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有一枚古钱币方孔。正面是寿比南山背面的图案好像是鸟这是什么钱币有收藏价值吗、
这种是花钱,虽然不是流通的钱币,但也是有收藏价值的,有人专门收藏花钱。寿比南山,背面图案是什么?鸟?龙凤?楼阁?也分很多种,还要看大小。
价格也不等,具体要看大小,图案,品相。
为什么会没有收藏价值呢?楼主给你看看,别人网上交易的类似花钱,作为参考。链接如下:http://www.chcoin.com/bbs/read.php?tid=2967769
http://www.chcoin.com/bbs/read.php?tid=3043742
㈡ 这个钱币现在价值多少
这个钱币现在价值多少?
字迹端庄有力,
铜绿包浆自然,
材质造工到位,
方孔字体俱正,
大开门,真品无疑!
市场参考价:小几百元人民币。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㈢ 唐朝的圆形方孔钱值多少
唐初一度沿用隋五铢钱。唐高祖时正式发行五铢,铸行“开元通宝”,并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高宗乾封元年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不久即废去。开元通宝的使用,使唐代货币保持了长期的统一与稳定。安史之乱,是经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唐肃宗乾元元年发行虚价的“乾元重宝”钱,钱制渐趋混乱。中唐发行“两税法”,以铜钱征税,货币供应不足,武宗会昌元年铸了“会昌开元”钱后才缓解了严重的钱荒。唐代中晚期出现了“重宝”“元宝”等钱名,此后中国的方孔圆钱,形成了记年号,称“宝”的钱制。开元通宝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钱的基本铸式,还被沿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古代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都受到了开元钱的影响。唐
名称书体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30元 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2.4--2.5厘米,重3.8--4.2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 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 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 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 1元
乾封泉宝隶书小平唐代 300元 高宗乾封元年铸,以一当开元通宝钱十。钱体略大于开元钱,径2.5厘米,重3.3----3.5克,因铸期短,传世少,出土多在陕西境内。常见多为赝品。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唐代 2元 肃宗乾元元年始铸之虚值大钱,一当十与开元钱并行,后期减重大小不一,版别甚多,背有星、月、祥云,瑞雀等。当五钱径2.5厘米,重4克上下,当十钱径2.9----3厘米,重10克上下。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唐代 1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白铜母线 8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祥云 4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瑞雀 11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洪” 16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二” 11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 1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重轮 5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 2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 2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二背重轮 2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重轮 4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八星 1500元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500元 唐代宗大历四年于绛州铸造,钱文隶书,旋读光背,径约2.3厘米,重工业2.5克左右,因含锡,铜色昏浊,制作粗陋。大历钱铸期短暂,故传世甚少。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背月 650元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大样 1200元 唐德宗建中元年复商州废炉所铸。钱文四字隶书,径2.1--2.3厘米,铜色暗红,钱体薄小,由于铸期短,传世,出土甚少。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小样 8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300元 乾元二年唐叛将史思明占魏州称“大圣燕王”建元“应天”溶佛寺铜器得壹元宝大钱。钱文隶书旋读,径3.65--3.9厘米,重18.8--23克,痛月纹多种,得壹为初始、纯正意,而非年号钱,行未久因恶得壹非国运长久之兆,遂改元更铸顺天元宝,故世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月 4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月 13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星一月 2000元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 120元 唐叛将史思明公元760年占洛阳,自号大燕皇帝,建元顺天,铸顺天元宝,形制,色泽均同于得壹元宝,钱文隶书,径37.5厘米,重20.8克,钱背多有星,月纹,铸行壹年有余,故传世较得壹元宝多。.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星 500元
高昌吉利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2300元 南北朝时高昌国曲氏王朝铸。其故都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20里处,北魏太和廿三年曲嘉为王,传世至唐贞观十四年为唐所灭。钱文隶书有北魏气韵,内外郭齐备,素背无文,径2.6--2.67厘米,重12.5克,此钱传世不多。幸阿斯塔那及陕西曾有微量出土。
㈣ 我有一枚雍正通宝方孔钱币,背面是两个满文意思是宝浙,直径有2.3厘米,请问是真品吗现在值多少钱...
