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孝順的成語帶意思

關於孝順的成語帶意思

發布時間:2023-01-27 01:57:00

1. 形容孝順的成語

形容孝順的成語有:

一、老萊娛親 [ lǎo lá yú qīn ]

1.【解釋】:表示孝順父母。

2.【出自】:西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3.【示例】: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魯迅《朝花夕拾·》

二、孝悌忠信 [ xiào tì zhōng xìn ]

1.【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2.【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3.【示例】:人以~是教,家惟禮義廉恥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三回

三、孝子賢孫 [ xiào zǐ xián sūn ]

1.【解釋】: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2.【出自】: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四、孝悌力田 [ xiào tì lì tián ]

1.【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2.【出自】:《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五、綵衣娛親 [ cǎi yī yú qīn ]

1.【解釋】: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2.【出自】: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3.【示例】:戲綵娛親,老萊子之孝。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祖孫父子》

2. 描寫孝心的成語及解釋

「百善孝為先」是一個名句,孝是一千古美德,數千年過後,「孝道」逐漸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為人標准之一。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許多關於描寫孝心的成語及解釋。

描寫孝心的成語及解釋 1

1、移孝為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2、綵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3、孝悌力田: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4、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5、子孝父慈: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6、母慈子孝: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7、移孝作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8、老萊娛親:表示孝順父母。

9、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10、烏鳥私情: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11、孝思不匱: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12、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13、孝子慈孫: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14、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15、孝悌忠信: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此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標准。

16、慈烏返哺:慈:奉養。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亦作「慈烏反哺」。

17、烏鳥之情:古時傳說,烏鴉有反哺之情。因以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

18、入孝出悌: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19、伯俞泣杖: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20、薄養厚葬: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盡心供養,父母死後卻大辦喪事,藉以炫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與孝心。

描寫孝心的.成語及解釋 2

1、扇枕溫席: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2、孝感動天: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的故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3、鹿乳奉親:講述了作為孝子怎樣冒著生命危險,想方設法得到鹿乳來奉養親人。

4、百里負米: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5、嚙指痛心:曾參入山打柴,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讓你知道。」

6、蘆衣順母: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7、湧泉躍鯉:講述了漢代姜詩與其妻的孝行。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8、懷橘遺親:陸績懷里藏兩個橘子,帶給年邁的母親吃。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9、扇枕溫衾: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10、行佣供母:行佣供母,二十四孝之一,說的是 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11、滌親溺器: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12、恣蚊飽血:拿自己的血喂飽了蚊子,讓他不要再叮父母。形容子女非常孝順。

13、嘗糞心憂:南齊人庾黔婁,任孱陵縣令。到孱陵縣赴任不滿十天,忽然覺得心驚膽戰,渾身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到家得知父親病重已兩天了。醫生說:「要想知道病情好轉還是惡化,只要嘗一點病人糞便,味道苦說明是好事。」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到夜裡,跪拜北斗星,叩頭乞求以自身代父去死。

14、乳姑不怠:唐代博陵人崔山南。他的曾祖母長孫老夫人年事已高,牙齒完全脫落。他祖母唐夫人每天早上盥洗後,都上堂來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婆婆長孫老夫人沒有吃過一粒糧食,數年身體依然健康。後來一天忽然病倒了,將全家大小全召集在一起,發願說:「我沒有什麼能報答媳婦的恩義了,但願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就好了。」

15、棄官尋母:宋代天長人朱壽昌,七歲的時候,生身母劉氏被嫡母嫉妒,於是不改嫁他人。母子不能相見已經五十年了。神宗時,朱壽昌)辭官不做,趕赴陝西,與家人告別時發誓不見到母親絕不返回。後來,尋訪到在陝西同州,終於找到了生母,母子歡聚。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3. 形容人有孝心的成語

