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教師退休工資與職稱有關嗎

教師退休工資與職稱有關嗎

發布時間:2023-07-10 09:16:47

A. 2024教師按職稱領退休工資

若退休教師的養老金真不再與職稱掛鉤了,那麼評職稱這條賽道上的競爭會大大降低,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可以放在教學上,學生將進一步受益。
「評職稱」,這是事業編制的教師在職業生涯中都繞不開的一件事,競爭強度甚至不亞於考編,原因就在於職稱的評定不單要專業能力達標,還要從思想品德、知識水平、業績成果都諸多方面進行考核,每一項都有具體的標准,項項達到是很困難的。
教師職稱分為5個等級13個檔,分別是正高級、高級、一級、二級和三級,正高級又對應4個小級,高級和一級又分別對應3個小級,二級和三級分別對應2個小級別和1個小級。
自2011年擴大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之後,中小學教師也可以參評與教授級別一樣的正高級職稱。自這時起,無論是高校教師,還是中學教師、小學教師,對評職稱的熱情度就更高了。
廣大教師之所以熱衷於評職稱,原因除了薪資待遇會相應的提高之外,相關的績效、補貼等福利也會相應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教師隊伍中的地位會提高,這是榮譽的象徵。
無可否認的是,職稱高是教學水平的一種體現,評職稱在很大程度上能通過競爭來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形成「你追我趕」之勢,提高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但是弊端也是有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有些教師會一門心思的沖著評定高職稱去,為了迎合評定而展開工作,佔用了余則態教書育人上的時間和精力,本質上是一種「本末倒置」。
說豎源白了,正是因為職稱越高,薪資福利待遇越高、越有成就感,才使得教師熱衷於評職稱。倘若待遇福利方面不再與職稱掛鉤,那麼肯定會降溫,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可以放在教學上,也算是一件好事。
前段時間就傳出,自2024年起,教師退休後的養老金不再與職稱掛鉤了盯搏。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職稱熱」的現狀也能初步得以緩解。
但養老金不再與職稱掛鉤的消息,真實情況確實如此嗎?我們不妨結合養老金並軌,來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養老金計算方式,新老辦法交替,老辦法依然掛鉤職稱
大家都知道,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在2014年10月份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迎來了一次新辦法和老辦法的交替,設置了從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為期10年的過渡期。
對於在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在制度改革後退休的事業單位人員而言,他們屬於「退休中人」,10年過渡期期間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保低限高」,也就是把新辦法待遇計發標准和老辦法待遇計發標准進行對比:若新辦法低於老辦法,則按照老辦法計發,保證待遇不降低;若新辦法高於老辦法,則超出的部分按照退休時間,每年依次按照超出部分的10%、20%......100%計發。
等到2024年9月30日這一最後過渡期結束之後,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按照新辦法計發,與老辦法不再有任何關系。
在此新老辦法交替下,無論是退休中人,還是退休老人,很顯然,其養老金待遇均與職稱是掛鉤的,原因就在於:
一是教師的綜合薪資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教齡補貼、績效工資、特殊崗位補貼等部分,其中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中的基礎性績效工資,以及某些特殊崗位補貼,均是與職稱相掛鉤的。
以崗位工資與職稱掛鉤為例,一級教師首次聘請十級崗位的,對應崗位工資2007元,若晉升到九級,則崗位工資漲到2174元,每月差距近170元;再比如高級教師,七級對應2773元、六即對應3005元,若是正高級,則崗位工資的差距還會拉大。
