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中國養老金改革迫在眉睫

中國養老金改革迫在眉睫

發布時間:2021-12-04 18:34:44

A. 未來5年,社保養老金等將迎來哪六大變化

【變化一】社保:待遇水平將穩步提高

社保待遇連著老百姓的救命錢、養老錢。規劃將「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定為「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之一。

規劃明確,推進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動調整,綜合考慮物價變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財力狀況等因素,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水平調整機制,完善失業保險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

人社部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0年,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由1686元增長到2900元左右,全國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平由686元提高到1506元。今年職工基本養老金實現「17連漲」,上漲待遇近期發放到位,按照規劃要求未來有望繼續上漲。

此次規劃還提出,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

一系列新舉措,都將持續提升社保的「含金量」,讓民生保障的底線兜得更牢。

【變化二】收入分配:「提低擴中」縮小差距

圍繞「十四五」期間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這一要求,規劃分類別、分情況作出一攬子政策安排。

例如,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提高工資集體協商的實效性,著力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強化對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工資分配的事前指導,探索發布體現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特徵的薪酬分配指引。

事業單位逐步實現績效工資總量正常調整,實行高層次人才績效工資總量單列,探索主要領導收入分配激勵約束機制,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消防員工資福利政策。

國有企業普遍實行全員績效管理,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制度,推動分配向作出突出貢獻人才和一線關鍵崗位傾斜等等。

規劃還部署,以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型勞動者、小微創業者、農民工等為重點,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

專家表示,這些安排體現了一個總趨勢,即未來幾年政府將加強對企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的調控和指導,並通過「提低擴中」縮小收入差距,讓更多普通人的「錢袋子」鼓起來。

【變化三】養老金:逐步提高最低繳費年限

根據社會保險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這一規定將在「十四五」期間有所調整。

規劃提出,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修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月數。

「這些都是國家為了確保養老金收支平衡打出的『組合拳』,是我國老齡化背景下的必然舉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估算,「十四五」期間新退休人數將超過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將凈減少3500萬人。

鄭秉文說,適當提高最低繳費年限,繳得多,退休金領得多,對提高個人養老金替代率、制度的可持續性都有利。

專家表示,最低繳費年限提高對企事業單位職工影響不大,主要影響的是靈活就業人員。後者完全由自己繳費,按最低年限繳納很常見。最終提高幾年,還需根據我國勞動者的平均就業年限等研究確定。

【變化四】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外賣騎手等將不再「裸奔」

權威數據顯示,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長。2020年,共享經濟提供服務人數約8400萬人。但是按照現行規定,靈活就業人員與從業單位之間屬於非穩定勞動關系,無法獲得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制度保障。

針對這些痛點、難點問題,規劃提出,建立健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機制;制定職業傷害保障試行辦法,推進平台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

「及時補齊保障短板,健全就業、勞動報酬、社會保險、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制度,既有助於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權益,也有利於促進靈活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和群眾收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

按照相關部門部署,下一步將明確互聯網平台企業保障勞動者權益的責任,為平台靈活就業人員提供與工傷保險待遇總體一致的公平保障,讓外賣騎手等不再「裸奔」。

【變化五】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工傷保險:實現廣覆蓋全部納入

實現工傷保險政策向職業勞動者的廣覆蓋,將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全部納入工傷保險制度,這是此次規劃提出的又一新要求。

據了解,我國工傷保險制度是在上世紀90年代《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基礎上逐漸建立起來的,公務員及參公人員最初並不包括在其中,如果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主要由民政部門參照相應條例給予撫恤和優待。

不過,撫恤和優待的保障情形相較工傷保障范圍更窄。公務員及參公人員上下班途中遭遇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在工作崗位猝死或者患職業病等,工傷待遇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

為推動公務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保險待遇,近年來人社部積極支持鼓勵各地將公務員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將公務員整體納入了工傷保險制度,其餘省份的部分地市也開展了公務員參加工傷保險試點工作。

按照規劃,除實現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全覆蓋,我國還將研究完善工傷保險相關制度及配套辦法,以高危行業為重點,持續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使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從2020年末的2.68億人提高到2025年的2.8億人。

