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養生蚝籠子哪裡買

養生蚝籠子哪裡買

發布時間:2022-04-10 01:19:49

1. 養生蚝和買生蚝賣那種更賺錢

買生蚝販賣,風險更低,處理好,利潤要高於自己養生蚝!
自己養,風險大,投資大!

2. 生蚝怎麼養殖方法

一、插竹養殖

1、這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養殖方式,就是將竹子插入海底進行養殖,首先要把竹子進行處理,然後每6根竹子為一堆,整體為漏斗形狀扣在海泥上。

2、竹子長度需要控制在1.5米左右,直徑需要在10cm以上,接觸海泥的地方,需要用繩子圍繞起來進行加固,一般適合在軟泥較多、海水流動緩慢的海底養殖。

space
生蚝怎麼養殖

二、延繩養殖

1、這個是比較方便的一種養殖方式,材料為繩子與漂浮物,一般適合在比較開闊的海域養殖,而且延繩養殖對風浪的抵抗程度比較高,也適合用於外海養殖。

2、繩子兩頭需要固定在海底深處,中間可以用來養殖生蚝,中間適宜寬度為40-50米,兩邊可根據所選地址的海深,一般每隔2米放入一根繩子並配上漂浮物,繩子適宜長度為3-5米左右,平時需要經常檢查繩子是否交織在一起。

space
生蚝怎麼養殖

三、立柱養殖

1、使用水泥柱進行養殖,具有成本低、附著效果好的優勢,而且笨重不容易被海水沖動,挑選的水泥柱表面要盡量粗糙一些,高度為2米左右,直徑為30cm粗,這種規格的柱子,會使生蚝的吸附性強。

2、水泥柱在放入海底前,需要先將它放置淤泥地一段時間,這個方法被稱為養柱,能夠為剛出生的生蚝提供很好的營養成分,養柱的時候需要定時檢查,有出現傾倒的要及時扶正,水泥柱養殖適用於流速比較快的海底。

space
生蚝怎麼養殖

四、漂浮木筏養殖

1、漂浮木筏養殖的材料是用木頭與竹子扎在一起,然後搭配浮筒漂浮在海面,適宜的木筏規格為5×8米左右,規格太大會影響生蚝整體的品質與產量,規格太小所花費的成本也比較高。

2、一般可用繩子將其固定在海底深處,避免隨海浪漂走,兩端之間還可以用繩子關聯,以防海底繩子斷了無法找到,兩個木筏之間的間距為20m左右,一般可選擇在風平浪靜的淺海進行養殖。

3. 想要養殖牡蠣有哪些途徑嗎

牡蠣還有一個名字也叫做生蚝,現在大家在一些非常火熱的小食攤上,應該都可以看到什麼粉絲生蚝,烤生蚝等等,這樣的小吃真的讓人垂涎欲滴現在這個也是大家最愛吃的小吃之一了,很多喜歡吃生蚝的人,可能一次得吃10來個,一口一個真的是非常過癮,隨著大家對生蚝的喜歡和需求越來越高,現在呢養殖生蚝的養殖戶也是變得越來越多,不過呢要想養殖好生蚝,那我們一定要掌握最基礎的管理方法。

還有一種養殖方法,就是可以用繩子和一些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來當做工具,把繩子和漂浮物固定在一起,對於漂浮物的選擇,我們一定要選擇比較優質的,這樣呢才可以使用的久一點,而且呢,也要進行檢查哦,為了防止繩子打結。

