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務員退休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金一樣嗎
公務員退休金和企業退休金不一樣的,比企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高,還有單獨的住房補貼。
2. 公務員退休後,每個月的養老金可以拿到多少
如今有很多年輕人在進入社會工作後都特別羨慕那些公務員的工作和收入情況,因為公務員在工作期間有著穩定的收入,退休了之後也是能夠拿到比較高的退休金。有不少的網友表示,如果是在一線城市的公務員退休之後能夠拿到將近9000塊錢的退休金,三四線的一些小城市也是可以拿到將近四至五千左右的退休金。所以說大家也是非常努力的學習,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應聘上公務員這個職業,這樣也能夠在老了之後有一定的經濟保障。
人們也都覺得公務員這種職業真的是非常的好,再加上他的退休金也是比較可觀的,這也就吸引到了很多人的羨慕。人們也都覺得能夠擁有這么高的養老金真的是非常的好,這也避免了自己今後伸手找子女要錢。所以說公務員這份職業還是比較深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很多的年輕人也都是踴躍的報考公務員。
3. 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在退休後待遇有什麼不同
退休工資不同
1、公務員退休工資工作滿35年可領取原工資的內90%,30年至35年可領容取原工資的85%,25年至30年可領取原工資的80%,以下等級每5年發放一次。
2、事業單位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平均月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標)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存款/月數
保險福利不同
1、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2、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實行社會化。
職務工資:主要體現公務員的工作職責大小。一個職務對應一個工資標准,領導職務和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對應不同的工資標准。公務員按所任職務執行相應的職務工資標准。
級別工資:主要體現公務員的工作實績和資歷。公務員的級別由原有的15個調整為27個,取消現行級別。每一職務層次對應若干個級別,每一級別設若干個工資檔次。公務員根據所任職務、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資歷確定級別和級別工資檔次,執行相應的級別工資標准。
4. 公務員、事業編、工人,退休金分別如何支付的
我國最初沒有養老保險制度。即使在建國初期實行了一段時間的勞動保險制度,也是一種國民保險,不需要個人繳費。
因此,無論哪種保險基金,政府都有義務保證養老金的發放。例如,2021年我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總收入為8.918萬億元,其中保險費收入為6.3191萬億元,財政補貼收入為2.2741萬億元。
5.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包括公益一類、二類)人員退休待遇有區別嗎
一般來說,現在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待遇沒有什麼區別。事業單位的養老標准和公務員差不多,都是根據崗位薪酬和職級按照一定比例發放。
新頒布的新公務員法中提出的職稱並行政策以及可以申請提前退休兩項福利,真是羨煞旁人。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工齡滿30年就可以申請退休,而針對事業編制則沒相關規定,然而事業單位並沒有這樣的福利。
6.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有哪些區別,退休工資怎麼計算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遴選的考試進而成為公務員。
在考試形式上:公務員考的是行測和申論,事業單位考試的是職業能力測驗和公共基礎知識,這倆考試的側重點不同,面試的側重點也有區別。
2017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一、2014年12月31日前,經批准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不含機關、財政全額供款和差額供款事業單位中執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計發辦法和調整政策的勞動合同制工人),自2015年1月1日起調整基本養老金。
二、退休人員按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下同)調整基本養老金。繳費年限滿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3.5元;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退休人員(不含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元;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2.5元。
三、按本通知規定調整基本養老金前,低於統籌范圍內平均基本養老金水平2513元/月的退休人員(不包括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軍隊轉業幹部、原工商業者),在按繳費年限調整養老金的基礎上,再按下述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繳費年限滿30年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45元;繳費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繳費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不含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元。上述人員調整後的基本養老金不超過2773元/月。
7. 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在退休後待遇有什麼不同
公務員退休後的待遇按照職務級別,事業編制退休後的待遇按照職稱高低發放,公務員的退休工資比事業單位和企業要好些。
一、公務員退休工資的計算方法
(7)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退休金擴展閱讀: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的人員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工作性質方面,公務員從事的主要是國家行政事務性工作;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說是非營利性的工作。
二是工資收入方面,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比公務員高得多。
三是保險福利方面,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一般要逐步實行社會化。一般來說,公務員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業單位的人員要好一些。
四是用人方面,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而事業單位人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等是按照國家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但事業單位對人員的管理許可權要大一些。
8. 同一縣城以正科級公務員和正科級事業編退休,待遇有什麼區別
在同一縣城,年齡相同、工齡相同、升職時間大致相同的正科級公務員和正科級一般事業編工作人員,只要其在職期間的收入是一樣的,退休後按照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來計算養老金的話,其養老金從理論上來說應當是差不了多少的。但這僅是理論上的,實際上並不是如此的。
二、因身份不同,病故後的撫恤金標准也不同。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身份不同,退休後病故了,撫恤金也不同。按現在的撫恤金發放規定,公務員退休後病故的,其撫恤金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死亡當月基本退休費的40倍。一般事業編工作人員退休後病故的,其撫恤金為本人死亡當月基本退休費的20倍。
即使正科公務員與正科一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一樣,其病故後的撫恤金標准也相差很大,至少是一倍以上。如果他們的月養老金(基本退休費)都是5000元,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萬元,則公務員病故後的撫恤金為26萬元。一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病故後的撫恤金為10萬元。相差16萬元。如果月養老金還有差別的話,撫恤金也還相應有些差別,不過比起前面的相差16萬元,那差別就小很多了。
綜合以上情況,正科公務員與正科的一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由於在職時的獎金收入有差別,以及身份有差別,在退休後的養老金、職業年金方面有一些不太大的差別,但在病故後的撫恤金方面有較大的差別。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9.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差別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差別,總體上是不太大的。
同一個地區的同一級別的公務員工資比事業單位人員略高,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1、事業單位退休後待遇: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2、公務員退休後待遇:公務員退休工資待遇規定,工齡滿35年的可以領取原工資的百分之九十,30年至35年的百分之八十五,25年至30年的百分之八十,以下每5年一個檔次。
10. 教師、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退休後待遇有多大差別
一. 公務員退休工資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退休前工資+崗位津貼)×X%+各地退休福利+住房補貼
其中X%指的是:工作年限滿35年:90%,工作年限滿30-35年:85%,工作年限滿20-30年:80%,工作年限滿10-20年:70%,工作年限不滿10年:50%
二.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
事業單位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項組成。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三. 教師退休工資
退休工資計算方法:退休工資=工資×(工齡/法定工齡)×(75-法定退休年齡)/(75-退休年齡)總退休工資=退休工資×12×(75-退休年齡)。
其中75指的是75歲,30年教齡的教師的退休待遇為檔案工資的100%。
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退休待遇都是按照職務級別的高低,教師屬於事業編制,一般來說公務員退休收入高於教師,但也存在個例。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如何計算?
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組成。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
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5、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a1/A1a2/A2……an-1/An-1an/An)÷N。公式中:a1、a2……an-1、an為參保人員1992年至退休上一年各年的繳費工資;A1、A2……An-1、An為1992年至參保人員退休上一年各年的全省職工年平均工資(2001年起為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N為參保人員1992年1月1日至退休上一年年底的實際繳費年限與視同繳費年限合計數。其中:對每年1月至6月退休的人員,An、An-1均取該年上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對每年7月至12月退休的人員,取該年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