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如何給孩子講父母去世

如何給孩子講父母去世

發布時間:2023-03-18 19:06:18

① 老人去世,該怎樣告訴孩子

老人去世,尤其是跟孩子關系密切,甚至一手將孩子帶大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後,如何告訴孩子這個沉重的話題,值得思量。不假思索直言相告,會給孩子製造斷裂感和恐懼感。假言哄騙,時間長了孩子會感覺到,並且會對家長的欺騙行為不滿。如何做呢?

首先,實事求是把老人過世的消息告訴孩子,但注意語言色彩。

瞞是瞞不住的。父母都要奔喪吧?一般情況下,除了周歲內小嬰孩,一般孩子也應該出席吧?傳統講活著子孫繞漆,死後威武氣派,應該也包括兒孫們守靈送殯。這些孩子是無法迴避的。

可以藉助現場的氣氛,沉痛告訴孩子,老人去世了,以後再也見不到了。我們都很難過,你也很難過是嗎?一邊告知,一邊共情。

② 親人去世如何向孩子說

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人格尚未定型,對親人去世的理解與成人不同,如果解釋不當,就可能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那麼—— 5歲的童童從小由奶奶帶大,所以與奶奶的感情很深,這次奶奶生病住院,童童一直情緒低落,看著奶奶不會說話,不會自己吃飯,只是不停地輸著液體,童童很害怕,問媽媽:「奶奶會不會死?」媽媽告訴他,醫生阿姨會有辦法給奶奶治好病的,奶奶會慢慢恢復健康。 一次在幼兒園,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做游戲,老師告訴小朋友「地球繞太陽一圈,大家就會長大一歲」。可童童卻躲在牆角哭,老師問他原因,他說:「我不想長大,奶奶長大了會死,我長大也會死的。」老師告訴他:「人長大了不會那麼容易死,你看,小動物要長大,小樹苗也會長成大樹,小孩子總是要長成大人的。但是生老病死是正常現象。小草到冬天就會枯死;冬天樹上的樹葉是要掉光的。」童童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三個星期過去了,童童不太關注奶奶生病這件事了,也不再問有關死亡的事情了。後來奶奶真的去世了,媽媽很傷心,童童卻安慰媽媽:「媽媽,別哭了,不用害怕,人死是正常現象。」 這是金拇指幼兒園孫園園老師親歷的一件事情。後來,童童媽告訴園園老師,她現在跟孩子溝通時都把他當作一個大人來溝通,因為有些事情是瞞不住孩子的。 園園老師說,如果孩子經歷了親人的死亡事件,作為家長害怕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可能會有意迴避或美化事件,但要遵守一個原則:不要脫離事實,否則很難讓孩子相信你,你也很難解開孩子心頭的疑雲,反而易讓孩子產生更多其他的想法。不如正視現實,給孩子以科學合理的解釋。 對兒童解釋死亡誠實為上策 面對死亡,很多父母喜歡用童話故事來掩蓋事實,例如,「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旅行了」或「到天堂去了」來替代死亡的說法,父母以為用這種應對方式可以將孩子保護在沒有傷痛的世界裡,但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許慧認為,這不是一種恰當的做法,因為以後孩子很可能較難以去面對人生的真實一面。而且,時間一久孩子會對死者抱怨:怎麼去那麼久?當然,更不能把死比喻成「睡覺」,「安安靜靜地睡著了,睡好久好久永遠都不起來」。這樣的描述很容易混淆死亡和睡覺這兩個事件,可能讓孩子害怕睡覺,甚至恐懼一睡就會起不來。 許慧認為,比較恰當的做法就是自然而親切地給孩子講述事實的真相,誠實回答孩子的問題,說出你心裡的感受,鼓勵孩子朝正確的方向發泄情緒,保留對親人的回憶和親人留下的紀念品。 不同年齡段採取不同的解釋 當然,對兒童解釋死亡,撫慰哀傷,不能生硬地用成人的方式。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認知水平有很大差異,在使用有關死亡概念及哀傷撫慰技巧時,要根據兒童的認知、人格及情緒的發展有所調整。許慧建議: (二)對於3~6歲的兒童:一般會明白死亡的後果,家長可以用植物來做比喻,花草通常會在春天、夏天的時候生長,到了秋冬時卻會一一凋謝,所有的生命也是一樣,會有生長、茂盛及死亡等時期。應盡量避免使用恐怖的語句和神情,最好用溫和的語調、簡單的詞語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形成一種對「死亡」理智且平和的態度。因為有時孩子並不是被「死亡」嚇著了,而是被成年人對「死亡」的反應嚇著了。成人要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要表現得比較平靜、自然,切不可悲痛欲絕,甚至歇斯底里,以免使孩子覺得死是可怕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談論的重點也應放在生命是充滿美麗的一面,而非充滿著死亡和疾病。這樣,孩子會慢慢了解死亡的意義,並能夠減少恐懼心理的產生。 (三)對於小學生:可以講一些具體的死亡概念。家長可以告訴他們,「這個人死了,生命沒有了,心臟不跳了,也不呼吸了。」鼓勵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焦慮以及問題,孩子會用簡單的詞句描述情緒反應,例如,傷心、害怕等。家長不要用「驚駭的」極端詞語,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悲痛。為確保你能理解孩子,你需要認真傾聽,並和孩子建立友情。 孩子出現不良反應要接納他並解釋事實 如果孩子在親人去世後出現了一些心理或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家長應妥善處理,鄭州市心理咨詢師協會理事、二級心理咨詢師岳曉亮建議: 2.有些年幼的孩子往往會產生歸罪自己的傾向,特別是經常受到批評和指責的孩子,他們會認為是因為自己不乖、做錯了事,才使親人離開了他,這時一定要向孩子做出澄清和解釋。 3.不要讓孩子總是接觸關於災難和傷害等信息。在家裡,家長最好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如果家庭整天總是處於災難和死亡的極度悲傷情緒中,對孩子必然會有影響,尤其會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喪失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4.可以用一些具體行為來緩和孩子內心的傷痛,例如,和孩子一起種一棵樹來表達懷念,也可以讓孩子畫一幅畫,或寫一封信表達他對親人或小動物的愛和悲傷。此外,還要注意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更小的時候的行為和語言,如吮吸大拇指、小題大做、抱著大人不放等。要多給孩子一份愛,用愛彌補他心中所失去的,用愛消除他心中所恐懼的。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可用「團體減壓」的方式,即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最好是和有過同樣經歷的人在一起,共同討論發生的事,通過相互傾聽別人的經歷來調整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③ 親人去世,該怎麼跟孩子談死亡

