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著結婚後的兒子日漸消瘦,母親越來越急怎麼辦
可憐天下父母心,最疼兒子的那個永遠是媽媽,看著結婚以後的兒子日漸消瘦,一定是非常心疼兒子,會做一些善意的提醒,會幫忙做一些補身體的菜。小兩口的日子怎麼過?那是他們的自由,作為母親一定要給兒子保駕護航,做好後勤工作就可以了,話要少說,事情要多做。
1、關心兒子,委婉的提醒
兒子是媽媽的護花使者,所以總是和媽媽貼心。媽媽看到兒子瘦了,就會很關心兒子,會委婉的提醒兒子注意身體。年輕人不要為了一時的新歡,而忽略了健康。作為媽媽為了兒子,什麼不能說呢?所以,關心兒子,就講出來,可以笑著和兒子提醒,說過了兒子懂了就行了,不用個兒媳說,也不能被兒媳知道。
當兒子的如果能理解,就會按照執行,如果不聽話,就批評他,反正母子伍罩沒說的,兒子也會懂得的。年輕人缺乏經驗,真得需要當媽腔毀鬧媽的為他盯著點,才能生活的有節奏啊。希望年輕人能夠理解當父母的一片苦心啊。
『貳』 相親很多次就是沒有看對眼的,父母著急,導致我壓力很大,該怎麼辦
應該與父母溝通,讓他們理解你,盡量離開家,與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擁有自己個人空間,學會釋放壓力。
父母著急總讓自己相親,但自己沒有對眼的導致自己壓力大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與父母溝通上父母,理解你的內心,知道婚姻不是將就,不能勉強和相親對象結婚,那樣只會害了自己的一生。所有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有幸福的婚姻,幸福的生活,所以你把自己的內心剖析給自己的父母,讓他理解你,他就會不再逼著你相親,也不會特別著急就能減輕你的壓力。
面對父母著急讓自己相親的情況,一定要學會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調整自己的心態,一方面要理解父母,另一方面要積極的與父母交流,讓父母改變這種觀念不要認為到了年齡不結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其實一個人過得好不好,與結不結婚沒有太陵粗大關系,要讓他們知道即使不結婚不找另一半,自己也能過得特別好,要讓父母理解支持自己。
『叄』 孩子做事拖拉緩慢,父母干著急,怎麼改變現狀
孩子辦事拖拉磨磨蹭蹭,表明孩子在心裡都還沒創建清晰的時間意識,因此塑造時間意識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讓孩子明白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那樣家長就要在日常日常生活中來塑造孩子的時間意識。例如,孩子玩樂要求時間、用餐要求時間這些,假如獨立去監管孩子,讓孩子不適合,家長能夠和孩子一起去制訂時間計劃表,把家長必須做的事情要求好時間讓孩子去監管,我堅信根據這種日積月累的時間提示下,孩子一定會明白時間的重要性
實際上催是沒有多少實際效果的,時間久了反倒會提升負面效果,越催越不著急。假如想讓孩子不拖拉,可以從孩子的視角考慮到,為他做一件事情的內在動力,不拖拉可以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呢,例如早晨孩子穿著打扮拖拉,能夠和孩子說,媽媽給你進行了最愛吃的飯,描述一下飯有多美味,多有營養成分;孩子做作業拖拉,能夠和孩子說做完作業能夠有大量玩的時間,剩下的時間你自己操縱,自然爸爸媽媽也需要言而有信。最終說一下最重要的是家長的細心,盡量避免對孩子鬧脾氣。許多父母都是由於孩子而情緒不穩定,再多的性子也被頂到了極限值,因此孩子是來修練爸爸媽媽的,一點沒有錯!