【變化六】勞動者休息權益保障:完善工時、休息休假制度

針對企業超時加班、惡劣天氣強制出工等問題,規劃回應社會關切,提出完善工時、休息休假制度,並專門部署開展對重點行業的突出用工問題進行治理。

「隨著非標准勞動關系越來越多,亟需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時間等作出更加周密科學的安排,維護勞動者權益。」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說。

多位專家認為,應督促互聯網平台企業按規定合理確定日最長在線時長或者工作時長,安排工間休息。同時加強勞動監察執法力度,為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基本權益保障。

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有關方面研究制定快遞員勞動定額標准,確定快遞員最低勞動報酬標准和年度勞動報酬增幅,快遞企業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以上內容參考澎湃新聞-未來5年,社保、收入分配、養老金等將迎來六大變化

B. 養老金改革後退休中人的退休金為何那麼大的差距極不公平。請問原因

一、兩者退休金領取的規定不一致
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領取的標注是按照之前的規定,即工齡10年以下的發放60%的工資,10到20年的發放70%,20到30年是80%;30到35年是85%;35年以上是90%。
再加上還有各類生活補貼和福利津貼,合計起來事業單位職工退休之後待遇不會比在職期間降很多,一般都是維持在之前的70%左右。
企業職工退休金就完全是按照人社部規定的「退休金領取」標准了,即基礎性養老金和個人賬戶所繳的養老金按照比例每月發放,另外會根據工齡,每滿一年工齡,增加1%的社會平均工資。不過即使是兩項加起來也沒有多少,也難怪兩者之間的差距會那麼大。
二、"養老金並軌"改革未完成
2014年10月份,為了進一步縮減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之間的養老金差距,開始實行「養老金並軌」政策,但是直到今天,因為各種原因,似乎並沒有看見很大的成效。

C. 對於養老金改革,是否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呢

有。退休金差距太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跟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後的工資差別懸殊,非常不公平。