忠孝兩全、孝感動天、孝子賢孫、返哺之恩、愛老慈幼
一、忠孝兩全
白話釋義:指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出處:唐·白居易《除程執恭檢校右僕射制》:「業傳將略,名在勛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
翻譯:業傳戰略,名字在勛登記;蘊天爵以修己,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二、孝感動天
白話釋義:孝感動天,《二十四孝》中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
朝代:元代
作者:郭居敬
出處:《二十四孝》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翻譯:虞舜,瞽瞍的兒子。本性孝順。父親頑固,母親愚蠢,弟弟象傲慢。舜在歷山耕地,有象為他耕種,鳥做的生產。他的孝心感動如此。帝堯聽到的,事情以九男,把兩個女兒嫁給,於是把天下讓給了。
三、孝子賢孫
白話釋義:指孝順的有德行的子孫後輩(多用於比喻)。
朝代:元·
作者:劉唐卿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翻譯: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順的有德行的子孫後輩
四、返哺之恩
白話釋義: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朝代:清
作者:蒲松齡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翻譯:你如果心裡有我,還請用樓住宅相假,讓我能以返哺的私
五、愛老慈幼
白話釋義:慈:慈愛。愛護老人與兒童。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老慈幼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翻譯: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護老人與兒童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4. 包含孝的四字成語介紹

孝的基本解釋是對父母盡心奉養,順從,帶有孝的成語你知道多少?下面請欣賞我給大家帶來的孝字成語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孝字基本字義
1.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敬。~廉(a.中國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潔的人;b.中國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道。~子賢孫。 2.居喪的事:守~。吊~。 3.喪服:戴~。~衣。 4.姓。
帶有孝的成語
孝悌忠信 孝思不匱 孝悌力田 入孝出弟 忠孝兩全 父慈子孝 披麻帶孝 孝子順孫 孝子愛日 入孝出悌 母慈子孝 移孝為忠 子孝父慈 孝子賢孫 忠孝節義 孝子慈孫 求忠出孝 移孝作忠 父嚴子孝 披麻戴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孝字相關成語意思
1) 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2)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3) 父嚴子孝: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4) 母慈子孝: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5) 披麻帶孝:指服重孝。

6) 披麻戴孝: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7) 求忠出孝:指尋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8) 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9) 孝思不匱: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包含孝字成語解釋
1) 孝悌力田: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2) 孝悌忠信: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3) 孝子愛日:指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能及時行孝。

4) 孝子慈孫: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5) 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6) 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7) 忠孝節義: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則。

8) 忠孝兩全: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9) 子孝父慈: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看了孝字成語的人還看:

1. 一差二錯的成語接龍

2. 關於孝順的成語故事

3. 關於孝心的成語故事

4. 孝開頭的四字成語集錦

5. 關於孝順的成語及解釋

孝順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我收集了關於孝順的成語以及解釋,供大家學習。

孝順的成語以及解釋

舐犢情深:比喻父母疼愛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犢、舐犢之愛)

椿萱並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榮萱茂、雙親猶健)

義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導子女。

(義方教子、教子有道、義方之訓、趨庭之教)

寸草春暉:指父母對子女教養的恩情深重,兒女竭盡心力亦難以回報。

(罔極之恩、昊天罔極)

無忝所生:勉勵人進德修業,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揚名顯親)

養生送死:指對父母應盡的孝道。

(晨昏定省、問安視膳、扇枕溫衾)

綵衣娛親:身穿綵衣逗父母開心,比喻孝順父母。

(承歡膝下、冬溫夏凊)

慈烏反哺:比喻子女報答親恩。

(烏鳥私情、扇枕溫被)

菽水承歡:指子女能克盡孝道。

(菽水之義、口體之養、承歡膝下)

孝子賢孫 忠孝兩全 移孝為忠 孝子愛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帶孝 忠孝節義

綵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入孝出悌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孝悌忠信 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此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標准。

老萊娛親 〖解釋〗表示孝順父母。

孝悌力田 〖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移孝為忠 〖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子孝父慈 〖解釋〗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伯俞泣杖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6. 表示孝順的成語及解釋

扇枕溫席
【解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溫席。”

孝感動天
【解釋】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的故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鹿乳奉親
【解釋】講述了作為孝子怎樣冒著生命危險,想方設法得到鹿乳來奉養親人。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百里負米
【解釋】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嚙指痛心
【解釋】曾參入山打柴,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讓你知道。”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蘆衣順母
【解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衣順母是《論語·先進》中的典故

