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農村養老現狀調查

農村養老現狀調查

發布時間:2021-12-04 17:58:05

Ⅰ 農村養老保險的現狀

關於農村養老,許多地區沒有建立農村社會養老體系,已建立的地區也存在很多缺陷,運行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所以,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體系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日益體現出來。
(一)老齡化加快。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輸出,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人口進入城市,年齡結構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據統計,2000年中國口農村8.33億人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計佔7.36%,到2030年6.64億農村人口中,65歲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7.39%為1.29億。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太小,覆蓋對象有缺陷。
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農村。據統計,未納入社會保障的農村人口還很多。建立社會保障網路的鄉鎮1998年僅佔全國鄉鎮總數的41%,建立社會保障基金會的村委會不到村民委員會總數的20%.另外,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進城務工者已從改革開放之初的不到200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億人,所以很有必要考慮這個特殊群體的養老保險問題。基本方案中沒有體現出對留在農村的農民和進城務工的農民給予區別對待。進城務工的農民既沒被納入到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中,也沒被納入到城市養老保險體系中,處於法律保護的空白地帶。
(三)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險的功能被削弱了。
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中國農村根深蒂固,家庭贍養一直是最重要的養老方式。以自給自足為基本特色的農業社會中,生產技術基本穩定,社會分工程度很低,「子承父業」高度概括了上下兩代人之間的密切關系。這種穩定的世代交替,能在家庭內部自然的完成贍養老人的職能,並形成相應的道德規范。但是隨著以社會分工為特徵的工業社會的到來,這一自然穩定的關系就被打破了,「子承父業」不復存在,父子兩代除了血緣關系和未成年時的撫養關系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關系。子女的勞動技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掌握,勞動機會要靠自己去爭取,為此往往必須離開生養之地、離開父母。
(四)農村養老難於完全依賴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對於有的農民來說仍然是重要的生產資料。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從1978年到1998年,全國農民平均來自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純農業收入僅占總收入的42.9%。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大約40%來自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1/4左右來自勞動收入。來自轉移性與財產性的收入約占純收入的5.7%.由此可見,來自土地的農業收入已難以保證農民的基本生活,以之養老更是奢望。有的農民已經擺脫土地的束縛,參與到現實的社會保障中。但是,土地對於有的農民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生產資料。
(五)貧富差距逐年拉大,為今後的社會發展埋下了隱患。
農村的發展一年不如一年,城市的發展卻一年比一年好。農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狀況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政府對農村養老保險的推行在出台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後基本上是不聞不問。有項調查表明,進城務工者中有82.4%的單位不為其交納養老保險,比「城裡人」(46.1%)高出很多,由此表明,進城務工者在養老保險方面的整體水平很低。政府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力度應加大,應該維護社會公正,切實地保障農民權益。
(六)資金籌集與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農村養老保險需求水平相對較低,但是如果考慮到城市化、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等多種因素,考慮到今天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後進入老年期時的經濟、社會背景,現在交納的數額很少的養老保險金,就會出現養老保險養不了老,保不了險的情況。
2.關於籌集資金,許多貧困村民無法投保,而少數村、鄉幹部利用職權、巧立名目、利用公款為自己投保,養老保險成了這些人為自己謀私利的工具,影響了養老保險的運行和群眾投保的積極性。一些地區還出現了強制保險例如,不交納保險金就不許領結婚證等等。
3.籌集的養老保險金不能專款專用,少數地方以種種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風險,損害被保險人的利益,最終必將影響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推行。
4.大部分鄉鎮企業和私有企業以及有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三資企業,對農村勞動者的社會保障基本上是空白。集體沒有真正的負起責任來。
5.基金的管理級別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形成因素現階段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形成是多年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積淀的結果,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下面將講述其中的兩個比較基本的因素。
(一)農村經濟落後是導致養老保險滯後的最基本的原因。
一方面由於農業本身是第一產業,創造生產力的效果沒有其他產業那麼明顯,所以國家對其管理與監督的力度不夠。另一方面,由於農業的發展主要在農村,國家的管理可能會因管理層級太多而導致管理的失靈。所以,由於農業產業的弱勢,在剛剛實行市場經濟要求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國家就制定了犧牲農業來發展工業的政策。
(二)立法的滯後。
關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推行,只有1992年1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實行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國家沒有根據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及時地對法律做出調整。開展條件《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5]51號)中,明確規定了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條件。即:農民群眾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基層組織比較健全的地區。基本原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保障水平與農村生產力發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養老保險與家庭贍養、土地保障以及社會救助等形式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自我保障為主,集體(含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調劑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政府組織與農民自願相結合。主要特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基金籌集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政策扶持,明確了個人、集體和國家三者的責任,突出自我保障為主的原則,不給政府背包袱;
二是實行儲備積累,建立個人帳戶,農民個人繳費和集體補助全部記在個人名下,屬於個人所有。個人領取養老金的多少取決於個人
繳費的多少和積累時間的長短;
三是農村務農、經商等各類從業人員實行統一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便於農村勞動力的流動;
四是採取政府組織引導和農民自願相結合的工作方法。這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所決定的過渡時期的工作方法,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有條件的地區將逐步加大政府推動的力度,以體現社會保險的特性。

