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冊孝敬皇帝文

冊孝敬皇帝文

發布時間:2023-01-28 15:16:00

1. 武則天有沒有鴆殺太子李弘

武則天沒有鴆殺太子李弘。

李弘,武則天長子,5歲被立為太子,是武則天能登上皇後寶座最大的籌碼。他身上承載著唐高宗的期望,被認為是王朝的未來,准備在政壇上大放異彩,但年僅24歲就莫名其妙地死了。他的死撲朔迷離,母親武則天似乎是最大的受益者,具備殺人動機,最有可能是殺人兇手,而且部分正史對此也言之鑿鑿,故而遂成定論,人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事實」。

《資治通鑒》的記載則略顯暗昧。

「天後方逞其志,太子奏請,數迕旨,由是失愛於天後。義陽、宣城二公主,蕭淑妃之女也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於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後鴆之也。」,坐母得罪,幽於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見之驚惻,遽奏請出降,上許之。天後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於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後鴆之也。」

可以看出,《資治通鑒》故意將李弘與武則天所有沖突事件都堆在上元二年中敘述,而《資治通鑒》作為編年體史書,應是按事情發展順序逐年記載的,雖然推說「時人以為天後鴆之」,但分明使人順理成章地聯想成武則天與天子矛盾激發,導致武則天狠下殺手的。

《通鑒》的主編司馬光思想偏於保守,支持王朝正統,「褒貶以言,孔道是模」,把儒家信條作為品評歷史人物的准則,反對女主亂政,所以不難理解所書的用意,但是又擔心玷污了自己「秉筆直書」的美名,於是在《通鑒考異》中為自己辯解說:「按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雲時人以為天後鴆之,疑以傳疑。」

那麼正值青春年少的李弘,為何二十四歲就匆匆過世呢?

在他死後的《皇太子謚孝敬皇帝制》說:

「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弘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郗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冊謚孝敬皇帝文》說:「頃炎氛戒節,屬爾沉痾,實冀微痊,釋余重負」,都說明李弘一直有舊疾,恰逢父親意欲禪位,恐託付不效,才舊病復發病逝的。《舊唐書》的《孝敬皇帝弘傳》還說了「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一句,「瘵」即癆病,具體指出了李弘身患肺癆病,「十癆九死」,李弘早早逝世也就理所當然了。

國學大師湯用彤先生在《一切道經序》可能是武則天親自撰寫的,他說:「李弘本多病,聞高宗欲讓位給他,因茲感結舊疾增甚,醫治不愈終致死亡。而觀《序》文,武後自言感痛難勝,為寫《一切道經》,與高宗在《紀》中說:『天後心纏積悼,痛結深慈』亦相吻合。這些都完全否定他書關於武後殺子之傳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李弘之死的輪廓:李弘於675年,因肺癆死於合璧宮,當時父親母親傷痛欲絕。到了肅宗時期,李泌為了警戒肅宗皇帝不能重蹈覆轍,編造了武則天鴆殺李弘的故事。吳兢、韋述在實錄的基礎上編撰國史,劉昫則以此為藍本,作成《舊唐書》,如實保存了史料。

到了北宋,宋祁、歐陽修作《新唐書》與司馬光、范祖禹作《資治通鑒》時,意欲醜化武則天形象,根據一些查無實據的傳說杜撰出李弘被鴆殺的「歷史事件」,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不知道實情,在口耳相傳中添枝加葉,於是出現了這樁歷史公案,而真相卻被歷史慢慢沉澱,被人們久久淡忘了。

2. 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是誰

漢文帝劉恆可算是「孝」皇帝之冠。憑什麼說劉恆是中國歷史上最孝的皇帝呢?
劉恆大孝之名並非空穴來風,他扎扎實實做了幾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孝事。
一、母有病親奉湯葯。劉恆的母親薄氏本是南方的吳國人,少時有一位叫許負的看相人曾說過她是大貴之命。她的命貴在哪呢?就貴在她與劉邦曾相識後來又生了劉恆,從此雖不受劉邦的寵愛,但所謂「福兮禍兮」,因不受劉邦的寵愛而躲過了嫉妒成狂呂後的迫害。劉恆母子遠離皇城來到被封的代地,踏踏實實過起了雖貧寒但非常安穩的日子。薄氏是一位有如孟母的賢德之人,教子有方,劉恆的學識修養大多受其母的影響。劉恆登基為帝後,薄氏卧病三年,劉恆不顧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母親所服的湯葯,他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作為一個皇帝,他只要發一道聖旨,不知有多少太監、宮女前來伺候,但他不,唯有如此,才顯示出他孝的真心。俗語說:「忠臣孝子人人敬,佞黨奸賊留罵名」。劉恆的做法得到了眾多臣子由衷的擁戴,輔佐他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二、大孝天下惠蒼生。劉恆的孝,並非只針對他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個皇帝,他對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時第一道聖旨是「大赦天下」,這和其他皇帝沒什麼兩樣,但他登基的第二道聖旨「定振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則是很多皇帝做不來的,這道聖旨表達了劉恆愛護百姓、體恤民情、關心老人的意願,「對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送達;其他由嗇夫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劉恆可說是首開先河。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麼會不擁護呢?

三、成全孝道廢酷刑。劉恆本身是大孝之人,對孝子賢孫自然是惺惺相惜。著名的「緹縈救父」的故事,說的就是劉恆的事。漢文帝時,有個讀書人叫淳於意,此人剛直不阿,不願與腐敗的官僚為伍,辭去太倉令的官職做起了普濟天下的醫生,在一次治病時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他被告誤診害死人命。按當時的法律,淳於意當判「肉刑」,這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或臉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左足或右足。淳於意愁的了不得,這時他的小女兒淳於緹縈自告奮勇要解救父難。她隨父到長安受刑,託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守門的人。漢文帝聽說奏章系一個小姑娘所寫,卻也非常重視,最後被勇敢的小姑娘的孝道所感動,召集大臣發布命令,廢除了殘忍的肉刑。緹縈救父美名揚,劉恆的仁德也隨之傳於四海。

中華歷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漢文帝劉恆以皇帝的身份入選,是很不容易的。作為一國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節儉敦樸、厚養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彪炳史冊也就成了必然。

