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師退休職稱工資怎麼算
教師退休工資待遇新規定,教齡滿30年的退休教師可以享受100%個人的平時總工資,不滿30年的根據退休工資的方式計算。退休工資的計算公式為:退休工資=(退休前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對應的比例。㈡ 職稱影響退休工資嗎
一般情況下,職稱對退休工資不會產生影響,如果是教師的,職稱越高,退休工資也會越高。退休工資主要是和個人繳費賬戶累計額有關。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一、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有:
(1)繳費年限,繳費年數越多,養老金越多;
(2)繳費額度,交的越多,領的越多;
(3)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會根據社會經濟狀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二、教師的職稱對退休後的工資有多大影響
教師職稱,崗位級別不同,不但在職時工資收入相差較大,而且對退休後的退休工資(養老金)影響也很大。從2014年10月起教師工資改革,全國實行退休養老金新制度。必須按月繳存基本養老保險金。標准以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數。按個人8%(養老金),4%(職業年金)繳存。同時單位(國家)按20%(養老金),8%(職業年金)繳存。設置個人專戶存儲,用於退休時計發養老金(退休金)。
在職時職稱等級和崗位級別不同,工資標准不同,差距較大,而且影響繳存的養老保險金。職稱越高,崗位級別越高,養老保險金繳存越多。比如,中級職稱,十級崗位(2018年7月調整後)崗位工資是2007元。薪級工資最低在9級569元左右。而高級職稱七級崗位(2018年7月調整後)崗位工資2773元。薪級工資最低在16級954元左右。月相差崗位工資766元,薪級工資385元。還有績效工資相差至少在約400元左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㈢ 教師退休工資與職稱脫鉤
斯大林曾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的這句話包含了對於教師崇高的敬意,的確教師不僅僅教給了我們專業的技術知識,也教給了我們優秀的道德品質,因此對於退休後的教師我國也是有著相應的優厚待遇的。一、教師退休工資是如何計算的教師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的退休費按照本人退休前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在此基礎上,中小學教師有10%的比例提高作為獎勵。另外,還有一項優惠政策:教齡滿30年的教師,都是100%計發。(有些地方女教師只要教齡滿25年即可100%計發,這個你要去咨詢當地的教育局)因此,退休工資=(退休前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x對應的比例。二、教師申請提前退休有哪些要求工作年限滿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小於5年(含5年),或工作年限笑謹塌滿30年的事業編制人員,本人自願申請,經批准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仍按原事業單位標准核定養老金。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或工齡25年以上的人員,如本人自願,經組織批准,可以提前離崗。在法定退休年齡內,領取離崗時的基本工資,檔案工資享受在職人員的增資待遇,到法定退休年齡,一並計算工齡,計發退休費,在原單位辦理退休手續。醫療保險享受原單位待遇,住房公積金以離崗時的標准工資為基數進行交納。凡工作年限滿30年;或男年滿53周歲、女年滿48周歲(女性工人45周歲)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經本人申請,按人事管理許可權報市有關部門批准後,允許提前退休。三、30年教齡退休和60歲退休的教師工資有區別嗎30年教齡是100%支付退休費,60周歲退休,如果教齡不滿30年,是不能領取到100%的,如果滿30年,同樣可以按照100%,兩個定義是不同的。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晌枝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碰圓繳費年限×1.4%。月薪4000元繳費10年退休後領770元養老金。
㈣ 退休人員的職稱是否有待遇
國家現行政策是,多繳多得,領取退休養老金的多少,是根據本人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退休年齡, 社會 平均工資來計算的。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他們的工資往往高於其他人員,職稱越高,工資越高,而繳費基數也就越高,繳費基數是計算退休養老金重要的參數之一,所以,計算的退休養老金也就越高。
很多人說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給取消了,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只是把2013年之前有幾年的特殊傾斜給取消了。那是因為國家實行養老保險不久,退休較早的高級職稱人員,養老金偏低給予的特殊傾斜政策,隨著幾年的調整,他們的養老金大幅提高,達到了預期目的,國家就不再給予傾斜,是符合規定的,也是公平的。如果繼續傾斜,將會對其他退休人員產生更大的不公平。今後也估計不會再出台這樣的政策。
