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老人如何居家養老
受各種因素影響,農村老人養老,還是以家庭式養老為主,由子女輪流或者固定一家照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空心村。
如果換在以前,很難想像,一個村子裡面,基本90%的家庭都生了兩個左右的孩子,到現在居然是冷冷清清,沒幾個人的樣子。
換做以前,村裡的小孩早就圍在一起研究著去哪裡抓魚了,而現在,農村的田地大多都租出去了,小孩也沒幾個了,年輕人基本看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50多歲以上的人,以60歲70歲的老人居多。
這個也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農村人大量的外出打工,一直到現在,很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過了,這樣的家庭,子女都不回來了,老人去找什麼子女養老呢?
無非就是自我養老罷了,這也是農村孤寡老人被迫選擇的結果,如果可以,誰不想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
2、子女經濟壓力大。
相對於那些空心村,那種靠近縣城的村子情況會好一點,但也存在著自己的問題。
雖然老人的子女沒有因為打工的事情離家太遠,老人還是可以依靠子女進行養老的,但在農村裡面,大多數家庭,都只能局限於解決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的問題,其他方面的問題,只是有心無力了。
3、老人與子女不和。
誰都想家庭和睦,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去為這個家努力奮斗,但總有各種問題,讓家裡面的老人與子女與兒媳婦等相處不和睦。
對於老人來說,自己需要靠子女養老,但他們心裡大多都認為這是子女應該做的,子女一句有意無意的話語、一個無意的動作,總會讓這些老人去揣摩其中的意圖,到最後讓自己內心很難受,也讓子女很難受。
B. 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需要政府解決哪些問題
為適應快速發展的本地區人口老齡化形勢,在繼續搞好社區老齡工作的同時,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形成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服務網路,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明年如何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出以下幾點:一、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上級文件精神,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進程,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為指導,根據老年人不同的養老需求,構築以市場為主體、以社區為依託、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具有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二、以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保障特困高齡老人基本日常生活、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務為出發點,逐步建立起基本能夠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實現養老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形式多樣化、服務方式市場化、服務標准規范化。三、繼續發展日托服務的主要服務內容:為老年人提供餐炊和娛樂項目,含中、晚餐及午休場所;為老年人提供文化休閑健身活動服務。並擴展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主要服務內容,與轄區內的單位和中介所聯系,幫助老年人搞好個人衛生護理工作;上門為老年人做(送)飯菜、進餐、喂葯等;幫助打掃老年人住宅衛生;陪同老年人就醫或外出活動;利用節假日中小學生放假,發揮學生力量陪同老年人聊天、讀報等心理疏導活動和其他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務。四、積極配合,發揮職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一項牽涉面廣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的積極配合、共同努力。與轄區內的醫療、家政、維修等服務網點建立合作關系,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配合衛生服務站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為他們提供送醫送葯、定期體檢、健康教育等服務,普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識,及時排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礙,為提供老年人家政、維修、中介等優質、優惠的服務。 2.加強專職人員的業務培訓。充分發揮社區志願者、社區黨員幹部、愛心居民和轄區內等方面人員力量,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務。規范老年人服務項目,並按照適當收費和公益服務相結合的原則,實行有償、低償或無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