第1次養殖的朋友就可以少量的養殖一些,等到學習了一定的經驗之後再來進行大面積的養殖。

4. 生蚝的養殖技術

生蚝別名又叫牡蠣,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要補鋅可以常吃牡蠣或蛋白鋅。為牡蠣科(ostreae)動物牡蠣(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一、筏式養成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⑴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⑵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kg以上。
二、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5. 誰能告訴我牡蠣飼養的方法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牡蠣養殖技術作者:coreone 提交日期:2006-3-29 19:34:00 | 分類: | 訪問量:345 ??一、牡蠣的養成方法 (一)投石養成法 此法適用於底質較硬的潮間帶和潮下帶,選用拳石或較大的石塊作附著基,均勻分散或成堆、成行在養成場里分散養成。目前該法已逐步被淘汰。 (二)水泥條養在法 此法是我國目前開展的最為廣泛的一種牡蠣養殖方法,其主要養殖技術為:待水泥條附苗結束後,正確掌握移養日期。為縮短養成期,移養工作應在10月1日以後開始,因10月1日後,海區基本無藤壺苗附著。爭取在11月底前結束。養成區應選擇在低潮區為宜,這樣能增長攝食時間。在多泥沙海區,要避開潮流過急處插養,這是因為牡蠣在漲、退潮時貝殼張開,泥沙灌入體內導致窒息死亡。 養成形式選定,硬底質可用單插式,軟塗底質宜用簇堆養成,因其可增強抗風力,避免底腳軟倒,且可節省勞力。 養成方法:排列要順潮向,行距間要開溝排水,這樣可減輕促淤和下陷。 (三)垂下養成法 垂下牡蠣養殖法是目前國內外牡蠣養殖的先進技術,且有養殖周期短、產量高等優點,是我國牡蠣養殖業的發展方向。現分別介紹如下: 1、筏式養殖法:此法適用於干潮時水深4米以上,風浪平靜的內灣。筏的結構大小因地而異,沒有統一規格,筏子通常用圓木和毛竹紮成有5×10米的,也有10×10米。每台筏用6-9個浮桶或其他浮子作浮力,並以錨或樁固定在海底。將已附好苗的蠣殼串、橡皮條懸掛在筏子上進行養成,也可在筏上吊掛裝有單體牡蠣的籠子進行牡蠣的籠養。 2、延繩養殖法(寧波市曾用本法養過):延繩系由1500股聚乙烯單絲絞制而成,全長96米,兩端打樁於海底,兩頭各為30米長樁纜(具體應以滿潮時水深2倍以上定樁纜長度),中間36米為浮綆,每隔1.5米縛一個直徑32厘米玻璃球,附著器吊距為橡皮條0.4米、貝殼串0.5米,一根延繩前者可吊91條、後者可吊73串。延繩間距為當地潮養的1-1.5倍。浮綆應與主流方面成50-60度偏角,形成拉流現象。該法優點是有較大抗風浪能力。 3、棚架式養殖:此法養殖海區要求潮流暢通,流速20-25厘米/秒,有適量淡水注入,海區餌料生物、水溫、鹽度等理化因子適宜牡蠣養成。養殖區域選擇在低潮區或小潮汛時能保持2-3米水深的區域,海水透明度在0.5米以上,塗面平坦,不能過軟,塗質為沙質或泥沙質。 棚架為兩行或多行對應平行的樹樁(毛竹、石均可)及水平敷設的聚乙烯繩(或毛竹)組成,標樁行順流設置,樁行中兩樁距離為3-4米,行與行之間的相對距離為1米左右,樁行長度根據養殖場地確定樁的長度,一般為3米,也可視灘塗底質軟硬而定,樁頭大部分垂直打入塗中,上端露出灘面0.6-0.8米,在樁頭的頂端,用240絲(股)以上的聚乙烯繩或毛竹把樁按行串連起來,樁行的兩端用斜樁將聚乙烯繩固定,構成一個固定的低棚架。 當采苗後40-45天,采苗達到生產要求後,將采有牡蠣苗的采苗器分散,移到低潮區的棚架上養成。將蠣殼采苗器的兩端分別吊掛在養殖棚架的聚乙烯繩或毛竹上,苗串平掛略呈拋物型,串與串之間距離20-25厘米,並行掛養,苗串最低點離灘面20厘米以上。 (四)其他養殖方式:目前國內開展的牡蠣養殖方法還有底播插灘養殖、灘塗播養等等方法。 二、養成管理 牡蠣養殖中經常性管理有:經常巡視、觀察,特別是在台風過後,應及時下海整理好附苗器,在水泥條養蠣過程中要減輕促淤和下陷,一般每月一次順簇腳耥溝扒泥。在垂下式養殖中,應及時清除附在筏上及附苗器上的雜質及過多附著物,發現殼串斷繩掉入泥中要及時掛好,特別要注意防止筏、繩被沖走,棚架倒塌,在台風季節前均要及時加固。 三、敵害及病蟲害 (一)赤潮:赤潮不僅對漁業,而且對貝類養殖業也有很大的危害性。產生赤潮的生物主要有環勾藻、光甲藻、角藻、多甲藻、夜光蟲等等。由於赤潮的侵襲而引起牡蠣的大批死亡。 (二)肉食性腹足類及其他敵害:紅螺、荔枝螺等肉食性腹足類對牡蠣的危害極為嚴重,而藤壺、海鞘、苔蘚蟲等與牡蠣爭奪附著器和食物,影響牡蠣的附著和生長;其他如鋸緣青蟹、蝦類和一些鱝科魚類對牡蠣的危害,也相當嚴重。 (三)菌類和寄生蟲:國內對牡蠣的病害和寄生蟲報道極少,國外報道的有:牡蠣的微孢子蟲寄生使牡蠣大批死亡,日本牡蠣的弧菌病。涉及牡蠣的牛普吸蟲病、六鞭毛蟲病等等。 (四)工業廢水污染及農葯污染:目前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許多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大海中,對牡蠣養殖造成極大的危害,另外因許多劇毒農葯的過量使用,農田中排出的水也會成為污染物之一。 對上述這些危害,作為養殖戶來說,在選址上應避開赤潮多發海區及農業廢水污染區,對敵害生物應加強管理,特別是在幼苗期間,更要及時清除附苗器上的敵害生物。 四、收獲 收獲:收獲季節一般在蠣肉最肥滿的冬、春季。收獲方法:在潮間帶用塊石、水泥條等養殖牡蠣,可在退潮時裝船,等潮漲運回岸上開殼取肉。垂下養殖的牡蠣,可將附苗器收回,運回岸上取肉。也可直接在船上採收牡蠣,單體牡蠣可以帶殼銷售。
——希望能幫助您,您如果滿意就採納我哦。謝謝