3. 孝敬憲皇後是什麼時候嫁給雍正的啊,那時侯雍正多少歲

雍正皇帝的孝敬皇後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步軍統領費楊古的女兒。當雍正帝還是雍親王時,納喇氏是嫡妃。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生子弘暉(弘暉是雍正帝的長子,八歲病死)。雍正元年(1723)十二月,雍正帝即位後,納喇氏被冊立為皇後。雍正九年(1731),納喇氏病逝。納喇氏是雍正帝的結發之妻,和雍正帝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雍正帝對她是很有感情的。但是,由於納喇氏病亡時,雍正帝恰為大病初癒,沒有參迦納喇氏的入殮儀式和祭祀禮,造成了孝敬皇後的終生遺憾。
按照清代禮制,皇後病死,皇帝要親自參加各種祭祀典禮,以祭托哀思,同時也是為臣下和全國百姓在人倫方面做出表率。否則就是禮數不周,於理恐有未協,於情實為難忍。雍正帝的父親康熙皇帝對這些事情就特別注意。當年,孝誠皇後、孝昭皇後、孝懿皇後病逝時,康熙帝都各次親往祭奠。特別是康熙帝對孝懿皇後的祭奠,雍正皇帝是親眼見到的。在孝懿皇後樣宮未移之時,康熙帶早晚都要臨奠.即使梓宮移位之後,每逢到祭祀日期,康熙帝也都要親往祭祀。現在,雍正皇帝自己的結發之妻死了,他卻不能參加入殮儀式,也不能親往奠祭,這會給天下百姓以什麼影響?他是否對得起他的結發之妻,雍正里帝權衡輕重,始終拿不準主意。
其實,雍正帝未能參迦納喇氏的奠儀,的確是因為身體不好。大約從雍正七年(1729)冬天開始,雍正帝就病倒了。起初,他沒怎麼介意,未找醫生治療,到雍正八年(1730)二月,他的病情加重,表現為寒熱不定,飲食失常,睡眠不好。其年五月,怡親王病死,雍正帝幾次親往奠祭,過於悲傷,又使病情有所加重。據接近雍正帝的大臣說:皇上的下額起了些疙瘩。同年秋天,雍正帝命令他的心腹大臣地方督撫田文鏡,李衛,鄂爾泰等人,向他推薦好的醫生,李衛推薦一個河南籍道士賈士芳,派人秘密把他送進京城。賈士芳給雍正帝看病。口念經咒,同時用手按摩。開始效果還好,後來不知為什麼,雍正帝竟宣布賈士芳是妖道,是在向他的身體施展妖術,於是,賈士芳被處死刑。治病的道士被處死了,雍正帝的病也更加嚴重。為了防止發生意外,雍正帝對後事進行了安排。九月的一天,他還把親筆書寫的傳位密詔告知了大學士張廷玉。後來,雍正帝進行了幾個月的靜養調攝,病情才逐漸有所好轉,身體也慢慢地康復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納喇氏病故。雍正帝擔心親往祭奠,觸景傷悲,對身體無益,便沒有參迦納喇氏的入殮儀式和祭奠禮。
當然,雍正九年九月,即納喇氏病逝之時,清朝政府正在對西北用兵。當時,漠西蒙古准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凌派兵三萬,東犯清政府北部軍營。清軍一萬人在和通泊戰敗,約剩二千人逃到科布多。病養期間的雍正帝對此深為憂慮,需要精心籌畫軍機,他擔心如果病情加重,會給西北軍事帶來不利影響,這也是他沒有參迦納喇氏殮儀的一個原因。
雍正帝既然不能參迦納喇氏的奠祭活動,既要向臣下和天下百姓講明原因,還是從歷史上找點根據。於是,納喇氏病逝後,雍正帝決定大臣們五天之內不上朝,同時,為了能使自己不能親自前往祭奠,也要使情理兼盡,雍正帝還命大臣王公們討論,拿出一個比較妥善的辦法。朝臣們經過討論,終於找出了明代的一個例子。在明代會典中,喪儀里只記載皇子及百官的典文,並未有皇帝親臨祭奠。大臣們據此認為:孝敬皇後納喇氏的喪禮,早晚都有皇子們祭奠,遇到祭期,還可派遲朝中大臣祭祀,這樣,皇帝可以不親往祭祀。雍正皇帝覺得這樣可行,使批准了這個方案。
雖然雍正皇帝沒有參加孝敬皇後納喇氏的喪禮,但是,喪禮仍然很隆重地舉行了。這年十二月,納喇氏送號被冊為孝敬皇後,在冊文中,雍正皇帝稱贊孝敬皇後「問安內殿,盡孝養於先皇,侍宴禁闈,奉懽愉於母後」。 「處貴愈謙,居尊彌懋」,評價是很高的。
雍正九年十月,孝敬皇後的梓宮被移往田村蘆殿,乾隆元年(1736)九月,被安葬於泰陵地宮。

4. 唐會要卷二(3)

大中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追尊順宗憲宗謚號。初。群臣以河湟既復。請加尊號。上深執謙讓。三表不許。曰。河湟已復。繼承先志。朕欲追尊順宗憲宗謚號。以成功烈。其事如何。宰臣白敏中等對曰。臣等愚昧。思慮所不及。故遂行之。至冊日。上御宣政殿。百僚拜訖。乃降階受玉冊於太尉。拜受訖。授禮官。將奉迎以退。上俯僂。不瞬目送使者。流涕嗚咽。俟太尉奉策出。升殿。群臣莫敢動焉。(先是。中書門下奏。追尊二祖儀注。皇帝行事與差官展禮。舊記不同。禮許從宜。不必法古。臣等商量。其日皇帝於宣政殿受玉冊。遣宰相已下持節奉冊赴太廟。庶協典禮。詔可之。)

天佑二年三月。起居郎蘇楷議昭宗謚號曰。皇帝御宇。由治亂以審污隆。宗祀配天。資謚號以定升降。故臣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有司先定尊謚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按後漢和帝安帝順帝。緣非功德。遂改尊稱。亦允臣下之請。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時。伏望別議新廟之稱。庶協先朝罪己之德。於是太常卿張廷范改謚曰恭靈庄閔孝皇帝。廟號襄宗。(楷。禮部尚書循之子。凡劣無藝。干寧二年。應進士登第。物論以為濫。昭宗命翰林學士陸扆。秘書監馮渥復試。黜落。不許再入舉場。楷負愧銜怨。至是與起居郎羅扆。起居舍人盧鼎連署議。楷目不知書。其文羅扆所作。蓋時政出賊臣。哀帝亦不能制之也。)

追謚皇帝

孝敬皇帝諱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四年正月封代王。顯慶元年。冊為皇太子。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於合璧宮倚雲殿。五月五日。贈謚曰孝敬皇帝。)

殤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聖歷三年臘月。封北海郡王。神龍元年二月。改封溫王。景龍四年六月。冊為皇太子。七日。即帝位。二十四日。讓位於睿宗。降封溫王。景雲二年正月。改封襄王。集州安置。開元二年四月。薨於房州。年十七。追謚殤皇帝。)

讓皇帝憲。(睿宗長子。本名成器。文明元年。立為皇太子。及睿宗立。降為皇嗣。改為皇孫。後為蔡王。又為宋王。復為寧王。開元二十九年。薨。追冊讓皇帝。葬惠陵。)

奉天皇帝琮。(元宗長子。本名嗣直。封郯王。改名潭。又名琮。天寶十載。薨。謚靖德皇太子。肅宗元年。追冊為奉天皇帝。葬齊陵。)

承天皇帝倓。(肅宗第三子。本封建寧郡王。薨。寶慶初。贈封齊王。大歷三年。追封承天皇帝。葬順陵。)

