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知道清明節、重陽節的來歷嗎
1、清明節的由來
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離開了家鄉。他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干糧早就吃完了。這時候,有個叫做介子推的隨從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給重耳喝,令他十分感動。
後來,重耳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他重重地獎賞了當年陪自己逃亡的隨從,卻偏偏忘了介子推。人們說晉文公忘恩負義,他羞愧不已,命人把介子推找來,這才發現介子推早已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為了讓介子推出山領賞,晉文公又做了一件傻事——縱火燒山,他認為等大火燒起來以後,介子推自然會跑出來,沒想到介子推品行高潔,寧願被燒死在一棵老柳樹下也不願接受賞賜。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他安葬在那棵燒焦的老柳樹下,把他去世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領眾臣前來祭拜,發現老柳樹長出了新芽,便賜名「清明柳」,並把寒食節之後的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2、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
《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B. 清明節,重陽節的來歷
1、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歷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升華。
2、重陽節: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
「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