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怎麼做才能成為寶寶的好朋友
父母雖然在名義上是寶寶的爸爸媽媽,但是為了讓寶寶更好的成長,父母也可以成為寶寶的好朋友。這樣的話父母和寶寶相處的時候會比較順利,寶寶心裡有什麼問題的時候,也會經常和父母溝通,拉近親情,拉近彼此的關系。那麼該如何做才能讓父母成為寶寶的好朋友呢?
信守承諾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孩子的性格也是從小培養的,所以家長在生活當中無論說了什麼都要說話算話,信守承諾不要用一些欺騙性的話語來糊弄孩子。表面看孩子沒有什麼反應,但是他的內心也會非常排斥的。對於那些經常信守承諾的父母,孩子和他們的相處一定非常好。
②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閱讀的引路人——我陪孩子閱讀的點點滴滴
讓孩子愛上閱讀,對談輪孩子來說是受益終生的事!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知道這個道理,也曾經買了些許書讓孩子看,嘗試幾次後發現孩子興趣不大,便得出結論:我家孩子天生不愛看書,我也沒有辦法。隨他吧!
但真的有孩子天生不愛看書一說嗎?
肯定是沒有的,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他對未知世界的 探索 順序,完全取決於家長優先給他呈現的東西。
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早給孩子閱讀的氛圍與環境,盡早帶著他一起親子閱讀,不要覺得他聽不懂,不要覺得還早而放慢腳步。因為大一點的時候,他會面對更多的誘惑,會被更多有趣的東西吸引,加上如果家長本身也沒有閱讀的習慣,想讓孩子自覺地發現讀書的樂趣就會更加困難。
我是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在她沒有那麼多選擇意識的時候,就把書、畫報呈現在了她面前,每天下班後,第一件事便是陪著她擺弄那些繪本,並給她閱讀,雖然不知道她聽懂了多少,但我能看出來她聽得很開心。
日復一日,孩子幾乎就形成了習慣,每天我下班回家,她第一件事就是找我陪她讀書,准確地說是聽我給她讀書,有時候,一本書,她會反反復復讓我給她讀很多遍。而我,也是樂此不疲,盡管讀到嗓子都有些不適,但還是很開心。
這些天整理電腦翻出了當時的記錄,給大家展示一下:
幾年下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孩子的語言能力比較超前,也很豐富,能夠把看到的運用到生活中來。
應該說孩粗侍態子上幼兒園之前,我一直陪著孩子親子閱讀,效果非常好,只是後來,因為家庭一些變故,孩子不得已在幼兒園階段回來了老家和我父母一起度過了幼兒園的三年時光!
這三年是我一直覺得非常遺憾的三年,但生活就是這樣,豈能事事如意!父母的文化水平,可以保證孩子衣食無憂,但習慣、讀書這些都是我無法強求的。年邁的父母能幫助自己度過一時的難關,我已經很感激,至於帶來的後遺症,只能是自己後續逐一去解決。
孩子回去的三年,我一有假期都會回老家,剛開始回去的時候,孩子還是很願意和我一起讀書。印象特別深,有一次回家後,我們一起看開心的米莉茉莉,每拿出一本書,她都能准確說出那本書的名字,當時有個讀高中的侄子來家裡玩,驚奇的問:這么復雜的字,她都認識?我笑著說,她哪裡是認識,她是認得這本書而已,這些書我都陪她讀過很多遍了!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在父母的教養下,迷上了看動畫片,後來我回家後,一起看書的興趣明顯降低了。我知道,這是無法強求的事情,當時的我也沒有強迫孩子一定要跟我一起看書,而是開開心心地獨自看起了她的書來。沒過一會,孩子就被我那故作誇張的表情吸引過來了,又能和我一起閱讀起來。
再後來,就是好像我的吸引也沒那麼有效了。好在小學階段,孩子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身邊。而這個時候的她,接觸到了更多好玩的東西,同時,父母的教養下有好多不好的習慣,加上三年的聚少離多,很多問題都需要慢慢來,欲速則不達,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耐心。
如果您的孩子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已經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了,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方法,慢慢去引導,而不是強行拿出自己家長的威嚴進行灌輸。
我的方法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就是家裡一定要有足夠多的書,各種類型的書擺在面前,讓她自己自由選擇,當然也得有自己要看的各種書,讓孩子看到你每天都有讀書的習慣,隨時和孩子分享自己讀書的收獲,也許孩子聽不懂你讀的書是什麼,但孩子看到並感受到:媽媽從讀書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的那種喜悅。
當然了,偶爾我也會看看她該看的書,告岩源訴她:媽媽小時候並沒有機會讀這些書,現在有時間也想補上這些缺憾。
就這樣,上小學的她經常也會覺得讀書特別有意思。基本上,我不會每天告訴她,你該看看書了。我通常都會問她:最近看了有什麼有趣的書沒有,跟媽媽分享分享,也讓媽媽長長見識,如果有,她就會興致勃勃地告訴你,如果沒有,她就會覺得,好像我有段時間沒好好看書了,然後就會去書架翻翻!
這就是我這些年在引導孩子讀書上的心得與經歷,希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