Ⅱ 農村養老調查的目的與意義

1.了解國情,關注民生2.關注老年人,尊重老一輩3.對科學研究、人口調查有重大意義

Ⅲ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保險的調查報告作業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山東省新泰市西洛村調查
劉洋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3億,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群體,所以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群體。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建立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們大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所應該做的。
一、現狀描述
山東省是我國的第二大勞務輸出省,所以當年輕人外出打工時,留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就更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也是值得調查的。西洛村位於山東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嶽獨尊的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東接山東半島沿海城市。它所在的新泰市是山東省的30強縣市之一。西洛村總人口288人,60歲以上老人有36人,佔到總人口的8%。為了能夠准確地了解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我利用寒假時間進行了調查。調查以訪談形式為主,輔之以問卷。
(一)該村老年人的健康及醫療狀況
調查發現,該村36位老人中,有21位老人身體健康,基本上不怎麼生病,佔到了老人總數的58.3%,有9位老人身體比較差,時有小病發生,佔到25%,而餘下的6位老人有病在身,久治不愈.而這些老人的病主要集中在關節炎,風濕病,高血壓,等。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有近78%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會立即找醫生。這說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健康意識較強,但也有兩成多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選擇扛不過去時再找醫生。他們中除一部分是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扛一下就過去了,不用找醫生外,也有部分人是因為家裡經濟拮據,現在醫葯費用高,看不起病。有近80%的老年人平時是找村裡的醫生看病,有15.8%的老年人平時在鄉衛生院看病。可見,村裡的醫生和鄉衛生院擔負著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但有近30%的老年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或很差,村裡醫生少,好醫生更少。大量無學歷甚至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充斥著鄉村衛生人員隊伍,農村老年人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村裡老年人得了病所花的錢,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兒女們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兒女們出。可見該村老年人在醫療上能夠花多少錢,主要取決於兒女們的經濟狀況。他們自己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但是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近幾年,該村好多人都買了醫療保險,平時看病所花的錢可以報銷近50%,這一舉措對他們好多人是受益非淺的。調查發現,該村老年人買醫療保險的有31人,佔到了老人總數的86.11%,大大提高了該村老人有病及時就醫的比率。
(二)該村老年人住房及經濟狀況
在對36位老年人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其中有30位老人有自己的住房,佔到了70%,他們中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他們的房子大多是改革開放後由自己或自己跟兒女們一起修的。有近三成的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跟兒女或其他親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兒子住在一起。當有不止一個兒子時就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他們多則在一個兒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則三個月、一個月。住多長時間由家庭會議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決定。他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過因住房問題而挨媳婦罵或看媳婦臉色的經歷。他們中大多數人很想或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調查還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基本沒有或有很少的經濟來源.他們生活消費所需的費用,一小部分是自身勞動所得,大部分是子女的資助。
(三)該村老年人養老狀況
根據我們的調查與訪談,我們了解到,在該村所有被調查的老人中,有97.3%的老人依靠家庭養老,也就是說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由子女提供生活費用,或者依靠自己微薄的儲蓄與繼續勞作維持生計,而只有2.7%的老人是靠退休金養老的,也就是說只有一位老人不是依靠家庭養老的。由於農村中分家情況比較普遍,子女成立新的家庭後與父母家庭之間在經濟上相互獨立。即使在一些家庭,相當數量的老人與成年子女雖然名義上沒有分家並住在同一所房子裡面,但他們仍然是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存。實際情況也表明,,除因身體原因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外,大多數農村老人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以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對老人的經濟上的「反哺」往往只體現在老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生病需子女照顧等情況中。前面提到該村有比較高的醫療保險投保率,令我們感到欣慰。但是當對該村老人養老保險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該村投了養老保險的老人只有2.7%,也就是那位以退休金養老的老人,他是西洛村所在鄉鎮礦工廠的退休老幹部,退休前單位里統一買的養老保險。除此之外沒有一位老人投了該保險。這一結果另我們吃驚不已。我們了解到,曾有人上門推銷過養老保險,但是對於該保險,老人們參保投保意識淡薄,在投保問題上思想顧慮重重,怕政策不穩,怕加重他們的負擔。可見,農村養老保險在西洛村還是一片空白。
