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事業單位為什麼退休金那麼高

事業單位為什麼退休金那麼高

發布時間:2023-08-31 09:56:50

㈠ 為什麼事業單位退休金比企業高

1.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的計算方法與企業內部員工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和職稱、職級以及各地的經濟情況相關。

2.事業單位的工作穩定性比較強,更加持久,能夠留得住員工,而且由於環境制度的不同,事業單位的福利和薪資狀況都比較好,更加能夠留住員工,讓員工享受更高的退休金。

3.而且養老金進行支付的金額也不相同,養老保險級別是從不等。而其中企業發展一般是按最低生活標准為員工進行繳納社保的,事業單位主要是按實際工作福利待遇來繳納繳費的基數,一般為社會經濟平均工資的100%以上。

為什麼事業單位退休金比企業高

㈡ 養老金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更高了,怎麼回事

大家好,很高興見到大家,咱們這期內容就來講解一下,養老金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反而更高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在2014年10月份之前,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都是根據個人的工資汪渣慎和工齡計算的,在一般情況下,養老金替代率都能達到70%以上,而部分退休人員甚至能達到90%以上的養老金替代率,那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只有40%-60%,兩者的差距可想而知。
而從2014年10月份開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就開始改革了,養老金也實現了並軌,但是在養老金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反而更高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困敬1、視同繳費年限長
對於目前的退休中人來說,養老金雖然按照新老辦法對比的方式確定,但是在按照新辦法計算時,退休中人的視同繳費年限都是比較長得,又因大部分地區的過渡性系數比基礎養老金的計發系數高,所以很多退休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反而是比基礎養老金還要高的,那兩者加起來的話,就造成了退休中人的養老金也比較高。
而且視同繳費年限比較長的情況下,按照新辦法計算的繳費年限也比較長,比如退休中人的工齡是39年,在視同繳費年限為31年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計算的繳費年限都能達到70年了,即便是繳費每滿一年養老金就只有100元,那麼在繳費年限計算到70年的情況下,養老金也能達到7000元了,所以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才會這么高。
2、有「控高保低」的政策
在十年過渡期之內辦理退休的中人,養老金是按照新老辦法對比的方式計算的,而為了保證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不降低,國家還設置了一個梁肢「控高保低」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下,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只會比之前的高,而不能比之前的低,如果比之前的低了,那養老金也會有一個 保 低 的政策。
3、職業年金
從2014年10月份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就為在崗職工繳納職業年金了,而根據在崗職工的繳費基數來說,大部分職工的職業年金都是比較高的。
比如在近期咨詢我問題的一位粉絲朋友,截止到了2021年12月底,他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就已經達到10萬元了,再算上2022年的這幾個月,可以說大部分在崗職工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都是在10萬元左右了,這在他們退休之後,僅職業年金的待遇就不會太低。
總結以上的3個方面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比之前高,也是屬於正常的情況,畢竟各地的經濟水平都在發展,那以新辦法計算養老金時,退休待遇當然是逐年走高的了。

㈢ 為什麼有些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員工工資比企業退休的員工工資多

一.機關事業退休員工養老金比企業退休員工多的認知與結論,是完全正確的。

從總體上評估,不是「有些」退休員工,而是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的養老金,相比企業退休員工的養老金要多。誠然,企業退休員工中養老金較多的也不乏其人,但那是少數大中型國企,或蘢斷行業的高管或少數白領員工,但他們在全國企退員工中的佔比,應該極低。

在全國億萬企退員工中,真正打折壓低繳費的中小微民營企業退休員工佔比應該很低,多數尚未退休。這說明在存量企退員工中的國企退休員工佔比,是很高的。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既定的客觀事實:目前公認的所謂退休養老金差距矛盾,實際上就是國企退休員工,與機關事業退休員工的待遇差距問題。

上述分析與解讀所得出的結論,與本題目的認知是完全一致的,應該是客觀公正可信的。那些把存量退休人員養老金普遍偏低的原因,歸結為壓低基數、打折繳費的說法,是完全不正確的解讀,似有轉移焦點與混淆視聽之嫌。

二.機關事業退休員工養老金,相比企業退休員工多的政策原因分析。

綜合考察梳理企業與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的 社會 實踐,我們總結歸納造成目前機關事業退休員工,相比企業退休員工養老金多的原因如下。

1.雙軌制政策並行運作是主導因素。這是造成機關事業退休員工,比企退員工養老金高的根本性政策原因。這種較大差距矛盾是由新、老計發辦法本身存在的替代率水平差異所造成的。