湧泉躍鯉
【解釋】講述了漢代姜詩與其妻的孝行。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懷橘遺親
【解釋】陸績懷里藏兩個橘子,帶給年邁的母親吃。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扇枕溫衾
【解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行佣供母
【解釋】行佣供母,二十四孝之一,說的是 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滌親溺器
【解釋】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恣蚊飽血
【解釋】拿自己的血喂飽了蚊子,讓他不要再叮父母。形容子女非常孝順。
【出處】見前文《二十四孝》

7. 形容孝的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下面是我整理的形容孝的成語大全,歡迎閱覽。

關於慈孝的成語:

1、舐犢情深:比喻父母疼愛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犢、舐犢之愛)

2、椿萱並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榮萱茂、雙親猶健)

3、義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導子女。

(義方教子、教子有道、義方之訓、趨庭之教)

4、寸草春暉:指父母對子女教養的`恩情深重,兒女竭盡心力亦難以回報。

(罔極之恩、昊天罔極)

5、無忝所生:勉勵人進德修業,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揚名顯親)

6、養生送死:指對父母應盡的孝道。

(晨昏定省、問安視膳、扇枕溫衾)

7、綵衣娛親:身穿綵衣逗父母開心,比喻孝順父母。

(承歡膝下、冬溫夏凊)

8、慈烏反哺:比喻子女報答親恩。

(烏鳥私情、扇枕溫被)

9、菽水承歡:指子女能克盡孝道。

(菽水之義、口體之養、承歡膝下)

孝子賢孫 忠孝兩全 移孝為忠 孝子愛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帶孝 忠孝節義

描寫孝道的成語:

綵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大杖則走: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於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出處:漢·劉向《說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

冬溫夏清: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稱冬暖夏涼。

出處:北魏《張猛龍碑》:「冬溫夏清,曉夕承奉。」

冬溫夏凊: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出處:《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出處:《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父嚴子孝: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出處: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一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雞骨支床: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

老萊娛親:表示孝順父母。

出處:西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母慈子孝: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逆臣賊子:逆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處:《晉書·王導傳》:「逆臣賊子,何世無之?豈意今者近出臣族!」唐·陳子昂《請措刑科》:逆臣賊子,頓伏嚴誅。」

逆子賊臣: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處:《敦煌變文·降魔變文》:「唯有逆臣賊子,欲謀王之國政,懷邪抱佞,不謹風謠。」

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扇席溫枕: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衾: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席: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溫席。」

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烏鳥私情: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鴞鳥生翼: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孝思不匱: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出處:《詩經·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孝悌力田: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出處:《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孝悌忠信: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孝子慈孫: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出處:《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

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衣冠梟獍: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舊時比喻不孝的人。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梟獍。」

移孝為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出處:語出《孝經·廣揚名》:「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移孝作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出處: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忠孝兩全: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子孝父慈: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六:「須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與國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盡之理。」

8. 孝順的成語

關於孝順的成語主要有綵衣娛親、卧冰求鯉、寸草春暉、慈烏反哺、老萊娛親、蘆衣順母、入孝出悌、孝悌力田、移孝為忠、孝子賢孫、孝悌忠信、扇枕溫襲、菽水承歡、懷橘遺親、刻木事親、哭竹生筍、父慈子孝、王祥卧冰、伯俞泣杖等。

孝順的成語

1、綵衣娛親——也作「老萊娛親」,出自漢·劉向《列女傳》,意思是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來,該成語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2、卧冰求鯉——故事最早出自干寶的《搜神記》第11卷,講述晉代琅琊臨沂人王祥冬天為繼母捕魚的事情,被後世奉為奉行孝道的經典故事。房玄齡等編撰《晉書》亦收錄此事,元代郭居敬則將其列入《二十四孝》中。

3、寸草春暉——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該詞出自唐·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4、慈烏反哺——慈烏反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元·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韁,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5、入孝出悌——入孝出悌,亦作「入孝出弟」,意思是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該詞出自《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9. 孝親敬老的成語

孝親敬老的成語

孝親敬老的成語,中國是非常講究孝道的國家,自古以來就有關於孝道的故事,在文化教育里,孝順父母也是重點關注的內容,而且中國詞庫里還有大量的關於孝道的成語,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孝親敬老的成語。

