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一年買農村養老保險3000元,15年後每月能領多少錢
目前,城鄉居民養老復保險的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70+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假設貴地每年補助100元、你參保繳費15年的話,屆時養老金=70+3100*15/139=404.53
需要注意的是,1、因個人水平有限,本計算未包含歷年繳費的利息,導致結果存在誤差;2、根據規定各地可以自行增加基礎養老金,增加部分由當地財政負擔。目前高一點的地方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已達500+,況且這個存在提高的預期。
『貳』 求高人,講解保險問題!鴻壽養老金保險(97版),是否坑爹!
鴻壽養老保險就是坑爹的保險,我的99年的,年交3040元,2O年交了6萬多,現在拿出8萬,坑爹不坑爹!
『叄』 社會養老保險中的缺陷
社會養老保險中的缺陷
從養老金計算方法背後可以看出,社會保障體系雖然相對較為完善,但是養老保障缺陷依然存在,民眾對於自己以及父母的養老問題依然不能輕視。
社會養老保險缺陷多
1.缺陷一:社會養老保險立法強制性不足,養老保險在擴大覆蓋面上遭遇瓶頸。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藉由《勞動法》作為規范政府與被保險人的規章政策的同時,主體是依靠《國務院關於統一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和《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等行政規章在規范監督。但由於行政規章不具《勞動法》的法律約束力,在規范養老保險關系時缺乏有效力度,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上也缺少強制的推動力。從養老金計算方法看出,政府社會保障部門對養老保險事業的管理無法做到依法行政,無法強制讓政府和被保險人履行應承擔的養老保險義務,致使職工無法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養老金計算方法也顯現出養老的突出問題,久而久之使勞動者對養老保險失去信心。
養老保險一旦因立法滯後、無法可依,處罰力度不足而影響其健康發展,那麼養老保險擴大其覆蓋面的障礙將更大,這使用全國各地職工與退休人員的養老基金無法均衡發放和使用,甚至大多數地區無法實現養老保險基金。
2.缺陷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乏保值、增值的機制
從養老金計算方法背後看出,社會養老保險積累的基金,是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的人口老齡化准備的。基本養老保險部分積累基金模式存在的前提是具有投資積累功能,如果沒有有效的投資手段作後盾,基金的貶值就成為必然,部分積累的`基金模式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但我國目前養老保險制度的設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局限在庫存現金、財政專戶存款(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家債券等幾個方面。其中財政專戶存款和購買國家債券占絕大部分。這樣的限定和基金儲存構成,難以保證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從銀行存款方面看,銀行利率的調整,通貨膨脹率的波動都直接威脅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據有關資料顯示,1985年至1993年的連續9年中,有4年(1985、1987、1988、1989)的養老保險基金各期存款利率均低於通貨膨脹率,1986年和1993年3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也低於通貨膨脹率,只有1990年、1992年的養老保險基金各期存款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在這種情況下,養老保險基金即使全部按最長期限(8年)定期存儲,也難以保值。從國庫券方面看,國庫券年利率受通貨膨脹率的影響,也同樣存在貶值問題。1985年5年期國庫券到1989年到期時,有兩年利率大幅度低於通貨膨脹率,1986、1987年國庫券也存在同樣問題。
養老保險基金缺乏投資增值機制,大大提高了養老保險的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
3.缺陷三:養老保險費分擔機制不合理
政府強制規定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政府給予一定補助。這是一種責任分擔機制,但養老金計算方法背後看出,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費用分擔模式並不合理,其主要表現是用人單位繳納比例為71.4%,個人為28.6%,而政府幾乎沒有承擔費用分攤責任,而僅在養老保險不足以分配時,給予一定的彈性補助。個人分擔責任過輕,政府責任不到位,這使得大多數用人單位在養老保險的繳納上承受著過重的負擔。這種繳費負擔往往演變養老保險費收繳率持續走低,企業惡意拖欠費用的現狀,最終只會導致養老保險制度走向不健康的發展方向,最終受影響的是職工個人的利益。
4.缺陷四: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轄權與隸屬權錯位,制約養老保險跨地區發展
