入老年階段,行、看、聽、說、記憶、書寫、閱讀等方面的能力會逐漸衰退,繼而出現對安全、健康和舒適等生理方面的需求。
1 安全需求:老年人生理不斷老化,並易產生病變,對健康和生存有著強烈關注和渴望,比過去更有安全需求。老年人對外部環境的反應遲緩和健忘,一個穩定、熟悉、易識別的城市公園綠地,將非常有助於老年人認知周圍的環境,彌補其反應和功能上的不足;老年人肌肉及骨骼系統的退化導致靈活度下降,針對老年人的城市公園綠地設計,要特別注意防滑,做到無障礙設計,危險地域要增設扶欄等安全設施;老年人的聽力衰退使其在交談時經常與談話人靠近來彌補聽覺上的衰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老年人社交空間的尺度和形式,對公園中相關設施的設計也提出新的要求。
2 健康需求:老年人對健康的強烈需求驅使老年人走出戶外,走進公園綠地,積極開展靜止性或運動性活動,積極參與群體性活動。在場地設計中,要營造不同類型的空間,滿足老年人不同類型活動的需求。
3 舒適需求:老年人身體抵抗能力不斷下降,對溫度、濕度和氣候的適應能力減弱,需要更多地吸收新鮮的空氣、沐浴陽光、放鬆心情。因而在公園綠地設計中,安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適宜的園林設施、合理的植物配置是老年人所渴望的,也是設計師應考慮的。
二、公園綠地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退出工作崗位的老年人,其社會角色、價值和作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生活重心隨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突然從以往社會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變成了「旁觀者」,生活節奏由過去的有規律的緊張變得鬆弛,失落感、空虛感和孤獨感與日俱增,極易產生心理問題。公園綠地是老年人外出交往、健身、娛樂的理想場所,是獲得友誼、慰籍與互助的最佳平台,因此必須按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進行專門設計,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交流需求、歸屬需求和依存需求等。
1 :交流需求 老年人希望自己有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普遍希望與子女能夠和諧相處,非常重視同鄰里和他人的關系。老年人在公園綠地中活動,能夠互敬互愛、談心聊天,會倍感溫暖和幸福。
2 :歸屬需求 老年人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希望能夠融入群體和社會。老年人的歸屬感主要表現為希望群體組織或他人能夠接納自己,同時也希望能在集體活動中得到群體或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在公園綠地活動中,大量的群體活動,使不同愛好的老年人獲得自身的歸屬感。
3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希望得到他人照顧和關心,社會關注將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三、公園綠地滿足老年人的社會需求
老年人的社會需求主要表現為工作需求和學習需求,公園綠地同樣能滿足老年人的這些需求。
1 :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不適應生活節奏的變化,大多希望再次從事一定工作,展現自身價值。老年人在公園綠地通過參加老年人合唱團、歌舞團以及有關社會公益活動等,滿足了自身的工作需求,促進了身心健康。
2 :學習需求 退休以後有了充裕的時間,老年人往往願意繼續上老年大學,提高老年生活的質量,這種補充性學習沒有任何壓力,其動力完全來自於個人興趣。由於傳統老年大學受場所所限,往往比較集中,同時又需要一筆可觀的費用,把許多老年人拒之門外。因此公園綠地就成了大量自發的老年學習班開展活動的場所,一些愛好相同的老年人,合購一些基本設施,相互學習,相互切磋,成本低廉,達到了健身與學習的雙重效果。
❷ 為什麼很多老年人喜歡逛公園
很多老年人喜歡逛公園,原因有以下幾點:
1.社交互動:公園是老年人社交的一個好地方,他們可以在這里結識新朋友,與老友聊天,分享生活經驗。這種社交互動有助於他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減輕孤獨感。
2.鍛煉身體:公園通常設有健身器材和跑道等設施,老年人可以在這些場所進行適當的鍛煉,如散步、打太極、跳舞等。這有助於他們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
3.休閑娛樂:公園提供了豐富的休閑娛樂項目,如下棋、唱歌、看書等。老年人可以在這些活動中找到樂趣,放鬆心情。
4.親近自然:公園中的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可以讓老年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綠色環境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有助於減輕壓力,提高生活質量。
5.方便易行:許多公園都是城市中的綠地,交通便利,容易到達。老年人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就可以享受到公園帶來的好處。
總之,逛公園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種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有助於他們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