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學佛不能孝順父母嗎

學佛不能孝順父母嗎

發布時間:2025-07-08 18:59:37

❶ 釋迦牟尼佛出家是不孝父母嗎

阿彌陀佛

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家,能修行證果就是大孝,佛祖證果,父母乃至9祖都可以生天道,還可以度祖先和父母成佛

你以為孝順父母就是說幾句好話,做點家務事?買點好吃的?天道吃的,不必人道的要好的多,天人看人道如糞坑裡蛆蟲啊。

老法師---子孫學佛,祖先也沾光。所以佛門當中常說「一子成佛,九祖生天」,過去九代的祖先都生天了,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怎麼成佛?給諸位說,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所以念佛真正求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祖先是九代的祖先都生天,這才叫真正報恩

老法師---有很多人問我,出家怎樣孝養父母?你們想想看出家怎樣孝養父母?出家人修行證果就是孝養父母。你沒有修好,你沒有開悟,你沒有證果,你對你父母對不起,叫大不孝。

問:出家是否要經過父母同意?若不同意,是否強行出離?

老法師答:這是同學大概有意要出家。最好是父母同意,父母同意這是最好。父母不同意的情況之下,這要斟酌,就是不要給家庭帶來太大的困擾。換句話說,你這一出家,他們不學佛,對他們是一個打擊,這個打擊要他能承受得了,你要衡量這個。如果給他太大的痛苦,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拖緩一點,不要操之過急,使他慢慢養成習慣。譬如你可以先學佛,可以先在寺廟裡面住,不要剃頭,慢慢培養,他就變成習慣,住個二、三年再出家,習以為常,他打擊力量沒那麼大,這是有善巧方便的。到你出家有成就了,他當然知道好處,他就曉得好處。主要是先要讓他了解佛法,了解佛法修學的好處,了解出家的功德,這是事先一定要去做的。

❷ 信佛對長者頂禮如法不

信佛對長者頂禮是否如法,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家族有這樣的傳統與習慣,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我們學佛,首先就是要做到對父母長輩們的孝順和感恩。
但要注意的是,給長輩磕頭與三寶的磕頭,二者的發心和意義是不同的。我們應該用感恩的心來為長輩磕頭——感恩他們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來,感恩他們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長大,感恩他們所有的辛勞付出。我們以這樣感恩之心來磕頭,應該不會消耗他們的福報。如果家族有這樣的傳統,我們就如是奉行;如果家族沒有這樣的傳統,我們也要從內心深處對父母長輩發出強烈的感恩之情。
除了用自己能力所及的奉獻來孝敬和回報父母長輩之外,佛教徒也要通過我們對佛法的信仰,多多為父母長輩做功德、做迴向。我們不僅是希望能夠在物質上供養長輩,更希望讓長輩們在精神上擁有真正的信仰。當他們面臨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生老病死的無常之時,能夠依靠對上師三寶穩固的信心和充足的福慧資糧,從而超越生死,獲得成佛的永恆大樂與自在。也許,對長輩而言,這是比磕頭更有意義、更為急迫的事情了。
除此以外,信佛不要禮拜外道,比如孔子、神像、基督教的像、大仙、什麼爺、奶等。

❸ 為什麼學佛人首先要孝敬父母

佛是本師,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孝是佛種。孝敬父母是根本,不孝父母就談不上奉事師長,也就談不上學佛。信佛父母反對,實際是不孝父母,真孝順父母,必然支持你學佛。學佛後變孝順了,父母必然歡喜你學佛。阿彌陀佛!