提到職稱,一般說的都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的人員,而這些人在退休後,職稱待遇當然還是有的,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體現:
第一、養老金的發放金額中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前: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是 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
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那麼,退休前只要取得職稱並獲得了聘用,崗位工資增加後,退休後的退休費自然是會隨之增加。
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後: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 本人繳費基數 和繳費年限進行計算。
正常情況下,事業單位人員的 繳費基數就是等於應發工資 ,所以職稱評聘後工資增加了,繳費基數就會更高,退休後的養老金也是會增加的。
當然,如果職稱評聘的時間比較短,那麼養老金的增加金額也不會很多。
第二、養老金的金額調整中截至2020年,我國的養老金已經連續16年進行調整了。
最近幾年的養老金調整,都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方式。
在 掛鉤調整中 ,正常都會以上年末的養老金作為基數進行調整,所以 職稱越高的人,養老金也就越高,調整金額自然越多 。
同時,對於企業退休的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 在2014年之前 ,國家在養老金調整時還會專門進行調整。
比如貴州省2013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中,對於企業中退休前獲得聘用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按照 正高職稱300元、副高職稱(含高級政工師、高級技師)240元 的標准增加基本養老金。
所以退休後,不管是職務還是職稱的作用,都不會直接體現在養老金上,但是因為在職時候這兩者對於工資有明顯的提升作用,所以是會間接影響到退休後的養老金的。
退休人員的職稱還給待遇嗎?我的理解是退休人員的職稱是否有待遇,是和個人生前所處的單位和行業、本人的政治地位密切相關的,一般的人即使在退休前有高級職稱,退休後也沒有什麼待遇。
在辦理退休前,如果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任職資格,並被用人單位聘任為高級技術職務的,主要體現在工資的調整上,除了享受相應的技術職務工資以外,還要享受相應的政治待遇,比如出席相關的會議,閱讀相關的文件,出席相應的學術會議,舉辦相關的學術講座等,無論是政治地位還是經濟地位都是比較高的,如果在2014年之前,只要取得高級技術職稱的,退休後還要作為基礎養老金的加分項目,比一般人要多幾百元。
但是從2015年開始,全國都取消了高級技術職稱退休後的加分項目,養老金的計算全部是按照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余額、當地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等來作為計算養老金的因素,不再考慮在退休前擔任什麼職務,是什麼技術職稱。在辦理完退休手續後,一般人的技術職稱證書,只能最為一段人生的發展史,成就史載入個人檔案。
但是同樣作為擁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如果退休前在比較大型企事業單位工作,在退休前在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退休後其影響力也是巨大的,他們還是作為國家的高級技術人才看待,雖然已經退休,他們還是享受著退休前的政治、生活或是經濟待遇,同樣還需要我國家做貢獻,比如現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中,不少人已經年過七旬仍然戰斗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所以他們無論在退休後享受什麼待遇都是不為過的。但是作為一般的擁有技術職稱的人員,或是在民營企業辦理退休擁有技術職稱的人員,除了在退休後,可以作為在退休後繼續找工作的憑證以外,一般不再有任何用處。
綜上所述,退休人員的技術職稱,在退休後技術職稱是否還有用,取決於退休前所在行業、單位和專業領域的影響力,生前在行業影響力越大的人,退休後由於有專業技術職稱,其退休前享受的政治、經濟和生活待遇仍然不會改變,但是對於一般的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隨著退休手續的辦理,技術職稱的 歷史 使命也將終結。
過去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退休人員,會增發過渡性養老金。但是,為了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兼顧公平的原則,現在國家基本已經取消了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因為在職期間,對於具有職稱的人員,在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中,已經有所傾斜,所以退休以後,不再增發養老待遇。 下面結合問題,做具體分析!
