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結婚習俗
台灣和大陸的兩岸文化都屬於華夏文化,但台灣結婚習俗與內地仍略有不同,即具中國大陸婚俗特色,又同時有著台灣自己的風格。
台灣早期的婚俗也是多以父母之命和媒人之言為主,納采為第一步:首先由男方請媒人探尋女方的意願,然後探清女方的生辰八字(問名),如果經算卦先生補算出是吉兆(納吉),就可以進行定盟的程序了(也就是訂婚的意思)。這個儀式一定要男方送禮餅和戒指到女方家裡(納徽,也就是完聘的意思),通常情況下男方都要准備高額的聘金和豐厚的聘禮以表誠意,聘禮應為六件或者十二件,這時候訂婚儀式結束,然後女方要准備湯圓招待客人,期望婚姻圓滿幸福。
結婚的時候,女方和男方一起在女方離開娘家錢拜叩祖先,叩別女方父母,新娘在離開娘家的時將紙扇子拋出,這個意思是舍棄在娘家時不好的習慣,而從娘家帶走的東西和內地一樣帶龍鳳被子綉花枕頭,然後和迎親隊伍一起去往男方家。親隊伍抵達男方家以後,新人們在入門前一定要有過火,踩瓦片等儀式,希望消滅災難,迎接全新的生活。然後新人們一起拜叩男方家的祖先並告知男方已經娶妻成家之喜事,然後一同去款待來賓。
入洞房後共同吃下象徵吉祥的事物,其中包括,蘋果,桔子,香蕉,分別代表平安,吉利和財富。然後共飲交杯酒,代表今後生活美滿幸福。在熱鬧的婚禮後,男方要再次和女方一起回娘家叩拜女方的祖先。岳父母宴請新胥,婚禮至此完成。
1.拜天公
在台灣中南部,男方迎親前日,會在家門前搭棚設壇叩謝「天公」(酬神、謝神),感謝眾仙佛保佑新郎順利長大成人,如今即將娶妻,所以特於「結婚日」前「拜天公」以「酬神」。(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發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
3.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4.吃姊妹桌這個習俗因人而異,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飯,表示離別,新娘需面帶愁容,大家都要說吉祥話。
5.等待新郎
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後,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6.討喜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閨中密友要攔住新郎,不準其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後才得進入。
7.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並由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8.出門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因此不得與天爭大。
9.禮車在新娘上禮車後,車開動不久,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車後,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以後的一切再也不予過問,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10.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之後蓋「竹篩」以象徵繁榮。
11.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
12.摸橘子迎新車隊到達新郎家時,由一位拿著橘子或蘋果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並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長壽」。
13.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
14.祭祖新人合祭祖先,新郎再帶新娘入新房。
15.進洞房以竹篩放在新床上,桌上置銅鏡以壓驚,用意為求日後生男。吃由黑棗、花生、桂圓、蓮子等物做成的甜湯,象徵「早生貴子」。婚禮當天,長輩會忌諱讓人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否則可能一年到頭都病倒在床上。
16.喜宴時下頗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禮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7.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頰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18.鬧洞房新人被整之災情大小,端視新人是否曾在其它的婚禮上戲弄別人,或平素待人夠不夠忠厚等。
2. 在廈門哪裡,可以買到正宗的長壽煙(買過的來)還有大嶝島什麼地方有正台貨
繼金門高梁、台灣蘭花、台灣水果26號,台灣香煙第一品牌———「長壽」香煙了正式大規模進軍大陸市場,首站就選定廈門。專程前來參加新聞發布會的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評價說,「這是相隔60年後,台灣香煙品牌首次與大陸香煙品牌同台爭市。「長壽」牌香煙原產於台灣台北煙廠,至今約有50年的歷史,現在是台灣煙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高達48%,被公認是「台灣香煙第一品牌」。台灣國際脈絡股份有限公司是「長壽」香煙在大陸地區的指定代理商。據該公司人士透露,由於福建和上海的台商較多,這兩個地區將是「長壽」香煙首批投放的兩個市場,而廈門將成為「長壽」進入大陸市場的首站。據悉,在大陸市場銷售的「長壽」香煙主要有四種規格,有烤煙型也有混合型,價位則從15元/包到23元/包不等。為了適應大陸市場,同時避免魚目混珠,專銷大陸市場的「長壽」香煙與在台銷售的有所不同,最明顯的變化是,外包裝由在台銷售的四角形改成了八角形,並採用了簡體字。據了解,早在2003年,台灣「長壽」和大陸的「中華」香煙就達成了無償交換商標的協議,2004年,「長壽」香煙完成了在大陸的商標注冊登記。去年,經過兩岸必經程序的審批,「長壽」香煙開始到大陸拓荒,公開競逐這塊全球最大的煙草市場。
在大嶝小台對額交易市場有
3. 上海有什麼民風民俗
1、除夕
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撞「頭鍾」。玉佛寺一般都是燒頭像的地方,龍華寺是撞頭鍾的地方。
2、上海桃花節
每年3-4月間舉辦,上海人賞桃花的習慣由來已久,南匯是賞花的好地方,上海南匯區多植桃樹,為展示美麗的田園風光和純朴的民風民俗,自1991年起,在桃花盛開的時節,舉辦了上海桃花節,以進一步弘揚桃文化,推動旅遊事業的發展。
3、春節
自初一以後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又必請吃酒飯。上海人一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裡的九曲橋。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之舉。
4、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但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屆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外觀燈。城隍廟及西園又是一個活動的中心點。
5、浴佛節
在上海,四月初八浴佛節(釋迦牟尼誕辰),這天寺廟要拂去佛像身上塵土,誦經禮拜,城內外大的寺院如靜安寺和方浜路的廣福寺都有盛大廟會,廟會期間,山門外百貨畢集,進行土特產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