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偏心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1. 父母偏心可能會對被偏心的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如降低自尊心和引發不安全感。
2. 這些影響可能延續至成年,影響個人的人生發展。
3. 被偏心的女兒可能會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導致在各方面的表現不佳。
4. 部分女兒可能會通過反叛和逆反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選擇與家庭觀念不同的生活道路。
5. 另外,一些女兒可能會過度努力和追求完美,以期獲得父母的認可,但這可能導致焦慮和壓力。
6. 總的來說,父母的偏心可能對女兒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並改變她們的人生軌跡。
7. 一旦發現這種情況,應採取措施確保女兒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和公平,以減輕其心理負擔。
Ⅱ 父母偏心會得到報應嗎
沒有報應。其實,作為子女應該明白,父母並不欠自己什麼,對自己只有恩情,既然把你養大,就是一種恩德的存在。
所以懷著感恩的心,努力去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最好的。父母偏心,如果只是偏心他們自己的東西,無所謂,自己想要就努力自己去獲取。
Ⅲ 父母偏心的結果是什麼四種結果,辛酸殘酷
文/和風悠然
沒有經歷過父母偏心的人,永遠無法想像,父母的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所以如果您是獨生子女,可以忽略此文,如果您是獨生子女的父母,也可以繞行。兩個子女以上的父母,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父母對子女偏心的結果是什麼?父母偏心,誰是最大的受害者?誰是最終的受害者?
這是一篇幾年前,就一直想寫的內容。但有人勸我,現在的父母都被神化了,父母意味著神聖偉大,不可談論,說父母就是忤逆,就是不孝。所以談父母偏心的話題太敏感了,還是不要寫的好,所以遲遲沒有落筆。
為什麼幾年前就想寫這篇內容?幾年前我正在吃飯,接到了朋友的電話,她在電話里放聲痛哭。她說,我無法忍耐了,這么多年,忍著不敢說,也不好意思說,今天我一定給你說說我們家的「丑聞」。我說你放下電話靜靜,如果你還想說,再打電話。一會兒她又打來電話,開始訴說她的不幸。原來她所說的家庭「丑聞」就是父母的偏心,對她刻骨銘心的傷害。
朋友是家裡的老大,下有弟弟妹妹,母親偏心兒子,而父親偏心妹妹。她成了家裡多餘的人,父母拿她當兒子用,臟活累活都是她做。父母已經習慣了她的付出,弟弟妹妹也覺得她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就是這樣,父母對她還是不滿抱怨,朋友忍辱負重的隱忍委屈,希望能換來,母親哪怕一點點的認可。
但母親己經習慣了家裡的這個打雜工,對她的付出熟視無睹,終於在父母又一次的抱怨時,壓垮突破了她的隱忍底線,這才發生了給我打電話崩潰痛哭的一幕。
那時看到朋友的痛不欲生,我就覺得應該寫一篇,關於警醒父母,不要偏心的文章,但猶豫著沒有落筆。
讓我決心寫下此文的是昨天,我的另一個朋友的到來。她說她姐姐的大女兒太可憐了,從她姐姐懷二胎,就開始看大女兒的各種不順眼。生下老二也是女兒,她說她姐姐的偏心,她都看不下去了,多次勸姐姐也沒用。大女兒因為長期缺愛,有抑鬱症,但他姐姐絲毫不心疼,還是各種找事兒。
娘倆打架時,互相撕扯著對方的頭發和衣服,把上衣都扯掉了,娘倆光著上身廝打,被寵的妹妹不是勸和拉架,而是各種拍照。把露出的乳房塗鴉修圖,再把圖片發給我的朋友,給姐姐告狀。
我看到圖片,先是笑了,笑過之後,心裡又非常難過,心裡莫名的心疼那個大女兒。其實,朋友的大姐,就是父母偏心的受害者,但她有了孩子,忘記了曾經的傷痛,又開始了偏心傷害孩子的輪回。
我和朋友說,我有責任把這些寫出來,哪怕只能警醒一位母親,意識到偏心,不光是對孩子的傷害,其實更是傷害自己。
很多母親根本不承認自己的偏心,或是不願承認自己的偏心。父母的偏心,已經成了習慣而不自知。偏心給孩子帶來的性格缺陷,內心的劇痛和打擊,對孩子都是毀滅性的。也許父母沒有感覺到對孩子的傷害,而孩子卻帶著傷害的陰影,一生難以治癒自己受傷的心。
「天下老的向著小的。」打大的疼小的,成了一般家庭的規律。一般家庭中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基本上是老大不受待見。(除非小的從小沒在身邊長大的除外),也有重男輕女的,也有重女輕男的。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偏心的危害,那麼,父母偏心的結果是什麼?請看以下四種結果。
父母偏心,往往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了,由於孩子幼小,無法表達他們的無奈和受傷,而父母的偏心自己沒有感覺,孩子心裡的傷會一點點累積。這種傷害伴隨著孩子成長,傷口會越來越深。當他們帶著傷走向 社會 ,成家立業,而父母的偏心,還在不知不覺的擴大。
不被待見的孩子,其實往往是對父母是最忠誠,對家裡付出最多的孩子,因為想得到父母的愛和認可,對原生家庭的付出成了慣性。
但由於不受父母待見,加上邊界遞減效應,所以不受待見的孩子,做什麼父母也沒有感覺,都覺得是應該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終有一天,那個孩子受傷醒悟。
面對養大自己的父母,恨又不能恨,怨也不敢怨,吵也不敢吵。沒有辦法,只能逃離父母,不再聯系父母。