(四)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狀況
調查發現,在36位老人中,幾乎沒有一位老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他們的健身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並不強。只有不到10%的該村老年人經常讀書看報,這主要:經濟原因。很少有農村老年人訂報刊雜志,而村裡訂的報刊雜志主要是給幹部們看的;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並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書上的字。但是他們中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比例達到了91%,這是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經常打牌下棋的該村老年人所佔的比例並不大,而他們打牌下棋的場所主要是附近某戶人家的大門底下。同時我們了解到,幾乎沒有老年人參加過村裡組織的老年活動。村裡也幾乎沒有組織過老年人的文化活動。該村也沒有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設施。我們可以看出: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可見,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很薄弱,村委會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二、啟示與建議
通過上述對西洛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描述和分析,我認為,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就必須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從上述的描述與分析中,我們能看得出,不管是老年人的醫療問題還是養老問題,還是精神生活問題,都需要良好的經濟作為支撐、作為前提。經濟搞上去了,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許多問題也隨之解決了。其次要進一步發揮村委會的作用:多關注村裡老人們的生活情況,不忽略精神生活情況。多舉辦老人們的活動,積極鼓勵老人的參與。而且要有必要的老人活動場所和設施。同時多對村裡中年及少年進行關於孝敬老人的宣傳和教育。讓老人的老年生活真正的幸福起來。最後,要積極地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率,同時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改善農村的醫療服務。以次減輕子女贍養負擔,同時讓老人在養老問題上由被動變為主動,也讓老人有病及時就醫,提高生活質量;當然,說了這么多,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的,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說一切都是白話,所以我認為,國家的政策應該是最為重要的。
二十幾天的調查終於結束了,雖然調查的是我的鄉里鄉親,但平日里卻沒有很多的了解,更談不上關心,即使見面了,也只是點頭微笑。然而,隨著調查的逐步進行,給我心裡的震撼也越來越大。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位老人都有著不同的生活和不同待遇,但他們絕大部分生活地不好,這一點卻是相同的,了解了他們的生活讓我覺得難受和心痛。
調查中曾遇到一位阿姨,當和她談到對公婆的養老問題時,她問我:「當一塊石頭從上面掉下來砸到腳時,你的眼睛是先看下面還是先看上面?」我沒有多想就脫口而出「當然是下面」,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而且大多數人都會這么回答。這時阿姨說:「對啊,人人都會這樣,總是先看下後看上,對孩子,對老人就是這樣,總是往下疼,後往上疼。」我無語。
從調查的第一天直到最後一天,我的心都在起伏不平,但是有一點讓我更加地堅定,那就是,我一定會好好地孝敬我的父母。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絕對不會只疼下而不疼上,絕對不會讓辛辛苦苦養育自己的父母在老年吃任何一點點苦,受任何一點點罪。同時我也非常地希望我村的爺爺奶奶們能盡快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晚年。雖然多了點,但你可以自己刪,給分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農村養老保險現狀數據分析結果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基本現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在新時期推動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是實現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還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應把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作為主要矛盾,把生活寬裕作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隨著農業稅的全面取消和其他支農政策的實施,農業生產發展問題已基本解決。而生活寬裕是農民一直嚮往但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的問題。
2004年末,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還有2610萬人,有4977萬低收入人口僅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說明我國農村居民還有相當一部分生活處於較為困難狀態,這是其一。其二,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突出,試點中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僅覆蓋約20% 的人,而且籌資水平低。其三,目前我國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8000多萬,占農業人口的10% 以上,按照國際通行的標准,我國農村已成為老齡型社會。而農村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家庭養老負擔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從總體上處於過渡階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農村社會救濟。主要是國家針對災害的突發性特點, 採取應急措施。在對待貧困戶方面, 國家通過設立扶貧基金,幫助發展生產。同時,為解決貧困者的生活問題,部分地區開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點工作。但全國各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展參差不齊,如北京、浙江、廣東、福建、遼寧等經濟較發達的省市,已經全面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省份雖然也在部分地區實行農村低保制度,但還沒完全實行,根據有關統計資料,2004年我國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總人數為488萬人,不到需要保障人口總數的3%。