『肆』 自己學習「壓力山大」,在一旁監督的爸媽心急火燎,該怎麼辦呢
自己要學會減壓,調整好心態,用輕松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和爸媽進行交流,告訴他們不要著急,請他們放心,你會努力做好一切。
雖然自己的壓力很大,但是要學會和爸媽溝通。要告訴爸媽不要著急,請爸媽放心,請爸媽相信你,你會努力做好一切。學生面對升學的壓力,內心會焦躁不安,在旁監督的爸媽也會著急,所以要理解爸媽的心情,要主動和爸媽交流,請爸媽相信你。請爸媽調整心態,告訴爸媽如果他們心急火燎,就會增加你的壓力,請爸媽幫助你一起來解壓。
當學業壓力大時,可以讓自己放鬆心情,聽音樂,出去散步,和爸媽聊天,洗熱水澡,吃美食,和父母一起去看美景。調整心態,可以和老師同州御橋學交流內心的感受,聽取老師和同學的建議,只有把心態放輕松,才能變壓力為動力,才能提高成績。
『伍』 八歲孩子做事很慢,媽媽脾氣比較急,這該怎麼辦
很多孩子在小咐宏數的時候,由於天生性子慢的原因,或者是被家長逼著去做某件事情,故意磨蹭,總之做事情非常慢。而媽媽又是個急性子,總是不斷的在催促孩子,導致雙方陷入了僵局。其實很多孩子在做事的時候都會有一點磨蹭,重要的是家長如何去引導孩子幫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
大孩子做事磨蹭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規定孩子多長時間內必須完成什麼事情,家長也要以身作則陪著孩子一起,如果孩子做到的話就給孩子一些小獎勵,但是如果孩子沒有做的話,就要給絕輪孩子一些小懲罰,比如不許讓孩子看動漫或者不允許出去玩兒等。孩子只有樹立了規則意識,才會越來越有動力,在其他方面也會越來越守規則。
『陸』 父母催得越來越緊,我該怎麼辦
中國的傳統文化告訴我們,傳宗接代是一種孝。
所以在面對父母催婚時,即使還沒有做好結婚的准備,也要給父母及時反饋,常跟父母溝通。生兒育女,父母也是擔心你。
所以我們要做到是:
01 給父母吃顆定心丸
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你現在是事業奮斗期,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自己去做,現在你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請父母們理解。
然後告訴父母:在幾年之內,一定會把結婚這件事落實,請相信你。
同時,描繪自己對未來的打算和准備,順順父母的心,邀請他們一起參與討論。
在溝通的過程中:
不要跟父母吵架,只會越吵越亂。
02 列舉生活中的反面教材
多搜集或者推薦一些反面教材給父母看看。
你們看那誰誰,和那誰誰,結婚了一年就離了,可憐了小孩兒。
你們再看,那誰誰,和那誰誰,倉促結婚,結果婚姻不幸,成天打架。
……
你們也不希望我將來婚姻不幸福,所以結婚就得慎重啊!