社會保險要求參保對象的廣泛性和保險基金跨行政區域相互調劑。從客觀上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轄社會保險的許可權是跨區域的,但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隸屬管理權在各級地方政府。受地方利益的驅動,使得保險基金跨地區調劑變得十分困難。若要實現省級統籌,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調劑基金收不上來,由於省級統籌是按全省養老金計算方法來測算收繳養老保險費比率的,全省執行一個統一的比例,地區間受職工年齡結構、工資水平等因素影響,客觀上存在凈調出調劑金地區和凈調進調劑金地區。由於全省調劑金不能到位,調劑金功能實現不了,造成應調進調劑金地區的調劑金不能及時得到調劑,做不到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險工作陷於被動境地。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不少人在各省市間流動工作,養老保險如果不能實現跨地域繳納和領取,對於職工早前已繳費用和退休後的領取會產生較大的障礙,基金轉移、跨地區續繳、按時足額發放都是被保險人備受關注又存在較大困難的地方。
社會養老保險在擴大覆蓋面、增值保值、提高保障性及實現跨地區繳用方面因立法、制度、監管、權職的各種原因遭遇瓶頸,從而導致職工在年輕時無法實現全面的繳納,年老後無法按時足額地享受養老金的權利,很多發展較為落後的地區甚至無法得到這種保障。
;『肆』 農村養老保險(不包括公家)騙局你了解多少身邊有上當受騙的
現在就是套路的 社會 ,就看你的智商了,銀行,保險,通迅,醫院等等,都細想。
其實在農村參加新農合保險就行,不要貪多,你就不會自尋煩惱,上當受騙了。
想讓農民上當?門兒都沒有,現在的農民可不是過去的農民,精巴的很吶!農民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不想交,等著國家的免費養老金呢?,別的保險想都別想。因此,絕對沒有一個人上當受騙的。
你的提問是:農村養老保險(不包括公家)騙局你了解多少?身邊有上當受騙的?
首先,我明確地告訴你,國家建立並實施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其作用則是與 社會 救助、 社會 福利等其他 社會 保障政策相配套,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等傳統保障方式的積極作用,更好保障參保城鄉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參保人員是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從我們內蒙古自治區來看,沒發現目前實施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有什麼騙局。
先從繳費說,自治區根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情況,合理確定和適時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標准,供城鄉居民選擇。從2020年1月1日起,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標准調整為: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3000元、5000元、7000元共12個檔次。各盟市可根據當地實際增設繳費檔次,最高繳費檔次標准原則上不超過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年繳費額。且到六十周歲尚未參保人員,可參保一次性補交十五年的養老保險費。
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建檔立卡未標注脫貧人員等繳費困難群體,由政府按100元標准代繳養老保險費;重度殘疾人由政府按200元標准代繳養老保險費。
各繳費檔次的政府補貼,繳費3000元補貼90元、5000元補貼95元、7000元補貼100元。
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
如果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只有三分之一記入個人賬戶,且沒有政府補貼。
再從領取待遇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基礎養老金由中央和地方確定標准並全額支付給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個人賬戶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計發系數確定。領取養老待遇的標準是:參保人達到六十周歲,繳費最低滿十五年。養老待遇的計發公式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139。
個人賬戶的金額可以由參保人的合法繼承人繼承。
參保人逝世,可以領取十二個月的基礎養老金。
截至2020年3月底,內蒙古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65.8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768.5萬人。
以上是我們內蒙古自治區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及領取待遇情況。不知你提出的:「 農村養老保險(不包括公家)騙局你了解多少?身邊有上當受騙的?」 出自何意?
不過有一點你應該知道,現在的農民可不是過去的農民,是有知識有文化的!部分農民連國家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不想參加,等著國家的免費養老金呢,別的商業養老保險還能打動他的心嗎?
錢財本是身外之物,只要家人過得好就行!無病無災,快樂到老!自己能靠雙手掙到的,花到實處也是情!如果能為國家作貢獻那也不錯!起碼知道自己為國家出了點力,只不過太小了點而已!呵呵!國家萬歲!