2.平均工資水平差距是重要原因。機關事業退休員工的養老金,比企業退休員工多的原因,在於平均工資水平明顯偏高所致。這也是所謂的多繳多得養老金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3.計發辦法存在差異是基本原因。養老並軌改革不僅應該實現並達到基本制度與模式框架上的統一,而且應在核心的計發辦法上實現統一。視同年限繳費指數的推陳出新,以及強力普及職業年金,讓制度並軌的預期目標遙不可及了。

提問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沒有經過大量充分的調查,就這樣籠統武斷地發出這樣的提問,有失偏頗,不是所有機關事業單位的人退休工資比企業工人高的!

本人是個公務員退休的,說公務員名義好聽,但拿到手的退休工資要比我所在地的安慶某國有大型企業的工人,每個月到手的退休金要少2700多元錢!這就是事實!

要說我的工齡也有46周年了,職務、級別也不比這個國有大型企業的同級別的人低,本人入伍後一直在條件最艱苦的西藏邊防部隊,既出國打過仗也參加過西南(北)的剿匪平叛,但一說出待遇問題,上級領導總是說是"公務員是沒有這些待遇的",對此,我也認了。

對公務員的工資待遇高一說,我並不反對,但要看在什麼地方!例如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不可否認是高;我所在的城市只是個三、四線的小城市,能比嗎?天壤之別呀!有可比性嗎?再說北京、上海和河南省和我省的六安市等幾個地方男性退休人員滿65周歲、女性滿60周歲有享受高齡補貼,我們有嗎?

一般在網路媒體上提出問題一定要經過廣泛深入調查後,要客觀公正事實求是地提出來,不然憑借著自己的想當然亂講,很容易引起很多涉及到自身利益關系的人反感,不要人為地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為好。

樓主你好,為什麼有些機關事業單位的人群,退休工資待遇比企業單位退休工資待遇要高呢。其實這個問題是有目共睹的,一般情況下從企業單位里退休,他獲得養老金的替代率大約是40%~60%左右。但如果說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那麼獲得養老金的替代率大約是可以達到70%~90%。二者之間是有明顯的差距。

再加上本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可能自己的工資收入相對於企業單位來說要更加的穩定一些,那麼這樣的話也就意味著更加高一些,所以說退休以後所獲得退休金的待遇本質上來講也是比較高的,但實際上在現實操作中,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在交納基本養老保險的過程中,嚴格的按照本人的收入來進行交納,同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還建立了年金制度。

那麼這兩方面,都有助於提高自己養老金的待遇,反觀企業單位這邊,由於企業單位為了降低自己的用工成本,那麼很多企業都是為選擇最低的繳費標准,來給自己的員工繳納相應的社保待遇,而且在交納社保待遇的過程中還沒有建立年金制度,所以說這樣一來的話,那麼退休以後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自然會比較偏低。這就是為什麼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之間退休金待遇有所差距。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企業職工退休金低的主要原因是,個人賬戶余額原來沒有計算利息,比如1987年社保交費月2元左右,由於沒有計算利息,導致個人賬戶余額無法與通貨膨脹同步,社保基數的逐年遞增是與通貨膨脹同步的,可個人賬戶余額確沒有與通貨膨脹同步,導致早期交費的企業職工還不如沒交費的事業編制人員(事業編制沒交費視為交費年限)大家都知道補交社保時是按照上一年度的社保基數補交斷檔社保,不按照實際年份繳納?為什麼設定這種標准呢?原因就是社保基數增加實際是和通貨膨脹相關,1987年的2元錢和如今的300元是同樣的價值,可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個人賬戶余額 139,這就使早期交費的企業職工吃虧了,如果是按照上一年度社保交費基數 交費年限,那企業職工退休金就和事業編制退休人員差距小了,42年工齡的企業職工個人賬戶余額還不足10萬元錢的太多了,如果按照上一年度交費基數乘以交費年限,那42年工齡個人賬戶余額可就幾十萬了。退休金也就和事業編制差不那麼多了。

為什麼有些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員工工資比企業退休的員工資多?

