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入伏怎樣養生
您好!
問題分析:一般入伏後濕氣發散,此時若大量飲用冷飲或用涼毛巾來降溫解暑,不僅會加重體內的濕氣,還有可能誘發其他疾病的。
康復指導:建議大家即使是伏天也不要吃過冷的食物,尤其是寒性體質的人,建議多喝熱水,少吃冷飲,尤其是我們廣大的女性朋友更是不能貪涼。
感謝您關注問病網,祝您健康!
② 今日入伏,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到了,伏天如何養生
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而夏天中的三伏天更是熱中之熱。今天入伏,預示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已經來臨,而且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入伏了,應該如何養生?
夏天是一個容易中暑的季節,尤其是經常室外工作的人更要注意防暑工作。可以利用一切能夠防曬的物品來幫助防暑,比如防曬衣、防曬傘、防曬霜等等。出門的之前,包包里盡量是准備好防曬物品,也可以再准備一些防曬的葯品,比如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等。
萬一出現了中暑的情況,也不要著急。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快速降溫,讓患者脫離高溫或高濕環境,脫掉衣物來散熱。如果症狀較低,補充一些淡鹽水就可以,而症狀較重則需要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③ 今日入伏,蘇州男人該怎麼養生呢
入伏之後該怎麼養生?
看到這樣的文章,一到什麼節氣了,就告訴大家該怎麼辦。比如,這兩天看到了這么寫的:入伏了,這是補陽的好機會,要盡量吃溫熱的食物,不要貪涼,保護陽氣,不要錯過啊!
這里只是寫出一部分,大家在吃菜的時候,可以選取。這個季節,注意的是:
第一不要吃溫度是冷的食物,比如冰凍飲料,因為會更加傷到陽氣;
第二,吃食物可以盡量選擇吃葯性是溫熱的,而不是葯性是寒涼的食物。這個和溫度關系不大,比如西瓜,很多西瓜冰鎮著吃的,溫度就低,同時即使是常溫,西瓜葯性還是涼的,陽氣足的人吃了沒事兒,陽虛的人吃多了就肚子冷痛腹瀉。
至於方劑,此時需要請醫生,來看看服用什麼樣的方子可以溫陽調理,比如黃芪建中湯、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丸等等,可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讓醫生調整劑量,適當溫補。
在這個季節,做做艾灸,做做穴位貼敷,都是對提升陽氣,非常有好處的。
陰虛、陽虛這兩個大的方向明白了,其他體質,在這樣的季節,怎麼調理,我也簡單講講。
🔸 瘀血之人,此時正好化瘀。
血液是液體,溫暖則通暢,寒冷則凝滯。所以受寒是瘀血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在夏天,血脈開張,血液循行加快,此時,最有利於活血化瘀,將體內的瘀血徹底化掉。
比如,此時,可以每天服用:
三七粉1克、西洋參粉1克、丹參粉1克。溫水沖服,每天兩次。
🔸 水濕重之人,這個季節要注意祛濕健脾。
有人會奇怪,夏天,天氣炎熱,我們出汗很多,不是有利於水濕的排出嗎?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結果,都是由很多原因構成的。比如,夏天雖然陽氣生發,氣血通暢,我們容易出汗,都是有利於水濕排出的,但是,夏天因為天氣炎熱,我們會更容易喝很多的水,尤其有人會喝很多冷飲,這非常容易超出我們身體的負擔,我見過很多人吃西瓜吃得肚子很大,一肚子水,然後卧床睡覺的。
所以,夏天的時候,水濕重的人要更加註意,健脾祛濕,比如,經常喝點冬瓜、薏米、赤小豆做的湯,可以祛濕,經常吃點懷山葯、蓮子肉、芡實熬的粥,可以健脾等等。
🔸 氣虛之人,在這個季節要尤其注意補氣。
為何氣虛之人在炎熱的夏季更要注意呢?