親人去世,可以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一個有思想的人來告訴他這件事。


最後,引導孩子和去世的親人告別,讓他心裡留下對親人溫馨的回憶。過多的隱瞞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和去世親人好好告別的機會,會帶來一些遺憾。很多孩子對死亡是一知半解的,所以更需要親人正確的引導,告訴他親人雖然去世了,但是彼此之間曾經美好溫馨的回憶是不會消失的。只是人都是需要不停向前看的,所以要好好告別,也好好好開始新的生活。

關於親人去世的事情是非常沉重的,但是不能因為沉重而對其避而不談。只是在和孩子談論這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把他看作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你對待他的態度可以決定他面對事情的能力,然後在給予對方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大程度的理解和接受死亡。

閱讀全文

與如何給孩子講父母去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小腸打結什麼症狀 瀏覽:491
70歲男人再婚 瀏覽:246
孝順的兒子想你爸 瀏覽:463
重慶市退休金 瀏覽:327
什麼菜是名副其實的長壽菜 瀏覽:80
養老稅交了怎麼看 瀏覽:816
黃岩60歲老人補助金在哪裡領 瀏覽:548
領退休金不按手印 瀏覽:241
進廠4個月又要求體檢什麼情況 瀏覽:196
75歲老年人可以去九寨溝嗎 瀏覽:381
廣州老年人醫院 瀏覽:157
日常多吃什麼可預防老年痴呆 瀏覽:935
教會我孝順 瀏覽:270
老年公寓母親節主持詞 瀏覽:663
老人高壓低壓心率多少正常 瀏覽:60
紐西蘭退休金很少 瀏覽:403
龍須長壽面怎麼做 瀏覽:71
女人50歲怎麼保養皮膚 瀏覽:58
老年人減肥半夜餓怎麼回事 瀏覽:658
郭振養父母為什麼不判刑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