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尊敬老師孝敬父母主題班會怎麼寫
課題: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目的:1.能夠意識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可以在日常行為中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3.明白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對自己對社會發生的效果。重點:1. 可能在日常行動中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難點:明確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對本人對社會產生的後果。手腕:探討、爭辯等(應用多媒體教室)課 型:班會課教養進程:一、導入
師:中國從來有「禮節之邦」之稱,歷代的讀書人都很重視道德跟情操的培育,講禮貌不僅僅是一個情勢,更要內化為個人素質,要曉之以「禮」,才幹導之以行,誠信是明禮基礎長進一步的要求,是對人的道德的請求,是同等來往的基本,人無信而不破。今天的咱們更應當繼續這種精良傳統,弘揚時期精力,從我做起實踐公民道德規范。今天我們就來拾起這個古老的話題,發展一次主題為「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班會課。(出示幻燈片1:從我做起實際公民道德標准 主題:「孝順父母、尊重師長」 主辦:高一(5),時光:XX-11-18)盼望通過大家的參加,加深對公民道德規范的懂得,並能付之舉動。二、從整體感曉得德規范 師:作為學校的學生社會的公民,我們必需及格,尤其在「以德治國」的重大舉動前,什麼應放在首位呢?( 生:公民道德規范。) 師:是的,很好,公民有國民的道德規范,哪位同窗說說20字「公民基礎道德規范」的內容是什麼 ?
生:(答復)(不完整的老師舉出相應的例子,領導學生回答。)(隨同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2: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遵法 明禮誠信 團結友善 節約自強 敬業貢獻) 師:(出示幻燈片3:明禮,作為公民根本道德規范的一條是做人的出發點。)文明禮貌不僅給別人、社會帶來高興協調,發明充斥愛心的環境,也給自己帶來快活溫馨。一個文化人肯定也是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人。 師:同學們,今天的班會課,我們將繚繞這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主題開展活動。三、運動板塊一:孝敬父母 (出示幻燈片4: 孝敬父母)
師:先作一個小小的考察,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學請舉手。(學生舉手作答)再進一步看你為你的父母誕辰送過祝願嗎?(學生回答)
師:父母賜賚我們性命。我們從呱呱落地到成長為今天的學生,父母就義了多少的時間和血汗,破費了多少的精神和財力。父母對我們的恩惠深沉而無私,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最少的道德。 r /> 師:還記得5月的第二個日曜日是哪天?是什麼節日嗎?(出示幻燈片5:5月12日,是我們母親的節日——母親節。你是如作甚你的母親慶賀這個節日的?)
生:送卡片,或為父母掃地做飯,或給父母打電話寫信,或送上一句祝福:節日快樂!)
師:實在,是不是節日並不主要,重要的是自己在平時與父母的融洽相處,用實際行為來孝敬父母。聽完大家的發言,接下來我們不妨放鬆一下,一起來聽一首歌。(出示音樂幻燈片5:常回家看看)
師:(出示幻燈片6:聽完這首動人的樂曲,是否也會在你的心房有一點觸動呢?說說你的感到。)
生:(學生泛論應孝父母,尊敬父母)可引誘學生:這里告知了我們他是如何去孝敬父母的。
師:(出示幻燈片6:想一想:假如說孝敬父母,我們必須做到哪些方面?)