D. 中國養老金問題主要沖突點在哪,目前形勢如何

養老基金的籌資范圍窄
就我國人口結構而言,我國已經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為了能夠使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當務之急是如何籌集到更多的養老資金。盡管早在1991年《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文件中確定的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求建立資金來源多渠道的養老保障體系,但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面依然狹窄,主要來源是國家預算和企業營業外列支的生產性收益。並且,國家並不鼓勵人民多存養老金,而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國則鼓勵多存養老金,為國家財政減輕負擔。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重,如果不採取措施,我國財政負擔會越來越重。
行政管理體制與養老金制度不相匹配
首先,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層次較低,主要原因是我國對養老保險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屬地化管理,即市(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由地方政府管理,所以市(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必然成為地方政府利益的首選目標。省級政府的統籌目標是綜合平衡全省各市(縣)、各行業部門之間的利益,所以便出現了省級養老保險機構與市(縣)級養老保險機構利益的沖突,使得省級統籌難,全國統籌難,全國高度統籌更是難上加難。2011年7月1日,國務院啟動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目標是覆蓋全國60%的地區,至2012年的時候覆蓋全國。很明顯,在「量」上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將是完美的蛻變,但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分級行政管理體制使得省級統籌、全國統籌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其次,由於徵收、支出、管理全部由社保部門負責,造成了行政工作人員的浪費。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制定、費用收繳、投資運作、監管查處都是由社保部門負責。社保局通過單獨組織一批專業人士對企業進行財務核算、監控企業員工工資,通過專業征管軟體對各個企業進行調查、稽核、收繳。這一過程造成了社保基金的額外支出,甚至有些地方的社保基金40%以上被當作行政費用浪費掉了。與我國相比較,在智利、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對養老金的徵收都是由稅務部門操作,獨立的政府或者私營的基金管理公司負責投資,最後統一由社保部門負責養老保險金的支出及政策標準的制定。
雙軌制的存在造成了不公平的現象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金制度在設計與運行上大相徑庭,出現了雙軌制現象。20世紀90年代,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初步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即當代人養老費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即代際轉移支付,另一部分由當代人工資的一定百分比部分儲蓄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仍保持著現收現付制模式,即用年輕在職一代人的收入來支付當代退休人員的養老費用(代際轉移)。由於制度的不統一,雙軌制也造成了在城鎮企事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兩部分人員在參保義務及待遇水平不平衡,引發了社會矛盾。更有專家表示,社會保險的雙軌制是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養老保險基金違規挪用現象嚴重
企業繳納的20%的養老金納入社會統籌賬戶中,而養老基金的徵收、支出、管理監督均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這不免會出現「左手監管右手」的現象。統籌賬戶中的社會養老基金在被使用時,各省各市沒有任何的披露,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也不會匯報基金的投資用途、投資回報率,造成了基金違規挪用現象愈演愈烈,進而將影響擴散到全國。這種缺乏制約與監管的管理體制使得養老保險基金最終可能成為沉沒成本,得不到任何投資回報。我國人口基數很大,在老齡化社會來臨的情況下,這種違規挪用保險基金的行為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打擊。
養老金的收益性較低
從遼寧省做實個人賬戶的實踐結果來看,我國養老金投資於銀行協議借款和國債的投資回報率低於2.5%,遠遠低於我國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養老基金的低收益難以支撐我國老齡人口的正常生活。以美國為例,美國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對接,養老金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三大主要機構投資者之一。美國逐漸科學地協調養老金的安全性與收益性,運用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在風險一定(盡量低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養老基金投資高收益。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養老金投資收益均在10%以上(扣除通脹因素後)。在中國對養老基金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借鑒美國的養老保險體制,以部分積累制為根本,實現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模式。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該法於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按照「十二五」規劃,基本養老保險有望在五年內實現全國統籌。在我國養老金體制實現由市(縣)統籌到省級統籌,最終達到全國統籌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以上種種問題,我國養老保險體制的改革必然會形成一種趨勢,因此我們應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養老保險體制。
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回答委員詢問時表示,現在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五險一金」已佔到工資總額的40%至50%。他透露,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的有關文件近期將印發,並將進一步部署。

E.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9:社保經辦服務體系改革

一,十八大報告中關於社保的闡述主要體現在第七部份內容如下:
二,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1,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必須從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2,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3,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一)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師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二)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增強失業保險對促進就業的作用。健全勞動標准體系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三)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深化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護勞動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四)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社會福利制度,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確實保障殘疾人權益。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務體系。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葯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鞏固基本葯物制度。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扶持中醫葯和民族醫葯事業發展。提高醫療衛生隊伍服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革和完善食品葯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人民身心健康。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切實肩負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捍衛者的職責使命。深化平安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工作機制,高度警惕和堅決防範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顛覆活動,確保國家安全。
全黨全國人民行動起來,就一定能開創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養老金制度的改革趨勢

