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人66歲民俗上有什麼講究
在東北老年人六十六大壽,傳統習俗有,為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吃、吃長壽面(面條)、吃麻花。 包六十六個寓意祝賀六十六大壽,吃長壽面寓意祝老人健康長壽,吃麻花寓意祝老人越活越有勁。 古代,人們過生日,都是從60歲開始過生日,例如,60、66...
⑵ 老年人66歲民俗上有什麼講究
1.在東北老年人六十六大壽,傳統習俗有,為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吃、吃長壽面(面條)、吃麻花。
2.包六十六個寓意祝賀六十六大壽,吃長壽面寓意祝老人健康長壽,吃麻花寓意祝老人越活越有勁。
3.古代,人們過生日,都是從60歲開始過生日,例如,60、66、70、80;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母親在世不過生日。
4.現在人們過大壽,有的把時間進行提前。例如,60、66在正月初六,70在正月初七,80在正月初八。
5.通過給老人過大壽,可以表達晚輩對老人敬愛之意,增加親人之間的聯絡,加強感情,增加家庭和睦、團結;通過耳目濡染教育年青一代,尊老、愛老、敬老,形成良好家庭風氣,良好家風推動社會風氣進步與發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6.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老百姓飢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7.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漸漸形成包餃子的習俗。
六六壽
給予年滿66歲的人做壽,稱為六六壽。做六六壽是我國很多地方民間滸的一種壽誕風俗。例如,上海地區、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區。每逢父母66歲生日,要做六六壽,屆時要有出嫁的女兒為父或母祝壽,將豬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切,形如豆瓣,俗稱"豆瓣肉"。
一般是將六十六塊小肉紅燒後,蓋在一碗大米飯上,連同一雙筷子一起放到食籃里,用紅布遮蓋,送給壽主品嘗,以示祝壽。也有的根據壽主口味靈活變化,不用紅燒,改用別的烹調方法,但都必須是六十六塊。六十六塊肉寓意老人長壽。做壽的老人在慶賀聲中美餐一頓,盡享表面化之樂。
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俗謂人的一道生死坎兒,諺雲:「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到了這個年齡,老人和子女都比較緊張,平時對老人加倍呵護,生日時也有個特別的破法,即子女買活鯉魚為壽禮讓老人吃,鯉魚擅跳躍,吃了鯉魚,就會躍過這道坎兒,獲得平安健康。
(2)老人66歲有什麼講究擴展閱讀來源:網路:壽辰宴
⑶ 父親六十六有什麼講究嗎
如果老壽星有女兒的話,女兒在生日當天給壽星包68個餃子,敬天一個,敬地一個。其實就在樓上扔一個。另一個就扔房頂就行,比如天台,或樓門的上面!另外66個,讓壽星一天吃完,我父親剛剛過了六十六大壽,剩下就是親朋聚會吃飯慶賀!對了!餃子的面要六兩六,肉也要六兩六哦~~~~~不能在餡里放菜,否則,老人叫一天吃不完的~~~~~~~
膠東地方,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添了孫輩,就開始慶壽。泰安地方,從66歲開始做壽,俗諺「六十六,吃碗肉」。一般逢十的「整壽」,如60歲、70歲、80歲等都是大壽,祝壽儀式隆重,尤其是60大壽(60歲稱「花甲」,60歲生日叫「甲子壽辰」)更受重視。80歲也要大慶,稱為「慶八十」。魯西南地區看重66、77、88歲壽辰,俗話說「六十六吃刀肉,七十七吃只雞,八十八吃只老母鴨」。民間認為66歲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個難關,只有吃66塊肉方可順利通過此關,因此逢老人66歲生日時,至孝的兒女或侄女輩會送上66塊肉,若壽者吃素,則用數量相同的豆腐乾代替。
展開剩餘42%
⑷ 66大壽有什麼講究
在東北老年人六十六大壽,傳統習俗有,為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吃、吃長壽面(面條)、吃麻花。
