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我兒子腦癱攻擊父母怎麼辦

我兒子腦癱攻擊父母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5-05-10 16:51:49

❶ 小兒腦癱的心理問題怎麼解決

您好,小兒腦癱心裡問題家長應該注意: 1.情緒障礙 疾病給患兒造成諸多不便,使活動受到限制,需長期甚至終生康復治療,患兒易緊張、焦慮、恐懼、擔心被人譏笑。再加上社會上對腦癱患兒的歧視和偏見,會使患兒感到處處低人一等,情緒消沉,易自暴自棄。年長兒則產生恐慌行為,害怕與外界接觸。 2.行為異常 ...腦癱患兒性格多固執、多動、沖動、社交退縮、攻擊行為,甚至自殘,另外還可表現選擇性緘默症,主要表現為拒絕與任何人說話,並伴有恐慌、擔心、焦慮感。 3.認知損害 腦癱患兒常表現有記憶障礙,集中精力困難。認知障礙是影響患兒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依賴心理 腦癱患兒由於運動障礙、行動不變,任何事情都由別人代勞,所以依賴性特別強,缺乏獨立意識。

❷ 我應當怎樣面對腦癱的兒子

當得知孩子被診斷為腦癱,作為父母,您可能感到震驚、疑惑、甚至絕望。然而,勇敢面對是關鍵。

首先,對腦癱兒童,父母需給予更多愛心與關注。他們需要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有助於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功能康復和教育是腦癱兒童成長的兩個重要支柱。功能康復,旨在通過科學、正確的訓練,最大限度發揮孩子殘余功能,提高其在身體、心理、社會、職業和經濟上的能力。

教育則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教會他們如何適應社會,如何自立。這不僅包括日常生活技能,也包括社會交往、情緒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作為父母,要堅信每個孩子都有潛力,盡管面臨的挑戰巨大。通過專業康復團隊的幫助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能夠逐步克服困難,實現自我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支持、鼓勵和耐心至關重要。盡管路途漫長且充滿挑戰,但請相信,每個努力都為孩子未來鋪墊堅實的基礎。