亞太養老金制度及其改革趨勢
亞洲人口結構正面臨劇烈且重大的挑戰,整個亞太地區未來的養老金體系景像正在成形。
亞洲擁有全球六成人口,正面臨全球最為劇烈的人口結構轉變。2050年,亞洲平均老年人口依賴比率預計將從10%增加近3倍,至27%,而某些國家甚至可能高達70%。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及都市化程度日益增長,亞洲傳統家庭結構也日趨解體,並引發劇烈社會經濟變革。在亞洲,老年人多半依賴子女奉養,在歐洲相當普遍的養老金准備,在亞洲尚屬特例,並非常態。
亞太各國家和地區政府已開始建構穩健與財務健全的養老金制度,以應對未來需求。亞洲政府正試圖避免重蹈西歐國家的覆轍—西歐的錯誤正是在於遲遲未能推動全面性的養老金改革。本報告將著重探討亞太地區正在發展中的養老金制度,檢視個別地區或國家為應對迫在眉睫的老年人口貧困問題而增加養老金覆蓋率及提供充足的收入替代的種種做法,並分析亞太地區未來養老金市場的成長前景,同時也是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在出版西歐、東歐國家養老金制度報告後,系列養老金制度研究報告一部分。
亞太各國在養老金改革的步調上頗多差異。其中,澳大利亞改革壓力最小,其養老金制度為全球所稱道,能夠為所有人口提供長期、財務健全的養老金收益,足以滿足其財務需求。改革壓力最大的則是印度,該國只有9%的工作人口加入各種養老金計劃中,而政府也才剛剛推動養老金改革,以期彌補現有養老金制度的種種缺失。
亞太地區政府面臨的挑戰是,在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的情況下,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做好養老金准備。他們已經開始在強制性或自願性的養老金制度中推行基金式養老金計劃。
至2015年時,亞太養老金資產將較成長逾250%,金額從1.1萬億歐元擴增至2.9萬億歐元。以規模計,日本是亞太最大的養老金市場,然而在未來10年內,預期其養老金資產將不再明顯增長。人口最多的中國內地與印度將最具成長潛力,終將成為全球最大養老金市場。
當前,隨著全球養老金儲備缺口愈來愈大,養老金資產管理將逐漸成為討論重心。由專業資產管理者進行養老金投資,將影響退休人士所能取得的養老金福利水準與養老金制度的整體籌資成本。強化投資回報是民營資產管理業者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因此,基金式養老金的資產應由民營部門管理。投資監管應強化養老金投資組合最優化的過程,而不應干擾這一過程。卓越的投資解決方案有助於緩解養老金改革壓力與全球養老金制度提存不足的問題。
日本與澳大利亞
為更清楚地描繪出本報告提及之亞洲國家養老金制度,我們認為,將其區分為工業化國家,即日本和澳大利亞,與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兩部分較為適宜。
日本與澳大利亞擁有全面性的、傳統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類似前述所提之教科書架構。
澳大利亞相當倚重基金式養老金制度,第一支柱提供了普遍性的、依據生計與資產調查(means- andasset-tested)的全民養老金制度;第二個支柱則藉由強制性的、與收入相關的架構以為營運。自1992年起,只要員工收入在特定水準之上,每位僱主最多必須貢獻員工薪資的9%至對應的「養老金基金」(super annuation)中。僱主的強制性供款外,個人亦可自願向現有或分立「養老金基金」賬戶供款。澳大利亞相當倚重基金式養老金制度,且其養老金制度的建構,祉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令其為即將來臨的人口結構挑戰做好准備。
同澳大利亞不同,日本的養老金制度更為復雜。1961年,日本建立了全民性養老金架構。其中,第一支柱由統一費率的基本養老金,即「國家年金」(NationalPension),及與收入相關的職工養老保險(Employee Pension Insurance,簡稱EPI)構成,此兩種方案均為「隨收隨付」制。這些強制性的養老金計劃通常同基金式就業養老金方案配合使用,一般是受益基準(defined benefits,簡稱DB),但可以轉換為供款基準(Defined Confnibution,簡稱DC)。
要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可能帶來的問題,日本養老金制度改革的需求至為必要與殷切。當前,日本擬將可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從60歲提高至65歲,並調降公共養老金制度的收入替代水準。為了維持退休後生活的穩定,個人養老金准備將更顯重要。
總之,由於人口結構情況日益惡化,加上高度依賴隨收隨付制,日本養老金制度前景並不若澳大利亞的樂觀。
未來
綜觀亞太各國家與地區養老金制度,有些特點相當明顯。許多國家養老金制度涵蓋比率明顯低於多數工業化國家水準,且收入替代率通常更低。各新興經濟體中,只有少數提供全面性養老金制度,在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且原有社會結構無法再支撐退休生活時,這些國家正在推動養老金改革以解決浮現中的老齡人口貧困問題。
改革浪潮幾乎席捲各地,基金式養老金制度的重要性亦與日俱增。基金式養老金安排通常被設計為「供款基準」(DC)式,並通過僱主組織,非常適合拓展養老金涵蓋范圍。然而在許多國家,這些基金只開放讓部分人口參與,如政府員工或正式部門勞工(如在印度的情形)等。
但當不同職業或企業設立自己的養老金架構時,從業人員轉職時將更為困難,原本的工作年資也不見得會被承認,最終,勞工的養老金准備依然不足。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養老金制度內不同的基金開可以互相移轉,比如當員工在不同產業間轉換工作時都能適用。
