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務員退休工資有多少
公務員退休工資的具體數額因地區、職務級別、工齡等因素而異。以下是根據不同地區和職務級別的大致情況:
1、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公務員退休金可能每月能達到8000到9000元。副廳級幹部的退休金在經濟發達地區如上海,可以達到8000元左右,而在廣東的廣州和珠海,平均薪資待遇較高,工作40年的公務員每個月領取的退休工資可以達到1萬元左右。
2、小城市或鄉鎮:退休金可能就只有2000到4000元。
3、經濟不發達地區:正科級公務員退休金普遍在4500元左右。
4、職務級別:退休工資與職務級別有關,級別越高,退休金和養老金所發放的數額就越多。例如,工作41年的公務員,退休之後已經達到處級幹部,每個月能夠領取9200元的退休金。
⑵ 公務員退休後,每個月的養老金差不多可以拿到多少
有很多年輕人在進入社會工作後都特別羨慕那些公務員的工作和收入情況,因為他們不僅在工作期間收入穩定,在退休之後也能夠拿到較高的退休金,那麼這些公務員在退休之後能夠獲得多少養老金呢?
當然,大多數年輕人之所以會去考公務員,就是希望自己能夠獲取很多資源和時機,大家懂得時機不可是有些時機可能也當你錯過之後都不會再到來,如果能夠考上公務員,其實無論是你的經濟基礎還是社會地位,可能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整合,更能夠讓你從一個窮孩子從一個家庭條件非常差的普通人在社會中有所突破。
雖然大家在剛開始畢業之後覺得和他人的差距比較懸殊,因為你沒有他人優異的出身,也沒有較好的相應條件,但是只要肯努力可以完成終極的目標,你會發現你們之間的差異正在不斷拉近,而且在退休之後你也能夠獲得比較高的退休工資。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寫在評論中,大家一起交流。
⑶ 國家公務員退休工資標准
1. 公務員退休工資計發標准
國家公務員退休後,每月按以下標准發給養老金,直至去世為止:
(一)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按本人退休時的標准全額發給。
(二)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根據不同工齡按以下比例計發:
- 基本工資:
- 辦事員:2800元
- 科員:3000元
- 副科級:3100元
- 正科級:3300元
- 副處級:3600元
- 正處級:4000元
- 副廳級:4400元
- 正廳級:5000元
- 副部級:5500元
- 正部級:6000元
- 工齡工資: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 獎勵工資: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一月停發,直至考核的次年一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 補助工資:
- 車補:隨工資每月發放,標准=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 取暖補助:一年發放一次,標准=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 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故不到每日扣30元,經單位領導批準的病假、事假和國家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 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准=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 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等現行補助全部廢止。
- 新參加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確定方法:
- 高中、技校、中專:以辦事員確定
- 大專:以科員確定
- 本科:以副科級確定
- 碩士:以正科級確定
- 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退休生活費=退休前工資×80%,三年一調。
法律依據:《公務員法》第八十四條和第九十四條。
⑷ 公務員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方法
公務員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計算方法主要考慮繳費年限、本人繳費工資、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等因素。
一、養老金構成
公務員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構成。
1、基礎養老金: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3、過渡性養老金:針對本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設立,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
二、適用范圍
本計算方法適用於《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對於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的人員,也需參考此方法並結合過渡性養老金的規定進行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計算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其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根據個人歷年繳費工資與當地在崗職工平均繳費工資的比值計算得出。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個人賬戶儲存額指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及其利息的累計值。計發月數與退休年齡相關,退休年齡越高,計發月數越少,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越多。
三、過渡性養老金計算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較為復雜,與視同繳費年限、本人視同繳費指數等因素有關,具體計算方法因地區和政策而異。
假設某公務員在2015年改革後參加工作,2045年退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0000元,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12000元,繳費年限為30年,個人賬戶儲存額為50萬元,計發月數為139個月。
一、基礎養老金計算
基礎養老金=(10000+12000)÷2×30×1%=3300元。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0÷139≈3597.12元。
三、過渡性養老金計算
由於該公務員是2015年改革後參加工作的,因此無需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四、總養老金計算
該公務員的總養老金=3300+3597.12=6897.12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本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⑸ 普通公務員退休工資大概多少
普通公務員退休後的工資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地區差異、職務級別、工作性質等。一般而言,公務員的退休金主要由基本養老金、職務工資、崗位工資、津貼補貼等組成。以正科級和正處級公務員為例,如果按照養老金替代率90%的標准計算,退休後的工資分別在6400元和9540元每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公務員的整體工資結構中,基本工資通常只佔較小比例,一般在10%至50%之間,發達地區的比例相對較低。
對於技術崗位的男性公務員,由於其工作性質和技術含量,起始工資通常較高,月收入過萬並不罕見。相對而言,從事文職工作的女性公務員在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月工資大約在6000元左右,這還是在扣除五險一金後的收入。在三線或四線城市,5000元以上的退休金已屬較高水平。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公務員的退休金水平通常更高。對於退休年齡在60歲以上的職工,每月能拿到5000元以上的退休金,生活水平相對寬裕。這不僅能夠保障自己的生活,有時還可以資助子女,因此許多長輩都希望子女能夠成為公務員。
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工人的退休金發放標准與參加工作時間、工種等因素有關。例如,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參加工作的工人,其退休金標准會高於其他時期的參加工作的人員。對於因工緻殘或因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工人,退休金標准也有所不同。
總的來說,公務員退休金的水平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其中包括個人的工齡、職務級別以及地區經濟狀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