就目前來講,雖然養老金並軌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參加的都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而且繳費方式、計算公式也都一樣,可兩者之間的退休金確實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實,這種差距的存在是有客觀原因的。

第一、兩者之間的繳費基數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都是統一按照本人所在地上年度的 社會 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一般都在100%以上。而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不太好,或者是為了節約生產成本,都是按照最低檔位的繳費基數來為職工繳費。根據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越高,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的原則,企業職工從繳費開始就巳經決定了將來退休時的養老金要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低。

第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差別。企業單位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巳經實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他們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是按照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工資來計算的,你繳了多少就是多少。而機關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1日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金。為了不使他們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吃虧,國家不但把他們並軌前的工作年限算作視同繳費年限,還另外增加了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

在計算養老金時又都按照社平工資的100%以上的繳費指數來計算視同繳費年限。而且還釆取並軌前的老辦法和並軌後的新辦法兩種計算退休金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如果用老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比新辦法計算的待遇更高時,就按照老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發放; 如果用新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比用老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更高時,在發放老辦法計算出來的待遇的基礎上,再對高出部分的待遇用10年過渡期的調節比例,以每一年10%的比例與老辦法的待遇加起來發放。由於機關事業單位的繳費基數比來就比企業職工的高,現在又把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合起來計算養老金,他們每個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都要比企業職工多不少,最後拿到手的養老金自然要比企業退休職工高不少了。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於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等方面拉開的差距,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的退休金自然要比不少企業退休員工的退休金多不少啰。而且這種現象要一直等到2024釆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10年過渡期結束以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拿得多一點,是因為有國家的大政方針,比如我昨天到帳的今年增加的退休工資是1596.84元。記得,有三項收入是企業所沒有的,1,離退休人員生活補貼及書報費前久到帳3750元。1680元,不知道何錢?有人說是前段時候的疫情補貼,不是人人都有,2,多年前的改革性補貼,這是機關事業單位才有的。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企業退休的人歸社保局發養老金,我是事業,主管局找過社保中心要求將退休的幹部發的退休金轉到社保,但人家拒絕了說你們管你們的。所以,我們的退休工資,離退休人員生活補貼,一直仍然由文化和 旅遊 局發放!由財政撥款。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相比,職工退休養老金差距太大了,其中的原因非常簡單。

首先 ,退休制度改革,我國首先是在企業實行的,廢除了退休養老金按工齡和崗級拿退休工資的計算辦法。改革前無論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都是根據職工退休前的工資為基數,再乘以系數進行計算,比如三十年以上工齡系數就是0.85,三十五年以上工齡系數就是0.9。企業退休制度改革後 ,是以工齡長短,繳費高低,以及上年度當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水平等三個方面綜合計算退休養老金。

企業退休改革從1992年就開始實行了,但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改革卻是二十多年以後的事了,無形中造成了雙軌制,導致機關事業單位長期不用繳納養老保險 卻可以享受高額的養老金。這二十多年恰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雖然比不上個別壟斷性的大型國企,但是比那些無數的中小企業強很多。水漲船高,再加上退休制度一直不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就比較高了,慢慢地就與企業退休人員拉大了距離。

第二,長期以來,某一個地區在崗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結構和工資體系基本一致,且一直可以分享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但是企業可就花樣太多了,有效益非常好的壟斷性央企國企,有效益一般的大型地方企業,還有一直在市場中苦苦掙扎的中小企業,更有成千上萬關停並轉的各類企業。

這些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就更奇里古怪,有的交的很高,有的按所在地區的平均水平交,有的按最低水平繳納,在前些年甚至有的工廠連職工的養老保險都欠交。這么多企業平均下來,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水平怎麼可能高?

第三,企業退休養老金制度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經歷了許多坎坎坷坷,是是非非,但所有一切都是企業職工在默默承受。比如,改革初期制度不完善,有些企業根本就沒有給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過了許多年後職工才發現自己沒有養老金賬戶,損失難以挽回。

比如,對於企業,有的地區是省級養老金統籌,但有的地區是市級養老金統籌,二者的差距是比較大的。都是中部地區,河南和安徽就是市級統籌,但山西就是省級統籌 ,這就是太原市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遠低於合肥市和鄭州市退休職工的主要原因。

第四,企業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職工的壓力也非常大,企業改革已經是家常便飯,職工下崗轉崗也司空見慣了。反觀進了機關事業單位就如同進了保險箱,端了金飯碗,二者真的難以相比。一個下崗職工連交養老保險都困難 ,拿什麼談退休養老金的高低 ?