雜錄

龍朔元年。孝敬命太子賓客許敬宗等。於文思殿博採古今集。摘其英詞麗句。以類相從。勒成五百卷。名曰瑤山玉彩。表上之。制賜物三萬段。總章元年二月。敕征遼軍逃亡限內不首。及更有逃亡者。身並處斬。家口沒官。孝敬上表切諫。請免其配沒。從之。其月。親釋奠司成館。因請贈顏回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制並從之。咸亨二年。駕幸東都。太子監國。時屬大旱。關中飢乏。取廊下兵馬糧視之。見有食榆皮蓬實者。乃令家令等各給米使足。時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於掖庭。太子見之驚惻。遽奏請出降。又請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貧人。詔並許之。

承天皇帝倓。既為張良娣所構。肅宗怒而幽死、又欲搖動代宗。時代宗收復兩京。遣判官李泌入朝獻捷。從容語及倓事。泌曰。臣幼稚時。念得黃台瓜辭。陛下聞其說乎。高宗大帝有子八。天後所生四子。自為行第。故睿宗第四。長曰孝敬皇帝宏。為太子監國。仁明孝悌。天後方圖臨朝。乃鴆殺之。立雍王賢。賢每自憂惕。知必不保全。與二弟同侍父母之側。?由敢諫。乃作黃台瓜辭。令樂工歌之。冀天後聞之哀愍。辭曰。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四摘抱蔓歸。太子賢終為天後所逐。死於黔中。陛下有今日運祚。已一摘矣。慎?再摘。上愕然曰。卿安得有是言。自是奪宗之計不行。

元宗嘗與讓帝憲及岐王范等書曰。昔魏文帝詩雲。西山一何高。高處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葯。光輝有五色。服葯四五日。身體生羽翼。朕每思服葯而求羽翼。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夫陳思王有超代之才。堪任經國之務。絕其朝謁。卒令憂死。魏祚未終。遭司馬宣王之奪。豈神丸之效也。虞舜至聖。舍傲象之愆。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此為帝王之軌則。於今數千歲。天下歸善焉。朕未嘗不廢寢忘餐欽嘆也。頃因餘暇。妙選仙經。得此神效方。古老雲。服之必驗。今分此葯。願與兄弟同保長齡。永無限極。時申王等皆先薨。唯憲獨在。上尤加恩貸。每至憲生日。必幸其宅。移時宴樂。居常無日不賜憲酒酪及異饌等。尚食總監及四方有所進獻。食稍甘。即皆分以賜之。憲奏請年終錄付史館。每年至數百紙。開元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樹。學者以為春秋雨木冰即是。亦名樹介。言其象介胄也。憲見而嘆曰。此俗為樹稼者也。諺曰。樹生稼。達官怕。必有大臣當之。我其死矣。其年十一月。薨。上聞之。號呼失聲。左右莫不掩淚。

5. 關於孝順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釋 (有分加喔!)

東漢陸績抄,字公紀。六歲時,隨襲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卧冰求鯉
原文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譯文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東漢陸績,字公紀。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到跪拜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跪著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6. 給黃帝的祭文格式是什麼啊

概覽古今 悉數明清兩朝黃帝32篇黃帝陵祭文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文

皇帝謹遣中書管勾甘,敢昭告於黃帝軒轅氏:朕生後世,為民於草野之間。當有元失馭,天下紛紜,乃乘群雄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荷皇天後土眷佑,遂平暴*亂,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繼天立極,作民*主,神功聖德,垂法至今。朕興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歲極遠;觀經典所載,雖切慕於心,奈稟生之愚,時有古今,民俗亦異。仰惟聖神,萬*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聖*靈不昧,其鑒納焉!尚饗!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秦王祭文

維洪武二十*九*年,歲次丙子,六*月丁亥朔,越七日癸已,秦王敬遣左長史茅廷口,敢昭告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維帝繼天立極,垂統保民;百王相承,萬*世永賴。欽承祖訓,嗣守秦邦,奉命西畋,還經陵下。第以血禮未終,弗克躬祀,敬遣文臣,恭陳牲帛,祗告殿廷,惟帝歆格。尚享!

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祭文

維宣德元年,歲次丙午,二月乙丑朔......皇帝謹遣應*城伯孫致祭於黃帝軒轅曰:仰惟聖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惟神昭鑒,佑我邦家。尚饗!

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祭文

維景泰元年,歲次庚午,閏正月丙午朔,十五日庚申。皇帝謹遣工科給事中霍榮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仰惟聖神,繼天立極,功被生民,萬*世永賴,余嗣承大統,祀事用,祈佑我家國......

明英宗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祭文

維天順六年,歲次壬午......皇帝遣延安府知府......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有黔黎......

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字1506年)祭文

維正德元年,歲次丙寅,四月庚戌朔,十九日戊辰,皇帝謹遣鴻寺丞張昱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於維聖神,挺生邃古;繼天立極,開物成務。功化之隆,惠利萬*世。茲予口口;祗承天序,式修明祀,用祈鑒佑,永祚我邦家!尚饗!.

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制祭文

維嘉靖十年,歲次辛卯,八月壬午朔,越二十四日乙巳,皇帝謹遣延安府通判梁知讓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修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多福恩,不忘而報。茲特遣使賚捧香幣,祗命有司,詣陵致祭。惟帝號英*靈,來歆來格!尚饗!

明穆宗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祭文

維隆慶四年,歲次庚午,八月丙申朔,二十一日口口,皇帝遣陝西延安府知府郭文和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修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

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御制祭文

萬曆元年,歲次癸酉,四月庚戌朔,越十六日乙丑,黃帝遣尚寶司少卿石星,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於維神聖,挺生邃古,開物成務,立極繼天。功參二儀,澤垂萬*世,茲予承天序,明祀式修,仰惟鑒歆,永綏遠祚。尚饗!

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御制祭文

維萬曆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八月辛未朔,二十五日乙未,皇帝遣延安府知府徐安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追維明德,奉天撫民,盛治弘勛,萬*世永賴。陵寢所在,英爽如存。茲特遺使賚捧香幣,祗命有司致祭,惟神鑒欽!尚饗!

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御制祭文

維天啟元年,歲次辛酉,十一月戊戌朔,越四日辛丑,皇帝謹遣錦衣衛加正一品俸都指揮使侯昌國,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於維聖神,挺生邃古,繼天立極,開物成務.功化之隆,利賴萬*世。茲予祗承天序,式展明,用祈歆饗,永祚我家邦。尚饗!

清世祖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祭文

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繼道統而新治統。聖賢代起,先後一揆,功德載籍,炳若日星。明大典,亟宜肇隆。敬遣專官,代將牲帛,神其鑒饗!

清聖祖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祭文

帝王繼天立極,功德並隆,治統道統,昭垂奕世。朕受天眷命,紹纘丕基,庶政方親,前徽是景。明大典,亟宜肇修。敬遣專官,代將牲帛,爰昭啟薦之忱,聿備欽崇之禮。伏維恪歆,尚其鑒享!