政府角色
在新加坡和印度,養老金基金由政府控制,甚至成為政府的一部分。這就帶來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而如果養老金制度是「供款基準」制時尤為如此。
「供款基準」式的養老金安排意味著個人要承擔養老金的最終投資風險。如果運氣不佳或年屆退休時仍有相當規模的高風險投資,則退休時可能無法取得足夠資金。在強制性「供款基準」式養老金制度中,基金由政府管理所引發的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從基金經理人的角度看,究竟什麼水準的風險-回報權衡水準才是恰如其分的。如果政府直接或間接管理養老金基金,基金經理人的動機和一般民營基金經理人不同。民營基金經理人會在可接受的風險水準下追求最大回報,但政府的動機則並非如此,因為養老金准備不足將使政府增加額外支出,以社會保險或任何其他型式的社會福利來「掏腰包」援助貧窮的老年人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養老金余額超過必需,政府並不因此受益,而如果余額不足,政府則可能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政府普遍採用回報與風險較低的投資策略。
正因如此,將養老金基金交由專業化民營公司管理與操作,是較為恰當的作法。只要基金管理公司間有足夠的競爭,對客戶沒有過高的轉換成本,且搭配適當的規范與監管,民營資產管理業者將最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另外,養老金基金外包管理還有其他優點,即養老金基金不會被挪用為政府項目融資—畢竟,政府項目的投資回報通常極難量化。
如果政府將其核心任務定位為提供基本養老金、以實現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則在養老金方面,政府與民營部門間可以形成良性分工。再者,政府必須設定養老金准備規則,並為民營產業建立適合的規范架構。公眾亦必須明白了解自己在養老金方面的權利及其與養老金提供者的關系,並要接受充分的教育,了解有關投資過程的相關知識,從而明了自己需要承擔為晚年生活儲蓄的責任。
然而,「完美」的養老金制度在現實中幾乎不存在。在現實世界中,政府在養老金准備方面扮演著
相當重要的角色。隨收隨付式的養老金只能由政府運營,因為這種制度必須以政府稅收為依託。但從歐洲經驗看,隨收隨付制根本無法應對老齡人口依賴比率日益高漲的情況,必須仰賴基金式養老金制度的輔助。這種情況最好交由民營部門解決,但實際上很多國家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徑。
有時政府會選擇在重新設計養老金制度的過程中設立一個中央緩沖基金,其目有在於趁人口結構情況尚未惡化前積累資金,等到人口結構情況不再如以往樂觀時再予提取應用。此類緩沖基金已在法國出現,中國內地也有類似的發展。中國內地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的資金來源包括來自國有企業民營化的收入、彩票銷售收益與政府注資,成立目的在於部分填補當前尚無資金准備的養老金缺口。
由政府主導成立的這些基金未必非得由政府管理不可,相反,要設定適當的激勵模式,從而最大化養老金資產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此類基金的管理通常應外包給資產管理公司管理。
政府基金投資
除了民營的基金式職業養老金計劃,政府養老金基金亦積聚了大量資產
截至2004年底,政府養老金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達7090億歐元,約占民營(或基本為民營)的職業養老金市場規模的63%。截至目前,日本政府養老金基金(GPIF)規模達5470億歐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基金,韓國的國家養老金(NSF)以900億歐元規模居次。此外,中國內地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印度的員工強制基金組織(EPFO)、中國台灣的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PSPF)、勞工退休基金(LPF)與勞工保險基金(LIF)、泰國的政府養老金基金(GPF)等,也擁有大量資產支撐政府的養老金負債。
這些基金成立目的與架構差異極大:日本的政府養老金基金管理國家養老金體系中的基金式部分;中國內地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則屬於緩沖基金,在省市政府第一及第二支柱負債發生緊急情況時為其後盾;印度、韓國、中國台灣及泰國的養老金基金則屬強制性的養老金基金,是基金式或部分基金式的養老金安排,只有特定人口可以加入。
這些基金傳統上均屬國家所有,資金經常被挪用為基礎建設融資,或做「經濟導向投資」,如投資於社會或房屋等福利計劃等,甚至將資金轉貸回政府機構亦是相當普遍的事。養老金基金投資回報通常差強人意,有時甚至還比不上通貨膨脹,等於實質虧損。因此,許多政府已經開始讓養老金基金管理更加專業化,意圖強化與穩定投資回報。
改革的第一步是政府開始轉移投資標的,從原來的政府項目,轉向應用可以由市場定價的金融資產上。養老金基金管理的可靠性、透明度與治理因而得以大幅改善。
第二步允許基金資產配置適度多元化。過嚴的投資范圍與量化投資規則可以帶來次佳回報。養老金准備的最終目的在於覆蓋收益基準制下的養老金負債,或最大化供款基準制下的養老金福利。因此,養老基金的投資政策不應為與此無關的目標所影響,否則,必然會導致儲蓄錯誤配置與投資回報低於最優值的風險。