吹!使勁吹!吹死美帝!在疫情下,我們在援助世界,美帝竟然只顧自己,只給自己的子民發錢!美帝萬惡不赦!
銀行,,,等多著呢!
不管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除了國有的之外,私立的都靠不住。
農村養老保險只投社保不會受騙,其它保險公司險種投保時要了解清楚,險種不一樣差別很大,一定要找正規保險公司投保,以免被騙。
『伍』 其實養老保險就是坑爹
你好,國家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強制實施的,是一種惠民政策,歐洲發達國家早就實行全社會統籌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我們的社會保障事業也正逐步完善。如果你在用人單位,當由用人單位幫你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還有專門為女職工實行的生育保險,五險統稱社會保險)。養老保險是最最核心的項目,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費,用人單位繳費為工資總額的20%(一部分進入社會統籌,少部分進入職工個人賬戶),職工個人每月繳月工資的8%(全部進入你的個人賬戶),你說的一個月要交300多塊錢就是你的月工資的8%了。繳費時間為15年,交滿即可(現在《社會保險法》規定男到60歲還未交滿可補交),之後到你退休(男60,女50,女幹部55)就可以享受到國家養老保險了,其中按你個人賬戶的錢和國家統籌基金核算月養老金。這不是天上掉餡餅,是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為人民造福,你什麼時候交無時間限制,具體情況看到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詢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聽說中國人壽養老保險是騙人的
還好你知道的不晚,我們已經實踐過了,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柒』 四川農村養老保險是不是必須買
不是,四川農村養老保險完全就一坑爹玩意兒,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捌』 支付寶上的全民保養老保險就是給你挖的坑誰買誰倒霉!
我剛打了人保客服電話問了,本來想買的,也算是個比較謹慎的人吧,打完電回話不想買答了。如果現在每月投入1000,投十五年,到55歲只能領1077元左右。我今年26歲,等幾十年後去領的時候你會發現人民幣肯定貶值了一半都不止,現在物價上漲多快各位也都知道!這是個物價嚇死人的年代,物價確實上漲的太快!你想靠領養老金絕對會虧死,上面寫的有分紅,分低檔,中檔,高檔。按我投的那個比例顯示這個意思就是說最低可以分紅0,最高17萬。他保險公司是沒有一個最低保障的,這個數字只是他們最高的峰值,不是平時都可以達到的。也許他們這邊給我們的分紅一個月幾分,幾塊也是有可能的,那還有什麼投的意義。問那個客服一般分紅能達到什麼水平,她那邊也是沒底氣的。
『玖』 聽說中國人壽養老保險是騙人的
騙人談不上,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是受保監會監管,只是養老保險最後拿到的錢不同而已,就看購買人如何鑒別了!很多人只相信大公司,大品牌…殊不知背後坑人的地方!個別公司代理呀看到不要介意!日久見人心
『拾』 養老金交了35年差一年養老保險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養老保險待遇主要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繳費年限,二是繳費基數,三是記賬利率(或者說基金收益率),四是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其中第四個因素只會影響到你實際到手看得到的錢,而前三個因素則從根本上決定了你的退休金替代率。打個比方來說,老闆給你規定一個工作量,然後告訴你公司每年的利潤根據一定的比例分配給你,你要是完成了工作量,公司每年利潤的1%分給你,超額完成5%,就分3%的利潤給你,養老金計發的時候前三個因素直接決定了這個利潤計發率,而平均工資就像這里的公司利潤,只是拿來作為一個基數的。
在前三個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繳費年限。根據規定,統籌賬戶養老金根據每繳費滿1年計發1%的原則計發。現在規定至少要繳費15年,於是很多人很聰明,算準了15年就不交了,這樣他能拿統賬養老金計發基數的15%,而一個22歲大學畢業開始老老實實幹了38年也交了38年到60歲退休的男生,他的統賬養老金能佔到計發基數的38%。所以,相同情況下,繳費年限越長,統籌賬戶養老金就會越高。