清聖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為孝文皇後升太廟禮成祭文

維康熙二十七年,歲次戊辰,十二月庚子朔,越十有七日丙辰,皇帝遣鴻臚寺卿劉楷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御歷膺圖。時代雖殊,而繼治同道,先後一揆。朕承眷佑,臨制萬方,稽古禮文,口修祀事,茲以皇祖妣孝庄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後神主升太廟禮成,特遣專官,代將牲帛。虔修里祀之典,用抒景行之忱。仰冀明靈,鑒茲誠悃!

又碑頌雲:

維康熙二十七年,歲次戊辰,孟冬之吉,文太皇後升太廟禮成,皇帝命大鴻臚劉公、禮部筆帖式馬公,祀我中部黃帝軒轅之陵。於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日辛卯致祭:肅將帝命,薦馨香。民用安,雞豚無擾,父老*子弟,口其德而追頌之。頌曰:於皇大清,繼天紹柞,孝治克光,明命提顧。惟文太後,肇膺歷數;功德懋隆,三朝永固;龍馭忽遐,普天孺慕;歲在戊辰,盂冬升;命大鴻臚,光我中部。明明黃帝,陟降在天;邛彼橋,俎豆萬年。劉公至止,肅事孔淵;筮吉辛卯,乃被乃蠲。將愉穆穆,神歆告虔。是日之吉,和風載。金枝翠旗,安連蜷口。口口劉公,口之司直。哀我人斯,亦孔之棘。肅肅 ,豆是飭。惟不擾民,民懷其德。聿光大典,翼我黍稷。清風戒途,回相恭默。勒之貞珉,與天無極。中部閣邑紳矜耆庶公立。

清聖祖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為歲歉為民祈福祭文

維康熙三十五年,歲次丙子,三月丁巳朔,越十五日辛未。皇帝遣都察院協理院事左都御使常繼聖,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自古帝王,繼天出治,道*德兼隆,莫不慈惠嘉師,覃恩遐邇。朕勒恤民依,永期殷阜。邇年以來,郡縣水旱間告,年歉登;蚤夜孜孜,深切軫念。用是專官秩祀,為民祈福,冀靈光之默贊,溥樂利於群生。尚鑒精忱,永垂歆格!

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為五旬萬壽並親閱黃*淮堤工回鑾祭告祭文

維康熙四十二年,歲次癸未,五月乙巳朔,越十三日丁巳,皇帝遣大理寺少卿莫音代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出震承乾,莫不道洽寰區,仁周遐邇。朕欽承丕緒,撫馭兆民,思致時雍,常殷惕勵,歷茲四十餘載,今歲適屆五旬,宵兢兢,無敢暇逸,漸致民生康阜,國運昇平。頃因黃*淮告成,親行巡歷,再授方略,善後是期,睹民志之歡欣,滋朕心之斡恤。 回鑾馭,大沛恩膏,用遣專官,敬修祀典,冀默贊郅隆之治,益弘仁壽之庥。尚要精忱,俯垂歆格!

清聖祖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為皇太子廢而復立祭告祭文

維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八月己亥朔,越二十六日甲子,皇帝遣戶部右侍郎加二級張世爵敬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朕惟自古帝王,正位臨民,代有令德。是以享祀千秋,用昭巨典。朕仰荷天庥,撫臨海宇,建立元良,歷三十餘載。不意忽見暴戾狂易之疾,深惟祖*宗洪及萬邦,民生所擊至重,不得已而有退廢之舉。嗣後漸次體*驗,當有此大事時,性生奸惡之*徒,各庇邪*黨,借端構造。朕覺其日後必成其亂階,乃隨時究察,窮極始末,因而確知病源,皆由鎮*壓,亟為除治;幸賴上天鑒佑,平復如初。朕比因此事,耗損心神,致成劇疾;皇太子晨夕左右,憂形於色,葯餌必親,寢膳必視,惟誠惟謹,歷久不渝,令德益昭,丕基克荷,用是復正儲位,永固國本。特遣專官,敬申殷薦,尚祈歆格!

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為六旬萬壽祭告祭文

維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七月丙午朔,越祭日己酉,皇帝遣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蔡升元致祭於黃帝軒轅之陵曰:自古帝王,繼天出治,建極綏猷,莫不澤被生民,仁周寰*宇。朕躬膺寶歷,仰紹前徽,夙夜孜孜,不遑暇逸。茲御極五十餘年,適當六旬初屆。所幸四方寧謐,百*姓安和;稼穡歲登,風雨時若。維庶徵之協應,爰群祀之虔修。特遣專官,式循舊典;冀益贊雍熙之運,尚永貽仁壽之庥。俯鑒精忱,用垂歆格!

清聖祖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為孝惠奉皇後升太廟禮成祭告祭文

維康熙五十八年,歲次己亥,三月戊辰朔,越十有七日庚寅,皇帝遣左春坊左贊善翰林院檢討臣吳孝登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自古帝王,受天景命,建極綏猷;垂萬*世之經常,備一朝之典祀。朕欽承帝祖,臨御九圍,夙夜惟寅,敬將祀典。茲以皇妣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翼聖奉皇後神主升太廟禮成,特遣專官,代將牲帛;用展芬之敬,聿昭祀之虔。仰冀明靈,尚其歆享!

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祭文

維雍正元年,歲次癸卯,二月辛*亥朔,越十五日丙寅,皇帝遣通政使司右通政錢以禧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自古帝王,繼天出治,建極綏猷,莫不澤被生民,仁周海宇。惟我皇考,峻德鴻勛,媲美前古;顯謨承烈,垂裕後昆。朕以渺躬,纘膺大寶,當茲嗣位之始,宜修享祀之儀。特遣專官,虔申昭告,惟冀時和歲稔,物阜民安;淳風遍洽乎寰區,厚德常敷於率土。尚其歆格,鑒此精誠!

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祭文

維雍正二年,歲次甲辰,正月丙子朔,越二十二日丁酉,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珠祭於黃帝軒轅氏曰:自古帝王,體天立極,表正萬邦,愷澤遍於寰區,仁風及於奕祀。朕丕承大統,遙契曩徽,茲於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恭奉聖祖,合天弘運,文武廣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王配享圜丘的禮成,特遣專官,虔申昭告,維冀永贊,修和之治;並昭安阜之庥,鑒此精誠,尚其歆格!

清高宗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為世宗配享圜丘禮成祭告祭文

維乾隆二年,歲次丁巳,戊申月,丁亥朔,越辛*亥日,皇帝遣翰林院侍讀學士世臣致祭於軒轅帝曰:自古帝王,憲天出治,建極綏猷.德澤洽於萬方,軌范昭於百世。朕慕承鴻緒,景仰前徽,茲於乾隆二年四月十六日,世宗憲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主配享圜丘禮成,特遣專官,虔申昭告。惟冀永佑熙雍之盛。血昭安阜之隆。俯鑒精誠,尚其歆格!

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為平金川等事祭告祭文

維乾隆十四年,歲次己巳,六*月丁丑朔,越二十有三日己亥,皇帝遣太常寺少卿鍾衡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惟帝王繼天建極,撫世綏猷,教孝莫先於事親,治內必兼於安外,典型在望,緬懷正德要道之歸,景慕維殷,心希武烈文謨之盛。茲以邊檄敉寧,中宮攝位,茲寧晉號,慶洽神人。敬遺專官,用申殷薦。仰維歆格,永錫鴻禧!

