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保 15年 30年有何區別
15年和30年肯定有區別,但不會太大,國家對領取都規定了上下限,交得再多,都約束了限額,而將來具體領多少,對於現在來講,也是一個模糊的數字。
是這樣的,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時間,可以多交,到時就可以多領取。同時,養老保險可以累計計算交納年限,即斷斷續續交納是允許的。醫療保險至少需要交納25/30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申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只要續費平時也是可以的)。
現在的退休年齡為:男性60歲,女性55歲。當然從事高風險工種,失去勞動能力等特殊情況可以申請提前退休並領取養老金待遇。
退休領取,有這樣計算養老金公式:社平工資*20%+個人帳戶*1/120之和,顯然跟社平和個人交納金額有直接關系。針對交納時間段和檔次,一般為當地最低生活水平左右。
另外,畢竟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推出社保的目的是解決將來的養老,醫療問題,體現社會主義的均化原則,而不是拉大差距,進而製造矛盾,所以就算交得再多,都規定了上限。
如果說想提高養老品質,建議你在購買社保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購買一定的商保作為補充比較好。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醫保、社保繳納15年和繳納30年的區別
醫保:
醫保繳夠20年,才能享受退休後的醫保報銷。
各地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范圍不盡相同,具體請以當地政策規定為准。
社保:
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其中養老保險: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社保交15年和30年區別:主要是總的繳費金額不同,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也不同。在正常情況下,社保交15年領取的養老金要比社保交30年少很多。
(2)十五年和三十年退休工資區別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根據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的基本要求,參保人到醫療保險機構報銷自己看病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一般要符合以下條件:
1、參保人員必須到基本醫療保險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葯,或持定點醫院的大夫開具的醫葯處方到社會保險機構確定的定點零售葯店外購葯品。
2、參保人員在看病就醫過程中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必須符合基本醫療保險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的范圍和給付標准,才能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予以支付。
3、參保人員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費用中,在社會醫療統籌基金起付標准以上與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費用部分,由社會醫療統籌基金統一比例支付。
Ⅲ 養老保險繳納15年與繳納30年的差別
退休工資會結合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進行計算,繳費15年會比繳費30年退休工資低很多
Ⅳ 繳社保十五年和三十年是否有區別社保新規定2020年最新
當然有區別的。繳納十五年到退休後和繳納三十年到退休以後相比較當然是後者領取的退休金要多很多呢。最新的政策也是這樣的,越多繳納社會保險得到的退休金越高
Ⅳ 職工社保交15年和交30年有什麼區別
如果基數一樣,到退休時,交15年領的退休金只有交30年的一半。
基本養老金計算方法: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45歲退休為319、50退休為259、55歲退休為199、60歲為139.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繳費1年,基礎養老金部分,就得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後)1%,繳費15年就得15%,繳費30年就得30%.,剛好翻倍。
個人交的部分,無論你是職工保、新農保或城居保,都是以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1歲零7個月計算的,就是到71歲零7個月的時候,剛剛領完自己交的全部錢和利息。
60歲退休開始領錢到71歲零7個月時,剛好是139個月,所以每月領取繳費總額加利息的1/139。不管你交多少錢,只要是15年以上,計算方法都是一樣的,交得越多,領得越多
,與年限沒有關系。
沒有活到71歲零7個月的,自己的錢沒有領完;71歲左右死的,剛剛領完自己的錢,71歲零7個月以後死的,就是領多賺的錢。因為活到71歲零7個月以後的人多,所以交社保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劃算的。
Ⅵ 社保交15年和30年有什麼區別
社保交來15年和30年的區別是很大的,主自要就是表現在大家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金金額不同。
退休後養老金計算公式
退休後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社保交15年和30年區別:社保交30年繳費年限是社保交15年繳費年限的兩倍。在相同情況下,社保交30年的基礎養老金會多很多。
社保交15年和30年區別:在每月繳納金額不變的情況下,社保交30年的繳費金額要比社保交15年的繳費金額大很多,最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也會有很大不同。
綜上所述,社保交15年和30年區別主要是總的繳費金額不同,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也不同。在正常情況下,社保交15年領取的養老金要比社保交30年少很多。
Ⅶ 退休人員合同制三十年和十五年臨時工十五年合同制,都是三十年交費一致,退休金一樣嗎
都是三十年工齡,退休金也不一樣,因為有參加工作的早晚,退休金計算就不一樣。
Ⅷ 交社保30多年和交15幾年領的養老金一樣嗎
養老金待遇的計算方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X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繳費指數浮動范圍:0.6~3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算
分三步驟對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進行計算:
第一步:取員工參加工作起至退休時的每月繳費工資,除以當年度本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得出每月繳費指數。
第二步:將員工自參加工作起至退休時繳費年限的每月繳費指數相加,除以其繳費年限的月數,得出平均繳費指數。
第三步:將平均繳費指數乘以退休時上年度本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得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50歲195,55歲170,60歲139。
Ⅸ 個體參保養老保險交十五年與交三十年到時開工資的比例差是多少
個體參保養老保險交十五年與交三十年到時開工資的比例差是多少
養老保險個體參保繳費15年和30年退休工資基本差一半左右。比如你繳費15年退休工資如果是1000元的話如果繳費30年至少要開1900元左右,但是要和繳費金額有關的,上面的例子是在繳費金額一樣退休年份一樣的情況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Ⅹ 社保交滿十五年後二十年退休和三十年退休有區別嗎
退休工資大小是按社保交費年限來決定大小的,交社保年限越長,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中累積的金額就越大,退休金就越高,打個比方,三十年工齡退休金每月三千,平均就是一年工齡100元,那十五年工齡退休金就是1500元,二十年工齡退休金就是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