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北京退休工資為什麼長這么低

北京退休工資為什麼長這么低

發布時間:2023-09-04 06:18:17

Ⅰ 為什麼退休後工資少了

第一、繳費基數低,導致的退休工資低,因為養老保險的繳費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越高,繳費基數是通過影響我們的進出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進而影響到我們的退休金
第二、繳費年限少,導致了退休工資低,在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中,基礎養老金是直接和繳費年限掛鉤的。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二條工人退休以後,每月按下列標准發給退休費,直至去世為止:符合第一條(一)、(二)、(三)項條件,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90%發給。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80%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革命工作,連續工齡滿20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75%發給;連續工齡滿15年不滿20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70%發給;連續工齡滿10年不滿15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60%發給。退休費低於25元的,按25元發給。
符合第一條第(四)項條件,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90%發給,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護理費標准,一般不得超過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飲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80%發給。同時具備兩項以上的退休條件,應當按最高的標准發給。退休費低於35元的,按35元發給。

Ⅱ 退休後工資為什麼比上班的工資低

很多退休老人的退休工資高於辛苦上班的年輕人,你認為合理嗎?合理與不合理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回答,也不能只看錶面現象,應該一分為二的來分析
第一,確實存在著許多退休老人的退休工資高於目前辛苦上班的年輕人的工資,首先這兩種類別的人,不僅僅從工資數額上進行比較。年輕人暫時工資沒有,退休老人的工資高,是因為他們有的剛步入工作,工齡短,職務也低,所以相應的報酬也就少
第二,由於兩者之間的工作單位工作性質有所區別,導致工資工資之間存在著相對差異。有的退休老人退休於黨政事業機關,這部分的退休老人的工資相對來說就比較高。這一部分老人的退休金,相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而言,顯得比較高,是因為所工作的單位性質不同,發工資的渠道也不同
第三,如果一些老人退休於國企,這一類的老人退休工資相對而言也比較高,比如,金融企業,移動企業,電力企業,這樣的企業在職的時候發的就高,所以導致他們交的養老保險等都隨之而高,退休的時候必然他們的退休金也會隨之而高的,年輕人由於剛工作,工齡短,經驗少,職務低,死在的工作單位有所不同,所以導致暫時的低,這種現象是合理的
第四,有些退休老人退休與私立企業,這些老人的退休金就很少,基本都在2000左右,這部分退休老人的工資就遠遠趕不上年輕人們的工資,這都是歸於歷史的原因,當時這些私立期限發的工資就低交的保險基數都是最低數,所以退休後他們的工資也是最低。這一群人跟年輕人相比,還不如年輕人拿的多,你認為這樣合理嗎?
第五,退休老人的退休工資一部分人群高於現在年輕的人的工資,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工作了幾十年,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況且他們的職務工齡都比年輕人的要高許多倍,所以他們退休了,他們的工資待遇相應的有所提高,也是理所當然的
第六,退休老人的工資發放渠道是由社會人力社保來負擔,而年輕人們,尤其是在企業工作的年輕人們的工資,是由企業自身負擔。企業工資發放的高與低,一企業的盈利有關,一企業領導有關,同時,也與年輕人們對企業所做的貢獻有關,勞動報酬與經濟效益是相互掛鉤的,所以年輕人的工資暫時看上去低,這只是一個過渡階段
第七,退休老人的很多工資高於辛苦上班的年輕人,其實這種現象是合理的,也是公平的,他們也從年輕人經歷過,通過自己多年的付出。兩代人起點不同,年輕人不應該跟老年退休的人相比,由於工齡,經驗,職務,貢獻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很多退休老人的工資比辛苦,上班的年輕人要高一些,這也是一個正常的
第八,年輕人如果積極向上,努力工作,為本單位多做貢獻,表現優異的話,自己的晉升空間也很大,將來年輕人的勞動報酬也隨之增高。
總之,很多退休老人的退休工資高於辛苦上班的年輕人,這也是對老年人的一種關懷,體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勞有所得。年輕人應該奮發圖強,憑本事多勞多得。