因為在過去,企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極度匱乏,職稱評審比較嚴格,因此,職稱的含金量比較高。所以,在退休待遇上,略有傾斜。
以沈陽為例:對於1999年1月1日起辦理退休的,此時間前退休時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和 科技 管理工作男滿三十年、 女滿二十五年的,增加過渡性養老金。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増加25元;中級專業技術人員 增加15元。
其一:具有專業技能資格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退休以後不增加過渡性養老金。
其二:現在職稱評審條件放寬,有的已經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代辦,所以,相對而言專業技術職稱的門檻再降低。
其三:現在很多企業,都會發放職稱津貼,尤其是北方,到了冬季,還會按照職稱等級,報銷採暖費。
為了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兼顧公平的原則,現在國家基本已經取消了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
1.過去對於有職稱的退休人員,會發放職稱待遇。具體金額,以各省(市)具體要求為准。但是隨著 社會 發展,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正在逐步取消。
2.員工在職期間,職稱待遇已經在工資和福利補貼中有所體現,所以沒必要糾結退休以後是否有相應待遇。便宜不能兩頭占,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過去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退休人員,有養老待遇;而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增發養老待遇。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
我對於這方面情況比較了解。據我所知,在工作期間,職稱的作用很大。職稱高,各種機會就多,工資高,繳的社保也多。但是退休後,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就沒有什麼作用了。我是指在調整增加養老金方面。
2014年納入社保之後,2015和2016年的養老金調整,還是按照職稱進行,分為正高、副高、中級等等。2017之後,完全按照統一標准,和企業完全一樣了。職稱根本沒有什麼用。只是個別省市,對於養老金過低的高級職稱人員有優惠政策。
另外,保留在原單位發放的一些補貼,還是按照原標准執行,高職稱多一點,但是,不可能再增加了,很快就會被淹沒了。
想一想,退休時,副高養老金5000元,正高6000元,差1000元。是20%。幾年之後,一個漲到8000元,一個漲到9000元,還是差1000元,就不是20%了。再過幾年呢?差距更小了。
給個屁,企業的專業人員退休與工人一樣,以繳費金額,工令為基礎計算退休工資,職稱沒用,所以現在年青人無論如何要進機關事業單位,上大學學知識進到企業就沒用了。
退休人員的職稱,還是退休前最後在職時的職稱。退休後是否有待遇,這要看哪個職業,哪個地方的規定了,比如企業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企業大多在92年前後)最初幾年,為使先後退休人員待遇銜接更合理,有些地方有一些補助。2014年10月以後,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並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有十年過渡期,對"老、中、新"三種對象的養老金計算有不同規定,以2014年10月為界,己退老人實行老辦法,十年過渡期間退休的中人實行過渡期辦法,過渡期結束後完全"並軌。基本上沒有單獨的職稱待遇。因為職稱己納入在職工資制度之中,工資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有關系,有不合理的在十年過渡期巳有調整,待遇是延續的,不存在也不應再有另外待遇。舉教師工資為例,在基本工資中,有與職稱直接關系的崗位工資,而且級差較大。有以教齡為主也與職稱相關的薪級工資,還有這兩種工資之和的百分之十,當然也有職稱成分,職稱待遇充分體現在工資多少中,職稱越高,工資相對越高。而養老保險制度,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在職工資又是徼納保險費的主要參數,工資越高繳費相對越多,退休計算養老金就越多。道理就是如此。
人都巳經退休了,退休前的職稱也就沒有什麼待遇了。
我國的技術職稱從初級到高級一共有13個崗位等級,每個崗位等級都有相對應的技術職稱工資待遇。技術職稱人員在職時,都是按照自己所聘任的技術職稱崗位等級來領取崗位(職務)工資和薪級工資的,技術職稱崗位等級越高,享受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水平越高。
事業單位自2014年10月1日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每個人退休時都按照本人的養老保險繳費情況在社保基金領取基本養老金。而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是根據本人的工資總額來決定的,工資總額越高,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也越高,進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錢也自然越多。作為技術職稱人員,你所評聘的技術職稱越高,所享受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也就越高,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也就越多,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也自然更高。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技術職稱人員退休後也可以說還是在享受職稱的待遇。
作為事業單位「中人″,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丶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x繳費年限ⅹ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 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x指數化月繳費指數x視同繳費年限x1.4%。
從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個人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完全受本人的繳費基數丶繳費年限丶繳費金額丶個人賬戶儲存額丶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和計發月數等因素的制約,與你退休前的技術職稱呀丶行政職務呀巳經沒有關系,根本不會給你任何待遇。
你有高級職稱,他有初級職稱,你的退
休金每月將比他多500元左右,沒有職
稱的就更低。
退休人員的職稱待遇也在逐漸的規范化,目前確實也存在著一定的按職稱給待遇的情況。
比如,現在仍然使用的退休待遇老辦法計算就是按照退休時的職稱和2014年9月的職稱確定辦法退休待遇的。
退休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還是按照退休職稱或者崗位級別確定視同繳費指數的高低。
退休後養老金的調整,不少省市都是以退休時的職稱或者崗位級別確定相應檔次,每一類檔次按照平均水平調整養老金。不考慮繳費年限和養老金高低。
一些退休後沒有納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待遇,仍然存在著按職稱發放的情況。比如: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冬季取暖費,不同職稱或級別的退休人員享受不同的取暖費標准。
沒有參加房改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住房補貼,也是按照職稱或者級別發放。
一些地區仍然保留著對退休人員發放一些創城獎、文明獎,也是按照相應的職稱級別對退休人員發放的。
總體來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計算養老金的話,是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來計算的。如果我們職稱高,在職時的工資高,繳費基數高,這樣未來我們的養老金會更高一些。但是,絕對不會出現跟過去一樣按照級別發放退休生活補貼的情況。
隨著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各項制度是越來越公平,越來越合理了。未來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