清高宗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為慈寧太後萬壽晉號祭告祭文

維乾隆十七年,歲次壬申,二月初一日癸巳朔,越日,皇帝遣大常寺少卿逢震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惟帝王憲天依極,受綠承庥;教孝莫先於事親,斂福用光乎繼治。是彝是訓,緬維至德要道之歸.壽國壽人,允懷錫類推恩之盛。茲以慈寧萬壽,懋舉鴻儀;敬晉徽稱,神人慶洽。爰申殷薦,特遣專官。冀鑒茲忱,永綏多福!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為盪平準部太後晉號祭告祭文

維乾隆二*十*年,歲次乙亥,八月王寅朔,二十有七日己巳,皇帝遣大常寺卿熊學鵬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朕惟帝王建極,乘時綏猷。制臨無外,德盛而服遠者神口教*化原,教孝道以尊親為大。茲以平定準葛爾大功告成,加上皇太後徽號。神人洽慶,中外蒙庥。敬遣專官,用申祀,伏惟鑒格!

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2年)為太後萬壽晉號祭告祭文

維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正月丁酉朔,越七日戊午,皇帝遣宗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惟帝王體元財大,撫世誠民;勛被寰區,德昭往古。羹牆匪隔,累朝之統緒相承、俎豆維新,百代之英*靈如在。茲以慈萬壽,懋舉鴻儀.敬晉徽稱,神人洽慶。孝道以尊親為大,式仰前型;母儀之錫類有宏,永綏厚福。彝章載舉,祀典斯崇。布胖蠻以告虔,庶靈明之來格。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6年)為阿桂平定大小金川祭告祭文

維乾隆四十一年,歲次丙申,七月庚午朔,越十四日癸未,皇帝遣內閣學士唐古泰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朕惟帝王德洽恩威,義嚴彰。鋤奸禁暴,詔命討之無私,輯遠綏荒,振聲靈之有赫。茲以兩金川大功全蕆,逆黨咸俘。殄遺孽於番陬,戢武協求寧之志;緬豐功於前代,慶成覘耆定之庥。特遣專官,肅將祀,惟冀鑒歆!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為七旬萬壽祭告祭文

維乾隆四十五年,歲次庚子,三月庚辰朔,越十四日癸巳,皇帝遣內閣學士錢載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惟帝體元贊化,建極綏猷,澤被生民,勛垂奕世。簡編明備累朝之治法相傳,弓劍留藏,千載之英*靈如在。茲以朕七旬展慶,九有騰歡;崇,特申昭告。緬當日之歷 圖雲錄毒姜梯之忱;撫此時之集嘏凝禧,彌切祗寅之念。冀佑郅隆之運,永貽仁壽之府。式薦精徑,唯祈鑒格!

清仁宗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為高宗配享圜丘禮成祭告祭文

自古帝王受應圖,乘時御宇,罔不憲不兒極鍔密單心碳能澤洽萬方穩昭百世。朕承鴻典貞仰前徽。茲堅景慶四年卞刁干六日慕手墜溪天隆運窒誠先覺饉丕且極台文奮武摹慈神聖統皇帝主咱早圍巳禮成。特遣專官產申昭祀。惟冀孚佑峰熙之運盞昭安阜之風。鑒此精徑萵其歆格!

清仁宗嘉歷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為六秩萬壽祭告祭文

維嘉慶二十四年,歲次己卯三月朔,越祭日丁未,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和桂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維帝肇握乾符,痘承泰英。制禮作樂,垂明備於簡編、騰茂輩英蕾聲靈於弓劍。茲以朕鏖秩焰洽萬方崗史錄以提厘搴王林而捏稻。知其政知其法筐今欽治統之隆璀之君,作之師,稽古荷心傳之賜。憶五旬之介祉,曾薦維藩;閱十載以升香,用昭有恪。伏祈歆格,虔奉精徑!

清宣宗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為太後萬壽習號祭告祭文

維道光十六年,歲次丙申,二月甲寅朔,越九日壬戌,皇帝遣陝西榆綏鎮總兵官郭維昌祭告於黃帝軒轅氏陵前曰,雒帝王膺圖御宇,握鏡臨宸;澤被黃,勛垂青史。羹牆不遠,仰皇煌帝諦之模;俎豆常新,昭崇德報功之典。茲以慈宮萬壽,懋舉上儀,敬晉征徽,神人洽慶。天經地義,洽百王至治之馨香:日升月恆,申億載無疆之頌祝。彝章式敘,祀事攸隆;致蠲潔以明虔,庶神靈之歆格!

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又為太後萬壽晉號祭告祭文

維道光二十六年,歲次丙午,正月丁巳朔,越二十四日庚辰;皇帝遣西安右翼副都統甘露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陵前曰:惟帝垂範,口口口口。羹牆如見,竭高山景仰之誠,黍稷咸登,昭明德馨香之報。茲以慈宮萬壽,懋舉上儀;敬晉徽稱,神人洽慶。萬年有道、永垂郅冶之鴻猷;百福來同,用協吉蠲之燕饗。綜靈囊而肇祀,陳綉簋以致虔。鑒此誠祈,庶其歆格!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文宗(咸豐)踐位祭告祭文

維道光三十年,歲次庚戌,四月癸亥朔,越二十日壬午,皇帝遣陝西西安左翼副都統常春致祭於黃帝軒轅氏神位前曰:功昭宇宙,千秋之明德惟馨;祀展陵園,曠代之隆義備舉。緬懷前烈,敬奉精。朕以藐躬,敬登大寶。念天命民之可畏,夙夜不遑;恩皇煌帝諦之同符,典型未遠。肅將享祀,特遣專官。靈爽常存,彌切景行之慕;馨香斯薦,用申昭告之誠,惟冀口口!

