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要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如何理解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等原則
很多人比理解我國為什麼要延遲退休,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所謂小步調整指的是在落實的過程中不能夠一步到位,全國大范圍全面實施。這樣的“一刀切”做法是不合理的,要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採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從而達到延遲退休的目的。
而彈性實施就是說延遲退休不會規定每個人必須達到延遲後的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而是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以及意願來適度增加個人自主選擇空間。
分類推進是因為不同職業群體、不同崗位的就業穩定性和工作強度不同,個人身體狀況、家庭需求和價值追求也都存在較大差異,對於是否退休的需求也不同。為了滿足人們多元化需求,我國提出了分類推進。
這些政策充分考慮人民百姓的需要,體現了我國改革政策的靈活性與漸進性。提高了政策的彈性。
B. 我國將在未來五年內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為何要延長退休年齡
我國將在未來五年內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為何要延長退休年齡?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實我們國家的確在推行延長退休年齡的制度,而且也是想要通過延長這些年齡來到我們國家獲得一個更好的發展的,並且也想要讓我們國家有一個更好的人口的流通。
一、我們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嚴重。
其實在我看來,我們國家的確是應該要延長退休年齡的,因為延長退休年齡是能夠讓我們國家緩解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的,因為我們國家的確是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了,如果不能夠緩解這個問題的話,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延長退休年齡是具有一定可執行性的,而且對社會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C. 延遲退休終於塵埃落定,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1、我國整體居民平均壽命40多年來增長近10歲
現有的法定退休年齡是1978年確定下來的,至今已經有40多年,而在這40多年裡,隨著國家經濟、醫療、科技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中國整體居民的平均壽命也節節攀升:
從1978年男性平均壽命為66.9歲,女性平均壽命為69歲,經過40年的各方面環境和條件的改善,到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7.0歲,上漲近10歲。
3、對勞動者個人來說,如果不想過早退休,也有更多工作機會
按照現行的退休政策,女工人50歲就可以退休,想想我們身邊的50歲的女性,其實基本都是處於比較好的狀態,也正是還可以繼續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的年齡,很多人自己也想要繼續工作,而不願意過早就退休。
但按照現在的政策,她們從目前的崗位上退休下來之後,想要繼續工作,一般只能找到一些家政、保潔員等類似的工作,實際上並沒能夠充分發揮個人價值。而延遲退休後,就可以讓這一部分人繼續在原來的崗位上多做貢獻,實現個人價值。
我是有餘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專注分享求職面試、職業發展實用干貨,關注我,一起成長為更具選擇權的職場人。
D. 為何要延遲退休年齡
為何要延遲退休年齡?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這一規定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據當時人均預期壽命、勞動條件、用工方式等諸多因素確定的,但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退休年齡總體偏低的問題就顯得十分突出。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占總人口的18.1%,預計「十四五」期間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人。
中國面臨著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發展的態勢。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E. 為何我國一定要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這會帶來哪些影響
因為如今人民的壽命越來越長了。
要說延遲退休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他會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我們一起用了共同關心的內容,多聊聊也不錯。至少我不會覺得無聊,不會一直把生活重心放在兒子和孫子身上。另外,對於四五十歲即將退休的人來說,也不是那麼簡單。他們必須在自己的崗位上呆得更久,想辦法保住工作是正確的做法。不過對於那些年輕人來說,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有這么多工作。如果領導不能退休,就意味著自己不能升職。如果想升職,會比以前難很多。另外,原本想像中的退休生活也可以拋在腦後。我離退休還有很長時間,也許會繼續推遲。想辦法多掙錢,保持競爭力,早日升職,才是正途。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F. 國家為什麼要延遲退休年齡
國家延遲退休年齡復,主要是出於減緩制社會保障資金壓力,合理分化社會負擔方面考慮。
G.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為什麼要延遲退休?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因而伴隨著生活水平的發展,大家的使用壽命不斷提升,延遲退休年紀是大勢所趨。
H.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我國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療技術的發展,中國人們的預期壽命變得越來越長了。由於出生率的下跌,中國的老齡化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出現了很大的轉變,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變化,才會推出延遲退休這一政策。延遲退休這一政策的終究還是來了。據了解,全國各個地區將會逐步推進延遲退休政策。關於中國為什麼要延遲退休?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中國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很大的轉變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及21世紀初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的快速,而且當時人口也呈現出了一個非常快速的上漲趨勢。在經濟發展非常快速的狀況下,勞動力的更新換代也是非常快的。不過進入到了新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轉變,為了能夠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轉變,才會推出延遲退休這一政策。
那麼你覺得中國為什麼要實行延遲退休這一政策呢?歡迎評論區下方留言。
I. 為什麼要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由新中國成立初的40歲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其中與退休年齡直接相關的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與之相對照的是,我國職工法定退休年齡1951年確定後,70年沒有調整。因此,有必要根據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對退休年齡制度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兩者能夠科學匹配。
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已達到18.1%,預計「十四五」時期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的背景下,如果退休年齡不作調整,意味著工作的人越來越少,退休的人越來越多,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從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看,新增勞動力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一半,勞動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13.7年,開始工作的年齡不斷推後。在退休年齡不變的情況下,平均工作年限縮短導致人力資源浪費、人力資本利用率降低,特別是在高校、科研機構等高學歷人員集中的單位和行業,情況更為突出。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起開始出現下降,年均減少在300萬人以上,並且減少幅度在加大。如果延遲退休政策適時適度推進,開發利用好規模日益龐大的老年人力資源,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勞動參與率,改善資本和勞動力配置狀況。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老齡化即將從輕度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這一歷史性轉變,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多方面產生重大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從更高層面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做到及早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改革節奏總體平緩,個人有自主選擇空間
綱要提出要堅持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原則,如何理解?
金維剛分析,小步調整,簡單理解就是延遲退休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採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節奏總體平緩。
改革前期,臨近退休的人,只會延遲1個月或幾個月,對個人工作、生活的影響不會太大。對於年輕一些的勞動者,延長的幅度雖然大一些,但距離退休的時間較長,是10年、20年後的事情,那時候的社會環境、生活水平和人們的健康狀況、心理狀態等都會發生很多變化,個人也有比較多的時間來調整和適應。
彈性實施,也就是說延遲退休不會搞「一刀切」,不是規定每個人必須達到延遲後的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而是要增加個人自主選擇提前退休的空間。這也是延遲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一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