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在單身家庭,孩子跟著母親成長和跟著父親成長有何不同
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孩子跟著母親成長跟著父親成長最大的不同,就是獨立性的形成,自律性的形成。跟著母親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多一些女性的溫柔溺愛,依賴性會強一些,獨立性會差一些,跟著父親長大的孩子獨立性會強一些,依賴性會差一些。
無論孩子跟著母親長大,還是跟著父親長大,這都不是一種最好的家庭氛圍,都是不幸的。雖然小孩沒有辦法去挑父母,也沒有辦法去選擇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是做父母的還是應該盡到自己的職責,即使你們離婚了,也應該盡到另一方的責任。
2.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准確的說,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優點大於缺點。父母會體會到天倫之樂,他們也許會累點回,但心裡會很開心答,除非子女是亂臣賊子。子女呢,受惠是最多的了,飯來張口,不用洗衣,不用做家務活,有了孩子有父母帶,自己可以舞馬揚槍,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那多自在啊!缺點是父母老了,總有點嘮叨。只要你把耳朵堵上,一切就OK了。
缺點嘛,我想就只有一個咯,就是父母會管著你,很多事可能會說你。我是一個很戀家的人,其實和父母一起住是應該的,老人家很需要我們這些兒女陪在他們身邊,那樣的話比起給錢給什麼的,更加幸福
優點:可以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不在父母身邊時父母有個三病兩痛的從來部告訴兒女,怕兒女擔心。
3. 自己帶孩子和父母帶孩子有什麼區別
區別就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思想、獨立性、穿衣打扮等都有所不同,現在的年輕人為了討生活,只好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帶,尤其是農村的留守兒童,多得數不勝數,這也讓很多父母心裡都不是滋味,但是沒辦法,跟父母在一起固然好,不過城裡的花銷大,掙點兒錢還不夠孩子的開銷,所以只好留給家裡的老人帶,而家裡的老人也並不是帶不好,而是他們的思想很古板,認為孩子能吃飽穿暖就行,所以區別也就在平時展現了出來,那麼老人帶和自己帶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說說我個人的想法。
說這個區別,我並不是說老人帶不好孩子,也不是說老人給孩子打扮德土氣,而是老人把孩子的冷暖問題看得太重了,就拿我大女兒來說,五月天本來就開始熱了,但是我女兒還穿兩件,而我婆婆的原話是“小孩子沒六月,所以要穿厚點,預防感冒”。其實她的初衷還是好的,但是我女兒每次發燒都是五六月份和十月份,而發燒原因就是穿太厚熱感冒,雖然年年發生,我們也年年提醒,但是都無濟於事,所以老人在孩子的穿衣冷暖上確實和父母略有不同。
4.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容易有哪些矛盾
首先,兩代人之間有代溝,價值觀不同,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樣,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溝通起來容易產生矛盾,說不到一塊去。因此年輕人很難向這些長輩打開心扉,真實的想法不會和他們傾訴。因為說了他們也不理解,很可能還會干預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和長輩們對於孩子,總是一廂情願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對於感情上的事,也同樣如此。而這種揣摩往往是和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實際需要不一致的。
也許你會說,父母也年輕過,對於孩子的感情觀,怎麼可能完全不了解呢?可事實上就是這么擰巴。很多時候,父母會覺得自己在年輕時候,在感情上走過的一些彎路,踩過的一些坑,不希望孩子掉進去。正因為自己年輕過那些錯誤的想法,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所以他很可能會按照自己當下年紀對感情的思路,覺得找一個什麼樣的人更適合婚姻,更適合生活,去硬塞給自己的子女,還希望子女完全接受自己的情感價值觀。
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熱播劇《父母愛情》里,嫁給「泥腿子」江德福的安傑,盡管自己年輕時一直覺得不甘心,對於婚姻有很多委屈,可是在給自己的大女兒江亞菲找相親對象的時候,卻依然按照自己丈夫的標准選擇。那個朴實有前途的孟天柱,自然被安傑相中,一心想要把他招攬為女婿。只可惜,江亞菲不喜歡孟天柱。她嫌棄孟天柱連普通話也講不好,常把「我」說成「餓」,給他取了一個有意思的外號為「餓主任」。
安傑沒年輕過嗎?他一個資本家的大小姐嫁給了農民出身的江德福,一開始有多少的別扭、委屈難道都忘了嗎?可是在擇婿的時候為什麼不站在女兒的角度,用自己年輕時候的浪漫、理想化去幫女兒找相親對象呢?還不是因為這場婚姻,自己是既得利益者,站在現在一個中年婦女的角度想,還是這樣的男人靠譜,今後的生活更穩定,也更容易幸福。年輕時候的那點小浪漫算得了什麼?