7. 孝敬憲皇後的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 記載如下:
世宗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女。世宗為皇子,聖祖(康熙)冊後為嫡福晉。雍正元年,冊為皇後。九年九月己丑,崩。時上病初愈,欲親臨含斂,諸大臣諫止。上諭曰:「皇後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結褵以來,四十餘載,孝順恭敬,始終一致。朕調理經年,今始全愈,若親臨喪次,觸景增悲,非攝養所宜。但皇後喪事,國家典儀雖備,而朕禮數未周。權衡輕重,如何使情文兼盡,其具議以聞。」諸大臣議,以明會典皇後喪無親臨祭奠之禮,令皇子朝夕奠,遇祭,例可遣官,乞停親奠,從之。謚孝敬皇後。及世宗崩,合葬泰陵。乾隆、嘉慶累加謚,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皇後冊文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諭禮部:朕奉皇太後懿旨:風化之基,必資內輔人倫之本,首重坤儀。此天地之定位,帝王之常經也。嫡妃那拉氏,懿範性成,徽音素著。孝敬盡乎承歡,惠慈彰於逮下。宜承光宸極,顯號中宮。應立為皇後,以宣壺教。朕祗遵慈訓。王妃為皇後應行典禮,爾部詳察具奏。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24年1月17日)上御太和殿,命太保吏部尚書公隆科多為正使,領侍衛內大臣馬武為副使)
冊文曰: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賴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恆資乎內職,既應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咨爾嫡妃那拉氏,祥鍾華胄,秀毓名門,溫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備,久昭淑德。於宮中四教弘宣,允合母儀於天下。曾奉皇太後慈命,以冊寶冊立爾為皇後,爾其承顏思孝,務必敬而必誠,逮下為仁,益克勤克儉,恪共祀事。聿觀福履之成,勉嗣徽音,用贊和平之治。欽哉。
皇後冊謚詔文
已亥(雍正九年十二月十日),命顯親王衍潢、皇太子胤礽之次子理親王弘皙齎冊寶,上大行皇後尊謚。冊文曰:「地宏厚載,承乾道以時行,月炳陰輝,助曦輪而垂照。正位,彰母儀之盛化茂周南,褆躬備婦德之全名高媯汭。式稽令典,宜表徽稱皇後那拉氏毓質粹和,秉心柔順,蘭閨佩訓,蹈女史之規型。朱邸來嬪嫻天潢之禮度。問安內殿,盡孝謹於先皇,侍宴禁闈,奉懽愉於母後。逮登大寶,爰陟坤寧。處貴逾謙,居尊彌懋。深懷恪敬,凜夙夜於椒庭。永念兢勤,贊儆咨於黼座。恩流九御,頌樛木之慈仁,儉率六宮。敦葛覃之澹約,褘衣肅穆,方期福履之綏。璜佩渺茫,忽感音容之永隔。乃頌綸命聿詔近臣,考謚法之相符,詢僉謀而惟允,特以冊寶謚曰孝敬皇後。於戲!播鴻聲於萬國,采煥金函揚徽行於千秋。光騰瑤牒,祗膺寵賁。用具哀榮。
庚子(雍正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以冊謚孝敬皇後頒詔曰:朕聞治家教國化始宮闈,維坤承乾,義隆翊贊,誠徽音之茂著,必顯號之昭垂。《禮》曰,謚以尊名,成周以來斯為鉅典。皇後那拉氏,仁慈天賦,淑惠性成,祗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後,皇考聖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後,備蒙慈愛,克以孝稱。佐朕內政經四十載,溫恭實本於至誠。祗肅常形其匪懈,自膺冊命,於今九年,儉以持躬,恩能逮下,綜六宮之庶務,而靜正,咸樹萬國之母儀。而安貞允協,懋宣淑範,久著令聞。朕旰食宵衣,勵精圖治,睠茲宮壺,良資贊襄。今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深為愴悼。追維恪慎之光儀,洵洽褒揚之彝德。爰詔所司詳稽禮制,慎擬徽稱。祗告太廟,以十二月初十日冊謚為孝敬皇後。於戲!德美關雎,懿褘翟鴻名永著於寰區。頒示天下,咸使聞知。

8. 冊封皇後、妃嬪聖旨

康熙朝 皇後、妃嬪等冊文(轉自清實錄)
【皇後赫舍里氏】

冊文曰: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內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禮於斯而備。教化所由以興。咨爾何舍里氏。乃內大臣噶布喇之女也。世德鍾祥。崇勛啟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於六宮。貞靜持躬、應正母儀於萬國。茲仰承太皇太後懿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後。其尚弘資孝養。克贊恭勤。茂本支奕葉之休。佐宗廟維馨之祀。欽哉。

冊謚赫舍里氏為仁孝皇後,冊文曰:朕惟王化肇於閨門。洵藉內庭之助。陰教成於宮壼。尤資後德之賢。故皇英嬪而帝道興。任姒歸而王圖永。緬稽淑行。載籍攸存。惟翚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紀盛。聿彰令聞。爰著徽稱。皇後何舍里氏。毓自名門。躬全懿範。作朕元配。正位中宮。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維則。溫恭篤於天賦。禮度攸嫻。主雅化於閨闈。表芳型於海宇。勤兩宮之孝養。婉以承顏。遇九御以寬和。恩能逮下。蘋蘩時飭。克佐精誠。浣濯常衣。允昭節儉。箴規之益。贊宵旰而彌勤。貞順之風。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綏福履。詎意頓隔音容。月掩椒塗。鑒亡蘭殿。朕心傷悼。率土悲哀。懷哲思賢。惓徽音於靡盡。揚休宣譽。垂鴻號於無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錫。特以冊寶。謚曰仁孝皇後。於戲。聖善弘宣。奕世頌禕褕之盛。母儀備美。千秋耀琬琰之輝。靈其有知。膺茲光寵。

【皇後鈕祜祿氏】

朕惟道法乾坤、內治乃人倫之本。教型家國、壼儀實王化之基。資淑德以承庥。宜正名而敦典。咨爾妃鈕祜盧氏。乃公遏必隆之女也。鍾祥世族。毓秀名門。性秉溫庄。度嫻禮法。柔嘉表范、風昭令譽於宮庭。雍肅持身、允協母儀於中外。茲仰承太皇太後慈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後。爾其誠孝以奉重闈。恭儉以先嬪御。敬襄宗祀、弘開奕葉之祥。益贊朕躬、茂著雍和之治。欽哉。

冊謚鈕祜祿氏為孝昭皇後,冊文曰:朕惟正兩儀之位、資始允藉夫資生。端萬化之原、治外必先於治內。故壼政修而家邦永賴。坤貞著而品物咸亨。緬懷懿淑之隆。益念匡襄之德。徽音尚在。盛典宜崇。咸由紀美於休稱。始克流光於奕世。皇後鈕祜盧氏。夙承華閥。聿茂令儀。暨正宮闈。作朕良配。履和思順、端恪本於天懷。體巽居謙、溫庄發乎至性。奉兩宮之定省、愉婉彌殷。襄九廟之馨香、敬共加篤。依疏服浣、首弘儉朴之風。夜寐夙興、克佐旰宵之治。敦五常而仁能逮下。循四教而慎以禔躬。覽史披圖、既媲徽於彤管。含章蘊美、洵葉吉於黃裳。何圖掖殿之旋虛。深痛儀型之永逝。載考追崇之典。式稽節惠之文。謚以尊名、表慈惠愛親之實。詞難罄媺、兼聖聞昭達之休。懿德聿彰。鴻名無忝。特以冊寶、謚曰孝昭皇後。於戲。炳丹青於百代、至行堪師。垂琬琰於千秋、芳規丕著。哀榮斯極。

【皇後佟氏】

1.佟氏晉封皇貴妃,冊文曰:朕惟五典慎徽、媯汭重嬪虞之化。二南正始、關雎資佐姒之賢。遐稽歷代之彝章。式進宸闈之位序。咨爾貴妃佟氏。毓生名閥。協輔中閨。溫惠宅心。端良著德。凜芳規於圖史、夙夜維勤。表懿範於珩璜、言容有度。茲仰承太皇太後慈諭、以冊寶、進封爾為皇貴妃。爾其光昭內則、用迓景福於方來。益慎婦儀、茂衍鴻庥於有永。