生:(學生討論後回答)
師:(總結並出示幻燈片7:孝敬父母的方面有良多,然而,有五個方面是我們必須做到的:1.聽父母的話,接收奉勸。2.對父母有禮貌。3.體貼父母。4愛護父母的勞動結果,不向父母要超出家庭經濟前提的貨色,不難堪父母。5.像孝敬父母那樣孝敬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師:是的孝敬父母從點點滴滴做起的,並不是大張旗鼓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畢淑敏曾言孝心無價。(出示幻燈片8:……也許是大洋此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眉睫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功課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興許是一雙干凈的舊鞋。也許是數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者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等價的。 ——畢淑敏《孝心無價》)
生:(齊聲朗誦這段文字)
師:說到孝敬父母,同學們確定會想到尊敬老師的。是的,中學生要在孝敬父母的同時尊敬師長。
活動板塊二: 尊敬師長 (出示幻燈片9:尊敬師長)
Ⅱ 不會孝敬父母,怎麼辦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世界人民共同崇尚的美德,也是日常禮儀中最重要的禮儀之一。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較優裕的生活條件和環境,使不少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他們為自己想的較多,為別人想的較少,甚至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是應該的,他們不懂得怎樣孝敬父母。其實,孝敬父母長輩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履行的道德規范。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呢?僅從父母對於子女的養育之恩來說,從十月懷胎到小生命的降生,從初生的嬰兒到翩翩少年,從衣食住行到上學讀書,交往朋友,當父母的不知要操多少心!每個稱職的父母雖然他們在給予子女的生活知識和思想養料方面並不是等量的,但他們卻在竭盡全力地給予。可以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與人之間最深情的愛,是最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愛。面對養育我成長的父母,我們每個稍有良知的人都應孝敬他們。
那麼,我們該怎樣孝敬父母呢?
一、孝敬父母長輩,要聽從他們的教導
要像《中學生日常規范》所說的那樣「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經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告訴父母。」向他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向他們請教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父母的教誨,大都是積幾十年生活經歷的經驗之談,聽從父母的教誨可以少走彎路,有利於自己的健康成長。
二、孝敬父母,要對他們有禮貌
我們有不少同學認為,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不必客氣,不必有禮貌,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中華民族歷來注重禮儀教育,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美稱。我們應把我們民族的好傳統繼承下來。在家中形成一定的禮貌常規。早晨起床後向父母問安,有事離家要向父母告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謙恭有禮的習慣。如吃飯時先讓父母坐,替父母端飯拿筷。吃東西要顧及長輩。聽父母講話要認真,不隨便插嘴,更不能隨便頂撞。對父母講話,態度要溫和,還有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三、孝敬父母,要在具體行為上關心體貼他們
我們中學生雖然還沒有能力贍養父母,但總可以在言行方面多加關心體貼。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要料理好個人生活,不讓父母操心,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為父母服務的工作,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要常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問寒問暖,特別在父母生病時更需細心照料。在節假日,父母的生日、結婚紀念日,子女悄悄送上一張卡片(自製的更有意義)表達濃濃的兒女情,這樣既可加深與父母的感情,更是對父母極大的精神安慰。總之,我們應用具體行為孝敬父母,回報他們給我們的愛。
Ⅲ 初三小作文80字,寫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至少運用一種論證方法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一直專有許許多多屬孝敬父母的典範,讓人們津津樂道,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
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範,早在我國東漢末年便有「黃香孝親」這一歷史佳話。黃香生於一個貧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悶熱,使人晚上難以入睡,於是黃香每到睡前就給他的父親扇涼,直至父親睡著。他強頂著困意為父親扇涼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體現嗎?不錯的,孝敬父母其實說易也易,主動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讓父母們煩心和過度操勞,不就是很好的「孝」嗎?古人用他們的行動指引了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
Ⅳ 孝敬父母是因為他們養育了我們,那為什麼要愛國,為什麼要有同情心,為什麼要助人為樂,這些東西和真理之間有
這個問題,我都知你想要一個理論一點的答案,因為有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感情付出是為什麼。。。
所以睞,我建議你去看弗洛姆的《愛的藝術》,看完有興趣還可以再看他的《逃避自由》,這個就更深入一點,更理論一點,也更令人信服一點。
簡單的來說(完全是抄襲弗的研究~~毋介意),人是害怕孤獨的,在我們一生的過程中都不斷的尋求可以歸屬的事物,事物就可以是人,一個權威,一個概念。小時候是父母老師,進入社會有民族觀念,時時刻刻和身邊的人一起想要趨同。。。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社會中任何人之間發生的任何形式的感情,本源都是人的孤獨感。
這個應該可以解決至於可能引起你困惑的「有沒有真情」這個問題,因為真情流露乃我們的本性。
至於~~你實際上可能更為困惑的問題——為什麼要把情感程式化,標語化?我想,是人們都喜歡規范,有些時候也是出自某些人的私心。比如說一個國家的zhengdang要想鞏固權力就要宣傳一些愛國主義的思想,但是這思想能被接受的根本原因是在人的本性裡面有根。對父母對他人的愛護,尊敬,對生命的珍重等等美德在很大程度上會讓社會和諧,所以人們也就不遺餘力地宣傳了。你只要記住,存在即為合理,順應自己的本心,追本溯源看清實質,自然會雲開霧散。
Ⅳ 請你分享一句有養兒育女的中國名言或聖經金句,並分享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實例。
《聖經》
父母不要惹兒女的氣,要用主的教訓教育他們。
【弗6:1】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