6. 生蚝和海蠣的區別在哪裡

【外形不一樣】
從外形看,我們很容易區分出來,生蚝的外形一般都比海蠣要大得多,大的生蚝一個足足有1斤重。

海蠣子

生蚝

【價格】
海蠣:市場上賣的海蠣都是已經將海蠣子挖出來,一斤在15元左右;如果是連殼買一般10斤才十幾塊,所以很多人都會自己買來開采,雖然比較麻煩,但是更實惠很多。

生蚝:生蚝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價格會高很多,一般都是按個頭買的,一般市場上買一個大一點就要5塊錢左右哦。小的也要2塊錢。

【生長環境】
海蠣:海蠣的成長環境拿泉州沿海一帶來說,因為海水鹽度低,特別適合貝類生長,所以海蠣和花蛤等生長很快,基本都是野生的,很多人都可以隨意去挖,然後自己回家開采。

不過現在海蠣基本成大規模人工飼養,也就是把海蠣子苗裝到籠子里,然後懸掛到海水裡面養殖,產量就非常高。

生蚝:生蚝生長環境跟海蠣不一樣,一般是生長或者是養殖在江河與大海交融之處,因為適合生長條件的限制,所以它的產量就會比較低,自然價格也就高很多。

【營養成分】
海蠣和生蚝的營養都很豐富,它們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著「海中牛奶」的稱呼。但是生蚝的營養在一定程度上比海蠣要高很多。好比鋅含量,生蚝的含鋅量比海蠣要高7.6倍。

【烹飪方式不一樣】
海蠣:海蠣的烹飪方式很多種,就以泉州地區來介紹,單單海蠣的做法有很多種,比如海蠣煎,海蠣豆腐湯、炸海蠣紫菜丸子,炒麵炒米粉煮米粉湯等等,都會加上海蠣;海蠣還可以用來熬粥。

生蚝:生蚝我們最常見就是烤生蚝,一到夏天,街邊烤生蚝就特別多。將製作好的蒜蓉放在生蚝上,用炭烤亦或是放入烤箱烤;有的直接將生蚝清蒸,清蒸熟後再打開殼,蘸醬吃,特別鮮甜美味。