2.晉封皇後,冊文曰:朕惟德協黃裳、王化必原於宮壼。芳流彤史、母儀用式於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錫鴻名而正位。咨爾皇貴妃佟氏、乃領侍衛內大臣舅舅佟國維之女也。系出高閎。祥鍾戚里。矢勤儉於蘭掖。展誠孝於椒闈。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翚翟、禔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稱。宜膺茂典。茲仰遵慈諭、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後。爾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蘋、益表徽音之嗣。榮昭璽紱、永期繁祉之綏。欽哉。

3.冊謚佟氏為孝懿皇後,冊文曰:道弘地載、六宮資陰教之修。化始人倫、萬國仰母儀之重。壼闈擅媺、音足嗣於前徽。圖史流馨、德常新於奕禩。皇後佟氏、英鍾戚畹。瑞衍名宗。克秉淵心、協女箴之婉娩。式昭玉度、本天賦之溫庄。自媯水以嬪虞。比周京之纘女。佐晨昏而將敬、勤著雞鳴。溥鞠育以宣慈、慶貽麟定。仁能逮下、木樛曲以堪縈。志在進賢、荇參差而必采。世方逢乎豐豫、儉德滋彰。名已冠乎宮庭、謙懷彌篤。佩環有節、恆贊宵衣。織紞惟勞、允師內職。二南之風繼軌。九卿之屬傾心。乃正坤維。洵推哲配。褘褕初御、方期延祉於長秋。繐帳旋陳、遽悼韜輝於永夜。雖此日之芳華易謝、而千年之令譽靡窮。考古彝章。稱茲顯謚。聿煥丹青之采。丕揚金石之光。特以冊寶、謚曰孝懿皇後。於戲。溯淑型於桂館、嫓美姜任。播嘉則於瓊章、垂聲穹壤。榮哀具備。寵渥祗承。

【溫僖貴妃】

冊文曰:朕惟王化始於宜家、端重宮闈之秩。坤教主乎治內、允資輔翼之賢。爰沛新恩。式循往制。咨爾鈕祜盧氏。篤生勛閥。克奉芳型。秉德恭和。賦姿淑慧。佩詩書之訓、聲華茂著掖庭。敷綸綍之榮、寵錫用光典冊。茲仰承太皇太後慈諭、以冊寶、封爾為貴妃。爾其祗勤夙夜、襄壼范而彌嗣徽音。衍慶家邦、佐婦職而永膺渥眷、欽哉。

貴妃去世後,追謚為溫僖貴妃的冊文沒有找到……

【惠妃、宜妃、德妃、榮妃】奇怪,居然是四位妃子用冊文呢。。。會不會是清實錄弄錯了?不過這四位的確是一塊兒晉封的

命大學士李霨、持節進封惠嬪納喇氏。為惠妃。冊文曰、朕惟治本齊家、茂衍六宮之慶。職宜佐內、備資四德之賢。恪恭久效於閨闈。升序用光以綸綍。咨爾惠嬪納喇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於勤。茲仰承太皇太後慈諭、以冊印、進封爾為惠妃。爾其祗膺晉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贊坤儀、迓鴻庥之方至。欽哉。

尚書吳正治、持節進封宜嬪郭羅洛氏、為宜妃。冊文同惠妃。

命侍郎額星格、持節進封德嬪吳雅氏、為德妃。冊文曰、朕惟治本齊家、茂衍六宮之慶。職宜佐內、備資四德之賢。恪恭久效於閨闈。升序用光以綸綍。咨爾德嬪吳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於勤。茲仰承太皇太後慈諭、以冊印、進封爾為德妃。爾其祗膺晉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贊坤儀、迓鴻庥之方至。欽哉。

侍郎楊正中、持節進封榮嬪馬佳氏、為榮妃。冊文同德妃。

【愨惠皇貴妃】佟氏

康熙三十九年,佟氏冊為貴妃,冊文曰:朕惟化理始自壼儀、端重溫恭之選。德教彰於婦順、實資贊翼之功。爰錫絲綸用昭典制爾佟氏誕育名門夙標令問。柔嘉中節。敬慎含章嫻詩禮之風、克播清芬於彤管。協珩璜之度、宜加寵錫於褕衣茲仰承皇太後慈諭。以冊寶封爾為貴妃。爾其益懋恪勤、率嬪嬙而敷內治。長懷謙謹、顧典冊以答新恩欽哉。

佟氏在雍正初、乾隆初,被尊封為皇考皇貴妃、皇祖壽祺皇貴太妃,去世後冊謚愨惠皇貴妃,皆有冊文。

【和妃】

1. 冊封為和嬪,冊文曰、朕惟協贊坤儀、用備宮闈之職佐宣內治、尤資端淑之賢爰考舊章、式隆新秩爾瓜爾佳氏、德蘊溫柔。性嫻禮教。位在掖庭之列。克著音徽禮昭典冊之榮、宜加寵錫茲仰承皇太後慈諭。冊爾為和嬪。爾其益修婦德、矢勤慎以翼宮闈。永佩綸言、副恩光而綿慶祉欽哉。

遣內閣學士席哈納持節冊封衛氏為良嬪,冊文同和嬪。(……又是兩位共用一篇冊文)

2. 晉封為和妃,冊文曰、朕惟贊襄內政、每慎簡乎六宮。弼佐王風、務先崇夫四教。眷茲懿行。沛以新恩。咨爾和嬪瓜爾嘉氏。素嫻儀矩。久職壼闈。歷夙夜以宣勞。兼肅雍而著范。幽閑稟德、爰位號之早膺。婉穆為心、用徽章之晉錫。茲以冊印、封爾為和妃。爾其淑慎有加、尚祗承夫休命。溫恭益懋、期永集夫繁禧。

和妃瓜爾佳氏,雍正初,晉封皇考貴妃,乾隆初,晉封皇祖貴太妃,後來又晉封皇祖皇貴太妃。去世後冊謚敦怡皇貴妃。皆有冊文。

【宣妃】

冊文曰、朕惟備位宮闈端重溫恭之選承休嬪御、更推輔翼之賢。簡碩媛於紫庭。賁徽章於彤管。咨爾博爾濟錦氏。中閨仰則。內殿揚英。爰歷歲年。實資毗贊。昭融茂質如率履之無違。淑慎芳聲、本含章之有耀。茲以冊印、封爾為宣妃。爾其懿規益懋、承景福於方來。令聞彌彰迓鴻庥於勿替。

【密嬪、勤嬪】

冊文曰:朕惟六宮贊化、爰資婦職之修。四德宜庥、實衍天潢之慶。式稽彝典。用賁徽章。咨爾王氏。早備令儀。久嫻內則。賢明之性、雖在小而必詳。淵懿之衷、每經時而加謐。茲冊封爾為密嬪。爾其益宣禮教、襄壼政而樹芳型。蔚為女宗、佩恩綸而膺景福。

