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講老年痴呆的因果
老年痴呆往往是因為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或者是有繼發性的病變從而使患者出現痴呆的表現,最常見的病因是因為腦萎縮,尤其是顳葉,海馬,額葉等部位的萎縮,容易使患者出現這種記憶力障礙,反應遲鈍等認知功能的異常。
2. 念了一輩子佛到老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坐輪椅上度過餘生怎麼解釋呢
念佛信佛是宗教信仰,與年老後得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坐輪椅上渡過餘生無關。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沒有人能逃得過,年紀老了會什麼樣,能成什麼狀況,沒有人知道,影響的因素情況很復雜。
如果念念佛,在晚年仍然能得到一個強健的體魄,身體機能不會衰老,那樣也太神奇了,世人也不會投入巨資搞科研。
3. 人有靈魂嗎那老年痴呆,和精神病怎麼解釋睡覺後怎麼解釋
佛教中好像管靈魂成為阿賴耶識,也就是心。「心」義為「集起」,就是積集種種善業和不善業的「習氣」所在。習氣是種子的異名,我們的內心,平日受外來的六塵緣影所熏習,使遺留下來的習氣種子在內心,積聚一起,含藏不失,亦不滅壞,將來遇到外緣的激發,又會生氣現行的果法。所以在唯識學上,把這心名「阿賴耶識(藏識)」,就因為它能含藏受熏得種子的功能,永遠不會失壞,因此得名為心。西方稱之為靈魂吧,一個意思吧。
老年痴呆我想是因為身體的病變導致靈魂的像是被掩蓋住一樣,但是並沒有沒啊,雖說他痴呆了,但他不還是他么?不還是沒有變么。
精神病是因為這個人以前也有可能是前生,做了種種不善業,現在收到了這個果報。但是這個靈魂心是沒有變的。
睡覺嘛呵呵,就是心暫時的沉睡住了,第二天早上醒來你不還是你么。
4. 老年痴呆是業障病啊
是的。是業障的顯現。病苦皆是業力障礙。自性本自清凈,不生不滅,不變異,眾生若無業障為礙,何愁不得自在?
5. 佛教怎麼看待老年痴呆
一切皆在因果中,不出因果之外。
6. 老年人老年痴呆佛法有什麼解釋嗎
貪,瞋,痴三字你慢慢思,仔細品。
會有所發現。
7. 佛說痴呆老人是兒女的業障嗎
痴呆老人不是兒女的業障。
老年痴呆症還有另一個別名,叫做阿爾茨海默病,此病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目前我國老年痴呆患者人數在增加,應當引起關注。老年痴呆症不僅危害健康,還會影響正常的生活。
老年痴呆症現在有家族遺傳性,若家中有人曾患過老年痴呆,那麼後代患老年痴呆症的幾率更大。腦部曾經受過傷或者腦部有過疾病,都會使大腦受到傷害,導致患老年痴呆症的幾率增高。
預防老年痴呆的方法
通過適度的運動,能夠強身健體,使心情變得愉悅,對大腦細胞的保護和建立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運動能夠很好預防大腦功能衰退和運動失調,幫助延緩大腦的老化。
孤獨的老年人容易患老年痴呆症,所以老年朋友們可以多和家人交流,也可以和朋友的談心,甚至一起下棋、唱戲等,通過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增添生活的樂趣,可以很好的改善情緒低落的情況,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
8. 老年人老年痴呆佛法有什麼解釋嗎
依佛教的觀點,往往是前世今生不信因果、佛法、阻人相信因果、佛法的果報。還有阻人學習知識、誤導別人、打人致昏、痴者,也會有這樣的果報。總之,如是因,如是果。
9. 法師:一輩子吃素念佛,為什麼晚年得老年痴呆
悟道法師:一輩子吃素念佛,為什麼晚年得老年痴呆?
