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間質性腎炎臨床表現
間質性腎炎,作為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其臨床表現多樣且復雜。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發病率在腎活檢中約佔2%至3%,並且呈逐年遞增趨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的分析顯示,小管間質性疾病佔3.2%。該疾病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生,但中老年人更為常見,兒童病例相對較少。在慢性間質性腎炎中,男性患者比例略高,男女比約為1.34:1。
急性間質性腎炎的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主要表現為少尿性或非少尿性急性腎功能不全,常伴有疲乏無力、發熱及關節痛等非特異性症狀。腎小管功能損失導致低比重及低滲透壓尿、腎小管性蛋白尿及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部分患者可能出現Fanconi綜合征。
葯物相關的急性間質性腎炎通常表現為在使用致病葯物數日後出現腎功能損傷,尿量減少或無明顯變化,尿檢異常,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肉眼血尿、無菌性性白細胞尿、腰痛等症狀。一般無高血壓和水腫,常伴有全身過敏症狀,如發熱、皮疹、嗜酸細胞增多三聯征,以及消化道症狀如惡心、嘔吐等。不同葯物導致的臨床表現各不相同,甚至一些患者即使對某種葯物具有耐受性,再次使用後也可能引發急性間質性腎炎。非甾體抗炎葯所致的急性間質性腎炎可能會出現大量蛋白尿。
感染相關性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常伴有感染的徵象,如發熱、寒戰、頭痛、惡心、嘔吐甚至敗血症表現,甚至可能出現其他器官系統的症狀,如肺炎、心肌炎、肝損害等。其中急性腎盂腎炎並發腎實質感染最為常見。大多數腎實質感染繼發於尿道及膀胱的細菌感染,臨床表現多樣,從輕度不適到膿毒症症狀均可出現。不典型病例可能表現為乏力、腰痛、體重減輕、反復發作的膀胱炎(排尿困難、尿頻,尿急、恥骨弓上疼痛)等。約1/3的老年患者可能沒有發熱,而20%的老年患者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症狀或肺部症狀。
對於男性而言,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導致的尿路梗阻是急性間質性腎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源性感染所致的急性間質性腎炎好發於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或NSAIDs的患者。
特發性急性間質性腎炎多見於青年女性,臨床表現為乏力、發熱、皮疹、肌肉疼痛、眼葡萄膜炎,部分患者伴有淋巴結腫大。尿檢示輕至中度的蛋白尿,腎小管損傷明顯,非少尿性腎功能不全。約1/3的患者可能伴有眼部症狀,眼部症狀可在腎臟病出現之前數周、同時或之後數月內出現。80%的患者主要局限於前色素膜,但也有後色素膜受累的報道。臨床表現可能包括眼痛、畏光、流淚、視力損害等。體檢可發現睫狀充血或混合性充血、房水渾濁、角膜後沉積物及虹膜粘連。約20%的患者可能出現虹膜後粘連、眼內壓改變等並發症。實驗室檢查顯示貧血、嗜酸細胞增多、血沉加快、CRP及球蛋白升高。激素治療通常能取得明顯效果。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臨床表現多樣,起病隱匿、慢性或急性,主要表現為腎間質慢性炎症改變,包括纖維化組織增生、腎小管萎縮。患者常表現為逐漸出現的多尿或夜尿增多,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納差、乏力、消瘦等非特異症狀。尿常規通常表現為輕度蛋白尿,尿蛋白常為小分子的腎小管性蛋白尿。尿沉渣中可有少量白細胞,一般無紅細胞和管型。實驗室檢查可出現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磷酸鹽尿、鹼性尿及低磷血症、高鈣血症、低鈉血症、高鉀或低鉀血症及腎小管酸中毒。急性腎乳頭壞死時,可能出現高熱、腰痛、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等症狀。慢性間質性腎炎可波及腎小球和血管,導致相應功能受損,早期表現為內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清肌酐隨後可能升高。晚期腎功能不全的症狀包括惡心、嘔吐、厭食等,貧血常嚴重,並且與腎功能減退的程度不成比例。約一半患者發生高血壓,但程度通常不及腎小球腎炎引起的高血壓嚴重。
間質性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又稱腎小管間質性腎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管間質性急慢性損害的臨床病理綜合征。臨床常分為急性間質性腎炎、慢性間質性腎炎。急性間質性腎炎以多種原因導致短時間內發生腎間質炎性細胞浸潤、間質水腫、腎小管不同程度受損伴腎功能不全為特點,臨床表現可輕可重,大多數病例均有明確的病因,去除病因、及時治療,疾病可痊癒或使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轉。慢性間質性腎炎腎炎病理表現以腎間質纖維化、間質單個核細胞浸潤和腎小管萎縮為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