【弗6:2、3】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弗6:4】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西3:18】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裡面是相宜的。
【西3:19】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她們。
【西3:20】 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
【西3:21】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
——————————————————————————————
兒女是父母的產業
【詩127:1】 (所羅門上行之詩。)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詩127:2】 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
【詩127:3】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
【詩127:4】 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
【詩127:5】 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
——————————————————————————————————————
父母將產業留給孩子
【詩17:14】 耶和華阿,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隻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餘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
————————————————————————————————————————————————————————————————————————————————————
《三字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啟示: (三字經注釋)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譯文】三字經解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啟示: (三字經注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鬆。
【譯文】三字經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啟示: (三字經注釋)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譯文】三字經解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啟示: (三字經注釋)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譯文】三字經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啟示: (三字經注釋)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譯文】三字經解釋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啟示: (三字經注釋)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後總是要後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譯文】三字經解釋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啟示: (三字經注釋)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譯文】三字經解釋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Ⅵ 如何孝敬父母優秀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如何孝敬父母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近,我讀了《論語》,當我讀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時,不由全身一震。我孝敬父母了嗎?
不孝敬父母得人如同狗和馬。可見孔子是多麼痛恨那些不孝敬父母得人。古時候有「小黃香,能溫席」、包丞為母辭官,近代又有陳毅為母親洗腳得故事。這些感人得故事,這些偉大人物得崇高品德,令我自愧不如。以前我很不注意孝敬父母,放學回家從不跟父母打招呼,動不動就耍脾氣,甚至還對父母大呼小叫。現在想起來真是大錯特錯了。今後我一定要學習古人孝敬父母,從一些生活小事做起,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得好習慣,做到:
1、要聽從父母得教誨,不辜負他們得期望。
2、子女要體貼父母長輩,作子女得應該懂得要力所能及地多分擔一些家務勞動,要善於理解父母。父母有時身體不適,作子女應該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
3、外出時要和家長道別,回家時先向父母問號,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飯菜。
4、小學生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學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間問安,幫他們做一些點煙遞茶得小事,給他們講一些校園里得所見所聞,吃飯時,先扶他們入座,恭恭敬敬地遞上碗筷。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以前,看到媽媽打掃衛生時的勞累,我總是無動於衷。從4年級升5年級的'暑假裡,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次,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邊說邊捂住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說干就干,我向媽媽請求我幫她打掃衛生,媽媽答應了,並指點我從哪掃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務活幹完後,我感到腰酸背痛,這次我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些家務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過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於知道了媽媽這些年來是多麼的辛苦,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腰酸腿痛的原因。
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誇我長大了。
有一個好姐姐,她圓圓的臉上鑲嵌著兩個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面還帶著一副沉重的眼睛,鼻樑都快撐不住了。烏黑的頭後面還扎著一個高翹的「馬尾巴」。她雖然胖,學習也不太好,但她非常孝敬父母。
因為學習不太好,姑姑讓她到別的城市讀書,放假才能回家一次。姑姑和姑父賺的錢都不多,都是打工賺來的一點兒錢。而姐姐去別的城市讀書,光火車票就得幾百塊錢,更別說學費了。姐姐怕姑姑、姑父太累了,便自己找了份工作,放假就去打工。她每天省吃儉用,起早貪黑地去打工,上班的時候她特別認真工作,想多賺點兒錢去上學。姑姑和姑父減輕了一半兒的負擔。姐姐曾經對我說過:「我以後賺的錢多了,就讓你姑姑、姑父過上更好的生活。」
每次我去看姐姐的時候,姐姐都在工作著,但她從來都不覺得累,因為它不僅在幫助父母分擔「重物」,並且把自己上學的費用也賺夠了,她能不高興嗎?