03 反過來給父母施加心理壓力
如果父母態度強硬,你可以說:
「如果我現在為了滿足你們的需求,隨便找一個人結婚,如果我未來過得不幸福,你們不要後悔現在的行為。」
當然,這種氣急跳牆的話,能不說就不說,父母聽了會傷心。
04 讓父母對我們放心
一個人如果生在開放式的家庭,父母對小孩採取的是開放式教育,那麼小孩也會更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很多問題陸鍵盯,說白了就是溝通不到位亮好。
婚姻大事,父母沒有決定權,但是一定有參與權。
所以早和不要拒絕和父母溝通,你只有給了他們希望,他們才會對你有信心,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
『柒』 平時太著急是父母最容易犯的錯,父母如何放平心態
很多的父母可以想一想,自己在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是否太過於著急,再看見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就會十分的生氣,十分的暴躁。這是很多的父母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在平時,父母該如何放平自己的心態?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用一句對不起能夠解決的,如果不想讓自己跟孩子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話,那麼,小編建議各位家長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態。平時可以去看一看有關這類型的書,讓自己從書中學會改變。
『捌』 越長大父母的性子越急並對我無緣無故地大呼小叫搞得我煩躁甚至做什麼事情都會不耐煩
我們父母那一輩人都是這樣的
幾乎一個模板刻出來的
這也沒辦法 他們成長的環境造就了這樣的性格和脾氣,只能多理解了。
長大帶前悄之後,受不了可以外出打工,自己租房子悔或,生活過的舒服又自由,反正蠢渣也該是獨立的時候了,出去生活也能讓父母省心。
總之家裡有需要就回去幫幫忙,有閑錢就往家裡打,盡到子女義務就好了。
『玖』 孩子有拖延症,家長是急性子,往往越拖越急,怎麼解決這一對矛盾
【如何有效解決孩子的拖延症?】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出:拖延症的本質是依賴心理和獲取關注。
了解了拖延背後的行為動機,家長便可對症下葯。
一型世、父母放手,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做任何事情,而孩子作為個體終究是要脫離父母,去走完自己的一生。
其實,父母眼中的拖拖拉拉,並不是孩子在拖延,而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認知在思考下一步該如何採取行動。
父母要學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而不是事事包辦,使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
二、有效陪伴,積極關注
大多數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只是陪著,往往孩子在玩手機,父母在看電視,父母玩手機,孩子在打 游戲 。電子產品陪伴孩子,這一幕景象相信是大多數家庭的常態。
長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缺愛,缺鼓勵,缺有效陪伴,於是孩子會通過其他方式尋求關注和認慎慎同,比如搗亂,比如和同伴吵架甚至打架。孩子通過錯誤的行為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式,寧願父母指責,也好過無人關心。
三、學會傾聽,有效引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父母應及時察覺,並給予有效指導,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的「良師益友」,而不是嚴母嚴父。
鼓勵孩子培養興趣,多和同伴交流、 游戲 ,多帶孩子出門,增強見識,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做孩子心靈上的「引路人」。
【我是@淑的寶麻麻,喜歡讀詩和經典 育兒 書籍。分享 育兒 心得,助你一臂之力,更多問題歡迎關注或私信,有問必答】
首先第一步,想一下自己被領導催著要文件,要材料的感覺,尤其是作為新人,在什麼都還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被要求在短時間內交一份完美的材料。
然後將心比心,小孩子的認知發展是有階段卜孝肢過程的,不能用成人的標准要求小孩子。
具體的解決辦法,家長准備一個清單,比如第二天要上幼兒園,要幾點出門,要帶什麼東西,哪些需要小孩自己做,哪些是家長做,前一天能准備好的東西就先准備好,小孩出門一般都比較慢,預留足夠的時間,前一天一定要早點睡,早睡才能早起。
當然可能還有其它的事情,我只是舉個例子,總體的思路就是首先家長要有耐心,明白小孩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其次家長要對事情有預判,准備好清單,留出足夠的時間,最後家長和小孩的每次互動都可以是表達愛的機會,不要因為家長性子急,從而讓小孩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用。
我是愛育社@愛育社 ,與千萬父母一起成長,做智慧父母,養兒不焦慮。
孩子愛拖拉,首先不能吵,吵了也沒用,家長氣得不行,孩子卻一臉無幸的表情.其實啊,不是咱的孩子有拖延證,是孩子還不懂得對時間的管理,對時間還沒有完全的概念.這時候家長再急性子,再著急上火,也無濟於事啊.
對於孩子來說,對時間還沒有完全的感知能力.也就是說,他們還不能很好的認識到5分鍾是多長的時間,10分鍾是多久的時間,以至於一個小時也沒有完全的概念.對時間感稍微有些遲鈍。家長認為一個小時了,一碗飯還沒吃完,真磨蹭呀.孩子的反應可能是,不就是吃個飯嘛,有那麼著急嗎.