2、包六十六個寓意祝賀六十六大壽,吃長壽面寓意祝老人健康長壽,吃麻花寓意祝老人越活越有勁。
3、古代,人們過生日,都是從60歲開始過生日,例如,60、66、70、80;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母親在世不過生日。
4、現在人們過大壽,有的把時間進行提前。例如,60、66在正月初六,70在正月初七,80在正月初八。
5、通過給老人過大壽,可以表達晚輩對老人敬愛之意,增加親人之間的聯絡,加強感情,增加家庭和睦、團結;通過耳目濡染教育年青一代,尊老、愛老、敬老,形成良好家庭風氣,良好家風推動社會風氣進步與發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說是在家裡的老人過六十六歲生日那天,女兒要拿六兩六的肉作為禮物送給老人,意在賄賂閻王爺,希望他能保佑那個老人度過六十六歲這個劫難,希望老人可以健康長壽。還有個別地方的說法是送八兩八的肉,因為八八代表著吉祥,總之就是要老人的女兒在老人過六十六歲生日那天把肉當做禮物送給老人,沒有女兒的則是兒媳婦代替。
人到六十六,要做一件事,老祖宗總結出的講究,不妨看看
放在如今來看,這種說法帶著滿滿的封建迷信的色彩,根本沒有一點兒科學依據,但這句俗語也從側面體現出了那時候人們希望自己親人可以健康長壽的夙願,以及作為子女對父母的孝順與尊敬。
雖然這種封建迷信的思想我們不能有,但這些俗語深層含義體現出來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傳承和發揚。比如今天這句俗語體現出的要對父母孝順、尊敬以及敬畏生命的精神我們可不能忘記,這可是我們國家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
⑸ 老人66歲生日有什麼講究
不同地區風俗不同。
在東北,老年人六十六大壽,傳統習俗有為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吃、吃長壽面(面條)、吃麻花。包六十六個餃子,寓意祝賀六十六大壽,吃長壽面寓意祝老人健康長壽,吃麻花寓意祝老人越活越有勁。
魯西南地區看重66、77、88歲壽辰,俗話說「六十六吃刀肉,七十七吃只雞,八十八吃只老母鴨」。民間認為66歲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個難關,只有吃66塊肉方可順利通過此關,因此逢老人66歲生日時,至孝的兒女或侄女輩會送上66塊肉,若壽者吃素,則用數量相同的豆腐乾代替。
⑹ 66周歲生日有哪些說法
老人60、70、80、90和66歲生日為大慶之年,祝壽最為隆重,即使貧困人家,也要慶賀一番,用以表達兒女祝願老人長壽的心願。有的66歲,還要在這年的六月初六(農歷)這天吃由女兒給包的66個小巧而又鮮美的餃子,以示美好的祝願。
祝壽習俗
1、給老人祝壽,兒子們要提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第一是預備招待賓朋的主食、菜餚和酒水;第二是准備壽面、壽桃、壽糕等。
2、中國人給老人慶壽並無嚴格的儀式程序,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壽辰之日,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請於神案之上,點燃香燭,鳴放鞭炮,壽誕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
⑺ 老人過66歲大壽有哪些講究
66不是大壽,59、69、79、89、99是大壽,不用太鋪張,大家在一起吃個飯就行了,如果老人想要點什麼,可以這個時候送,表達一下孝心。
⑻ 老人六十六歲生日有什麼講究
古今中外,人們都有過生日的習俗。而人們過生日,通常只在整數年大慶,如60歲,兒女們要為父母過60大壽。而其他的年份,通常都被稱為「小生日」,只在自己家裡慶賀一番罷了。但有一個歲數卻非常特殊,那就是66歲。在民間,每到老人66時,都要趕在當年的農歷二月初二之前過,而且不光自己家裡人參加,其他親戚甚至親近朋友也要參與,以示慶賀。
那麼,66歲為什麼一定要如此隆重的過呢?它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中國古代民間這樣幾句俗語:人到六十六,閻王要吃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66歲,73歲,84歲,都是人生的幾道大坎,在古人來看,如果能夠過得去,還可能多活幾年,如果過不去,那可能就完了。那麼,為什麼這幾個年齡會成為人生中的幾道坎呢?