二是五保供養制度。這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一項基本制度,是以《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予以法規確認的制度。到2003年底,全國實際五保供養人數為254.5萬人、敬老院2.4萬所、集中供養五保對象50.3萬人。從保障的程度上來看, 五保老人年平均五保金1200元,但因各地財力不足, 實際到位一般只有800元左右,
三是養老保險為主,醫療保險為輔的保險制度。早在1986年前後,各地就陸續展開了農村養老保險試點, 目前全國基本上都已開展此項工作,由於社會及制度等多方面原因, 在資金保障等方面不是很完善。幾經起落,在經歷了試點、全面推廣和整頓規范幾個階段後,目前又處於試點階段,到2003年末全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5428萬人。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滾存結餘216.1億元。198萬農民領取養老金。其總體覆蓋率還不足10%。
農村醫療保險方面,正在試點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只覆蓋約20%的人口,而且籌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據2003年衛生部組織的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79.1%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占貧困人口的2/3。
目前全國絕大多數鄉村的社會保障制度處於缺位狀態。在廣大的農村,農民的社會保障依然是以國家救濟和鄉村集體福利事業為重點,以家庭保障為主體,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進行了改革試點以外,其他保險項目基本上沒有建立起來。
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缺乏監督保證機制,法律層面制度設計不完善
我國憲法對社會保障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體現在第45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障、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我國參加的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也明確規定 :「本公約締約國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
但是,我國《社會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缺乏規范社會保障制度的專門法律。法律的缺失導致農村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保障資金的管理不規范、保障體系的建設。
就廣大農村地區而言,農村現有的社會保障立法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現行的法律依據大多是准法律與相關文件,對農村各項社會保障的地位與作用、保障的權利與義務、保障機構的的建設等,都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由於制度上的缺陷,再加上執行中的不到位,導致農民對社會保障的受益缺乏信任感。
(二) 沒有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機制,農村社會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
把我國中央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與世界上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就知道我國投入的力度是偏小的:加拿大為39%,日本為37%,澳大利亞為35%,而我國只有10%左右,且這10%的投入也基本給了城鎮居民。農村社會保障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可以說主要是資金缺乏的問題。
應該說,在農村地區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政府的職責。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地方政府擁有雄厚的財力來安排養老及醫療保險,農民也有較多的機會獲得兼業等,因此收入狀況比較理想。但在廣大的欠發達地區,由於經濟落後,很多地方是吃飯財政,即使是略有餘額,地方政府在安排財政資金時也首選見效快的投資領域,吸引外來資金,而不是將財政資金投入到社會保障。
因此,目前農村社會保障的項目少,大多是救濟性質,而工傷、生育、養老等意義重大的項目大多尚未全面開展,有的地方即使有所涉及,也存在運作不規范的問題。近幾年來,農民的人均收入增長趨緩,扣除必要的生產生活開支,大部分農民實際無力承擔各類保險所需費用,即使部分農民有實力繳納,卻由於對社會保險制度認識不清等因素,而不願參加保險。從集體投入這部分看。大部分縣鄉政府均是財政開支,也沒有能力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這導致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
同時,農村社會的保障水平相對較低。比如根據某地《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的規定,農民繳費可以自由選擇,因為收入水平低,不少人選擇最低檔次每月2元,這樣,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在繳費l0年後農民也只能每月領到不到5元,繳費15年後每月也只能領到l0元。 這樣的養老制度安排,對農民的養老問題的解決無法起到多大的作用。
(三)考評管理機制不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由民政部門(社會救助)、衛生部門(農村合作醫療)、社保部門(養老保險)等各管一塊,由於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也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因此,在全國各地,民政部門、計生委、基金會、壽險公司等不少機構均涉及農村社會保障基金,而且在一些地方出現了相互扯皮,挪用、委託不當或基金保值增值混亂的狀況。有的地方基金管理不規范,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掌管基金的便利挪用基金、造成資源浪費、管理不規范的情況存在。