孝親敬老的成語1

一、慈烏反哺

1、意思是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2、讀音:cí wū fǎn bǔ

3、引證

元 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韁,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譯文是經常談論馬有垂韁,狗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祥的烏鴉反哺。

4、例子

阿英《花鳥爭奇》:「慈烏反哺,有母子愛。」

譯文是慈祥的烏鴉反哺,有母子之間的愛。

5、用法:作賓語,定語

二、菽水承歡

1、意思是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2、讀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3、引證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入則孝,出則弟,怎離白發之雙親?到不如盡菽水之歡,甘齏鹽之分。」

譯文是入則孝,出則弟,如何遠離白發的父母?到不如把豆子水之歡,甜化鹽之分。

4、例子

菽水承歡,貧士養親之樂,義方立教,賢父愛子之心。

5、近義詞有菽水之歡,讀音 shū shuǐ zhī huān ,意思是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三、綵衣娛親

1、意思是指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2、讀音:cǎi yī yú qīn

3、引證

漢 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譯文是老萊子孝順奉養雙親,快七十歲,嬰兒娛樂,穿著五色綵衣,曾經取漿上堂,跌仆,於是躺在地為小孩蹄,有的美鳥鳥在父母身邊。

4、例子

你笑了,太好了,那小弟我綵衣娛親的任務已經完成,就先告辭啦。

5、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

四、晨昏定省

1、意思是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2、讀音:chén hūn dìng xǐng

3、引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不但將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一發都隨他的便了。」

譯文是不只是將親戚朋友一概拒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早晚問安,一個頭發都跟其他的.就行了。

4、例子

雖不能晨昏定省,但一定要常陪父母說說話聊聊天。

5、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五、寸草春暉

1、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

2、讀音:cùn cǎo chūn huī

3、引證

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是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正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4、例子

老師今天出了寸草春暉的作文題,就是在提醒大家要永遠記得父母之恩。

5、用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

孝親敬老的成語2

【綵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雞骨支床】 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敬老慈少】 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敬老慈穉】 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憐貧】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10. 關於孝順的成語

寸草春暉、必恭必敬、行佣供母、戲綵娛親、賣身葬父等。
1、寸草春暉
【解釋】: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出自】: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就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2、必恭必敬
【解釋】:恭、敬:端莊而有禮貌。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出自】:《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譯文】:看到桑樹梓樹林,恭敬頓生敬愛心,無時不尊我父親,無時不戀我母親。
3、行佣供母
【拼音】:xíng yōng gòng mǔ ]
【解釋】二十四孝之一,說的是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4、戲綵娛親
【解釋】:比喻孝養父母。
【出自】:《藝文類聚·孝引列女傳》:「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譯文】: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七十歲,經常穿五色斑斕衣服,作孩子開玩笑。上堂,故意倒在地上,為了博得父母一笑。
5、賣身葬父
【拼音】[ mài shēn zàng fù ]
【解釋】:是指家境貧困,父親死後沒有錢入葬,就變賣自身借錢安葬父親。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孝順的成語帶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紅本子有用嘛 瀏覽:276
正值中國傳統佳節重陽節 瀏覽:242
2018年重陽節搬家吉日 瀏覽:165
公安警察體檢抽三管血查什麼 瀏覽:489
老人機的卡轉到智能機卡要怎麼剪 瀏覽:430
城鄉居民和職工養老有什麼區別 瀏覽:916
個人退休金計算 瀏覽:84
重慶美團在什麼地方做體檢 瀏覽:275
居民養老保險認證軟體 瀏覽:407
佳木斯退休漲工資 瀏覽:4
珠海調整2020年退休金 瀏覽:61
國學第四課行孝敬長 瀏覽:289
翠翠孝順 瀏覽:817
湖北省2丨8退休金上調通知 瀏覽:597
國家養老保險怎麼補貼 瀏覽:133
弓形蟲體檢是什麼為正常 瀏覽:159
2018西安老年大學書法 瀏覽:812
泰州市養老保險報銷 瀏覽:301
退休金15年能自己交嗎 瀏覽:183
正能量農村養老金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