下面要講繳費基數。繳費基數的影響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之前提過的統賬養老金計發基數。於是這里又要提一個新的概念了,叫做指數化月平均工資。什麼是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呢,很簡單,比如你2013年每個月繳費基數是2000元,而2013年你所在的這個地方採用的平均繳費基數(即所謂的100%繳費基數)是2600元,那麼2000×12/(2600×12)=0.76923076,一般四捨五入取四位小數,0.7692就是你2013年的繳費指數,為什麼要乘以12呢,因為你一年中可能每個月的繳費基數會產生不同,所以都是按照年基數來計算的。好了,用這個辦法可以算出你在職期間每一年的繳費指數,然後對這些年的繳費指數平均一下,就是你的在職繳費指數。用這個指數乘以你退休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就算出了你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和退休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的均值,就是統籌賬戶養老金的計發基數。這下清楚了,繳費基數越高,你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就越高,在相同情況下,相應的統籌賬戶養老金計發基數就越高,統籌賬戶養老金就越高。同樣的,退休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越高,統籌賬戶養老金計發基數也越高,統籌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第二個方面就是個人賬戶規模。個人賬戶根據繳費基數的8%建賬,毫無疑問,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的錢就越多。
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因素,記賬利率,或者說叫個賬投資收益率。先來說說個人賬戶。剛剛已經把統籌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說得很清楚了,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方式很簡單,就是賬戶余額除以對應的計發月數就好了。計發月數是有具體的政策的規定的,50周歲退休是195個月,55周歲退休是170個月,60周歲退休是139個月,其他的感興趣可以查表。好了,在個賬規模確定的情況下,投資收益越高,個人賬戶的錢自然就增值越多,個賬的余額就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其實前兩個因素都無所謂,因為他們對實際的錢其實沒有影響,說白了就是一個計發比例的問題,換言之,前兩個因素在對統籌賬戶養老金產生影響的時候,完全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這也是強制性的社會養老保險最優越的地方,它可以在這個意義上做到完全不貶值。
而個人賬戶恰恰就比較坑爹了,因為這筆錢就相當於一筆存款,如果投資收益跟不上,就會貶值。事實上,目前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一般採用銀行同期一年定期利率或者略高於一年定期利率,這個記賬利率在目前的通脹水平下是一定會導致個人賬戶貶值的。那麼投資收益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實現不貶值呢?這個問題我測算過,結果很坑爹:只有當投資收益率和工資增長率相等的時候才能保證個人賬戶體現在替代率上的時候保持平衡。
不過,在整個制度設計中,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對統籌賬戶養老金在養老金總額中所佔比例相對比較小。
所以,片面地問繳納的金額對最後養老金數額的影響因子其實是很難得出結論的,現行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個人覺得是比較精妙的了,通盤考慮了一個人的繳費情況,真正實現了多繳多得。有興趣的可以看看1997年制定的第一版計發辦法,那個辦法多繳少繳基本沒什麼區別。我平時比較不喜歡人家問我能拿到多少養老金,因為根據前面說的這一大堆,很顯然可以發現每個人的養老金可能都完全不同,所以我完全無從回答。而且因為養老金計發基數和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有關,所以一個在職人員的未來養老金數額完全不具備可預測性。在實際操作當中,我見過兩個繳費年限相等的人,因為其他原因導致養老金差15%以上的,也見過繳費年限少的養老金比年限多的人多的。
順便提一句,這個養老金計發辦法在不考慮通脹的情況下,35年繳費60歲退休的人目標替代率是59%左右,目前根據我的經驗,我們這里社會實際替代率平均在57%左右,沒辦法,上面也說了,個人賬戶會貶值的。不過,我也說了,根據制度設計,只有60退休且繳費年限35年的人能達到59左右,而這里的社會平均替代率是包括了一大堆只交15年想佔便宜的人的。在我所在的地方,繳費滿35年60歲退休的人,實際拿到的退休金大多可以等於或者超過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不要小看這些錢,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每個月累死累活賺的錢有沒有到社會平均工資。反正我是沒到~
利益相關,說一句,本人社會保障專業畢業,現供職於社會保險經辦部門。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