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部隊退休金一般有多少
法律分析:1.交通費:給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發放交通費。標准:軍隊離休幹部每人每友跡月105元(含原來已發的15元),軍隊退休幹部每人每月90元。交通費隨離退休費逐月發放。發放交通費後,軍隊離休退休幹部個人用車自理。軍隊退休士官(含退休志願兵)參照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退休幹部的規定發給交通費。
2.保留福利補助、保留伙食補貼:軍隊離退休幹部從這次工資制度改革起,保留福利補助60元、伙食補貼50元。退休志願兵保留福利補助25元、伙食補貼35元。
3.軍人職業津貼:軍人職業津貼標准調整為每人每月180—380元。退休志願兵軍人職業津貼調整為每人每月180—280元。
4.公勤費:公勤費按規定享受全費標準的,每人每月800元;半費標準的,每人每月400元;全費四分之一標準的,每人每月200元。公勤費和護理費只可享受一種。
5.服裝費: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休幹部服裝費標准,每人每月調整為:寒區50元。
6.榮譽金:榮獲一、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者,每月發給30元;榮獲獨立功勛榮譽章者,每月發給25元;榮獲勝利功勛榮譽章者,每月發給20元。隨工資逐月發放。
7.房租補貼:每人每月房租補貼標准調整為:正軍職(含相當職務等級的專業技術和文職離退休幹部,下同)120元,副軍職105元,正師職65元,副師職58元,正團職50元,副團職45元,營職以下40元;六級退休士官45元,五級以下退休士官40元;1955年前後復員衫蔽無工作的女同志35元,領取定期生活補助費的離退休幹部遺屬35元。自購自建住房和維修擴建私房的軍人離休退休幹部,不交納住房租金的,不得享受住房補貼。
8.防暑降溫費:軍隊離退休幹部每人每年80元,退休志願兵每人每年40元。
9.軍糧差價補貼: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幹部、退休志願兵的食物定量標准為:每人每天糧食550克,黃豆80克,植物油50克。軍糧補貼標准,仍按1999年的標准執行。
10.政府特殊津貼: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幹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由國家人事部批准,每人每月100元。
11.護理費:調整軍隊離退休幹部(含退休士官)護理費標准,按公勤費全費標准執行,每人每月8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第二十二條 士兵退出現役時,符合預備役條件的,由或告州部隊確定服士兵預備役;經過考核,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服軍官預備役。退出現役的士兵,由部隊確定服預備役的,自退出現役之日起四十日內,到安置地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辦理預備役登記。
② 當兵退休金有多少
軍人退休工資是這樣計算的:第一,如果當兵部門20年的,退休工資就是之前每個月工資的85%;第二,軍人的退休工資還包括立下的功勞,如三等功就可以增加5%的工資。退休工資按月發放。③ 軍人退休金一般是多少
正師級退休工資大概是9000元左右。但具體情況不同拿到手的錢也不同,有以下幾譽喚孝個制約因素:
1、軍齡;
2、級別,包括是正師還是副師,退休前的檔是多少檔;
3、是否立過功,一、二、三等功。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軍隊幹部退休的暫行規定》第三條
對具備下列條件的幹部,可酌情提高其退休生活費鏈棗。
(一)榮獲軍以上單位授予英雄、模範稱號的,榮立一等功、特等功或慶稿相當獎勵的,提高百分之十五;榮立二等功,大功或相當獎勵的,提高百分之十;榮立三等功或相當獎勵的,提高百分之五。
符合本項中兩個條件以上的,按其中最高的一項標准發給。
(二)在高原缺氧、特別艱苦的邊防、海島等地區連續工作十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五;連續工作十五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十;連續工作二十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十五。
(一)、(二)兩項同時具備的,提高部分可合並計算,但提高的結果,其總的退休生活費不得超過本人的原工資。需要提高退休生活費的具體數額,由批准其退休的單位確定。
④ 對於當兵的人來說,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每月能得到多少退休金呢
假如你是公司的軍隊轉業幹部得話,在養老保險金層面呢,可以享受到兜底政策。這一兜底政策也就是說,你一直在退休後,你養老保險金不得低於本地平均。就比如在今年,山西省的養老金調整計劃中就提及,針對企業軍轉幹部,調整後的養老保險金假如小於3303元得話,可能統一補足到3303元。
