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十四孝圖 重點分析哪三個孝道故事
《二十四孝圖》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專道故事。屬
《二十四孝圖》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
(1)4年級繪畫獲獎作品孝順的擴展閱讀:
簡介: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圖》,乃陳少梅先生41歲時盛年之傑作,其題材不多見,筆墨工雅,設色清麗,非同尋常,故堪稱國之重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孝圖
⑵ 想在「我們的家風家訓」繪畫大賽中拿獎,有什麼好的構圖建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裡,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影響著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於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爸爸愛鼓搗他的電腦,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滑鼠,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後還會向爸爸請教電腦問題。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成了好習慣。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⑶ 麻煩幫忙搜集一些關於孝敬父母的格言諺語、名言警句、故事傳說、詩歌、圖畫等材料
1.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這句詩表達了時間的流逝不等人,子女想要盡孝時,父母可能已經不在。同時,寸草雖小,卻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比喻子女應知恩圖報。
2.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這句話說明,對父母的慈愛和孝順是每個人內心自然產生的情感。
3.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這句話出自《勸報親恩篇》,強調了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細致入微的照顧。
4.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這句話出自《勸報親恩篇》,強調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
5.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第一》,提出了在家中要孝順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長的道德要求。
6.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這句話出自《弟子規》,教育子女要對父母的召喚和命令給予迅速的響應。
7.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是天經地義的。這句話出自《孝經》,表明孝順父母是天地間永恆的道理。
8.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這句話出自《勸報親恩篇》,強調了孝順父母時的態度要恭敬。
9.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這句話出自《勸報親恩篇》,體現了子女對父母優先考慮的孝順行為。
10.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這句話出自《名賢集》,說明了逆境中更能顯現一個人的德行。
11.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這句話出自《三國志·魏書》,指出了對他人父母的不敬實際上反映了對自己父母的不尊重。
12. 孟子曰純正:「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強調了子女與父母關系的重要性。
13.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描繪了母親為即將離家的兒子細心縫制衣服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感激和孝敬之情。
14. 孝敬父母的圖畫
提供了關於孝敬父母的繪畫作品,形象地展現了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和照顧。
以上資料涵蓋了孝敬父母的格言諺語、名言警句、故事傳說、詩歌、圖畫等多個方面,可以作為學習和傳承孝道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