單是因職稱高低而造成的崗位工資差距,最高就有近6000元的差距,這還不算基礎性績效工資、某些特殊崗位補貼因職稱不同而造成的薪資差。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現實中,初入教師隊伍的年輕教師,和工齡長、職稱高的資深教師,綜合薪資收入差距三四千元甚至五六千元是很常見的現象。
說白了,職稱決定綜合薪資收入,這是前提。基於此,再來看一下職稱是如何影響養老金高低的:
二是在職時的綜合薪資收入決定養老金高低。道理很簡單,以2014年10月份參加工作並在此之前退休的「退休老人」為例,給他們發的是「退休金」,工作年限和在職時的工資水平,直接決定退休金待遇的高低。
計算原則是,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滿30年不滿35年的、滿35年的,分別按照在職工資的80%、85%、90%計發。
由此可見,除了工作年限決定退休金高低之外,另一項重要因素就是在職時的工資水平,而工資水平又與職稱高低直接相關。
舉個例子講,同樣是工齡30年按照80%計發,評上正高級職稱的,在職工資9000元,沒有評上正高職稱的,在職工資5000元,那麼退休金待遇每月就相差3200元。
與退休老人類似,在「保低限高」的原則下,「退休中人」養老金待遇也與職稱相關,畢竟若是新辦法低於老辦法,則按老辦法計發養老金。
二,新辦法下,表面來看,養老金待遇與職稱無關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後,養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表面上來看已經與職稱等因素無關。
道理很簡單,新辦法之下,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前者的計算公式是:(職工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後者的計算公式是: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從計算公式來看,新辦法之下,養老金待遇的高低與退休時所在地區在崗職工平均薪資水平有關,這一點退休人員無法左右;再就是與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息息相關。
由此可見,新辦法中,已經沒有了「職稱」這項因素,本質上「長繳多得、多繳多得」,與退休前職稱的高低沒有直接關聯性。
但倘若仔細考慮一下,2024年9月份過渡期結束之後,教師的養老金真就與職稱「脫鉤」了嗎?其實並非如此:
三,即便是過渡期結束之後,「職稱」的作用依然很重要,影響養老金待遇,也影響其他待遇
上文說到,新辦法之下,養老金待遇的高低與繳費年限、繳費基數,以及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這三項因素直接相關,表面看剔除了「職稱」這一因素,但深究下,職稱的作用依然很重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職稱決定崗位工資等收入高低,這又決定繳費基數的高或低;
在職時,職稱依然決定崗位工資的高、基礎性績效工資、一些補貼的高低,則這些又決定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高低。
倘若職稱高,那麼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高,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其二,職稱影響視同繳費指數;
退休中人中,養老金有一部分是過渡性養老金,決定過渡性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中,有一項是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指數越高,則過渡性養老金越高。
決定指數高低的有三個因素,即崗位指數、薪級指數、調節指數,這三個指數與職稱息息相關,職稱越高,則指數越高、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越高。
其三,職稱影響公積金和職業年金;
公積金和職業年金可以視作「補充養老金」,其餘額的累積也與繳費基數有關,而決定繳費基數多少的,還是職稱。
所以綜上三項,即便是10年過渡期結束後,職稱依然是影響養老金待遇的因素,並非與職稱脫鉤了,只不過新辦法下沒有直接體現出職稱的作用而已。
結合以上敘述不難看出,職稱對於教師依然很重要,這不僅體現在在職時薪資、福利待遇水平上,還間接體現在退休後養老金待遇上;
關於養老金與職稱在過渡期結束後不再掛鉤的說法,其實是沒有根據的,只不過相較於老辦法的「直接掛鉤」,新辦法沒有直接體現出來而已。