Ⅳ 關於老年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山東省新泰市西洛村調查
劉 洋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3億,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群體,所以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群體。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建立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們大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所應該做的。
一、現狀描述
山東省是我國的第二大勞務輸出省,所以當年輕人外出打工時,留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就更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也是值得調查的。西洛村位於山東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嶽獨尊的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東接山東半島沿海城市。它所在的新泰市是山東省的30強縣市之一。西洛村總人口288人,60歲以上老人有36人,佔到總人口的8% 。為了能夠准確地了解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我利用寒假時間進行了調查。調查以訪談形式為主,輔之以問卷。
(一)該村老年人的健康及醫療狀況
調查發現,該村36位老人中,有21位老人身體健康,基本上不怎麼生病,佔到了老人總數的58.3%,有9位老人身體比較差,時有小病發生,佔到25%,而餘下的6位老人有病在身,久治不愈.而這些老人的病主要集中在關節炎,風濕病,高血壓,等。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有近78%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會立即找醫生。這說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健康意識較強,但也有兩成多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選擇扛不過去時再找醫生。他們中除一部分是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扛一下就過去了,不用找醫生外,也有部分人是因為家裡經濟拮據,現在醫葯費用高,看不起病。有近80%的老年人平時是找村裡的醫生看病,有15.8%的老年人平時在鄉衛生院看病。可見,村裡的醫生和鄉衛生院擔負著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但有近30%的老年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或很差,村裡醫生少,好醫生更少。大量無學歷甚至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充斥著鄉村衛生人員隊伍,農村老年人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村裡老年人得了病所花的錢,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兒女們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兒女們出。可見該村老年人在醫療上能夠花多少錢,主要取決於兒女們的經濟狀況。他們自己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但是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近幾年,該村好多人都買了醫療保險,平時看病所花的錢可以報銷近50%,這一舉措對他們好多人是受益非淺的。調查發現,該村老年人買醫療保險的有31人,佔到了老人總數的86.11%,大大提高了該村老人有病及時就醫的比率。
(二)該村老年人住房及經濟狀況
在對36位老年人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其中有30位老人有自己的住房,佔到了70%,他們中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他們的房子大多是改革開放後由自己或自己跟兒女們一起修的。有近三成的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跟兒女或其他親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兒子住在一起。當有不止一個兒子時就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他們多則在一個兒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則三個月、一個月。住多長時間由家庭會議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決定。他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過因住房問題而挨媳婦罵或看媳婦臉色的經歷。他們中大多數人很想或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調查還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基本沒有或有很少的經濟來源.他們生活消費所需的費用,一小部分是自身勞動所得,大部分是子女的資助。
(三)該村老年人養老狀況