我真為有這樣一個好姐姐而感到高興,我也要做她那樣的孝敬父母的女孩子。
Ⅶ 為什麼要學會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世界人民共同崇尚的美德,也是日常禮儀中最重要的禮儀之一。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較優裕的生活條件和環境,使不少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他們為自己想的較多,為別人想的較少,甚至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們不懂得怎樣孝敬父母。其實,孝敬父母長輩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呢?僅從父母對於子女的養育之恩來說,從十月懷胎到小生命的降生,從初生的嬰兒到翩翩少年,從衣食住行到上學讀書以至交往朋友,當父母的不知要操多少心!每個稱職的父母雖然在給予子女的生活知識和思想養料方面並不是等量的,但他們卻在竭盡全力地給予。可以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與人之間最深情的愛,是最富於犧牲精神的愛。面對養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我們每個稍有良知的人都應孝敬他們。那麼,我們該怎樣孝敬父母呢?一、孝敬父母長輩,要聽從他們的教導要像《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所說的那樣「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經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告訴父母」。向他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向他們請教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父母的教誨大都是積幾十年生活經歷的經驗之談,聽從父母的教誨可以少走彎路,有利於自己健康成長。
二、孝敬父母,要對他們有禮貌我們有不少同學認為,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不必客氣,不必有禮貌,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中華民族歷來注重禮儀教育,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應把我們民族的好傳統繼承下來,在家中形成一定的禮貌常規。早晨起床後向父母問安,有事離家要向父母告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謙恭有禮的習慣。如吃飯時先讓父母坐,替父母端飯拿筷;吃東西要顧及長輩;要認真聽父母講話,不隨便插嘴,更不能隨便頂撞;對父母講話,語氣要溫和,還有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三、孝敬父母,要在具體行為上關心體貼他們我們中學生雖然還沒有能力贍養父母,但總可以在言行方面多加關心體貼。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料理好個人生活,不讓父母操心,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為父母服務的工作,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要常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噓寒問暖,特別在父母生病時更需細心照料。在節假日、父母的生日、結婚紀念日,子女悄悄送上一張卡片(自製的更有意義)以表達濃濃的兒女情,這樣既可加深與父母的感情,更是對父母精神極大的安慰。總之,我們應用具體的行為去孝敬父母,回報他們給我們的愛。
Ⅷ 請以孝敬父母從我做起為主題 運用所學知識寫一份發言提綱
孝敬父母,從我做起
古語有雲:「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和優良傳統。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學習並弘揚這一傳統美德。
蘇轍說過:「慈孝之心,人皆有之。」《三字經》里有「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東漢時的黃香,他九歲那年失去了母親,父親體弱多病。三伏之夏,他用扇子扇涼父親的床和枕頭;數九寒冬,他先鑽進被窩,用身體暖熱菜讓父親睡下。更令人稱道的是,無論何時,他都努力在家中營造出歡樂的氛圍,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如果說,古人已經離我們遠去,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感人的事跡。還記得欽北區小董中心校的韓瑜老師嗎?還記得18歲的小姑娘楊春月嗎?在父親病重垂危的時刻,她們都毫不猶豫地捐出了自己的腎臟,挽救了父親的生命,高歌了一曲孝心之歌。
很多人可能都還記得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以後,還為婆婆洗腳。年幼的孩子看見了,自己也打了水,一顛一簸地端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洗腳。」多麼令人感動的畫面。這是孝心的無聲流淌啊。
比起他們,我們又做了些什麼?