沒有父母會承認,兄弟姐妹的反目是他們造成的。但大部分家庭兄弟姐妹的反目,是父母的偏心行為造成的。主觀上沒有父母願意自己的兒女反目,互不來往。但由於父母長期的偏心,會讓其他的孩子心生不滿。
特別是父母,不知不覺欺負的那個不受待見的孩子,會怪罪被寵的孩子。為什麼不說句公道話,勸勸父母別這樣傷自己。而被偏心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寵也沒有覺得自己被寵,更沒有覺得父母,偏心有什麼做的不對。不知不覺,兄弟姐妹漸行漸遠,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人老了,把面子看得格外的重,和朋友一起聊天時,談的大部分是孩子。由於父母偏心受傷的孩子逃離家庭,家庭四分五裂,父母這時生氣,傷心,痛苦,覺得沒有面子。他們不好意思和朋友說,也不敢讓親戚知道,怕被親戚朋友笑話。
這時,有的父母,開始反省自己,感覺自己確實對孩子造成了傷害,開始彌補對離家孩子愛的缺失。而有的父母,直到孩子逃離,也沒認識到是自己對兒女的傷害,造成了兒女的逃避。所以心生怨念,其實逃離的孩子,又何嘗不是掙扎在痛苦的漩渦里。
偏心的父母,總覺得只要偏心某個孩子,就把握了自己的養老。但被父母偏心寵愛的孩子,已經習慣了索取和得到,變的自私沒有擔當,怎麼可能接受自己承擔父母的養老。
而那個最孝敬父母的孩子,已經傷痕累累寒心了,他們被父母傷怕了,不敢靠近父母。如果兒女不能團結協力,考慮老人的養老問題,那麼老人的養老,就面臨著被推諉,誰也不靠前等種種問題。
沒人靠前,就是孤獨養老,孤獨終老。如果用道德和責任,把孩子綁架到身邊,為了完成責任,而沒有感情交融的養老,老人也是凄涼可憐的。
其實人老了,最渴望的是,溫暖的陪伴。兒女帶著笑臉的噓寒問暖。偏心的父母,到老時最終會明白,偏心不但傷害了子女,更傷害的是自己,最終承擔偏心後果的也是自己。
為了家庭的和睦,也為了自己老年的幸福,做父母的應該盡量的一碗水端平。愛每一個孩子,而不是拉幫欺負另一個孩子。我曾經和母親有一段對話,印象很深。
母親:你說你奶奶為什麼欺負你二伯。
我:因為我二伯對她最忠誠,最孝順。
母親:你二伯去世了,你奶奶不知後悔不後悔。
我:因為她欺負二伯己經成了習慣了,沒有覺得自己欺負二伯,所以奶奶不後悔。
其實,那些逃離父母的子女,往往是最孝順的子女。面對偏心的父母,該怎樣治癒自己內心的傷痛?你覺得遠離父母,不聯系父母,就能從痛苦中掙扎出來嗎?有些東西,做兒女是無法改變的。《時代》周刊高級編輯傑弗里·克魯傑曾說: 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正視和理解包容父母,接受我們的無能為力,終有一天,能夠治癒心裡創傷的,不是時間,而是你的放下和釋懷。
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自己老年的幸福,為了自己懷胎十月,辛苦養大的孩子,不要偏心,盡量把一碗水端平。
-END-
(文中配圖由雷霆攝手拍攝)
Ⅳ 父母偏心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首先,這種觀念給身為長者的孩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心傷害。可能父母是隨口的一句,你要讓著弟弟妹妹,因為他們比你小。但這給身為長者的孩子傳遞一種負面信息-即父母偏愛弟弟妹妹,我不受觀注。這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在無形之中增加與父母的隔閡,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在乎自己。這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不安全感。特別是那些不善於交流的孩子,在學校不受關注,在家還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注,這給孩子的心理創傷是巨大的。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發生異樣,但父母卻還絲毫未察覺,以至於最後發生悲劇,那時已經為時已晚。有人可能會質疑,讓長者孩子讓著弟弟妹妹不可能有那麼嚇人的結果。確實,因為這種觀念出現的悲劇確實少,但不代表沒有。現實確實出現過為了爭奪父母關注出現傷害弟弟妹妹的悲劇事件,不可不防。除此之外,這種觀念會慢慢成為孩子的心靈創傷,會慢慢積累成孩子的負面情緒,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這種觀念會給受寵的弟弟妹妹造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即哥哥姐姐讓著我,幫我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也就有了現實的「樊勝美」事件。少女意外去世,父母向其公司索賠41萬為弟弟買房。弟弟也欣然接受,從未體諒顧及過自己的姐姐,好像姐姐即使死去也有義務需要幫他,因為他是家裡的小的。可以想想,這種觀念是多麼的可怕。
最後,面對這種觀念,如何去糾正才是關鍵所在。這種觀念在中國的歷史久遠,在多數中國父母中,這種觀念已經是根深蒂固一般,很難改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能改變。可以從父母,學校,社會三者共同努力來改變這種現狀。父母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成長時期最重要的陪伴著。如果父母從小不給身為長者的孩子灌輸「大必須讓著小」的觀念,不給身為弟弟妹妹的孩子灌輸「哥哥姐姐會讓著你」的觀念。而是教育孩子不管是哥哥姐姐,還是弟弟妹妹,都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而不是一味的謙讓,無盡的謙讓那叫就「溺愛」。這樣孩子才能在一個和諧家庭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