G. 聽說養老金雙軌制徹底廢除了那麼養老金改革後的工資發放和演算法怎麼算啊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實施時間:2014年10月1日起

個人繳費工資基數怎麼算?

個人工資>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舉例:這實際上是設置了一條封頂線,假設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3000元,小明每月的工資是16000元,那麼超過3倍的部分也就是有7000元不用計入。

即:小明的個人繳費=9000元×8%

個人工資<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

舉例:假設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3000元,但小明每月實際工資才1200元,但小明繳費要按照3000元的60%算,也就是1800元。

即:小明的個人繳費=1800元×8%

改革後,養老金怎麼計發?

1、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

小明妹妹今年剛考上公務員,將來等她的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後,她拿到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發辦法: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數為基數,每滿1年發給1%。

假如小明妹妹繳了15年,則基礎養老金的月標准=(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15×1%

假如小明妹妹繳了40年,那麼基礎養老金的月標准=(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40×1%

2、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

小明已在廣東某事業單位工作3年,退休前個人繳費年限累計預計可滿15年。

計發辦法: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視繳費年限長短而定,具體方法仍未出台)

3、決定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

小明的媽媽2014年10月1日已經達到退休年齡,還有幾個月就要從某機關單位退休,她的個人繳費年限不足15年。

計發辦法:

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執行。這份文件中的第二條,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15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5年後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15年。

4、決定實施前已經退休

小明爸爸在2 0 14年9月,就已經從某政府下屬單位退休。

計發辦法:

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聲音

省直機關里的年輕人:「相信不會損害收入水平」

胡躍畢業後一直在江西省公檢法系統工作,享受公務員待遇。對於養老保險改革胡躍也糊塗,不過他不擔心,因為他們都相信,改革不會損害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

http://taizhou.offcn.com/html/2015/01/18557.html

更多關於養老金信息詳情台州中公教育網站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閱讀全文

與中國養老金改革迫在眉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父母的第二段 瀏覽:458
電腦還能看的網站 瀏覽:292
中老年人厚外套 瀏覽:896
老年人輸血最多能輸多少 瀏覽:122
老年人服用氨糖有哪些好處 瀏覽:833
歐美開麵包車的恐怖電影 瀏覽:954
天津市哪些醫院可以做染色體檢測 瀏覽:717
老年人肌酐高吃飯吐是怎麼回事 瀏覽:978
2ol6年退休金怎樣調整 瀏覽:633
毀了一生的父母怎麼辦 瀏覽:892
圖片區 小說區 瀏覽:691
對農村養老問題的問卷調查 瀏覽:928
歐美床戲電影有哪些 瀏覽:846
電影網站的懂得 瀏覽:675
父母接親戚來喝喜酒怎麼說 瀏覽:56
老人家牙齒松動發炎 瀏覽:989
消失的眼角膜無刪減 瀏覽:822
日本電影翻譯 瀏覽:545
荒島求生日本電影 瀏覽:72
葉天明與林芳柳韻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