冊文曰:朕惟王化始於宮庭、壼儀是式。婦德彰於珩佩、禮秩斯崇。錫以綸言。褒茲嬪則。咨爾陳氏。夙著芳型。久襄內治。恪恭奉職、殫夙夜以不遑。祗慎居心、歲年而匪懈。茲冊封爾為勤嬪。爾其彌昭懿範、慶遙衍夫金枝。益懋成勞、恩長承於玉戺。

這兩位,乾隆朝被尊為皇祖順懿密太妃、純裕勤太妃,也都有冊文。

【成妃、定嬪】

冊文曰:朕惟壼儀首重夫柔嘉、女宗著范。內治更資夫祗慎、典冊成休。既協度於珩璜。用增輝於褕翟。咨爾達甲氏。恪勤奉職。溫惠宅衷。慎簡宮闈。久更歲序。夙興夜寐、懷報履之小心。守約思沖、備持盈之懿德。茲以冊印、封爾為成妃。爾其彌崇謙抑、荷福履之永綏。式佩綸言、合邦家而衍慶。

冊文曰:朕惟典司宮教、率九御以承休。協贊坤儀、應四星而作輔。祗膺彝典。載錫恩綸。咨爾瓦劉哈氏。久簡宮闈。動循禮法。備令儀之淑慎、彰厥有常。稟懿德之靜專、協於克一。茲冊封爾為定嬪。爾其徽音益懋、積余慶於家邦。譽命惟新、荷殊榮於簡冊。

9. 雍正皇帝冊封孝敬憲皇後的冊文的准確翻譯。

祝:
懿旨:太後或皇後的詔令。
風化:指風俗。
坤儀:天下女性的表率。
懿範:多指女子美好的風范氣度。
徽音:美好的聲譽。
逮下:部下、下級。
承光:承繼、光大。
宸極:帝王宮殿。
壼教:宮內的風氣教化。
原:推測、探究。
恆資:天資。
咨:嘆詞,嘖。
祥鍾華胄:富貴吉祥的貴族大家之後,祥是吉祥,鍾是鍾鳴鼎食。
秀毓名門:名門望族培育的閨秀淑媛。
秉心:內心。
表度:外表風度。
四教:指文、行、忠、信四種品德風范。
聿:句首助詞。
福履之成:福祿成享,即享受福祿之意。
譯文:值雍正元年,皇帝告諭禮部:我奉皇太後的詔令:風俗的根本一定要有賢內助相輔佐,人間倫理的根本首先要看重(皇後)為天下女性做表率的品格風范,這是天地定位之本、帝王的正常規律,我的正妃那拉氏品行高尚、久負美名,她孝敬長輩就像子女承歡膝下一樣,恩惠慈愛彰顯於屬下。應該承繼皇後之位、顯名中宮。你們要立她為皇後,以彰顯宮中以品德為先的風氣,我這是遵循太後的旨意,王妃晉升皇後要舉行隆重的典禮,具體程序你禮部要根據以前的範例一、擬好報給我。
冊文說:我曾探究過天地間的道理,地厚方顯天高(意為一個成功的男人必有賢內助,原文要准確地翻譯太羅嗦),你能融洽化解家國之事,足以顯示你天資聰穎,可以掌管內宮之責,既然你應上天的祥瑞要給我做配偶,那就應該正名號以顯示尊貴。好一個正妃那拉氏,你出生於鍾鳴鼎食的富貴之家,是名門所培養的淑媛閨秀,內心溫柔賢惠,外表柔和秀麗,智仁聖義忠和六種美德你都具備,美好的淑女品德早已昭行天下,在宮中文行忠信的四種美德風范更是廣為傳頌,應該母儀天下。我奉皇太後的慈命,填寫寶冊立你為皇後。你要繼續在太後面前承歡孝敬,務必盡心誠意;對待下屬要以仁慈為本,應克勤克儉,還要竭盡所能供奉祭拜天地祖先,以待樂享福祿,要經常告誡勸慰我,以襄贊和平之治,你要尊敬地執行。

10.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有哪些

大概要屬漢文帝劉恆了;其他的還有康熙、乾隆了。
如:劉恆的母親薄氏本是南方的吳國人,少時有一位叫許負的看相人曾說過她是大貴之命;劉恆登基為帝後,薄氏卧病三年,劉恆不顧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母親所服的湯葯,他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原文: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葯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他登基的第二道聖旨:對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送達;其他由嗇夫來送達。
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偉業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康熙:《康熙起居注》中有這樣一段記述:「我皇上至德純孝,奉事太皇太後三十餘年,極四海九州島之養,盡一日三朝之禮,無一時不盡敬,無一事不竭誠。萬機稍暇,則修溫清之儀;千里時巡,恆馳絡繹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後於平日,誠自古帝王之未有也。」這正是康熙孝道的真實寫照。他每日「親詣太皇太後居住的慈寧宮問起居」,「晨昏敬睹慈顏豫」。外出時也多次遣使問候。
乾隆:有一次太後(前熹貴妃)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後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

至於瞬這個故事真實性就有待考證了,雖然他沒有稱皇帝;
《二十四孝》之首「孝感動天」的故事:虞舜,上古五帝之一,性至孝。他的父親瞽叟不辨是非,繼母言語荒謬,繼母所生的弟弟驕慢成性,一家人都容不下舜,時謀陷害。他處在這種家庭之中,卻能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舜十幾歲時就被趕出了家門,他獨自一人來到歷山耕種,雖然自己歷盡困苦艱難,仍舊將他辛勤勞動所得的糧食和財帛接濟父母和其他貧困的人。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他到了哪裡,都善待他人,人們都願意追隨他,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瞽叟及其繼母與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得以免禍;讓舜掘井時,卻從上面下土填井,舜掘地道走脫。事後舜毫不記恨,仍對其一如既往。帝堯選賢任能,聽說舜的孝行,後來禪位於他。舜繼位後,以德化民,他的父母弟弟也都得到感化。

閱讀全文

與冊孝敬皇帝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紅本子有用嘛 瀏覽:276
正值中國傳統佳節重陽節 瀏覽:242
2018年重陽節搬家吉日 瀏覽:165
公安警察體檢抽三管血查什麼 瀏覽:489
老人機的卡轉到智能機卡要怎麼剪 瀏覽:430
城鄉居民和職工養老有什麼區別 瀏覽:916
個人退休金計算 瀏覽:84
重慶美團在什麼地方做體檢 瀏覽:275
居民養老保險認證軟體 瀏覽:407
佳木斯退休漲工資 瀏覽:4
珠海調整2020年退休金 瀏覽:61
國學第四課行孝敬長 瀏覽:289
翠翠孝順 瀏覽:817
湖北省2丨8退休金上調通知 瀏覽:597
國家養老保險怎麼補貼 瀏覽:133
弓形蟲體檢是什麼為正常 瀏覽:159
2018西安老年大學書法 瀏覽:812
泰州市養老保險報銷 瀏覽:301
退休金15年能自己交嗎 瀏覽:183
正能量農村養老金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