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哪位名人_重陽節的起源及登高寓意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 重陽節 ,重陽節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那麼關於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呢?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重陽節是為了紀念哪位名人_重陽節的起源及登高寓意事」,歡迎閱讀與借鑒!
更多重陽節相關內容推薦↓↓↓
重陽節為什麼敬老
重陽節的節日小知識
重陽節日的主要習俗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哪位名人
桓景
據民間 傳說 ,重陽節是紀念桓景的。桓景是東漢時汝南縣人,父母患瘟疫都去世了後來他孤身一人上山拜師學藝。學了一身功夫下山,讓村裡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給一杯菊花酒,後來瘟疫除掉了,桓景趕走瘟疫的 故事 一直被流傳至今,也被人紀念。
重陽節的起源
起源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起源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在古代,古人對火總有莫名的恐懼,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並認為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 春節 ,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起源其三
重陽節的起源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害死後,她身邊的侍女也受到牽連並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民間,嫁給了一個貧民。由於她在宮中每年都過重陽節,節日期間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求長壽,所以嫁人之後,她在這一天還是照著宮里的規矩過重陽節,人們聽說後紛紛效仿,於是這種習俗在民間就廣為流傳了。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
登高辟邪氣
因為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登高以避邪氣。
山嶽崇拜情結
登高其實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先民生存環境極其艱苦,大多依靠採集和狩獵謀生。大山中生長的各 種植 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
登高「辭青」說
此說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登高「小秋收」說
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等,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哪位名人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有什麼寓意
★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
★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 九九重陽節來歷介紹
★ 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起源是什麼
★ 推薦: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
★ 重陽節這一天登高寓意是什麼
★ 重陽節登高的起源是什麼及習俗
★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② 歷史上,重陽節出生的有哪些﹖
胡愈之、朱匯森、馮康、王德輝、周明牂。
1、胡愈之
胡愈之(1896年—1986年),原名學愚,字子如,筆名胡芋之、化魯、沙平、伏生、說難等,浙江上虞豐惠鎮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學者,一生集記者、編輯、作家、翻譯家、出版家於一身,學識淵博,是新聞出版界少有的「全才」。
早年創建世界語學會與沈雁冰等成立文學研究會。1922年初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後參加上海文化界救亡運動,為「救國會」發起人之一。抗戰勝利後,在海外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建國後,曾任《光明日報》總編輯。曾任新中國首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常委。
2、朱匯森
朱匯森(1910年 -),字仲蔚,台灣教育家,學者,社會活動家。江蘇南通人。1927年,就讀於南通師范學校
1932年畢業後,曾在南京作記者、小學教師及校長。1937年抗戰爆發,任位於重慶的國民政府教育部戰區教師服務團人事組長。
1938年,任教育部幹事。1939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194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任教育部視導員。同年以第一名通過教育行政類高等考試。
3、馮康
馮康(1920年9月9日-1993年8月17日),浙江紹興人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數學家、中國有限元法創始人、計算數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創始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4年馮康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 ;1945年在復旦大學數學物理系擔任助教;1946年到清華大學任物理系助教;1951年轉任數學系助教;1951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後在蘇聯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進修;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4、王德輝
王德輝,生於上海,香港企業家,1948年到香港定居,1960年與其妻龔如心創立香港華懋集團並一直執掌主席一職。他在1990年4月10日被綁架後,綁匪稱他已被拋入大海,至今下落不明。不過香港高等法院在1999年宣布他在法律上已經死亡。
5、周明牂
周明牂,曾用名周升地、周盛繼,江蘇省海安縣人。是中國著名的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現代農業昆蟲學的先驅,中國植物抗蟲性學科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