❸ 腦癱孩子父母該如何面對

孩子輕度腦癱,可以試一試讓孩子在家的時候多做一些感統鍛煉的活動或者游戲。感覺統合就是人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觀,從外界獲得不同的感覺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感統訓練游戲就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感統訓練,更加有利於被兒童接受。70、俯卧大龍球抓東西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強化手眼協調及雙側肢體的平衡控制,促進運動企劃能力。訓練要求:協助孩子俯卧到大龍球上,保持平衡姿勢。把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放在大龍球滾動時孩子伸手可觸的地方。協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後慢慢滾動,讓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時可使用會發聲的玩具,以幫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難度設置:A開始時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離,讓孩子容易取到;B逐漸地玩具可以放稍遠一點,並在孩子探身取球時提醒他(她)盡量自己保持身體的平衡。幫助給予:1由始至終的身體協助;2口頭指導或提醒。69、壓馬路(3-6)訓練目的:提供觸覺刺激,有抑制神經興奮程度的作用。訓練要求:讓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墊子上,用大龍球在其身上滾過去。若孩子喜歡這種壓力可嘗試加重一點壓力。68、抱球翻滾(5-6)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頸部張力反射。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墊上,雙手抱著一個排球大小的球,高舉過頭。要孩子由墊子的一端再滾回來,球不可以鬆掉。難度設置:A滾3-4下;B從墊子一端滾到另外一端。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無法呈直線滾動,成人需要給予身體協助,推動他的肩膀或腳,把他的身體盡量推到呈直線的姿勢。67、搖搖船(5-6)訓練目的:控制迷路張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體刺激,並改善身體概念及兩側協調。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地上,兩手抱膝身體屈起成球狀,前後搖動二十下,或左右滾動二十下。難度設置:——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或搖不動,家長需要給予身體協助,從側面輕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順著給予的外來力量搖動身體。一旦孩子掌握要領,及時撤消幫助,鼓勵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搖動身體。66、軟骨功(5-6)訓練目的:改善身體概念及計畫動作的能力,並提供觸覺刺激。訓練要求:用一條粗棉繩,兩端結在一起成一個圈,讓孩子將繩由頭套下去,由腳下拿出來;或者由腳套進去,從頭部拿出來。難度設置:A剛開始訓練時,繩圈可以相對做大一點,容易取出;B先訓練從頭套到腳,再訓練從腳套到頭。幫助給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蠻勁兒,要學習技巧。65、拍氣球(4-6)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的計畫能力。訓練要求:把氣球往上拋,然後雙手輪流向上拍打氣球,盡量不要讓氣球落到地上。難度設置:A雙手輪流拍打;B在地上設置簡單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讓孩子繞過路障拍氣球。幫助給予:(1)開始時教孩子把氣球拍高一點,延遲下落的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計劃自己的動作和步子;(2)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提醒孩子看腳下的「路障」。64、跳躍(3-5)訓練目的:促進兩側協調及前庭刺激。訓練要求:在地面上擺放數個小號的呼啦圈,要孩子以雙腳跳或單腳跳的方式跳過所有的圈圈。難度設置:A雙腳跳,並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近一點;B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遠一點;C單腳跳;D單腳跳並連續跳完所有圈圈。幫助給予:開始時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雙腳落地時稍微扶他一下,幫助孩子保持身體平衡。63、鞋子走路(4-6)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及計畫動作的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將兩手穿在鞋子里,沿著一定的路線或腳印前進或向側邊行走。62、滑雪(4-6)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與計畫動作的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兩腳分別踩著一張紙,當做是雪橇,可前進或後退地踩著紙行走。難度設置:A只用一隻腳踩紙前進;B雙腳踩紙前進;C赤腳踩紙前進;D赤腳踩紙前進或後退。幫助給予:給予適當的攙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適當的運動。61、運小球(4-5)訓練目的:訓練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塑料球拍運送乒乓球,一次放一個乒乓球在球拍上,運到距離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隻手扶乒乓球。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選用其他非圓形的小物品讓孩子訓練並且把距離設短一點;B孩子的技巧純熟以後可嘗試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使用乒乓球,5次運球中有3次球沒有掉地通過。幫助給予:無論孩子處於哪一階段的開始階段,都要給予手把手的幫助,要確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戲規則以後才增加難度。60、打保齡球(3-5)訓練目的:發展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離,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難度設置:A開始時距離可以很近,以便讓兒童容易擊中,有成就感;B要求兒童按訓練要求的距離擊球;C逐個地把球擺在地上讓兒童擊,開始時距離要近一些,5次擊球中有3次通過。幫助給予:(1)開始時給予孩子大量的身體協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領;(2)每一次增加難度時都需要隨時提醒、糾正並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做。59、跳數字訓練目的: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及重力感。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剪出大的數目字1-10或1-20貼到圓形的不粘膠上再地板上,讓孩子從一個數字跨到另外一個數字上,以跨到圓形內為勝。難度設置:A如果孩子還不懂得數字,可貼不同顏色的數字,然後讓孩子按顏色跳;B讓孩子按指定的數字跳或者按單、雙數跳;C可玩雙人游戲,創造出各種玩法,以最終達到終點為勝。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跳躍技巧不成熟,可在開始時握他(她)的雙手或夾著孩子的腋下幫助他(她)跳躍;2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戲規則,要隨時給予身體或口頭的提示。58、袋鼠跳;(5-6)訓練目的:強化前庭刺激,控制過敏信息。