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拉肚子傷了肺氣如何補救

老人拉肚子傷了肺氣如何補救

發布時間:2025-07-12 02:26:19

Ⅰ 秋天養生要如何做

現在很多朋友都非常的重視養生保健這一塊,其實這是非常好的習慣,因為養生保健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是大有好處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用心的好好的調理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因為秋冬季節是非常的適合養生的。那麼秋天養生要如何做?秋天養生該注意什麼?
1、秋天養生要如何做
1.清晨要喝一碗粥
脾胃功能減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個典型的現象。最近隨著天氣轉涼,門診中拉肚子的患者立馬就多起來了。夏天人們都喜歡吃生冷的東西,天氣炎熱時很少出現胃部不適;可天氣一冷,腸胃功能減弱,拉肚子、胃疼、不想吃飯等毛病就找上門來。胃是人體內最重要也是最難相處的器官之一,入秋後正是保護它的關鍵時期,從現在起儲存陽氣,才能為過冬做好准備,粥便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立秋後每天早晨喝一大碗粳米粥,既可防禦秋涼,又能和胃補脾。若在粥中加入梨、胡蘿卜、南瓜、百合等潤肺的葯食,還能起到益肺潤燥的效果。多喝熱粥還有助人體發汗、散熱、祛風寒,盡快讓感冒痊癒。
2.酸味食物除秋燥
最近網路上有人總結,秋天第一菜是蓮藕,第一補是山葯,第一粥是百合粥,第一果是梨。其實這些都是有利於防止秋燥的食物。說起秋燥,這種從里到外的乾燥感與夏季的濕潤差別很大,讓人非常不適應。要想對付它,首先不要忙著大魚大肉地「貼秋膘」,飲食清淡才能避免秋燥之氣傷肺。然後要多喝水,吃點酸味的食物,比如柑橘、山楂等,起到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效果。蓮藕有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山葯則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梨中含有85%的水分,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每天堅持吃兩個,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3.吞咽唾沫擋秋涼
秋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涼防燥。每年入秋後,我都向大家推薦「吐納健身法」:清晨和臨睡時,在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0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呼氣時默念「哂」(xi)字,但不要出聲,反復30次。這種方法不僅能鍛煉肺部,還有利於血液循環,幫你抵禦秋季的寒氣。
4.早睡早起能養肺
春困秋乏,秋天很容易感到睏倦,但不少人還是延續夏天的「夜貓子」習慣,熬到很晚才睡覺。中醫上常講「秋養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早睡能夠順應陰精之收藏,早起能夠使肺氣得以舒展,既避免了陽氣外泄,又調養了陰氣。此外,這時增加夜裡的睡眠時間,還能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
5.後背雙腳得護好
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凍」本來是種養生方法,能提高身體抗寒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不過,千萬不能因此寧願凍著也不加衣服,「秋凍」應以自己感覺不寒冷為准。老人、孩子等抵抗能力較弱的人,以及有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不宜「秋凍」,容易導致舊病復發。「秋凍」的時候,即使穿得少也有三個關鍵部位一定要護住:肚臍、後背和雙腳。肚臍內通五臟六腑;背部是人體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雙腳如果著涼,會大大降低人的抗病能力。
6.按摩人中防便秘
中醫認為,肺和大腸相關。秋天乾燥的氣候不僅會傷肺,還會導致大腸蠕動變慢,形成季節性便秘。通過葯物通便反而會造成習慣性便秘,不如學幾招中醫按摩法,通過刺激穴位來通便。身體仰卧,將兩掌心搓熱,兩手疊放在右下腹,按順時針方向按摩30圈左右。或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肚有節律地按壓人中穴,以促進代謝,一直按到有便意為止。最佳按摩時間是早餐後10—15分鍾,此時對大腸最易發生作用。大便暢通了,肺部功能也會得到加強。
7.多「喝」秋風更健康
有人說,秋風是一年四季中,最有「營養」的風。秋高氣爽,有利於污染物擴散,所以秋風最清新,適合我們進行「空氣浴」。清晨和周末,最好到山林、公園做幾次深呼吸,可達到保健功效。如果從此時開始堅持晨練直至冬季,更是讓全身器官在「空氣浴」中接受了耐寒鍛煉,為冬季保健打下了基礎。
2、秋天養生該注意什麼
1、多睡1小時。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身體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秋乏」。此時,就應該相應地調整起居,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睡,不僅可以讓人保持精神,還能在冬季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2、避免過早地添加衣物。初秋,暑熱尚未退盡,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用來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然而,「秋凍」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則應及時增減衣服。「適溫」最重要。尤其在關節、腰部、咽喉、頸部等地方需要做好保暖工作。
3、多喝蜂蜜水。蜂蜜潤肺、養肺,秋天經常服用,既可以防秋燥,又能抗衰老。有些人說,這個時候生薑要少吃,其實也不一定。生薑性偏溫,對於小感冒發發汗還是比較管用的。
4、貼秋膘要循序漸進。進入初秋,夏天裡比較差的食慾逐漸好轉,但這個時節人的腸胃功能比較弱,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腸胃功能。
5、喝粥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和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醫生提醒,調理保養身體應該從秋天開始,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能增強抵抗力。
6、多喝水去秋燥。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蘇醒過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7、多吃清熱安神食物。比如銀耳、百合、糯米、蓮子、豆類及奶類,但不可一次進食太多,少食多餐。

Ⅱ 秋季養生小常識 秋季怎麼養肺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准。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要避免戶外活動

Ⅲ 秋季到了,有哪些必備的養生小訣竅

養生要點

1、健康飲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蓮、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煉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

閱讀全文

與老人拉肚子傷了肺氣如何補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工作積累 瀏覽:749
鴨腳木怎麼嫁接長壽花 瀏覽:634
養生壺預約放水怎麼辦 瀏覽:391
大連條件較差的敬老院 瀏覽:909
退休多發一個月工資 瀏覽:731
辦理退休社保費個人部分應該怎樣搞 瀏覽:440
養老保險按指紋 瀏覽:736
有慢性腎炎的人長壽嗎 瀏覽:97
重陽節的主題話語 瀏覽:386
雲南省養老保險哪個月發放 瀏覽:147
老年人健康宣傳的活動總結 瀏覽:35
老年人家庭娛樂活動有哪些 瀏覽:785
小孩子上幼兒園體檢怎麼抽血 瀏覽:189
50歲帥哥相片大全 瀏覽:531
九萬養老保險怎麼樣 瀏覽:802
中班重陽節美術活動方案 瀏覽:239
老了每個月大概領多少養老金 瀏覽:587
社會有哪些養老機構 瀏覽:233
玉樹嫁接長壽花什麼溫度能嫁接 瀏覽:159
古巨基因娶50歲丑妻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