Ⅲ 北京2020年退休漲工資公務員為什麼還不如企業漲的多

北京2020年退休漲工資,公務員為什麼還撲如企業,長的多?北京2020年退休,公務員沒有企業,就是國家正在縮小事業和企業的工資差別,新的舉措

企業退休養老金怎麼那麼低

企業退休金那麼低一般是之間繳納的基數,或者是繳納社保的年限比較短導致的,職工的退休金每一個人的標准都是不一樣的,所存在的工齡越長,那麼所涉及閉喊到的退休金就會多一些。
一、為轎鋒野什麼企業退休金那麼低?
企業退休金那麼低可能是之前所繳納的年限和繳納的基數比較低,不是所有的工人在退休之後都是工資偏低的,退休金的多少與之前交了多少退休金以及當地的政策規定是直接掛鉤的。一般來說,退休金能夠達到在職時期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就是目前的常態。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是: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比例))〕÷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是國務院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等因素,做了統一規定。例:50歲195個月、60歲139個月。)
(3)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實施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平均指數
二、個人繳納社保退休金的辦理流程是怎樣的?
(一)、個人社保退休手續辦理:
1、首先,在工作單位或當地社保局領取表格填寫相應信息。表格有《XX市城鎮從業人員退休登記表》(一式兩份)、《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表》。填寫完後由工作單位蓋章。
2.准備以下材料:勞動合同、《XX市城鎮從業人員退休登記表》(一式兩份)、《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表》、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1張1寸免冠相片、社保卡等到社保局辦理退休手續窗口進行辦理。
3.待審核通過並成功領取第一個月養老金後(養老金直接打到個人社保卡賬戶),辦理退休手續的當事人前到社保局拍照並辦理退休證。
(二)、辦理退休所需資料:
1、退休申請書(A4白紙手寫,並在名字處按手印);
2、申報人身份證復印件一份(原件驗訖),如屬代辦還需代辦人身份證復印件一份(原件驗訖);
3、申報人戶口復印件一份(原件驗訖);(包括戶主頁面和本人信息頁)
4、申報人在當地國有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或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開立的個人存摺(不受理銀行卡)的原件及復印件;
5、一張近期一寸免冠證件照片(用於辦理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證);
6、養老保險手冊(如屬一次性在我中心補繳完養老保險的可不用);
7、養老保險需交至申報退休的當月;
8、流動人員人事關系(檔案)管理手冊;
9、申報人填寫《職工退休核准(審批)表基盯》。(在人才大廈一樓社保窗口領取)
10、有副高級其以上職稱的退休人員,需提供職稱證書及批文的原件及復印件。
11、軍轉幹部需提供轉業證明及轉業審批表原件及復印件。
綜合上面所 說的,退休金是針對於退休的人員才會獲得的,一般退休金是與本人的工作年限,還有社保繳納的基數,同時還有當地的平均收入掛鉤,這樣才能確定出最終的退休金額,退休金是每月領取一次,而且退休金還會隨著生活水平增加而增加。

Ⅳ 工人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而不是工資,為什麼工人退休後的工資那麼低呢

靈活就業人員雖然在工作上能更隨心一些,也能通過自己繳納養老保險在退休後領到退休工資,但由繳納養老金的年限較短,並且通常投保的檔位通常是最低檔,也使得靈活就業人員在退休後所得到的退休工資非常少。

所以為了減輕負擔,目前很多企業在給職工繳納社保的時候,基數都比較低。但從現實來看,現在社會工資都比較高,特別是對於一些一二線城市來說,兩三千塊錢基本上招不到人,所以很多企業實際給到的工資其實都比較高,這時候企業在簽署合同的時候,都會按照基本工資加績效獎金的方式來簽合同。

其中基本工資都比較低,而績效工資則相對比較高,這樣可以按照基本工資來繳納社保,從而降低社保開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很多企業職工在職工資都比較高,但是他們實際繳納的社保卻比較低,有些人明明一個月工資可以達到上萬塊錢,但是實際繳納的社保基數可能只有三四千塊錢,這也導致他在退休之後實際能夠領到的養老金就比在職工資低很多。

Ⅵ 退休金為什麼比上班時候的工資還低呢

很多退休老人的退休工資高於辛苦上班的年輕人的工資,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種情況說明兩個事實,一是退休老人年輕的時候很努力,工資高,級別高,繳納的養老保險年限多,數額高,所以才能在退休時拿到五六千的退休金。作為一名退休人員,我知道,能拿到五六千的人其實是很少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原來的職位很高的領導幹部或者是高技術職稱的事業單位少數專業技術人員,一般退休老人的退休金只能是在四千元左右,不是很多人都能拿五六千退休金的。
二是說明年輕人還很年輕,正是需要努力的年齡。三千多一個月的工資的確是少了點,在工地搬磚、掃大街也不止三千多一個月,只能辛苦做這樣的一份工作,說明你的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再不好好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很難過上好日子,將來退休時,能拿到的退休金更少,只能勉強度日,不能安享晚年幸福的生活!年輕人要敢於同年輕人比工資高低,不要與老年人比退休金,退休金多少是一個人年輕時候所做貢獻大小的反映,退休金越高,說明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很努力,為社會所做貢獻的更多。
只有一個肯努力的人,積極奮斗的人,才能在年輕的時候過上好日子,晚年退休時拿到較高的退休金,享受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年輕人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學習上,而不是用在攀比老年人退休金上,整天抱怨上,怨天尤人上!現在的年輕人只要肯努力,月工資過萬的大有人在!怎麼不與這樣的年輕人比工資高低呢?