也正因如此,很多年青人理想在高中學歷或在大學期間參軍入伍。但是,為加強國防安全,政府部門不斷提升對徵兵條件的需求,因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參軍入伍。在初期環節,你需要通過真實身份政治考試,再通過常規體檢,最終達到全部規定,才可以真正成為戰士。自然,在後續是不是留有或離休在於個人或軍隊的想法。要是本人不願意,部隊不可以逼迫。
⑤ 空軍退休後工資是多少
士官實行分期服現役制度,共六級,士官服現役的期限,從改為士官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過三十年,年齡不超過五十五歲。一級士官月工資600餘元,二級士官月工資900餘元,三級士官月工資1200餘元。二級以上士官享受住房補貼(每月300餘元,復員時一並算給本人),三級士官服現役滿十二年的,可按幹部轉業安置工作。六級士官軍齡滿三十年可按正團職幹部退休。 我軍現在義務兵服役為2年,之後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可以改為志願兵,也就是士官。
一級士官是最低的,月工資600餘元。繼續服役滿3年後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可繼續服役,晉升二級士官,之後繼續服役滿3年可晉升三級士官,再滿4年可晉升四級、再滿4年可晉升五級、再滿5年可晉升六級、六級滿7年退役。
每次期滿的時候是個「坎」,如果到時各種原因部隊不再需要你,軍旅生涯也就到此為止了。
二級士官享受醫療保險、傷亡保險等待遇,轉業時還要一次性給付轉業費及住房補貼分別為1.1萬元、2.2萬元和39萬元。如西藏等地區則為內地的3倍多。
我看以後軍隊的福利待遇肯定還要漲,比公務員強。
士官待遇相當什麼級別:
士官分為:初級士官(一級士官、二級士官)、中級士官(三級士官、四級士官)、高級士官(五級士官、六級士官)
一、二級士官士三年;三、四級士官士四年;五級士官是五年,享受正營職待遇;六級士官是九年,享受正團職待遇。
士官分兩種,一種是專業士官、另外一種是非專業士官。初級士官大都是非專業士官,比如說帶兵。還包括一些專業士官,還有像開車等等,還有司務長都由士官擔任。但是在部隊士官能過升職到六級士官的,都是專業士官,他們相當於正團職待遇。技術性非常強。四級以上士官一般是一些技術性比較強的專業和單位才有。大部分都是從事維修,專業兵種武器維護工作的。比如說導彈維修、高炮維修、雷達維護等等.一般來說能幹到高級士官的已經很不容易了,一個大軍區的高級士官更是太少了,而六級士官一個大軍區也沒有幾個。
最新士官制度:
戰士休假一直是令營連領導頭疼的事,而前不久的一次測評,戰士休假滿意率達到了100%;提高「四會」教練員素質水平一直是連隊的難題,而在上次考核中,連隊教練員教學水平提升了12個百分點;近年來套選士官和繼續服役逐漸變「冷」,而2020年又「熱」了起來……談起這些變化,陸軍第39集團軍某步兵旅政委楊春文說:「士官長功不可沒。」
據了解,士官長試點工作之初,很多士官保持觀望的態度,報名參加競選士官長的人數不多。如今,士官長不僅成了「香餑餑」,而且擔任士官長的士官工作十分積極盡心。從「無人問津」到「炙手可熱」,激發他們干好工作的動力是啥?今天,讓我們走進該旅尋求答案。
「士官長制度讓我看到了新的出路和希望,相當於第二次『提干』」
「山高有攀頭,路遠有奔頭。」該旅旅長馮忠國介紹,只有打通士官長的進取渠道,才能引來更多的士官競選士官長,才會讓更多的士官長干好工作。
前兩年,該旅選改士官出現「冷」的問題,一些士官即使留下繼續服役,工作熱情也不算太高。對此,機關進行了調查,有些戰士說,當兵再長也是個兵,最終還得要回到地方發展,早走晚走都得走,不如早走,也許還有機遇;有的則說,幹得再好最多是個代理排長,工資也不加,待遇也不好。機關從中得出結論:沒有進取渠道是導致部分戰士不願留隊或不認真干工作的重要原因。
總部賦予的士官長試點工作在該旅展開,旅領導一致感到,這是調動戰士積極性難得的機遇。為使士官長制度順利實行,充分發揮其作用,該旅在上級指示幫助下反復研究士官長制度方案。
「士官長設為旅士官長、營士官長、連士官長,士官長選拔按照逐級選升、任期調控,優中選優、競爭上崗的原則進行。」該旅負責士官長工作的副旅長白鐵軍介紹,連士官長從班長或擔任相當於班長職務的士官中選拔,任期內表現優異的,可選為營士官長,直至旅士官長。
「士官長制度讓我看到了新的出路和希望,相當於第二次『提干』!」該旅作戰支援營營士官長吳雙江告訴記者,他在報名參加士官長選拔時,一開始遭到了家人反對。家人認為他在部隊服役了16年,再服役幾年到頭來還是一個兵,還得面臨今天的選擇。他認真學習士官長制度方案之後,認為繼續服役有奔頭,士官長崗位為自己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更寬廣的空間,自己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發揮自己的智慧,施展自己的才華。
為有源頭活水來。士官長制度在該旅實行後,不少像吳雙江這樣的優秀戰士選擇了留隊。剛剛選晉士官的下士潘濤說:「我爸一直想讓我回地方發展,可我覺得留在部隊更有發展。我一定努力訓練,早日當上士官長。」
「士官長制度最大的好處是讓人有奔頭!」剛剛晉級上士的三營炮兵連士官長郎豐林告訴記者,他現在是一個連士官長,負責連隊的訓練、管理和教育,感覺這個崗位很鍛煉人,他的下個目標是競選營士官長。
「能者上,庸者下。」該旅軍務科長孫偉鵬介紹,旅通過梳理吸納我軍軍官、士官隊伍考評工作經驗,借鑒美軍軍士長考評做法,研究了士官長考評措施。評定結果作為士官長晉升、獎懲的重要依據,未經考評或考評不合格的不得擔任士官長,年度考評不合格的撤銷士官長任命。這樣一來,士官長工作才有動力,其他士官也有盼頭,才能夠有效地調動其他優秀士官投身士官長崗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