根據我們的調查與訪談,我們了解到,在該村所有被調查的老人中,有97.3%的老人依靠家庭養老,也就是說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由子女提供生活費用,或者依靠自己微薄的儲蓄與繼續勞作維持生計,而只有2.7%的老人是靠退休金養老的,也就是說只有一位老人不是依靠家庭養老的。由於農村中分家情況比較普遍,子女成立新的家庭後與父母家庭之間在經濟上相互獨立。即使在一些家庭,相當數量的老人與成年子女雖然名義上沒有分家並住在同一所房子裡面,但他們仍然是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存。實際情況也表明,,除因身體原因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外,大多數農村老人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以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對老人的經濟上的「反哺」往往只體現在老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生病需子女照顧等情況中。前面提到該村有比較高的醫療保險投保率,令我們感到欣慰。但是當對該村老人養老保險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該村投了養老保險的老人只有2.7%,也就是那位以退休金養老的老人,他是西洛村所在鄉鎮礦工廠的退休老幹部,退休前單位里統一買的養老保險。除此之外沒有一位老人投了該保險。這一結果另我們吃驚不已。我們了解到,曾有人上門推銷過養老保險,但是對於該保險,老人們參保投保意識淡薄,在投保問題上思想顧慮重重,怕政策不穩,怕加重他們的負擔。可見,農村養老保險在西洛村還是一片空白。
(四)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狀況
調查發現,在36位老人中,幾乎沒有一位老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他們的健身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並不強。只有不到10%的該村老年人經常讀書看報,這主要:經濟原因。很少有農村老年人訂報刊雜志,而村裡訂的報刊雜志主要是給幹部們看的;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並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書上的字。但是他們中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比例達到了91%,這是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經常打牌下棋的該村老年人所佔的比例並不大,而他們打牌下棋的場所主要是附近某戶人家的大門底下。同時我們了解到,幾乎沒有老年人參加過村裡組織的老年活動。村裡也幾乎沒有組織過老年人的文化活動。該村也沒有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設施。我們可以看出: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可見,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很薄弱,村委會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二、啟示與建議
通過上述對西洛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描述和分析,我認為,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就必須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從上述的描述與分析中,我們能看得出,不管是老年人的醫療問題還是養老問題,還是精神生活問題,都需要良好的經濟作為支撐、作為前提。經濟搞上去了,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許多問題也隨之解決了。其次要進一步發揮村委會的作用:多關注村裡老人們的生活情況,不忽略精神生活情況。多舉辦老人們的活動,積極鼓勵老人的參與。而且要有必要的老人活動場所和設施。同時多對村裡中年及少年進行關於孝敬老人的宣傳和教育。讓老人的老年生活真正的幸福起來。最後,要積極地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率,同時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改善農村的醫療服務。以次減輕子女贍養負擔,同時讓老人在養老問題上由被動變為主動,也讓老人有病及時就醫,提高生活質量;當然,說了這么多,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的,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說一切都是白話,所以我認為,國家的政策應該是最為重要的。
二十幾天的調查終於結束了,雖然調查的是我的鄉里鄉親,但平日里卻沒有很多的了解,更談不上關心,即使見面了,也只是點頭微笑。然而,隨著調查的逐步進行,給我心裡的震撼也越來越大。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位老人都有著不同的生活和不同待遇,但他們絕大部分生活地不好,這一點卻是相同的,了解了他們的生活讓我覺得難受和心痛。
調查中曾遇到一位阿姨,當和她談到對公婆的養老問題時,她問我:「當一塊石頭從上面掉下來砸到腳時,你的眼睛是先看下面還是先看上面?」我沒有多想就脫口而出「當然是下面」,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而且大多數人都會這么回答。這時阿姨說:「對啊,人人都會這樣,總是先看下後看上,對孩子,對老人就是這樣,總是往下疼,後往上疼。」我無語。
從調查的第一天直到最後一天,我的心都在起伏不平,但是有一點讓我更加地堅定,那就是,我一定會好好地孝敬我的父母。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絕對不會只疼下而不疼上,絕對不會讓辛辛苦苦養育自己的父母在老年吃任何一點點苦,受任何一點點罪。同時我也非常地希望我村的爺爺奶奶們能盡快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晚年。 雖然多了點,但你可以自己刪,給分吧