好在國家也看到了這些,也在側重照顧企業退休職工,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也開始繳納養老保險,無奈的是,企業退休職工太多,所以照顧也是有限的,大家應該理解國家的難處。

產生題目所說結果的原因,主要還是由於過去實行的養老制度雙軌制。其實,過去我們的養老制度分分合合,也是經歷了很大變化的。

1951年 ,國家公布並實施《勞動保險條例》,對於部分企業建立了勞動保險制度,相應的養老金有勞動保險基金承擔。勞動保險基金有工會部門管理。

1957年, 我國《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公布並實施,標志著我國真正建立了退休制度。相應退休制度,主要是根據工齡發放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實際上還有一定的生活補貼,這個就不是國家統一的了。

1969年 ,國有企業停止計提勞動保險基金,也代表著勞動保險制度的終止。所有的養老、醫療、工傷、生育等待遇都改由國營企業的行政方負擔。這樣不管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還是企業退休人員,都是有單位或者國家來養老。

畢竟當時是「大鍋飯」時代,大家的退休待遇差別非常小。

1978年 ,國務院公布並實施了《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有關退休制度,也明確有關退休待遇的標准仍然是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

1991年 ,我國全面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過最初的待遇機制仍然保持1978年的標准。

1995年, 國家進一步建立了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機制,相應的養老待遇開始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轉變。大家退休辦理的基礎養老金是20%的社平工資,非常平等。另外一部分待遇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當時的劃入比例是11%,計發月份是120個月。但是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很低,相對貶值非常快。參加工作較早的老人可以計發過渡性養老金。

2005年, 為了增強養老保險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國家又改革了養老保險制度的計算辦法,才形成現在的養老機制。對於建立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有參保繳費年限,或者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仍然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2014年10月 ,機關事業單位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仍然使用的是1978年的計算辦法。改革以後,2014年10月之前的繳費年限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模式跟企業退休人員類似。但是時間是不一樣的。

以上就是 有關制度的差異 ,但企業和機關事業都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大家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是統一的了,也就實現了並軌。

即使是養老保險制度 並軌以後 ,也不代表大家的養老金待遇會一致。隨著過渡性養老金的逐漸減少,現在的養老金機制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機制。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待遇才越高。

所以,未來養老保險制度的平等,只是計算方式上的平等,而不是養老金上的絕對平等。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計算辦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與企業職工並軌,養老金暫按2014年9月30日預發,具體金額尚未到位,高低尚未揭牌。預計仍會高於企退,最最不公平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仍享受所謂的精神文明獎和啥子安全獎,金額高達數萬元,僅此一項就達到或超過企退人員的年養老金的總額。意思不是說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該享受,而是應該一視同仁。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資金來源不同。世界上各個國家軍公教人員和企業人員待遇都有差別,前者由政府財政供養,工作相對穩定,他們在職時都按職級、職稱付給薪酬,退休後也按級別付給養老金;而企業系多勞多得,自負盈虧,效益好時收入就高,交的養老保險金也高;效益差的養老保險金交得低,所以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比起來,有高有低,並非人人都低。

二是部分企退人員心態不端正,總覺得自己比農民高一等,想和軍公教人員平起平坐,所以感覺自己退休金低了。如果和農民比一比,就會增加滿足感了。

三是機關事業單位入職門檻高,人才培養成本大,家庭投入多。工作崗位責任大,要求高,退休後的待遇因此也有區別。

四是有些企業人員當初按最低標准和最短年限交養老保險,退休後卻要求得到較高養老金,夢想天上掉餡餅,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啦!

㈣ 為什麼事業單位退休金比企業高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福利管理水平具有較高的主要原因是養老金福利的計算和分配方式方法與企業內部員工可以完全不同。據了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直接與他們的職稱、職級以及各地退休補貼的具體標准有關。事業單位可以領取的養老金數量主要按照工齡計算,10年工資的60%,10年到20年的70%,20年到30年的80%,30年到35年的85%,35年以上的90%,加上對公職人員的補貼和福利。

拓展資料:
養老金(pension)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從2005年開始至2015年,盡管中國政府連續第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由於受養老金水平差異較大、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影響,社會各界並不「領情」,相反,卻是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下降的不滿和質疑。
養老金占工資比例連降九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 截至2020年8月,全中國31個省份均已落地實施養老金調整工作。2020年養老金平均漲幅為5%,各地都對一些特殊群體落實了傾斜政策。
2021年4月,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總體調整水平為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
2015年6月29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5年7月13日。伴隨著養老改革的扎實推進,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基金規模不斷擴大,養老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應時出台。8月2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由國務院近日正式頒布實施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
這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史上的一項大事和重大突破,標志著數以萬億元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新力量。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㈤ 為什麼有的公務員退休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高看看這四個原因