我曾痛心地聽說過,南京初二年級的徐立,因不滿媽媽的嘮叨而殺掉了自己的親身母親。扼腕痛惜之時,我發現我們身邊有的同學也常常因為父母的管教而頂撞父母,殊不知,這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關心;有的同學把父母當做自己的金庫,殊不知,父母的愛並不是無底洞;有的同學把父母為他們做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能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難道連烏鴉、羔羊都比不上嗎?
不,我們不會,答案是肯定的。孝心是我們用雙手捧上的一杯清茶;孝心是我們幫父母洗凈的浸透汗水的衣服;孝心是我們推開家門大聲的呼喚「爸媽,我回來了」;孝心是我們暢游在知識海洋的默默背影。
古人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同學們,不要讓遺憾伴隨我們成長的腳步。孝敬父母,從我做起,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建築心中的神殿,讓父母長輩們沐浴在最溫暖的陽光下吧!
Ⅸ 孝敬父母應用心不可做表面文章我們當記住古人所言什麼
(1)《詩大序》:「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2)《左傳·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為吉德,盜賊藏奸為凶德。」
(3)《漢書·武帝紀》:「故旅耆老,復孝敬,選豪俊,講文學。」
(4)《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清廟祭祀,追往孝敬。
(5)唐許渾《題衛將軍廟》詩序:「既而以孝敬睦閨門,以然信居鄉里。」
(6)唐趙璘《因話錄·商上》:「奉繼親薛太夫人盡孝敬之道。」
Ⅹ 為什麼要學會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世界人民共同崇尚的美德,也是日常禮儀中最重要的禮儀之一。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較優裕的生活條件和環境,使不少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他們為自己想的較多,為別人想的較少,甚至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們不懂得怎樣孝敬父母。其實,孝敬父母長輩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呢?僅從父母對於子女的養育之恩來說,從十月懷胎到小生命的降生,從初生的嬰兒到翩翩少年,從衣食住行到上學讀書以至交往朋友,當父母的不知要操多少心!每個稱職的父母雖然在給予子女的生活知識和思想養料方面並不是等量的,但他們卻在竭盡全力地給予。可以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與人之間最深情的愛,是最富於犧牲精神的愛。面對養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我們每個稍有良知的人都應孝敬他們。那麼,我們該怎樣孝敬父母呢?一、孝敬父母長輩,要聽從他們的教導要像《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所說的那樣「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經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告訴父母」。向他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向他們請教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父母的教誨大都是積幾十年生活經歷的經驗之談,聽從父母的教誨可以少走彎路,有利於自己健康成長。
二、孝敬父母,要對他們有禮貌我們有不少同學認為,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不必客氣,不必有禮貌,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中華民族歷來注重禮儀教育,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應把我們民族的好傳統繼承下來,在家中形成一定的禮貌常規。早晨起床後向父母問安,有事離家要向父母告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謙恭有禮的習慣。如吃飯時先讓父母坐,替父母端飯拿筷;吃東西要顧及長輩;要認真聽父母講話,不隨便插嘴,更不能隨便頂撞;對父母講話,語氣要溫和,還有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三、孝敬父母,要在具體行為上關心體貼他們我們中學生雖然還沒有能力贍養父母,但總可以在言行方面多加關心體貼。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料理好個人生活,不讓父母操心,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為父母服務的工作,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要常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噓寒問暖,特別在父母生病時更需細心照料。在節假日、父母的生日、結婚紀念日,子女悄悄送上一張卡片(自製的更有意義)以表達濃濃的兒女情,這樣既可加深與父母的感情,更是對父母精神極大的安慰。總之,我們應用具體的行為去孝敬父母,回報他們給我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