Ⅵ 2020年農村養老現狀是什麼

2020年農村養老現狀:

(一)老齡化加快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輸出,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人口進入城市,年齡結構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太小,覆蓋對象有缺陷

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農村。據統計,未納入社會保障的農村人口還很多。建立社會保障網路的鄉鎮1998年僅佔全國鄉鎮總數的41%,建立社會保障基金會的村委會不到村民委員會總數的20%。進城務工的農民既沒被納入到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中,也沒被納入到城市養老保險體系中,處於法律保護的空白地帶。

(三)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險的功能被削弱

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中國農村根深蒂固,家庭贍養一直是最重要的養老方式。以自給自足為基本特色的農業社會中,生產技術基本穩定,社會分工程度很低,「子承父業」高度概括了上下兩代人之間的密切關系。

(四)農村養老難於完全依賴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對於有的農民來說仍然是重要的生產資料。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從1978年到1998年,全國農民平均來自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純農業收入僅占總收入的42.9%。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大約40%來自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1/4左右來自勞動收入。

(五)貧富差距逐年拉大,為今後的社會發展埋下了隱患。

據調查表明,進城務工者中有82.4%的單位不為其交納養老保險,比「城裡人」(46.1%)高出很多,由此表明,進城務工者在養老保險方面的整體水平很低。政府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力度應加大,應該維護社會公正,切實地保障農民權益。

(6)農村養老現狀調查擴展閱讀:

我國現在的養老保險制度還面臨著許多問題,表現在如下方面:

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日益加劇,人口老齡化對於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構成了越來越重的壓力。我國在工業化中期的起始階段、經濟建設資金需求集中的情況下便進入老齡化,使資源配置陷入困境。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到來時,會造成資金需求的積聚增長,社會負擔加重,對國家財政的穩定非常不利。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明顯過窄,社會保險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則,只有當覆蓋范圍最大時才會最強。

閱讀全文

與農村養老現狀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齡和退休金有關系 瀏覽:583
江蘇鹽城的養老政策是什麼樣的 瀏覽:644
風月片露全部 瀏覽:928
一個經常穿越的電影,裡面有槍戰。 瀏覽:112
2019年社保新規退休規定出來 瀏覽:710
兄弟兩人一人贍養老人怎麼扣稅 瀏覽:72
媽媽的新丈夫韓劇 瀏覽:775
胡蘿卜殺手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544
一攻多受高現代 瀏覽:346
南充體檢多少錢一次 瀏覽:122
在疏勒縣換駕照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11
江西怎麼慶祝重陽節 瀏覽:89
老年大學舉行迎七一聯歡會 瀏覽:645
陳赫和宋智孝拍的電影 瀏覽:47
企業女職工要滿多少歲才能退休 瀏覽:401
章子怡三及片電影 瀏覽:155
九月九的重陽節的祝福語 瀏覽:259
風岡蜂岩重陽節 瀏覽:391
長壽牌電瓶車電瓶質量怎麼樣 瀏覽:421
歐洲100部二戰電影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