Ⅶ 為什麼退休工資比在職的低那麼多

因為退休工資主要依靠的是工作年限。而在他退休以後,社保什麼的這些東西都已經不再扣除,一次性發放下來。這就造成了以後的退休工資實際上比在職的要少一些的情況。
因為在職的除了工資。本身還會有一些獎金,比如說年底兌現或者是季度兌現獎金之類的東西,這個有時候占的挺大的一塊。
而退休的人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就乾巴巴的拿那點退休工資,所以說正常情況下一般的退休工資都不會很高,國內的退休工資也就是三四千塊錢就算比較高的了。
在職的普遍的比這個要高,上2000~3000。
這實際上兩者是沒有辦法做比較的,因為光五險一金這一塊就賺了一兩千的錢。再加上獎金這部分。所以說在職的時候,正常情況下就會比退休工資高一點。

Ⅷ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這是正常的。因為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平均工資也有高有低,國家傾斜照顧的力度也不一樣。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目前全國各地的養老金平均水平是不一樣的,有高有低,比如北京2019年養老金平均水平達到4157元,廣州2019年人均養老金水平3586元。

其實,對於全國所有企業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的計發辦法都是一樣的,其中決定條件之一就是各地的平均工資。

來看看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公式就是(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可見,之所以各地養老金產生差異,這是因為各地的平均工資不一樣,有高有低,參保人員的繳費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參保人員最低繳費越高,人均養老金水平比較高。

這是各地養老金水平不一樣的主要原因,經濟發展程度和平均工資高低的差異,這一點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就跟5個手指永遠不會一樣長一樣,各地的養老金水平也不會統一到一個標准,就跟各地的工資水平不可能統一一個標准一樣。

其實,經濟發展落戶的地區養老金水平不一定是低的,比如西藏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已經超過4000元,跟北京的養老金水平差不多;再比如寧夏2019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3413元,跟廣州的養老金水平也差不多。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些地方退休人員相對較少,而每年養老金調整時國家批復各地養老金調整方案時會對這些艱苦邊遠地區省份進行傾斜照顧,讓這些地區的養老金上漲水平相對高一些。

比如今年青海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213元,調整幅度5.14%,這個上漲金額跟北京人均上漲220元是差不多的。

所以,談到各地的養老金差異,這是正常的,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參保人員繳費也不均衡,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正常的,其實是養老金雙軌製造成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這一點是目前需要改變和縮小的。好在,現在很多地方上調養老金時,讓企業退休人員漲幅更高一些,比如江蘇、寧夏企業退休人員上漲5.5%,事退人員上漲不超4%。

綜上所述,各地養老金標准不一樣,這一點無可厚非,也不必質疑。現在需要改變的是企退和事退養老金差距。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由於我國的養老保險以前都是實行的地市級統籌,現在部分地方過渡了省級統籌,在每個統籌區內的繳費標准不統一,所以養老金的水平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即使到今後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養老金的差距也會長期存在。

雖然養老金的標准有高有低,其實並不是標准不一樣,標準是一樣的,比如養老保險繳費的比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退休年齡等,這些標准全國都是統一的,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來繳納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依法辦理退休,按月領基本養老金,這些標准在全國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養老金待遇水平,我國是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大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地理環境、氣候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等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只要全國的法律法規是統一的,大的政策規定和原則是統一的,也是允許養老金的差異存在的。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參保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綜合計算的工具,由於全國各地的繳費基數存在很大差異,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不統一,這些都是導致養老金差異的主要原因。

比如繳費基數,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省為單位統一的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來作為參照,各個統籌區還要結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情況來制定自己繳費的上下限,因此具體到地區與地區之間、單位月單位之間、個人月個人之間,繳費基數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於繳費基數的不同,加上繳費年限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有的繳費15年,有的繳費20年,最長的有40年左右,繳費年限不但影響到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影響記賬率的所得,同時還要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