其實啊,這也是時間感不同所導致的,我們每個人對於時間的感知能力都是不一樣的,這種差別也就形成了兩種性格的人:急性子人和慢性子人.人的大腦和肌肉是有記憶性的,我們不能強迫孩子根據家長的性子來.要提高孩子對時間的緊迫感,多些耐心,讓孩子對時間有更深的認識.有些時候,適當的給些處罰,比如說,早上起床,不催他洗漱、不催他吃飯、不催他出門,讓他承擔沒有運用好時間帶來的後果.慢慢的形成孩子對時間的重視,當兩人都重視時間的時候,這一矛盾也就化解了.
我是媽咪勤.@媽咪勤 育兒 路上一起交流吧!
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常常接到一些因行為問題而過來調整的孩子,比如,拖延、磨唧、被動反抗等行為。面對孩子的這類行為,不少父母嘗試過各種教育方式——苦口婆心、敦敦教誨、耳提面命、責備、呵斥、打罵。然而所有的努力都被孩子挫敗了,父母陷入了無助、焦慮,孩子也無奈。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兒童青少年咨詢師徐文嬌老師 解讀:
小宇,初中一年級。父母覺得兒子比較聰明,成績中上等,但性格不夠好,外人面前較為內向,不善表達自己,做事磨唧,對自己放鬆,對他人(同學、老師、父母等)要求嚴苛,在家對父母發脾氣、鬧情緒。父母希望通過心理咨詢讓兒子得到成長,改善性格,行為更自律、自控一些,害怕兒子在青春期會變得叛逆或更糟糕,難以服從管教,現在提前做個預防。
對於小宇的情況,媽媽比較焦慮和擔心,因為媽媽負責照顧小宇日常的生活和學習,跟小宇的關系比較親近;爸爸負責掙錢養家,對家庭大事做主,小事不怎麼管,父子溝通時間較少。
對於父母帶自己過來進行心理咨詢,小宇剛開始較為防備,抗拒訪談的形式,想試一次沙盤咨詢,但又不斷表示不知道怎麼做沙盤 游戲 ,不知道自己要擺什麼,很猶豫,反復換了多個主題,感覺時間不斷流逝後,越來越焦慮。咨詢師反饋出他這一行為,鼓勵他把腦海中現在的構思呈現出來,若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及時提出,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小宇表示可以嘗試一下。
在過程中小宇慢慢投入進來,沙畫逐漸豐滿,故事也慢慢清晰。然而,因為當次時間到了,今天只能停在這里,小宇感到很挫敗、很遺憾,不斷自責,覺得自己本應該做得更好、做得更快。
下一次沙盤咨詢中,小宇進入咨詢室在挑選沙具上又開始反復猶豫,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這個不夠好,那個也有瑕疵,難以讓他滿意。咨詢師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及時與小宇互動,引導小宇用語言表達他內心的所感所想。
在前十次咨詢中,小宇更多的是表達對外界的各種不滿,比如,沙具、沙盤 游戲 、學校的老師、同學等。但他內心很矛盾,在意識到自己過多的負性表達後,會陷入自責、「自我反思」中,覺得自己不該那麼說、那麼想,覺得自己身上也有很多缺點,沒有資格去說別人,覺得自己本應該更好、更優秀。
他很困惑,明明自己很想優秀、想變得更好,但總是做不到,總是做得不夠,甚至有時想努力又提不起勁兒,感覺自己很累很累,已經拼盡全力了。父母覺得小宇一點苦都吃不了,什麼都沒有做就喊累,雙方經常為此爭論。比如,放學回來,媽媽叫小宇復習一下功課,他復習10分鍾玩30分鍾,媽媽認為小宇應該抓緊時間多復習,小宇覺得自己已經努力復習了,已經很辛苦、很累了。媽媽覺得很困惑,也很憤怒:「你什麼都沒做,累什麼累。我一天到晚照顧你,好吃好喝伺候你,還得好心情哄著你學習,我都沒說累,你累什麼!」
對於媽媽,小宇感到內疚又憤怒,內疚的是媽媽說的是事實,她確實更辛苦,相比之下,自己並不辛苦;憤怒的是他真的感覺自己就是很辛苦,就是很累,媽媽不僅不理解,反而老是嘮叨。沖媽媽發完脾氣後,內疚心理促使他很想跟媽媽道歉,希望得到媽媽的原諒;但道歉後自己又慪自己的氣,覺得我就是很累啊,媽媽這樣說我,我就是很委屈啊,應該她給我道歉而不是我給她道歉。
