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齡全在百歲以上!明朝興化縣的人為何如此長壽
在明朝萬曆年間,之所以興化縣的人年齡全在百歲以上。並不是因為這些人真的都那麼長壽,而是與當時的黃冊有關,也就是相當於現在戶口本一樣的戶籍管理登記系統。
第三,黃冊失效,所以百歲老人突然增多,對明朝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黃冊一般是10年更新一次,根據人口的變動,生老病死,或者是遷徙來進行調整,這樣雖然表面上是進行人口數據統計,但實際上背後也是有很多利益的,所以就有人開始動歪腦筋,利用黃冊做文章,於是就有了拖延信息,或者是肆意修改信息的情況,慢慢的就出現了百歲老人突然集體出現的情況,直到後來越來越嚴重,甚至還有了200歲老人的情況。
2. 明朝十分重視養老優老,當時對老人是怎樣的政策
明朝時期的養老政策非常的具有表率作用,比如說朱元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一種養老院,為這些老年人提供了一種老年保障,同時朱元璋還重視老年人的社會地位,當老年人歲數達到了80歲之後,明朝會給予這些老年人一種鄉士的爵位。除此之外還會減免老年人的一種賦稅,給老年人減輕生活壓力,由此看來在明朝的統治下,老年人的生活是較為寬松和幸福的。
在朱元璋頒布這些養老政策之後,全國上下都大力的推廣,因此在民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愛老尊老的社會風氣,這種社會風氣有利於人們形成一種尊敬老人的這種意識,在明朝的統治下,整個社會可以算得上是政通人和。而朱元璋採取了這些養老措施,對後代的社會也有著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3. 明朝長壽老人,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後來怎樣了
在康熙時期,舉辦了一個千叟宴,慶祝自己60歲生日,當時來參加這個宴會的都是各地有名的長壽老人,根據歷史上的記載,90歲以上的就有33個,而80歲以上的更是達到了538位,這個數字在當時來說是很驚人了,不過上百的卻很少,要說到最早上百的老人,那就是在明朝時期,有個人活到了120歲,而且他每天都堅持吃兩個東西,我們現在也在吃。
但已經破壞了他原有的生活方式,在他120歲的時候他就去世了,這件事也在明朝史籍《今言》,所以是有可信度的,那麼他長壽就是一生在山裡,吃棗和菜葉,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