除了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等因素以外,引發全國養老金比較大的因素還有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月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方和經濟落後地方,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差距也非常大,東部與西部的差距很大,一線城市和普通城市的差距也比較大。之所以要在養老金的計算中加入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元素,主要就是要將養老金的高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成果進行掛鉤,進行對接,體現退休人員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養老金,從全國來說的繳費規則、退休的年齡、養老金的計算標准都是統一的,但是由於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比較大,所以養老金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而這種差異會長期存在,即使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這種差異也是會永遠存在的。

退休金是一個通俗叫法。在養老金並軌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等退休人員,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以後,所有的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都是基本養老金。無論是退休金,還是基本養老金,二者的計算方式全國各地是統一標準的。但是,由於每個人退休前的收入不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金額不同,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下面,根據我多年退休經辦工作經驗,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不是所有人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待遇都叫退休金

1.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領取的為退休金,退退休待遇主要包括:生活補貼(主要是退休金),政治補貼(如黨員活動經費,幹部讀書看報費用,退休黨員慰問等),統籌外補貼(如採暖費報銷,房屋提租補貼等)。對於這部分群體,我們通常成為「老人」。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主要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2.2014年10月,養老金雙軌制逐漸退出 歷史 舞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2014年10月以前參加工作,但是還未辦理退休的人),過渡期10年,此期間退休的,退休金採取保底限高的計算方式,新老計算標准對比,就高不就低。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的人),與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退休後享受基本養老金。

3.企業和靈活就業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計算方式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

因此:

1.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

2.養老金改革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3.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二、為什麼全國各地退休金的標准不一樣?

雖然退休金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全國是統一標準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計算公式中的每一個計算因子是有很大差異的。

1.退休人員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有高低差異。無論是退休金還是養老金,都與個人工資收入成正比。退休前,個人工資收入越高,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人來說,在按退休前工資收入折算後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對於企業職工來說,養老金繳費基數就高,每月進入個人賬戶養老金金額就越多,繳費指數就越高。

2.退休人員退休前的繳費情況有明顯差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在並軌後,才開始繳納社保費用。對於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但是企業職工以上年度月均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以上年度全口徑平均工資,按60%~300%進行選檔,作為當年的繳費基數。

3.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每年都有變動。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包括:上年度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累計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比例、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個月:55歲,170個月;60歲,139個月)。這些因素都是變數,個別因素也許會一致,但是很難保證都一致。

寫在最後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即便是雙胞胎,雖然都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是遺傳的基因也會略有差異。退休金(養老金)也是如此,雖然計算方式相同,但是計算的因子不同,進而,導致全國退休金(養老金)的標准看似是不同的。其實,不是計算標准不同,是每個人計算出的退休金(養老金)金額不同。

養老金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趨於一致,但是金額的差距依然存在,對此,你怎麼看?

關於退休金(養老金)的有關問題,歡迎留言!

中國的人社部厲害!

退休金實際上是沒有標准。退休地方不一樣、退休年齡不一樣、繳費年限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養老金都會不一樣的。

養老金計算公式

目前,退休金又叫養老金,我們國家叫做基本養老金。我們社保繳費產生的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另一種是等於 (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實際上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乘以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 社會 平均工資,就是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因此,兩種計算公式是相同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一)我們可以根據基礎養老金公式得出: 基礎養老金跟所在省市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相掛鉤 。

(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 ,實際上就是本人的繳費檔次的平均值。平時大家都是按照60%~300%的檔次繳納社保的,因此我們平均指數一般都在0.6~3之間。

也就是說, 基礎養老金跟當年的繳費基數和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有關 。

(三) 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 相關。繳費年限是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疑問: 有人說,在一個地區社平工資是5000元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和在社平工資是8000元的地方按5000元基數繳費,退休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由於跟繳費年限掛鉤,基礎養老金可以具體到每一年乃至每一月。

如果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6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5000元社平工資的地區當年繳費指數就是1,退休就能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退休時 社會 平均工資是1萬元,那麼就會每月領取100元的基礎養老金。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當年的繳費指數是0.625,退休能夠領取0.8125%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按比例計算,退休時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 社會 平均工資漲到16,000元,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130元的基礎養老金。

這種情況下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養老金居然每月高出30元,明顯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劃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余額,實際上是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加上歷年國家公布的記賬利率所得出的記賬利息。

(一)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本人的繳費基數相關 。因為個人賬戶累積的原始錢數恰好等於繳費基數的8%。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每年的記賬利率有關 。過去的時候,我們的記賬利率是由各省市根據投資運行情況公布,一些地方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布記賬利率,當年就高達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跟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有關 。退休年齡越大,養老金計發越數越少。40歲是233個月,70歲是56個月。相同個人賬戶金額下,4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到7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4。