這讓他很矛盾,一會兒覺得是媽媽的錯,一會兒又覺得是自己不對。這種感覺很難受,反反復復,不斷冒出來。為了讓自己好受些,他會玩手機,打打 游戲 、刷刷抖音,讓自己不去想這個事情,平復心情。但這種行為是父母不能理解的,他們覺得馬上就期末考了,你不僅不好好復習,還在鑽空子玩手機!小宇心裡感到很憋氣,也知道自己不該玩手機,但最近就是忍不住玩,不玩就覺得很煩、很悶、心裡難受。
在咨詢中,小宇意識到自己近期玩手機,原來是想在內心把自己從與媽媽的 情感 糾纏中脫離出來,不去體驗、承受對媽媽的內疚和憤怒,不想讓這種情緒發酵而導致自己忍不住去恨媽媽、去對媽媽發脾氣。
兩周後,父母反映小宇玩手機的次數少了,但會看一些課外書,而不是認真復習,很失望很焦慮。而咨詢中,小宇覺得自己是進步了,覺得自己不必執著於玩手機這一種方式來調整自己的情緒,會看一些有意義的書,不僅緩解了內心,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識;覺得之前難以承受的情緒好像沒有那麼強烈、那麼難以承受了。小宇覺得父母還是沒有改變,而自己確實在改變,做事積極了,有自己的動力和想法了,跟父母發脾氣的次數也少了,對自己的改變還是挺滿意的,覺得自己會越來越好。
對於自己創造的沙盤,小宇也越來越欣賞。在擺沙盤的過程中,不時自我肯定,學會了欣賞自己,「嗯,我覺得這個位置放這個很棒」、「你看,這樣把它們搭起來,是不是特別有XX感覺啊」。
咨詢師感覺小宇的自我在不斷強大,在剛開始咨詢時,他常常對自己、對他人、對外界有很多不滿,不知道如何呈現自己才能讓別人(包括父母、咨詢師、同學等)滿意,害怕別人挑剔自己而衍生出自己不斷挑剔別人的行為。現在他可以很自然地展現自己,自己喜歡自己,並覺得別人也會喜歡他;對自己的努力、能力感到滿意,覺得別人也可能會感到滿意、舒服;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創造沙盤,自我控制能力變強,覺得自己想快就快些,想慢就慢些,不再像之前那麼失控、焦慮……這些內在體驗也讓他更有動力去成就自己。
隨著咨詢的進展,小宇媽媽意識到自己內心對孩子的發展有著太多的不安和焦慮,總覺得「不夠」:
你不夠好
你不夠努力
你不夠受人喜歡
你性格不夠好
你本可以更好
你應該更好(也就是「你現在不夠好,你應該更好」)
我都已經接受你這方面的不足,你為什麼不能那方面好一些……
媽媽內心這些「不夠」,也讓孩子感到自信受損,壓力重重,「我不知道我哪些地方是讓你真正滿意的」、「我好像怎樣努力,你都看不到,你都覺得不足夠」,內心不斷吶喊:「我還不夠努力嗎,我做了ABCDEF好多好多事情啊,你看看啊」。當媽媽還是沒法看見孩子的情緒與需要,還是覺得不夠而不斷催促孩子時,孩子無計可施了,就用行為來表達拒絕「我就慢慢做吧,反正你要麼盯著我已做完的,要麼又提出更多任務」……
媽媽反思到自己不僅在對兒子有這樣的心理,在其他方面也會這樣,會覺得老公對家庭的付出不夠,老公對兒子的教育參與不夠,經常會抱怨老公;覺得自己媽媽的角色不夠好,擔心自己給予兒子的不夠,經常為兒子付出很多很多;有時覺得自己妻子的角色也做得不夠,覺得對丈夫的包容、支持不夠……
媽媽在這方面做了些自我調整,當自己出現類似的心理時,及時覺察自己,對兒子、丈夫滿意的地方增多,也開始學習肯定自己,抱怨和焦慮有所降低。
廣州心理咨詢 結語:小宇依舊在不斷成長,目前的心理咨詢只是觸及了他的一部分。相信在信任、安全的咨詢環境里,在穩定的咨訪關系中,小宇將會更深地觸碰自己,更好地處理自己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系。在咨詢過程中,父母也逐漸在改變自己對小宇的期待,學會如何更好地愛孩子,也在修通、改變自己內心不曾意識到的情結。相信這些努力終有收獲的!