有人說,公務員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比企業退休人員高。其實,具體原因有這樣幾個:
第一,養老保險改革的銜接問題。2014年10月公務員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他們也是有退休待遇的,兩種養老待遇必須要進行銜接。
不可能說,因為實施養老保險制度,就把之前的退休待遇全部清零吧?那樣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就推動不了了。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模式,跟過去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完全一樣的。改革前的工作年限,社會保險費由國家繳費,個人不用繳費,人們一般也稱為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模式,跟企業退休人員的也基本上差不多。
為了防止新辦法計算出來的養老待遇過高,國家還設立了10年的過渡期。明確實施新老辦法退休待遇比較。如果新辦法退休待遇高,則在發放老辦法退休待遇的基礎上,發放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出了一定比例。
第二,退休公務員的工作年限更長。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一般非常穩定,從事工作以後幾乎沒有失業或跳槽的情況。多數人退休時的工齡都長達40多年,計算養老金的時候待遇都是非常高的,畢竟養老金計算公式的基本原則都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而企業退休人員,由於工作崗位的流動性,一般繳費年限會受到影響。而且,私營、外資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等群體,都是從1991年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才繳費的,繳費年限要短得多。
第三,繳費基數高。正常來講,我們的繳費基數是從60%~300%的社會平均工資之間選擇,按照本人上年度的工資來確定。很多企業和個人為了減輕繳費負擔,都會按照最低基數給職工申報社保。這種情況下,也導致了未來他們的退休待遇低。企業不按真實基數繳費,勞動者是可以維權的。
像公務員群體都是嚴格按照國家的要求來為大家繳納養老保險的,不會出現高待遇低繳費的情況。
第四,國家還為公務員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這實際上,也是對標國有企業早已建立的企業年金制度。職業年金的繳費比例鬧團旁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5倍,也能提供相當一部分的養老待遇補差。
液橡其實,公務員的退休養老金待遇並不比一些國企的退休職工高。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國企退休職工的繳費年限長、繳費基數高,最終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待遇也高。
目前,養老金待遇低的群體,主要還是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參保的私營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退休人員。
所以,養老金待遇低的問題,情況確實比較復雜。找一份好工作,才是或穗能有一份較高養老金的有效保障。

㈥ 事業單位退休金比在職工資高

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退休工資確實比上班要高一些。因為除了固定的待遇之外,他們退休以後的公積金等各種保險都行寬叢已經不用再扣。所以說收入就等於增加了一塊。
但是我們要明白,這一塊是他們長達幾十年的繳納所累計的。是在職的普通人所不能夠比的。
有些人只看到他們退休金高,不知道他們付出的辛苦拿到退休金,至少要工作30年難的甚至要達到40年,才能拿到相對高一點的退休金,這個數目其實並不太高。大部分地區的退休金也就是兩三千塊巧做三四千塊。這是對普通人而言,但是對公務員來說,他們的收入就要高得多。發達地區的公務員,一般退休檔櫻工資都在萬元或者萬元左右。另外事業單位比如說教師的退休金也不少。
不能僅僅看他們退休金多少,而要看他們付出的多少。這樣的比較才有意義。

閱讀全文

與事業單位為什麼退休金那麼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春節送什麼衣服 瀏覽:832
農民轉城鎮養老保險 瀏覽:907
她50歲英語 瀏覽:759
孝敬父母7人情景劇劇本 瀏覽:420
老年養生中葯材有哪些 瀏覽:191
星級養老機構評定怎麼寫 瀏覽:995
老年保健協會健康普查活動 瀏覽:890
老年人志願者服務隊活動文章 瀏覽:281
建築公司瓦工退休年齡 瀏覽:31
周末養生模式怎麼開啟 瀏覽:499
鄭達到了退休年齡嗎 瀏覽:340
養老金保險哪個劃算 瀏覽:316
夢見女方父母勸妻子離婚什麼預兆 瀏覽:367
父母為什麼要孩子學習 瀏覽:152
七言絕句寓意重陽節的 瀏覽:508
機構養老外界環境 瀏覽:208
水純養生靈怎麼樣 瀏覽:166
表示父母對子女慈愛的成語有哪些 瀏覽:422
職工未到退休年齡死亡養老保險 瀏覽:399
老年人每天該補ve多少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