因為夏天出汗過多,中醫裡面有個理論,叫「氣隨汗脫」,意思是:當出汗過多的時候,氣也會跟著跑掉,也會導致氣虛的。這個理論的基礎是:「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而血是氣的載體,如果失血過多,或者出汗過多,都會導致氣的流失。
夏天出了大汗以後,我們會感覺自己渾身無力,軟綿綿的,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氣虛之人,在夏天,需要補氣。但是,這個時候,如果單純補氣,還會出現燥熱的情況,所以,夏天往往是氣陰雙補。
④ 入伏怎麼科學養生
養陽氣
「夏季氣溫高,陽氣比較旺盛,還是要注意養陽氣。」陳景華說,比如說為了避免陽氣損耗太多,鍛煉要適當,選擇散步、打太極等輕緩又能鍛煉身體的運動比較好。運動之後,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因為運動流汗,汗液會帶走不少的水分和營養。另外,天氣熱人體新陳代謝較快,尤其是一些戶外工作者,身體消耗大,更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人體每天的需水量盡量控制在3000毫升),才能更好地維持身體正常的運轉。
此季節有大量的瓜果上市。陳景華說,可以適當吃水果,為身體補充營養和水分,因為水果的種類很多,而且性味不同。所以,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水果進食,才能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比如說
內火大,痰濕重的人,要少吃荔枝、桂圓等性熱的水果;
脾胃虛寒的人,不能吃太多的雪梨、西瓜等性寒性涼的水果,不然會刺激腸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等腸胃不適症狀;
容易過敏的人,最好不要吃菠蘿、芒果,以免過敏影響身體健康。
健脾祛濕
夏季雖炎熱,但是雨水天氣增多,再加上有許多人上班時在辦公室內吹空調,身體很容易被濕氣侵襲。人的脾臟是惡濕喜燥的器官,這個階段很容易患上脾胃病,從而出現食慾不振、拉肚子等問題。陳景華說,要注意保健脾臟,建議飲食上多以清淡為主,堅持低鹽飲食。早晚多喝一些營養又健脾祛濕的粥,如蓮子粥、山葯粥、薏米粥。此外,建議洗完澡後,身體會微微出汗,做個按摩,有助排出身體內的濕氣,更有助保健身體。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洗澡要用溫水,不要用冷水。因為夏季人體的體表溫度比較高,直接用冷水沖皮膚的話,很容易刺激皮膚,反而造成寒氣侵入身體,不利身體健康。
⑤ 入伏的時間 入伏如何養生保健
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至於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說「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⑥ 入伏怎麼養生 入伏如何養生
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至於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三伏貼、三伏灸等醫葯,三伏進補,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
冬病夏治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葯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葯製成葯餅,通過有經驗的針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伏天進補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說「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夏練三伏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⑦ 三伏天養生,男人應該喝什麼茶
三伏天男人應該和紅茶、黑茶、綠茶。
1、綠茶
綠茶是最常見的一類茶,我國有許多名茶都是綠茶。夏天喝綠茶能消暑降溫。綠茶味略苦性寒,還有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能。夏天喝綠茶清鮮爽口,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夏天喝綠茶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具增添營養之效。
2、黑茶
中醫談到,一年當中,夏至之後,入秋之前,是天氣最炎熱的時節,也是人體營養流失最嚴重的時節,應慎進補,重飲食調養。黑茶是不錯的調養品,它富含營養物質,能快速補充人體水分,消暑清涼,同時健脾利胃,保證人的正常工作和身體健康。
3、黑茶
紅茶是一種發酵茶。紅茶中的茶多酚很少,但由於發酵紅茶中富含茶黃素、茶紅素等物質。紅茶香氣濃郁,夏天喝紅茶有提神解乏、生津清熱、利尿解毒、殺菌養胃之功效。
⑧ 入伏後如何養生及入伏吃什麼養生注意點
入伏後吃絲瓜湯、綠豆湯養生。
適合伏天的食物首選是絲瓜,解暑防燥,絲瓜里含有人參中的成分——皂苷,特別適合伏天食用。入伏之後,天氣炎熱,往往會覺得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涼拌絲瓜入口涼爽,嫩脆多汁,滿口清香;做清湯或者與排骨、雞湯一起煲湯都能解除油膩,令人胃口大開。
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作用。湯色碧綠比較清澈的可達到清熱功效,湯色渾濁消暑效果差,但是清熱解毒的作用強。
注意事項
部分地區夏季酷暑潮濕,人們容易出汗,不僅大量水液流失,還有許多微量元素的消耗。出汗時陽氣易隨之外泄,倘若外界環境河流密布,寒濕之氣較重,人們貪食生冷易導致內環境寒濕,脾胃失調,實則現痰濕中阻,虛則虛寒內生,為冬季發病埋下伏筆。
因此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消暑的同時不要太貪涼。若是脾虛濕盛的人可食用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愛吹空調、喜冷飲冰啤酒的人導致脾胃虛寒,則可選擇溫陽補益的食物,補補陽氣。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三伏天來了!請收好這份 實用飲食指南
⑨ 馬上入伏了,夏季如何養生
1、如果你是男性,經常裸睡會對身體有好處
2、多吃苦瓜,清熱解毒
3、多喝涼白開
4、不要長久在太陽底下暴曬
5、……
6、不用謝我,請叫我紅領巾
⑩ 入伏吃什麼養生
入伏吃餃子、地瓜、冬瓜、紅豆、蓮子、生薑養生。
1、餃子
伏天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人的食慾會下降,吃不下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是開胃解饞的食物,所以人們在伏天吃餃子,為的是能夠平安度夏。
2、地瓜
地瓜又名紅薯、山芋。它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地瓜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有長壽食品之譽。
無論是煮地瓜或者是烤地瓜,都不僅味道香甜,還有排毒祛濕,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除宿便的功效。除此之外,將地瓜和小米或其他穀物一起煮製成粥,除濕的效果還會更好哦。
3、冬瓜
冬瓜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排濕食物之一,吃冬瓜對於排濕也有極大的幫助。冬瓜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成分,營養價值非常豐富,能夠極好的補充身體需要。
夏天是冬瓜成熟的季節,也是吃冬瓜最適宜時間。此時冬瓜中的碳水化合物既能補充身體水分,又可以有效清熱解暑,健體消腫。
而在排除身體濕氣方面,冬瓜中富含的鉀離子能夠不斷的幫助身體進行排濕,利水消痰、清熱解毒,有效的保健身體。
4、紅豆
紅豆,又名赤小豆。紅豆中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在中醫中,紅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有滋補強壯,除濕滋養、強身健體的功效。
將紅豆煮成粥之後,紅豆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的滋補也更加有效。紅豆薏米粥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具體做法為,將紅豆洗干凈後和適量的薏米一起放入鍋中,隨後熬煮成粥即可。將要起鍋之前,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適量的白糖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5、蓮子
入伏後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B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6、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新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薑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
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
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