訓練要求: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難度設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離;B撤銷身體指導,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離;幫助給予:在A階段要求給予全程身體指導,直至孩子技巧純熟。57、手抱大型物擋住視線還能走至少3米遠;(5-6)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或雙手抱著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難度設置:選擇重量適中的物品做訓練。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56、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20厘米寬的平衡木;(5-6)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平衡木。難度設置:A開始時拿小件的物品;B逐漸地拿大件的物品;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55、能在雙腳離地時,雙手同時拍一下;(5-6)訓練目的:加強手臂和腿的協調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在雙腳跳離地面的同時雙手舉過頭頂拍一下。難度設置:A先熟練雙腳跳;B再在跳的同時鼓勵孩子拍手。幫助給予:1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給孩子做示範,邊做邊講解;3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只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示。54、跳腳印訓練目的:訓練兩側性、空間距離、平衡、協調、柔軟、眼─手協調、注意力、抑制異常肌張力、矯正姿勢(內外旋、內外反)、步態訓練。訓練要求:按照圖形所示,雙腳立定跳向下一目標腳印。難度設置:A可先用雙腳交替走幾回,讓孩子熟悉大致的距離。B雙腳立定跳,按圖形要求跳;C聽著家長的口令(指令)跳;幫助給予:開始時家可站在孩子身後,雙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幫助其完成凌空雙腳跳起和落下的姿勢,指導孩子跳向下一目標,等孩子的判斷和目測水平提高後讓其自行練習,家長只給予口頭提示即可。53、雙腳跳過一條慢慢地擺動著的繩子5次;(5-6)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訓練計畫動作能力。訓練要求:將一條約兩米長的粗繩子固定在離地面10厘米處,上下或左右搖動繩索,使其象蛇一樣扭動,讓孩子雙腳離地地從上面跳過。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慢慢地擺動,動作幅度要小允許孩子偶爾碰到繩子;B快速地擺動,動作幅度大,讓孩子盡量不要碰到繩子。52、照鏡子游戲;(4-5)訓練目的:訓練空間方位知覺。訓練要求:家長和孩子並排站在大鏡子前面,家長做一個動作,讓孩子模仿。動作以點頭,雙手在身體的上下、左右、前後拍手,左右前後移動身體以及轉身等動作為主。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的動作要做得慢些並多次重復動作;B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強,可讓孩子邊模仿邊說出動作的方位。幫助給予:家長邊做邊說出動作的方位,孩子無法跟上便用身體指導。逐漸地撤銷提示,並且加快動作的速度。51、單腳向前跳5步;(4-5)訓練目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及雙腿的肌肉控制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抬起一隻腳,向前方位置跳躍5步路的距離。難度設置:A開始時先讓孩子習慣保持抬起一隻腳在空中數秒的姿勢;B鼓勵孩子單腳向前跳躍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獎勵物;C鼓勵孩子增加跳躍的次數。幫助給予:1跟孩子一起跳,營造寬松的氣氛讓孩子消除緊張情緒,願意參加游戲;2隨時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無論是身體或是口頭的幫助;3及時引入獎勵的方法來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嘗試。50、用腳尖向前行3米;(4-5)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掂起腳尖向前走約3米的路程。難度設置:A只走2-3步路的距離;B逐漸地增加走的距離直到達標。幫助給予:1站在孩子前面扶著他/她的雙手;2隻在有需要時才給予及時的幫助;3在終點處放置獎勵物鼓勵孩子堅持走到終點。49、雙手各持一球走直線2米;(4-5)訓練要求:讓兒童兩手側平舉,掌心向上,兩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線路線行走。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先不讓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後讓其嘗試持球並且腳尖跟著腳跟行走;幫助給予:不能單獨完成的孩子家長可跟在其身後,給予身體指導;48、雙手接住從1米遠彈來的中型球;(4-5)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和運動企畫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接住訓練者從約1米遠的地方扔到地上彈起來的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難度設置:1距離設短一點,並且讓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後手把手地教,邊教邊把要點告訴孩子;2幫助者站在孩子身後,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身體協助;3距離逐漸增大,盡量讓孩子自己嘗試接球;4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難,可換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練後再換成中型球。47、跑向滾動著的球,把球向前踢;(4-5)訓練目的:動作企畫能力、方向感。訓練要求:讓孩子邊跑邊踢滾到他/她腳下的中型或小型球。難度設置:A先用中型球練習,孩子的技巧熟練後再用小型球練習;B開始時訓練人員以極慢的速度把球滾到孩子腳下並示意孩子踢球。C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身體幫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後一手扶著他/她的身體,一手(或腳)推動他/她的右腳。46、雙腳被提起時,可用雙手向前走路;(4-5)訓練目的:增強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兒童趴在地上,雙手和雙膝接觸地面,成人則在兒童身後握其雙足足踝,示意兒童用雙手交替運動往前爬。難度設置:A先讓兒童習慣被提起雙腳的姿勢;B鼓勵兒童向前走1-2步;C訓練至兒童能自如地向前走。幫助給予:1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孩子習慣被短暫提起雙腳的姿勢和感覺;2延長提起孩子雙腳的時間;3鼓勵孩子嘗試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方法來強化。45、能連續拍球3次而球不彈走;(4-5)訓練目的:加強手臂的控制能力,發展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連續拍3次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難度設置:A只拍1次;B拍2-3次;幫助給予:1訓練者拍一下,等球彈起後把著孩子的手拍一下;2把著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盡量彈高,便於孩子的手有足夠的時間調節44、能在20厘米寬,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走,走過規定尺寸的平衡木。難度設置:A只走一半的距離;B走完全程;C單手持物走;D雙手持物走。