B. 退休工資跟職稱有沒有關系

退休工資與職稱是沒有關系的,主要是和個人繳費賬戶累計額有關。工作時候給個人賬戶繳費多,退休以後,肯定就領養老金多。如果是教師的,職稱越高,退休工資也會越高。
退休金是企業員工達到退休年齡後享受的一種福利待遇,退休金有多少與工齡、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指數、退休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個人賬戶儲存本息總額、退休時間、退休金計發月數、就職單位等有關。
基本養老金也稱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
另外,退休金和養老金不是同一個概念,退休金一般只有國企、事業單位的員工才享有,普通在職職工在達到退休年齡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一個參保人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分為三部分:
1、第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繳費15年還是繳費30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滿15年只是享受養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
2、第二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
3、對一些有視同繳費權益的人來說,符合相關條件的,還可以計發過渡性養老金或地方養老金,這幾部分組成了基本養老金的概念。
養老金待遇主要跟四個因素有關:
1.繳費年限長短繳費15年還是繳費30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滿15年只是享受養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
2.繳費水平高低繳費水平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到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待遇。
3.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注意,社會平均工資指的是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
4.受退休年齡影響你是55歲退休還是60歲退休,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後,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退休養老金由3部分組成:退休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積儲存額÷139個月;城鄉居民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總之一句話,要想退休之後,退休金高一點,那麼在退休之前繳納的社保基數高、年限長,領取的退休金就會比別人的高。
那麼退休金跟什麼有關?主要是這幾方面。
退休金和養老金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
1、退休金是國家按照社會保險制度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支付給貨幣形式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2、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二)資金渠道不同
1、退休金一般都是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列支,未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退休人員(如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不含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單位)的退休待遇簡稱退休金或退休生活費。
2、養老金是由社會保險資金列支的,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統稱為養老金。
(三)繳費方式不同
1、退休金由單體或企業提供,不需要受益人繳費即可享受。
2、社會養老保險費用一般由參保人員的單位代扣代繳,一部分交給國家,一部分存入個人賬戶。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往往遵循統一的繳費准則。
(四)領取方式不同
1、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職工退休後一次支付退休金,企業支付退休金後對職工退休退職無任何給付義務,後者指在職工退休後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2、社會養老保險金由政府部門機構統一發放,養老金的領取問題方面,對每個社會成員有統一的養老金領取規則,以重慶地區1996年後參加工作的人員為例,其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為社會統籌,即單位繳18%那部分匯入社會養老金的大池子里;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個人繳8%的那部分的累積。它所提供的養老金往往是最為基礎性的保障,只能解決最為基本的溫飽問題。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C. 並軌以後教師退休漲工資和職稱有關系嗎

並軌以後教師退休漲工資和職稱有關系。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教師退休工資與職稱的關系很大,簡單來說,教師的職稱越高,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就會越多,到了退休的時候,自然可以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教師的福利待遇包括有五險二金,其中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的繳納,都會計入到領取的養老基數中,職稱越高,意味著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的存儲額相對越高,不同職稱的教師,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差距還是存在的。

D. 退休工資與職稱有關系嗎

企業職工退休後,退休工資與職稱沒有關系。與退休金有關的因素有:
1、繳費年限長短繳費15年還是繳費30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滿15年只是享受養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
2、繳費水平高低繳費水平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到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待遇。
3、.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注意,社會平均工資指的是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
4、受退休年齡影響你是55歲退休還是60歲退休,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後,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志。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步產生了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評價與聘任崗位相分離的需要,即「評聘分離」,職稱的概念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聘任的崗位稱之為「專業技術職務」,簡稱職務;而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則以「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來標識,簡稱職稱。根據現行的制度,職稱按不同的系列去劃分種類,如高等學校教師系列、中小學教師系列、衛生系列等。職稱的級別一般分為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初級四個級別。有部分系列初級可分設為助理級和員級。原來只有部份系列設有正高級,部份系列不設正高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七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第十九條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條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閱讀全文

與教師退休工資與職稱有關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居家式養老公寓空置率多少 瀏覽:21
爸媽只有一個人有退休金 瀏覽:647
北京有哪些養老院優惠 瀏覽:809
遼寧7月份退休養老金怎漲 瀏覽:252
兒子買新車父母封多少紅包 瀏覽:893
河北社保養老保險證明 瀏覽:247
國稅重陽節慰問老人 瀏覽:475
中老年人喝什麼麥片 瀏覽:682
蘭州市退休職工怎麼調整工資 瀏覽:810
老年痴呆症西醫治療 瀏覽:905
八十歲老年人血糖173 瀏覽:302
湖北女性養生茶價位多少 瀏覽:259
孝順講解 瀏覽:729
雙腿截肢老年人賠多少錢 瀏覽:267
享受特殊津貼退休年齡 瀏覽:460
到達退休年齡公司可以終止勞動合同么 瀏覽:136
80歲透析的風險 瀏覽:2
上海閘北之星養老院 瀏覽:360
五月十幾號退休當月有沒有工資 瀏覽:871
中國省部級領導退休年齡多少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