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退休工資是當月發,還是次月發
在辦理完退休手續後,第二個月起才會開始正常發放退休金。也就是說,你出生日的下個月,就是你領取退休金的起始日,以後每月發的退休金都是當月的,直到死亡。
比如,如果7月份到達法定退休年齡,7月份就要提供材料去前台申請辦理退休,8月才開始領取養老金,之後每個月都會有一筆退休金。
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⑵ 7月20號退休當月有退休金嗎
7月20號退休當月沒有退休金,次月發放退休金。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退休一般是在生日前的那一個月進行辦理退休手續,而退休金是從生日次月開始進行領取的,並不是從退休當月進行領取的。退休金必須是要養老保險繳納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會進行領取。
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後,退休工資就改稱養老金了。正常情況下,養老金一般都是當月發當月的,按月支付,可以終身領取。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在退休那年生日前按社保部門的規定定辦理了退休手續的人,一般都是從生日的次月開始領取養老金,個別地區生日當月就可以領取,但一律都是可以領取到去世當月。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及相關待遇的發放時間各地不完全一致,大多都是每月中旬比如北京是15號左右發放當月的養老金,少部分地區是上旬發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