【口感】
從口味上來比較,生蚝肉更肥美緊實,汁水多,吃起來的味道要好一些。

以上就是從形狀,口感等幾方面跟大家分享海蠣和生蚝的區別。因為時常有很多商家會把海蠣當成生蚝賣,海蠣的價格比生蚝便宜很多,這樣就很吃虧了,所以記得多留意下,生蚝肉是不是和殼連在一起,如果不是連在一起,有可能就是以次充好。

7. 如何養殖生蚝

生蚝別名又叫牡蠣,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要補鋅可以常吃牡蠣或蛋白鋅。為牡蠣科(ostreae)動物牡蠣(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一、筏式養成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⑴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⑵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kg以上。
二、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三、蠣、蝦混養
1、蝦池選擇:混養牡蠣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m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制在40~50cm,中後期控制在50~60cm。
2、場地整理:苗種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3、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cm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窪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四、投石養殖
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1、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3、行列式:排寬0.5~1m,排間距為0.6~1.5m。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獲。
五、插竹養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採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⑴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m;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⑵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cm,頂寬33~36cm,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cm。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m左右。每667㎡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六、橋式養殖
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cm,列與列之間距離1~2m。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七、立石養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只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獲。此法主要用於褶牡蠣的養殖。
八、柵式養殖
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內灣設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著基,成串的掛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m,串間距0.5~1m。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九、養成期間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動一下蠣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蠣被淤泥窒息死亡,並能攪動浮泥,增加餌料的營養鹽,促進牡蠣的生長。一般養成期間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節,須注意預防洪水流入,或圍堤挖溝抗洪,或將牡蠣移向高鹽的深水海區進行養。
3.越冬:在北方養殖的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一般都要經過2~3個冬季結冰期。在結冰前要檢查1次,將可能 受到威脅的牡蠣向深水移植,使其安全過冬。
4.肥育:在收獲前1~2個月,將牡蠣移到優良肥育場肥育,以達增產的目的。
5.防止人為踐踏:灘播牡蠣只能在灘面上濾水攝食,一旦陷入泥中就無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應嚴禁隨意下灘踐踏,管理人員下灘時應沿溝道行進。
6.疏通溝道:經常檢查排水溝道是否暢通,退潮後灘面應盡量不積水,以防水溫過高、敵害潛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蠣死亡。
7.除害:牡蠣的敵害很多,要結合翻石時進行清除,在紅螺、荔枝螺繁殖盛期7~9月份期間,應潛水捕捉其親貝及卵袋。在蟹類活動頻繁的季節里,加強管理,捕捉敵害。
8.防風:台風對養殖設施破壞性很大,還傳捲起泥砂埋沒固著器及牡蠣。因此,台風過後要及時搶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沒的固著器。
十、防治

1.幼體細菌性潰瘍病:病原為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種牡蠣的育苗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此病。浮游的幼蟲被感染後即下沉固著,或活動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質清潔;
2)發現患病幼體立即棄掉;
3)投喂的單胞藻無弧菌污染;
4)單獨或聯合使用過濾、臭氧和紫外光線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體用復合鏈黴素50~100g或氯黴素10g全池潑灑,連續3~5天。
2.牡蠣的派金蟲病:病原為海水派金蟲(Perkinsus ma-rinus)。派金蟲病是牡蠣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布廣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蠣。牡蠣的死亡發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後隨著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死亡也減少。流行病的發生與較高的水溫(30℃)和較高的鹽度(30‰)有關。鹽度在15‰以下或水溫低於20℃或高於33℃時,即使有派金蟲寄生,牡蠣也不會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蠣,身體逐漸消瘦,生長停止,生殖腺的發育也受到阻礙。感染嚴重的牡蠣殼口張開而死,特別在環境條件下不利時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蠣作為苗種;
2)牡蠣幼蟲固著變態前將固著徹底清刷干凈,將老牡蠣完全除掉,除去蠣床之間的有活牡蠣附著的任何物體,蠣床不要太密集;
3)牡蠣長到適當大小時就盡早提前收獲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4)牡蠣養在低鹽度(15‰)的海區可抑制疾病發展。