幫助給予:1開始時成人需要反復做示範,並跟在孩子後邊走,給予身體協助,如拉著孩子雙手或扶其雙肩;2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時拉著他/她的一隻手給予扶持;3隻在需要時給予扶持。43、能用腳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鍾;(4-5)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腳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鍾時間。難度設置:A開始時讓孩子扶著牆壁或椅背站立;B讓孩子嘗試徒手站立。幫助給予:1可以在牆壁上孩子掂腳可觸及的地方掛一獎勵物,鼓勵孩子掂起腳去拿取;2給孩子數數,讓他/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42、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來;(4-5)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畫能力。訓練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難度設置:A開始時嘗試先給孩子一個立方體的積木在距離極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讓孩子便於操作;B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C改用乒乓球嘗試;D按照預設距離訓練。幫助給予:1為提高孩子的興趣,建議開始時成人和孩子一起參與游戲;2孩子的技巧熟練後,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競賽。41、做5次前滾翻;(4-5)訓練目的:增進協調、平衡能力,刺激本體感覺。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成人連續做5次前滾翻的動作。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要求做2-3次;B要求孩子連續做5次,並要求孩子在動作過程中身體盡量保持直線。幫助給予:1開始時要全程給予身體協助,並用語言鼓勵孩子嘗試;2盡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40、轉椅游戲;(3-4)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難度設置:A開始時為避免孩子緊張,可讓其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習慣後要求其兩手自然放在腿上*身體控制重心,並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蒙住。39、能來回滾動身體;(4-5)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難度設置:A在訓練者的身體協助下進行翻滾;B自己控制身體進行翻滾。幫助給予:1給予大量的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2隻在有需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確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傷。38、做一連串手部和腿部動作時能保持平衡;(3-4)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和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動作,如:跳舞、打功夫等。難度設置:A選擇簡單一點的動作;B選擇較為復雜的動作,包括彈跳、跳躍等動作。幫助給予:1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邊,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時才給予扶持;2在孩子前後方均鋪上墊子,孩子跌倒後鼓勵他/她自己起來繼續練習。37、能學青蛙跳20厘米的距離10次;(3-4)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在地板貼兩條平衡線,成人給孩子示範如何做青蛙跳幾次,然後指導孩子模仿。難度設置:A開始時,線段間的距離應該短一點,讓孩子容易達標;B如果孩子不願意合作,可引入食物獎勵的法,把獎勵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線條上,孩子跳到線上就獎勵;C逐漸地把線段間的距離增大。幫助給予:1身體協助;2每一難度中如果孩子遇到問題,都要及時給予身體或口頭上的指導,重復示範並注意提起孩子參與的興趣。36、單腳原地跳;(3-4)35、在10厘米寬2米長的地面線條上走保持身體平衡;(3-4)訓練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訓練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膠粘一條2米長10厘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走一半的距離,允許偶爾走出界外;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盡量不要走出界外。幫助給予:1訓練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2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腳下的線條,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訓練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導孩子走,但不給予身體協助;3讓孩子自己嘗試獨自走。34、能跳過5厘米高的繩;(3-4)33、踏小三輪車轉彎避開障礙物;(3-4)32、扶物能單腳站立5秒;(3-4)訓練目的:平衡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難度設置及幫助給予: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過程中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怎麼做,如:「抬腿!」、「放下!」B讓孩子自己嘗試5秒內(可用數數提醒他/她)不要把腳放下;C孩子掌握了技能後,改用棒子。家長雙手握住棒的兩端,孩子則抓住中間重復以上步驟。31、雙腳一齊從最後一級樓梯跳下;(3-4)30、雙腳原地跳;(3-4)29、自己上、下小三輪車;(3-4)28、雙腳輪流跨過15厘米高的繩;(3-4)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5CM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抬高跨過繩子。幫助給予:1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繩;2要時時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3建議用有彈性的圓形橡皮繩。27、一步1級上、下樓梯;(3-4)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個階梯,連續上或下樓梯。難度設置:A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後面,伸出雙臂或雙手的拇指,讓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樓梯;B成人將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則在孩子右側腰間的位置,讓孩子在攙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樓梯;C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攙扶孩子上、下樓梯;D讓孩子獨自上、下樓梯。幫助給予:A雙手(或拇指)抬高給予協助;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給予協助;C單手(拇指)給予協助;D撤消所有協助。