老人念佛念到老人痴呆症,就是說她不殺生、吃素這個善業有,這個善業有,這個善業她也有果報,活到九十多歲,身體也算不錯。長壽,這是從不殺生吃素來的,因果。老人痴呆症,怎麼會老人痴呆症?她念佛的時候夾雜貪瞋痴,特別那個痴,是非顛倒分不清楚,不明理,我們說不明理,這就是愚痴。夾雜那個,那個她轉不過來,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夾雜貪瞋痴,這個毒素在裡面。貪瞋痴這個念比較強,這個念比較強勝過那個佛念,這個念比較強,所以說《十善業道》第一條不殺生,第十條不愚痴,不邪見就是不愚痴,她不殺生這條善業有做到,但是不愚痴這條沒做到,所以念佛念五十幾年得到老人痴呆症。不是因為念佛得到老人痴呆症,如果這樣去看那誤會就大了。念頭哪一個比較強,哪一個先受報,就像債主誰欠最多的先討,再來是少一點的,再來是最少的,排這個順序。所以佛法說這個因果,它不能互相代替的,只能說你要讓哪個先受報,你從那個念頭去加強。譬如說善業你要先得到善的果報,你現在善的這方面加強,它力量大,這個果就先出現,這個先出現。
過去李老師用個比喻,像有刺植物的種子,另外這是蘋果的種子,放在地上,這個代表善,那個代表惡。這個有刺的會刺到人這不好,這個你不要去培養,不要澆水、不要加肥料、不要有陽光,每天還用砂石車壓來壓去,有,種子還在,但是永遠不會發芽。你要得的這個水果,蘋果的種子,你每天給它澆水、加肥料,照顧它,給它充分的陽光,它很快就長出來,就結果了,你就能夠得到。用這個來比喻善惡業。如果你從惡的一直加強,當然惡果先出現,惡果出現你就要先感受惡的果報,三惡道的果報。我們念佛夾雜這些煩惱,不是說念佛這樣就沒功德,念佛你的功德還在,沒有不見了,只是你現在煩惱比較強,把你障礙住,讓你那個功德無法出現,無法得到受用,是這個原因。
過去,北京黃念祖老居士他也用一個比喻,他說,你念佛好像在存錢,存在銀行,你常常有念,你就常常存一些錢放在銀行,但是你現在犯罪,犯罪政府把你的錢凍結起來。錢沒有不見,現在你因為有犯案,這個錢你不能領出來,把你的錢凍結起來,放在銀行凍結起來,你現前不能拿出來用,等到你這個案件消了,這個錢才還你,才能領出來用。他用這個比喻,就是說我們貪瞋痴慢疑的煩惱,將我們念佛的功德凍結起來,這個力量比較大。好像我們在世間犯法案件很嚴重,錢被政府、法院查封凍結起來,但是不是不見了,只是暫時凍結起來你不能領,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煩惱凍結了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功德不是不見,暫時被煩惱凍結起來,哪一天你的佛念勝過煩惱,它就解凍了,凍就化解了,念佛的功德又出現了。所以念佛不是沒有用、不是沒功德,它那個善根種子落在阿賴耶識永遠不會消失,就好像幫你把錢存放在銀行,還在,沒有不見了,只是你現在無法領出來用,用這個來比喻。
所以這個念頭看哪一個強,那一個先牽去受報。我們現在不用等到臨命終時,臨命終那一念,實際上都是我們平常。你說臨命終顛倒、老人痴呆症,是不是那時才突然發生?不是,你平常就顛倒,你自己不知道,到那個時候明顯的發覺,其實那是平常就這樣了。我們看人臨命終時一念、十念他就往生了,他那也是平常的功夫。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說,如果沒有平常一日、七日的念佛,怎麼會有臨命終時的一念、十念?這個道理跟我們說明,我們平常念佛就好像在練兵,臨命終是真的上戰場了,平時你如果訓練不好,臨時上戰場手忙腳亂。這就表示說你平常念佛功夫沒有好好訓練,沒學,平常沒伏煩惱,到臨命終時煩惱控制不住,我們往生就有障礙。所以平常就要訓練看你哪個念比較強,這個理一定要明白。
選自 覆講凈老和尚第一次宣講凈土大經解演義悟道法師主講(第二十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