過渡性養老金

實施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共同養老的方式,都被稱為統賬結合制度。一般都是從1995年到1996年開始改革養老保險計發方式的。

在實施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職工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會額外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各省市並不相同,有的參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只不過繳費年限是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有的是視同繳費年限,有的視同繳費年限,直接確定為視同繳費指數是1。情況非常復雜,而且過渡系數全國從1%~1.4%不等。

過渡性養老金的好處是跟 社會 平均工資相關的。

結語

雖然說我們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但是由於各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不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不同等因素導致養老金的計算結果和水平都不一樣。

畢竟 社會 平均工資決定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養老保險繳費等很多因素,因此按照各地社平工資計算養老金待遇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機關事業單位每人創城獎勵每年都在兩萬左右,(含退休人員)相當於企業退休人員幾年漲的退休金?創城獎勵就該機關事業單位集體貪污?創城那是每個城市人的事,不是那一個科室的事。

這就是中國特色!!!地區差異!單位差異!上下級差異!工農差異!就只有中國搞得出!!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養老金各地區有不同的標准,主要就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消費水平也不同,各地區的人均收入不同。

比如,黑龍江鶴崗,屬於五線城市,消費相對就要低一些。房價也要低一些,畢竟這個城市的經濟,就目前來看,比不上大部分五線城市。人均收入低,社平工資也就低,養老金也就偏低。

反觀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收入要高很多,消費水平自然也就高,房價也居高不下。人均收入高,社評工資高,養老金也就要高一些。

養老金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根據當地的生活水平來定的。如果在北京領著高額的養老金,到鶴崗這樣的五線城市生活,相信一定會比在北京幸福。畢竟日常消費的差異,在物質層面,會讓你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如果在鶴崗領著偏低的養老金,到北京生活,很有可能那點養老金只夠繳納物業費的。

所以,這樣的差距是無法彌補的,畢竟在一線成活的退休人員,要活得好,在五線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員,要活的起。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退休金的計算公式全國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在過渡性養老金公式最後面的系數發達城市高點一般城市低奌,低的0.12高的0.13~0.14。標准差距大的主要是機會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差距,而地區之間的差距不大,地區之間差距主要體現在 社會 平均工資不一致,有的高有的低,這是正常的,一線發達城市生活水平高,物價高,社平工資高養老金多一些,三四線城市生活水平低,物價便宜,社平工資低,養老金少一些這很正常。

但是有些規定相差太遠就有失公平了。比如都是「中人」都有過渡性養老金,都有視同年限,但視同指數的規定,企業是各地規定一個固定值,有的省市為1.4有的現定為1,事業單位更是離奇。視同指數以職級分高低,如副高5級為1.9887,副高七級1.657,而企業副高與普通工人樣,統一規定為1。都是同一職級懸殊相隔太大,養老金出現成倍差距,象這種現象全國就應該統一。不然對有職稱的企業人員是一大打擊。如果國家不糾正這種亂象,將來大學生還有誰到企業工作?還有誰去讀理工科?這不是人為造成的不合理嗎?目前國家在考慮社保資金全省內和全國內調撥使用,盡量使資金平衡。但在養老金計算規定上,不要全國各地一人把號各吹各的調,要在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特別是「中人」視同指數的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

國家應該統一退休工資標准才行。

閱讀全文

與北京退休工資為什麼長這么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火龍果為什麼被稱作長壽果 瀏覽:947
老人去逝七周年如何紀念 瀏覽:343
長壽菜包子 瀏覽:635
70歲老人婦科出血 瀏覽:799
老年策劃活動的得與失 瀏覽:981
周口養老金補繳 瀏覽:957
坐立前屈怎麼養生 瀏覽:109
有關重陽節的卡片 瀏覽:366
西安養老忘申報怎麼辦 瀏覽:171
2015年鎮江平均養老金 瀏覽:631
老年人膝關節酸損如何治 瀏覽:939
街道辦事處的退休年齡規定 瀏覽:288
巫溪到長壽 瀏覽:314
敬老院表演什麼好 瀏覽:327
王陽明其實活了80歲 瀏覽:794
50幾歲的人如何鍛煉養生 瀏覽:791
長壽的壽的組 瀏覽:442
怎麼算養老金上漲 瀏覽:977
春節體檢提前准備多久 瀏覽:136
久卧鋪老人掉黃色粉是什麼病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