26、互動式投籃:(3-4)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訓練要求: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後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25、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左右遠的大盒子中;(2-3)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學習向著目標拋擲物件。訓練要求:能連續5此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外的大盒子中。難度設置:A開始時把距離設短一點,如只要求兒童站在距離大盒子一步或兩步的距離;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C逐漸地把大盒子換成小一點的盒子。幫助給予:A手把手地幫助孩子投擲;B只是在孩子姿勢錯誤時才給予幫助。24、扔球3米遠;(3-4)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一個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遠的地方。幫助給予:1開始時如果孩子不領會扔球的動作,可手把手地教;2給孩子在前方畫一條線來提示他/她要扔的距離;3為鼓勵孩子嘗試,可在線的旁邊放一玩具或小食品來作為獎勵物。23、跳起並接觸懸掛著的物件10次;(2-3)訓練目的:腿部、膝蓋運動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訓練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躍時可及的地方懸掛一個玩具(氣球或會彈跳的玩具),鼓勵孩子跳躍並伸手觸摸該玩具。難度設置:A懸掛物開始時掛得稍低一點,讓孩子容易觸到;B孩子掌握了這一技能後,把懸掛物稍微掛高,鼓勵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彈跳起來。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體的力量,可先用雙手扶著他/她的腋下,幫助他/她練習彈跳;2通過跳彈床和在床墊上跳躍來掌握彈跳;3給予鼓勵和獎勵來促進孩子練習的興趣。22、坐上大龍球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增強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機能對多動和身體協調不佳的孩子有較大的幫助。訓練要求:協助孩子坐在大龍球上,指導者可以放手,只要協助保持大龍球的穩定即可,鼓勵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躍動。孩子要作前後、左右搖晃時,指導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雙手,以協助孩子保持身體的平衡。21、會走S型的線段;(2-3)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肢體的平衡能力。訓練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膠粘出一條S型線段,讓孩子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幫助給予:1開始時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著他/她的雙手引導他/她往前走;2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後邊,讓他/她推著一個手推玩具沿著線段向前走;3鼓勵孩子自己往前走,並在另外一端放一個玩具或小食品來獎勵孩子的成功嘗試。如果孩子因為見到獎勵物而不配合訓練,則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線後拿出神秘獎勵物獎勵給他/她。20、坐在童車上被推,能保持雙腳在腳塔上(2-3);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控制能力、雙腿運動時的協調能力、雙腿肌肉的控制能力。訓練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車上(童車的選擇要以孩子坐下後,臀部、膝蓋及腳踏三點的角度約為45度的車子為宜),家長在後面推動車子。輔助用品:改良的魔術帶。幫助給予:1身體指導並控制好車頭轉彎的位置;2盡量讓孩子自己嘗試。19、能彎腰左右腿交替鑽過呼啦圈;(2-3)訓練目的:肢體運動及平衡能力的控制。訓練要求:給孩子一個大號的呼啦圈,示範給他/她看如何雙手分別握著呼啦圈兩邊並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彎下腰,然後把一隻腳跨入呼啦圈,接著跨入另外一隻腳。難度設置:A開始時把呼啦圈放低一點,並且幫助孩子握著呼啦圈;B高度稍微調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時給予幫助;C要求孩子雙腳跨入後轉動雙手把呼啦圈由後往前翻轉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體的正前方)。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拒絕游戲,可以多做幾次練習,並且邀請孩子一同參與游戲;2注意確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環節給予適當的身體和口頭幫助。3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18、單手扶欄上、下樓梯,兩步一級;(2-3)17、能把靜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2-3)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伸展能力,發展眼、腿的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一直徑10公分左右的軟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讓孩子踢球。難度設置:A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B踢向前方1米遠距離的物體。幫助給予:A口頭提示+身體指導+語言提示;B身體指導;C偶爾的身體指導+語言提示。16、單手投中型球;(2-3)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把球單手投進球籃中。難度設置:A只在半步的距離外嘗試;B在1米左右的距離外把球投進球籃;C投5次有3次中為通過。幫助給予:1開始時給予足夠的身體協助並鼓勵孩子獨立嘗試;2隻在孩子犯規時給予口頭提示。15、拉物走2-3米;(2-3)項目要求:在一會發聲玩具車上系一條約50公分長的繩子,在繩子上纏一個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讓孩子拉著往前走。難度設置:A繞大圓桌子;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車子通過)。幫助的給予:手把手,並不斷用語言提示看身後的車子的運動軌跡及前方要走的方向。14、能推著物體向前走2-3米;(2-3)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手臂推的能力;因果關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動作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會發聲的「鴨子桿」或類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裡,讓他向前推行。難度設置:A繞大圓桌子;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鴨子桿」通過)。幫助給予:身體指導(即手把手地教)並不斷地用口頭提示和身體接觸來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運動軌跡,給孩子模仿玩具發出的聲音;轉彎時告訴孩子正在轉彎並用手糾正、幫助他轉彎的方向。13、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頓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難度設置: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藉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銷。