再有,年輕人都比較個性獨立,不希望自己的隱私被這些長輩知悉,尤其是不希望父母和長輩親戚再像對待孩子一樣,對自己過分關注。尤其是對於情感這方面,很可能口是心非,向他們透露的並非是自己的真實現狀和真實想法。
比如一直單身的子女,可能是因為喜歡某一個人愛而不得,而其他人又總是無法達到心中這個理想的標准。於是虛位以待,一直為了心中所想而尋覓,或索性不願意將就,乾脆單身。可是卻對父母講,因為工作太忙,生活圈太窄,認識不到異性,所以單著。那麼父母就領略錯了方向,你沒時間找,那麼我就幫你找。這樣一來,尋覓方向難免南轅北轍。
最後,我覺得很多年輕人對於父母或長輩親戚介紹給自己的相親對象,天然就持有抵觸情緒和否定態度,認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硬塞過來的這種相親,純屬就是為了找對象而找對象,不重視自己、不尊重自己,那麼找來的也不可能是什麼合適的人。帶著這種情緒去相親,自然成功率也會大打折扣。
5.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哪些優缺點
父母辛苦的養育之恩就算了結婚了也不能忘懷。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多,如果婚後不和父母住,二老年邁動不了時該怎麼辦,生病身邊連個關懷照顧的人都沒有豈不凄慘,這也是我們為人子的失職。
婚後和父母同住的優缺點:
一.優點:
1.當一家人住在一起,能讓一個家更為的熱鬧,也更像一個家。當婚後和父母住在一起,當夫妻兩個人忙碌的時候,父母能幫助夫妻兩個人,使得夫妻兩個人在生活上輕松一些。
2.還能方便夫妻兩個人照顧年邁的父母,給父母更多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讓他們孤單的生活。
3.不用打掃衛生!父母在白天已經把衛生打掃干凈,趕上節假日,打掃一下自己的小房間就行;
4.父母可以無私支援錢
現在年輕人大都是月光族,要是平時要是有個頭疼鬧熱,或者急需用錢的時一下就陷入經濟緊張。這時,和父母一起住,老兩口肯定會無私地支援你們的。哪怕是是半夜,他們也會邊叮囑你把錢揣好,邊從箱子某個角落把錢拿給你。
二.缺點:
1.生活習慣會有不同之處,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是不一樣的,從而想要好好的融合的話,一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還有對於孩子的教育意見也是不一樣的。當夫妻兩個人和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出現了不同的意見的時候,就會給家庭造成一些問題。
3.對於夫妻來說,沒有什麼私人的空間。因為有的時候,作為父母的不能把控好家庭的界限,對於夫妻兩個人的生活會過多的干越,從而使得兩個人有壓力。
對於和父母住在一起好不好,可以先嘗試,如果不好,在出來住是一樣的。
6. 婚姻價值觀,子女和父母的差別在哪裡
我覺得對於婚姻價值觀,子女可能更看重一些情侶間的感情,而父母可能更看重對方家庭的條件吧。
對於子女來說,是自己本人在談戀愛,在和戀人相處生活,自然是要把自己在戀情中的感受放到第一位。這是很正確的,因為在兩個人結婚以後,如果感情不夠好,相處有矛盾,第一時間感受到的就是本人,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自己過的日子。長大以後,孩子們都要離開父母成立小家庭,所以對子女來說,喜歡不喜歡是要擺在第一位的,是最值得考慮的事情。
對於父母就不同了,他們起到的更多是考察監督的作用。對於婚姻價值觀,在他們眼裡,對方家庭經濟條件是不是足夠優渥,能不能讓自己的兒子或者女兒一個好的經濟基礎,對方家裡人的性情是不是足夠討喜,將來子女結婚以後,一家人能不能好好相處。這些都是父母會考慮到的因素。
我覺得也沒有錯,無可厚非。現在社會的情況普遍就是這樣的,無論是女孩子的家長還是男孩子的家長,都會在得知自己孩子戀愛以後,先問一句對方條件如何。如果好那就沒得說,如果不好,父母恐怕會有疑慮擔憂了。
對於婚姻價值觀,孩子和父母差距肯定是很大的,孩子有孩子看重的,父母有父母思考的,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選擇。所以最好還是雙方盡力取得一個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