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頂分】西方國家也有獨生子女家庭,西方國家的父母是怎樣對待獨生子女的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是一種值得父母不斷追求的藝術,需要父母在與孩子的共同生活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斷地根據孩子的特點探索自己的家庭教育,這才是智慧型父母的魅力。
精神需求VS物質需求
中國有些家庭,在生活中極端寵愛孩子,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難及的物質條件,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應有盡有,但在精神上卻經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應有的尊重。這與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西方人更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營養,穿得舒服就可以了。所以,父母應改變教育方法,讓孩子真正在精神方面感受到你對孩子的愛,感受到你的關注,感受到你的期望,而這種期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只有這樣,父母的期望在孩子身上才能產生正效應。
講道理VS具體指導
中國注重理論的、宏觀的指導,粗線條地講道理;西方更注重具體的、微觀的指導。我們有不少父母,只從道理上講該怎麼做,如果孩子做錯了,稀里糊塗打一頓,打完了孩子還不知自己錯在哪兒。在國外不少家庭中,孩子無論犯了大錯小錯,也要受到懲罰,比如:不讓看電視,或幾天不許到外面和小朋友做游戲等,就是孩子想做的事不讓他做,讓孩子在他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中來體驗對與錯。孩子就從這各式各樣的體驗中,明白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什麼是對的,做什麼是錯的,從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注。有人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這句話深刻指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所起的作用,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又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史「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⑵ 外國父母培養寶寶理財觀念,都是如何的
如何為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定居加拿大後,我發現西方國家對兒童金錢觀的教育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根本出發點在於建立和發展孩子的獨立性。一般父母會為孩子開設賬戶,帶孩子去自己的銀行財務顧問那裡,指導孩子管理賬戶有錢了就需要管理父母給子女足夠的權利支配自己的錢基本上是通過孩子們自己的勞動得到的,當然還有親戚們給的。當孩子想買玩具時,他可以自己決定,而不依賴父母。
基本接受,但對做家務,我不同意。我的想法是,家務勞動是所有家庭成員的義務和責任。我每周都給孩子們固定零花錢,幫助他們一起存錢。這些錢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買什麼,讓他學會自己管理和支配錢如果他再長大一點,他會想辦法自己賺錢,鼓勵他加入童子軍俱樂部。約翰肯尼迪。
⑶ 「新型不孝」正在中國家庭蔓延,為什麼國外卻很少出現
3.不顧老人精力情況的子女
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就在晚年的時候能輕松一點,照顧寶寶並不是容易的事,就算是精力充沛的年輕父母,都會被折騰得夠嗆,更何況本來就精力不足的老人呢?所以當然更加辛苦了。
在國內,老人幫忙帶娃很常見,但子女不要把這當成理所當然。有老人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以,作為子女都要心存感激。如果覺得老人帶得不好,那麼就自己帶。別自己一邊輕松還要一邊找麻煩,仗著有老人的愛就肆無忌憚。
⑷ 外國的父母是怎麼進行性別教育的
提起性教育,不得不說我國在性教育這方面非常缺失渣春橋,很多孩子基本就沒有接觸過性教育,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很多孩子不懂得保護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叛逆心也重,很容易擦槍走火,給雙方都造成影響,帶來傷害。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國外的父母做的非常好,我們就來說說外國的父母是怎麼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
不僅如此,他們也會安排孩子們看一些基礎性教育的動畫片,縱觀我國的動畫片,好像沒有哪一個是講性教育的。希望我如猛國在這方面也要多像外國學習,普及性教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