陪著孩子拖延一下試試?尤其是孩子著急某件事的時候,你也來個拖延一下。讓孩子慢慢體會。
其實,家長著急沒用,關鍵是習慣要培養好。不著急,著急無用。劉歡有首歌叫《時間慢》,聽聽,有趣。
我能說我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我是急脾氣,孩子是慢性子,讓他做點什麼事很拖拉,寫作業也總是磨磨唧唧,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小的時候拖拉墨跡是很大的一部分人,只要想發脾氣就對自己說,是親生的親生的!!只能慢慢調節自己,然後慢慢給孩子講道理,別的我覺得沒啥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制定優先順序,愛拖拉的人,不能遵守計劃經常會說:「我沒時間,我太忙了」。如果孩子不懂從何做起,那麼就請你排列出事情的先後順序吧,按照優先順序,一件一件的完成下去就可以實現計劃。首先你要明確你的最終木有,然後是具體計劃實現目標的途徑,這你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按照時間預訂計劃是錯誤的方法,以前我給孩子制定生活計劃表的第一步,也是按照一天24小時來制定計劃表的,一個假期都會制定一份生活計劃表,在牆上寫著,六點起床七點吃飯,八點寫作業,九點休息……但是孩子也沒有遵守這個計劃表,這種計劃表制定的再多再好也沒有用,因為遵守不了就不是真正的計劃表。與其計劃一天學習幾個小時,還不如計劃從哪學到哪,學到什麼程度比如說做上計劃,我今天上午要寫數學,下午開始寫語文要學到什麼程度到哪裡?而且不要總跟孩子說,你看看你就是一個拖拖拉拉的人,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認為他自己是一個拖拉的孩子,首先,你要把消極的心態轉變成積極的心態經常對孩子說,別人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做到,你也行,這樣的話,如果如果孩子能夠按照他的計劃完成了目標,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只要你家長能夠一步兩步能夠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計劃一起友好的走下去,那麼他就會成為你的朋友,能夠實現按照目標制定的計劃那孩子的拖拉證就沒有了,最終成長為一位優秀的學生!
『拾』 父母往往比年輕人更著急年輕人的婚戀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父母的催婚
首先要清晰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如果你是不婚族,那在平時與家人溝通時,要慢慢滲透自己的想法。父母都是為子女好,但他們不一定能理解我們,尤其是大部分父母比較傳統。當你明確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做好持久戰的准備。
過年催婚這樣的習俗其實每年都會有,也沒必要去糾結啥,被催婚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心境,但是婚姻大事不是將就一下就可以的,也不能因為家裡人的催促就變得隨便,婚姻豈能兒戲,我的觀點是寧可抱憾也絕不將就!其實面對過年催婚最好的辦法就是認真聽,盡量做,不要讓家裡老人失望,讓老人感覺到你一直都在努力地朝婚姻的方向前進,有決心就夠了,其它的交給緣分和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