❹ 女子難產導致兒子腦癱,不想放棄抱著孩子淚流滿面,她該怎麼辦

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哪個媽媽不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但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子得知兒子患有腦癱後,整日以淚洗面,但生活還要繼續,唯一能做的便是堅持下去。

結語

女子難產導致小兒子腦癱,最終在經濟的壓力下,做出了艱難抉擇。小兒子出院後,生活還要繼續。

他們往後的日子再艱難,也要心存希望,因為堅持下去,未來值得期待。

❺ 家有腦癱兒怎麼辦怎麼給腦癱兒比較好的護理措施

腦癱孩子怎麼辦? 怎麼給腦癱兒比較好的護理措施?

1、贏得孩子的配合 

在幫助孩子恢復自理能力的過程中,需要贏得孩子的配合,這樣可以達到一個 事半功倍,事半功倍。 建議在孩子興趣高的時候進行教育,比如在孩子餓的時候教他吃飯,同時結合游戲,比如一邊教孩子唱歌,一邊做鬼臉。 

5. 教腦癱孩子一步一步學一件事是很困難的。 、

例如,對於四肢癱瘓的孩子來說,簡單的點頭或搖頭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家長要循序漸進地教孩子,病情較重的孩子可以通過點頭、搖頭來教,手不聽的時候,可以教他們用腳畫畫。 

溫馨提示:腦癱患兒在康復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有時甚至會發脾氣。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去安慰和鼓勵孩子。 孩子失去信心並拒絕隨後的鍛煉。

閱讀全文

與我兒子腦癱攻擊父母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兒童體檢查血在哪個醫院 瀏覽:684
陪父母多少年書籍 瀏覽:346
長壽湖湖嶼城 瀏覽:961
老年痴呆卧床出汗 瀏覽:562
中國副國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80
老人突然不記得人怎麼回事 瀏覽:708
孩子被吼時父母在想什麼 瀏覽:502
廣州色弱只能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16
快一百歲的老人送什麼 瀏覽:970
濰坊老年大學地點 瀏覽:21
看望敬老院老人Word 瀏覽:564
老人得心梗後怎麼辦 瀏覽:361
老年人泡什麼酒 瀏覽:137
血脈養生方多少錢 瀏覽:755
答謝宴男方的父母該說什麼話 瀏覽:582
順豐快遞員有退休金嗎 瀏覽:881
婆婆得老年痴呆親戚讓吃保健品 瀏覽:339
農村養老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領錢 瀏覽:916
上海養老保險計算器2015 瀏覽:64
市文聯敬老院組織活動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