8. 生蚝,裡面的是什麼,怎麼看起來這么惡心呢 那是屎嗎

那是生蚝的黃,不是屎。
生蚝的殼內肉都是可以吃的。
生蚝和人不一樣 它的屎不會存在體內,都會排出體外的。

9. 生蚝是怎麼繁殖的

生蚝別名又叫牡蠣,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要補鋅可以常吃牡蠣或蛋白鋅。為牡蠣科動物牡蠣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一、筏式養成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⑴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⑵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kg以上。
二、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三、蠣、蝦混養
1、蝦池選擇:混養牡蠣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m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制在40~50cm,中後期控制在50~60cm。
2、場地整理:苗種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3、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cm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窪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四、投石養殖
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1、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3、行列式:排寬0.5~1m,排間距為0.6~1.5m。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獲。
五、插竹養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採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⑴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m;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⑵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cm,頂寬33~36cm,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cm。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m左右。每667㎡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六、橋式養殖
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cm,列與列之間距離1~2m。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七、立石養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只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獲。此法主要用於褶牡蠣的養殖。
八、柵式養殖
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內灣設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著基,成串的掛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m,串間距0.5~1m。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九、養成期間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動一下蠣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蠣被淤泥窒息死亡,並能攪動浮泥,增加餌料的營養鹽,促進牡蠣的生長。一般養成期間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節,須注意預防洪水流入,或圍堤挖溝抗洪,或將牡蠣移向高鹽的深水海區進行養。
3.越冬:在北方養殖的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一般都要經過2~3個冬季結冰期。在結冰前要檢查1次,將可能 受到威脅的牡蠣向深水移植,使其安全過冬。
4.肥育:在收獲前1~2個月,將牡蠣移到優良肥育場肥育,以達增產的目的。
5.防止人為踐踏:灘播牡蠣只能在灘面上濾水攝食,一旦陷入泥中就無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應嚴禁隨意下灘踐踏,管理人員下灘時應沿溝道行進。
6.疏通溝道:經常檢查排水溝道是否暢通,退潮後灘面應盡量不積水,以防水溫過高、敵害潛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蠣死亡。
7.除害:牡蠣的敵害很多,要結合翻石時進行清除,在紅螺、荔枝螺繁殖盛期7~9月份期間,應潛水捕捉其親貝及卵袋。在蟹類活動頻繁的季節里,加強管理,捕捉敵害。
8.防風:台風對養殖設施破壞性很大,還傳捲起泥砂埋沒固著器及牡蠣。因此,台風過後要及時搶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沒的固著器。
十、防治
1.幼體細菌性潰瘍病:病原為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種牡蠣的育苗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此病。浮游的幼蟲被感染後即下沉固著,或活動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質清潔;
2)發現患病幼體立即棄掉;
3)投喂的單胞藻無弧菌污染;
4)單獨或聯合使用過濾、臭氧和紫外光線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體用復合鏈黴素50~100g或氯黴素10g全池潑灑,連續3~5天。
2.牡蠣的派金蟲病:病原為海水派金蟲(Perkinsus ma-rinus)。派金蟲病是牡蠣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布廣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蠣。牡蠣的死亡發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後隨著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死亡也減少。流行病的發生與較高的水溫(30℃)和較高的鹽度(30‰)有關。鹽度在15‰以下或水溫低於20℃或高於33℃時,即使有派金蟲寄生,牡蠣也不會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蠣,身體逐漸消瘦,生長停止,生殖腺的發育也受到阻礙。感染嚴重的牡蠣殼口張開而死,特別在環境條件下不利時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蠣作為苗種;
2)牡蠣幼蟲固著變態前將固著徹底清刷干凈,將老牡蠣完全除掉,除去蠣床之間的有活牡蠣附著的任何物體,蠣床不要太密集;
3)牡蠣長到適當大小時就盡早提前收獲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4)牡蠣養在低鹽度(15‰)的海區可抑制疾病發展。

閱讀全文

與養生蚝籠子哪裡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