❹ 學佛人是否要很強調父母恩

下面引用幾段一位學佛多年人的教引
5隻能說佛教的世界觀和判斷標准跟世俗觀念差別很大,而且其實佛教教義是很繁瑣精密自稱體系的,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瑜伽師地論,原版或者現代解說版都行,這裡面對佛教世界觀有一整套的敘述。
在因果觀里,對父母的傷害因果很重,但是這個不在正信與否的范疇內。儒家認為孝順是天經地義,但佛教更注重出於因果的趨吉避凶。
其實你可以看一看善生子經和優婆塞戒經,那裡有提到,對於初學者,一般是要求他們孝順父母,善待妻子奴僕等等等等,但是這些被歸結為不放逸行,其實跟基本要求你守五戒十善是一樣的,如果你守五戒十善,自然而然就必須善待身邊的人,父母自然就在內了。
皈依是皈依佛法僧,簡單粗暴一點說,就是接受佛教的世界觀定義,破皈依自然鄙視正信,但是對父母的不孝是算在戒律或者因果里的。
4我的答案是不能說明。因為愛和不愛是個很自我的定義,拿出家做例子,有人出家,在他看來自己修行,是為了日後度化生生世世的父母,這是大愛啊,然而在某些人眼中不能承歡膝下就是不愛。所以你說這件事能說明什麼?連愛與不愛都是各花入各眼的判斷。
如果你想問心中愛不愛父母這件事是否是錯的,我可以告訴你,確實是錯的。但是沒必要過分苛責,因為愛與不愛其實也只是因緣的一種表象,有些人就註定了與父母無緣,你就沒必要逼他去做出你認為的愛的表現,事實上佛教也不強調我們誇大了的骨肉情分,而是說既然是父母和子女的因緣,那麼你就隨順這個因緣,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和責任。所以佛教並不逼人去愛和感激,因為這種情感也是一種緣分,它只強調你的感情未必真實,它可能只是一種表象,無論表象如何,你都要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做什麼。
3父母,夫妻,子女,朋友都是緣分,緣深緣淺無法控制,但你可以選擇去終止惡緣,隨順善緣,這個就是這些緣分對你的意義。
2孝與不孝,愛與不愛只是一種選擇和一種方式。
1這個問題不太了解你疑問在何處,佛法跟孝順父母並沒有直接聯系

❺ 覺得孝敬父母和看透生命的本質,不結婚,讀佛學院然後出家有沖突

一點都不抄沖突。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隨後傳向世界,分為漢傳佛教(以漢地為主)、藏傳佛教(以藏地為主)和南傳佛教(以東南亞為主)三大流域,他們之間的區別類似於一所大學的三大學區。你想出家,成為一名秉承佛陀意志的修行者,獨身、素食、以寺為家、不蓄有財產錢物、終身奉獻給佛教事業,普度眾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所謂的「看破紅塵、遁入空門」,而是選擇了一條「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求眾生得離苦」、「舍一人之家而為千萬人之家、舍一人之樂而為千萬人之樂」的偉大行為,值得向他們表示贊嘆和敬仰的!
所以學佛的基礎就是孝順父母,「父母是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而離開父母去出家,則是大愛的體現了,這就是上面提到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求眾生得離苦」、「舍一人之家而為千萬人之家、舍一人之樂而為千萬人之樂」的偉大行為。

閱讀全文

與學佛不能孝順父母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會養老金險是不是多交多發呢 瀏覽:532
開封的老年大學書畫班 瀏覽:235
父母親朋友對你的專業有什麼誤解 瀏覽:449
珠海市斗門區老年大學 瀏覽:73
跨省養老保險轉移成功了怎麼看 瀏覽:588
光明區駕駛證體檢去哪個醫院 瀏覽:682
母親最近有老年痴呆的症狀怎麼緩解 瀏覽:464
青春老年大學南京報名 瀏覽:319
老年痴呆鴨子蝴蝶 瀏覽:459
長壽冠海堂為什麼不開花 瀏覽:222
關於孝順兒歌 瀏覽:265
養老金計發基數以哪個數據為准 瀏覽:116
女人長壽年輕怎麼保養 瀏覽:830
2020兩會對退休年齡 瀏覽:12
老年人一月食譜 瀏覽:805
為什麼說抖音是老年人玩的 瀏覽:24
50歲開車拉80歲老人 瀏覽:575
關於重陽節的粘土手工 瀏覽:113
求到養老院護理工作 瀏覽:265
宜昌老年大學報名處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