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嫁都有什麼習俗
(新娘在出嫁前要「開面」用芋麻把臉部的絨毛捲去,有的還要把眉毛揪去一部分,以區別已婚與未婚這是舊時的做法,現在不流行這了)。先天晚上,新娘的父母和直系親屬要給新娘「鋪箱」。在新娘的衣箱四角及中央放墊箱錢,錢數要成雙,衣箱放滿布料後,上面放鞋子、襪子、手巾等物,到婆家後,新娘要請婆婆開箱清點,看新娘的「打發」,看後,將衣箱鎖好,鎖匙交新娘保管。同時將新媳婦准備在衣箱內的鞋子手巾等物帶走。並放紅包一個叫開箱包封。
送親是母親、姨媽及兄弟姐妹,還有叔父俗稱高親。父不送女,要到「回門」時父親才隨女婿一道去女婿家。送親忌喪偶人送,怕不吉利。高親去男家後,要洗手洗臉,俗稱「洗塵」,同時給倒水人以「賞錢」。現在鄉下講究男方去女方家接親時人數去單數。女方配成雙數送親(但16不行,鄉下說16不吉利,說16是人死了16人抬著死人上山。(現在不流行回門酒了,一般是做發嫁酒,結婚當天男方接親隊伍趕到女方家吃早飯)這中間也還有好多禮節,如果席間有人給新郎端飯,倒酒。新郎要給紅包的。
知識拓展:
結婚,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大事,關繫到人一生的幸福美滿與否。從古到今,家鄉結婚風俗習慣,歷來都是特別重視講究的。夫妻恩愛,子孫昌盛,生活美滿是人們長期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千百年來,人們把祝福的生活願望與信仰的習俗心理揉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五花八門的婚姻習俗。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過去為婚禮制定的「六禮」,在我國歷代婚禮的演變中,始終起主導作用,甚至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有些還被傳承與沿襲下來。我家鄉至今保存的種種婚姻習俗,是古代婚俗的傳承與變異。現在我是過來人,我當時結婚時就想革除舊俗,樹立新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但是沒有行通 。估計也無法改了。
2. 長壽面是哪個地區的風俗習慣
長壽面是中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尤其在生日、節日或其他特殊場合,人們會吃長壽面以祈求健康長壽。
長壽面的起源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漢武帝相信相術,曾與大臣們討論壽命長短。漢武帝提到《相書》中說人中長的人壽命長,如果人中1寸長,就能活到100歲。東方朔聽後笑了,指出如果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應有8寸長,那他的臉就會非常長。這個笑話啟發了人們,雖然不能通過臉部長度來增加壽命,但可以用長長的面條來象徵長壽的願望,這就是長壽面的由來。
長壽面通常是一整根面條,吃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弄斷,這個習俗至今仍被保留。
製作長壽面的方法是將精麵粉加入精鹽、番薯粉、食用油等調料,然後手工拉成。拉好的面條長度可達180厘米,直徑僅0.6至0.7毫米,細長且被稱為「長壽面」。
在台灣,長壽面的製作主要有「福州」多棍和「泉州」單棍兩種做法。而日本也有線面製作,如流水線面,日本的線面比較簡單,屬於手延掛面,但不使用棍子拉制。
在節慶時,福州人會在生日、節日或家人團聚時吃長壽面,面中會加入兩個雞蛋,稱為「太平面」。在結婚定親時,男方家庭也會送給女方線面,稱為「喜面」。閩南人則在喜慶或尋求改運時食用豬腳搭配的線面,稱為豬腳線面。
以上內容參考了網路關於長壽面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