民間有這樣一種廣為流傳的不說法。孔子死於73歲,孟子死於84歲,既然聖人都「倒」在這兩坎上,凡人當然也是過不去的。而對於66歲這個坎,就更加奇妙了。眾所周知,中國人喜歡「6」這個數字,現在「666」更是成為了網路上的熱門用語。但一些研究《易經》的專業人士則認為,「66」這個數字,雖是兩個吉利數合在了一起,卻變得不吉利了,因此需要在這個年齡大慶一番,以趨利避害。
當然,這種說法,多少有點封建迷信。實際上,現在一些醫學界的專家,給出了他們更加科學的答案。在古代,能活到60歲的人,已經是高壽了,而能活到70歲,更被稱為古稀老人,意思顯而易見,70歲以上的老人在當時非常稀少。因此,這句話首先說明了一個客觀規律,按照當時人的平均壽命,到了這個歲數,已經算是老天照顧了,值得慶賀一番。
並且,專家們還提出了一個生命周期的觀點,他們認為,每7-8年就是一個生命的周期循環,每個循環都伴隨著生命力的高潮與低潮。而66歲、73歲、84歲,基本都是在高低潮交替的前後。其實,這跟古代總結的年齡規律,也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不光是60歲的老人,年輕人也應該在這些生命「脆弱期」里,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
不管古今,長壽、健康、平安都是兒女對父母的期盼,我們也祝願天下的父母健康長壽!
⑼ 老人66歲生日有什麼講究
老人66歲生日的講究:
給予年滿66歲的人做壽,稱為六六壽。做六六壽是我國很多地方民間滸的一種壽誕風俗。
例如,上海地區、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區。每逢父母66歲生日,要做六六壽,屆時要有出嫁的女兒為父或母祝壽,將豬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切,形如豆瓣,俗稱"豆瓣肉"。
一般是將六十六塊小肉紅燒後,蓋在一碗大米飯上,連同一雙筷子一起放到食籃里,用紅布遮蓋,送給壽主品嘗,以示祝壽。也有的根據壽主口味靈活變化,不用紅燒,改用別的烹調方法,但都必須是六十六塊。
六十六塊肉寓意老人長壽。做壽的老人在慶賀聲中美餐一頓,盡享表面化之樂。
壽宴的飲食及用品:
1、壽桃
這是舊時普通用於祝壽的吉祥物,既是供品,又是禮物。有用鮮桃,多數是用麵粉製成。神話中,王母做壽,在瑤池設幡桃會招待各路神仙,因而後也都用桃祝壽。陳放在壽堂案幾上的壽桃,一般九疊盛作一盤,三盤並列擺放。用麵粉蒸成的壽桃,桃嘴還要染紅。
2、壽面
(1)壽面是中國人過生日必備的吉祥物,它既是供品也是禮品。在風俗習慣上,人的生日必須吃面條,稱之為「挑壽」,慶壽用的面條越長越好,寓意「長壽」,吃時要高高挑起,寓意「高壽」。
(2)一般「慶壽」正日子中午這頓飯或壽宴上一定要吃壽面。江浙一帶還有慶壽時將捆成小把的壽面分發給村人和鄰居的習俗。 我國的傳統食品面條綿長,壽日吃面,取延年益壽之意。壽面要長3尺,每束須百根以上,盤成塔形。罩上紅綠紙的拉花,敬獻壽星要備雙份。
3、壽酒
(1)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尤其是辦壽更是離不開酒,由於「酒」與「久」諧音,壽宴上的酒稱為壽酒,取吉利「壽久」之意。
(2)宋代黃庭堅有「欲將何物獻壽酒,天上千秋桂一枝」的詩句,因此早年壽宴用酒一般為桂花酒,寓意以仙酒祝壽,可使被祝壽人長生不老。老北京人祝壽常用「燒酒」和「黃酒」,稱之為「金酒銀酒」。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壽辰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