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交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的會計分錄是什麼
養老保險是社保一部分,企業一般:
發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銀行存款,
其他應付款-社保(個人承擔部分),
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繳納社保和申報個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企業承擔部分),
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承擔部分),
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
其他應付款-社保(個人承擔部分);
貸:銀行存款。
補充:計提時,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工資 , 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住房公積金 ,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社保,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企業承擔部分),
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承擔部分)。
Ⅱ 給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怎麼做會計分錄
給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會計分錄:
計提的時候:
借:管理費用-基本養老保險,
借:銷售費用-基本養老保險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基本養老保險,
上交的時候:
借:應付職工薪酬-基本養老保險,
借:其他應收款-個人基本養老保險,
貸:銀行存款。
Ⅲ 養老保險會計分錄怎麼做
法律分析:繳納養老保險的會計分錄,借: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單位部分);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個人部分);貸:銀行存款。計提時,借:管理費用--社會保險費(單位部分);貸: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單位部分)。
繳納社保的方式:
通常情況下以個人名義繳納社保基金時只能是社保中的養老金、醫療保險、住房基金、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以及生育保險等好幾項費用。下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個人繳納社保的具體流程。對於單位員工,通常都是以單位名義辦理社保繳納業務。對此單位相關參保辦理人員會根據即定的社保辦理流程進行,個人需要填寫社保申請書,本人身份證,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兩張即可。單位對根據個人工資收入情況,按一定比例來繳納各位保費。對於個人來說,如果想繳納保費,則只能繳納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這兩部分。
具體的辦理繳納費用流程如下:
直接到戶口所在地社保管理部門【通常在鄉鎮社保部門(社區居委會)或縣社保局】提出申請辦理社保。辦理時需要提供個人身份證以及復印件、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兩張、保費和申請書等資料,就可以在社保經辦部門辦理養老保險繳納手續。再辦理結束養老保險手續後,帶著已辦理的養老保險手續,以及上述相關證件,到當地的醫保中心辦理繳納醫療保險。對於異地人員如果想要在當地辦理社保繳納的,需要申請"社保轉移"手續,其具體辦理流程如下:
(1)參保人員在新就業地按規定建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繳費後,由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向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提出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書面申請。
(2)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在15個工作日內,審核轉移接續申請,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向參保人員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的社保經辦機構發出同意接收函,並提供相關信息;對不符合轉移接續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5年,醫療保險最少需要交納25年。並在達到退休年齡時就可以申請辦理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優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Ⅳ 單位收個人交來養老保險金的會計分錄
現在社會養老保險費繳納分為兩種方式:
一、通過基本帳戶直接扣款
二、基本帳戶沒有錢的,直接帶銀行卡到地稅部門刷卡繳費。
第一種的會計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單位部分)
其他應收(付)款--社會保險費(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第二種繳納的會計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單位部分)
(4)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的分錄擴展閱讀:
層析法:
層析法是指將事物的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和層次,逐層遞進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會計分錄教學直觀、清晰,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其驟如下:
1、分析列出經濟業務中所涉及的會計科目。
2、分析會計科目的性質,如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等。
3、分析各會計科目的金額增減變動情況。
4、根據步驟2、3結合各類賬戶的借貸方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增加或減少),來判斷會計科目的方向。
5、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編制會計分錄。
Ⅳ 養老保險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養老保險的會計核算
養老保險是按職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到社會保險機構的,其中,單位承擔一部分,個人承擔一部分,個人承擔的部分由單位代扣代交,一般在當期繳納,因此,在繳納時,職工應交的那部分應由單位先承付。
1.當期繳納時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費(註:單位承擔的部分)
其他應收款——養老保險費(註:個人承擔的部分)
貸:銀行存款
2.發工資時,把單位代交的部分收回,從職工工資中扣回時賬務處理
借:應付工資
貸:其他應收款——養老保險費
3.如果當期未繳納
(1)當期的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費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2)發工資時個人應交的部分照扣
借:應付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4.企業以後期間向勞動保障部門繳納企業代扣養老金部分的賬務處理
借: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貸:銀行存款
Ⅵ 單位繳納養老保險怎麼做會計分錄
(1)先計提養老保險(只需要計提單位部分)
借:管理費用——社會保險——養老保險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養老保險(單位部分)
(2)實際繳納養老保險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養老保險(單位部分)
其他應付款——個人社保——養老保險(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Ⅶ 養老保險會計分錄怎麼做
1、企業計提養老保險時,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等(根據員工部門計入對應的科目)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應付職工薪酬——社保費(單位部分)
2、企業發放工資時,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收款——社保費(個人部分)
銀行存款
3、企業繳納養老保險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費(單位部分)
其他應收款——社保費(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企業支付養老保險,應當計入「管理費用」科目或根據員工部門計入對應的科目,社保中屬於企業代扣代繳員工個人部分的,應通過「其他應收款」科目進行核算。
Ⅷ 公司給員工繳納養老保險,會計分錄要怎麼做
公司為員工繳納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會計分錄如下:
1、計提單位社保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養老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失業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工傷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醫療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生育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住房公積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單位交納社保
同時做個人部分
借: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貸: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2、交納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單位交納社保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貸:銀行存款等
3.發放工資:
借:其他應收款-代扣個人社保-人名(已經預繳但次月已辭職無工資或不夠扣款的人員在工資表中已負數列式企業代繳的五險一金個人部分)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4.分配工資時:
借:管理費用、成本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5、收回代扣個人社保時(辦理轉社保關系時)
借:現金
貸:其他應收款-代扣個人社保-人名
同時做(如果工資表中沒有體現代扣的五險一金個人部分就要做這個分錄否則應付職工薪酬會有借方余額,如果工資表中已經體現了代扣的個人五險一金部分就不做此筆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Ⅸ 交納養老保險會計分錄
交養老保險可以按管理費用或者應付職工薪酬的費用做會計分錄。
一、養老、醫療、失業一般統稱這社保金,分為個人交納部分和企業交納部分,因此對於這兩部分的處理是不同的。個人部分,應計入「其他應收款—社保個人」;企業部分則計「管理費用—勞動保險費」。
二、提取時:借:管理費用—勞動保險費(企業部分)其他應收款—社保個人(個人部分)貸:其他應付款—社保基金;交納時借:其他應付款—社保基金貸:銀行存款;從工人工資中收回個人部分借:應付工資貸:其他應收款—社保個人如果是社會靈活就業人員,計入「應付福利費」,如果不是,一般不能報銷,如果報銷了,要計入他的工資總額,並按「勞務報酬」計交個人所得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