您的问题我有一枚雍正通宝方孔钱币,背面是两个满文意思是宝浙,直径有2.3厘米。
由于你没有放图所以无从判断,发一个真品雍正通宝宝浙钱的图,您自己对比下——
目前雍正通宝宝浙美品市场价值约220元左右,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㈤ 圆形方孔币一枚值多少钱
最高一百万,最低一元,
㈥ 我有一枚古钱,一面是“金玉满堂”,背面是“龙凤”图案。中间是方孔,请教这是什么时候的花钱,值几个钱
这种钱叫花钱,是民间铸造的钱币,不能作为货币使用,有着吉祥,辟邪等寓意。具体朝代不好说。因为自从汉代其就有了。
下面是从网络里面贴的:
花钱,以其形制类古钱,性质非流通币而得名。历来花钱是作为古钱币的一个分支。按其用途大致可以为古钱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五大类,可作为厌胜(厌伏其人,咒诅取胜),佩饰,玩赏,游戏,撒帐,洗儿,吉庆,卜卦,殉葬,赏赐,凭信,镇库,纪念,祝寿,挂灯,上梁,系包裹,镇水,性教育等方面之用途。从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花钱收藏的普及,人们对花钱开始重新认识。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版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吉祥的内涵,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和古钱的联系,不但体现在它们形制的相似,而且体现在它们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正因为花钱有多种亮点,花钱收藏队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钱收藏者,而且也包括了古文化爱好者,艺术品爱好者等等。 在中外众多货币之中,中国花钱是独特的一族。从用途上看,它们不具备任何货币的功能;从外观上看,它们却都被铸成钱币的形状。眼下,花钱收藏相当热门,部分品种的价格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档次收藏钱币,真可谓不是钱币胜似钱币!
镇库钱
[编辑本段]
这是一种官钱局在开铸流通钱币之前,为镇钱库之邪,特意铸造的特大型超重钱币。有的在钱币上特地铸上“镇库”字样。存世最早的镇库钱当属南唐的大唐镇库。此后,历朝历代都有铸造,也有不铸“镇库”二字的镇库钱。
挂灯钱
[编辑本段]
宫廷用钱一种,用作宫灯的下坠,多见于清代。史载:“钱局岁十二月例精制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凡是见到清代年号钱中厚重、大型、铜质、精良的,即可能是挂灯钱。
清代宫廷每逢春节、元宵节,有把钱币挂在宫灯上做配饰的习俗,称挂灯钱。每逢十二月,铸局要特铸一批精致的花钱。乾隆以前的挂灯钱上多饰有龙凤图案,后来又改用文字替代。
祝寿钱
[编辑本段]
为庆祝寿诞而铸造的吉语钱。钱文通常有龟鹤齐寿、龟龄鹤寿、福德长寿、福寿延长等,背面多为神仙、灵龟、仙鹤、瑞云等图案。
配饰钱
[编辑本段]
指古人佩带于身上作装饰或辟邪的钱形铸品,亦称“配钱”。配钱起源于汉代,原为钱形带扣,后来在其上增添各种图案或吉语,诸如“日入千金,长相勿忘”等,近代清末民初民间大量的锁片往往也被归入配饰钱一类。
春钱
[编辑本段]
古代民间作首饰的小钱,多为私铸,质地多为金银。此钱在元代已经有了记载,当时妇女首饰多为金银小钱状,此即春钱。另有一种“新春大吉”、背面“人口平安”的小铜钱也属春钱一类。
撒账钱
[编辑本段]
古时在婚嫁仪式上使用的钱形铸品。撒账钱上多系吉语祝词,如长命富贵、夫妻偕老、金玉满堂、宜尔子孙、早生贵子等,也有在流通钱表面鎏金、鎏银的品种。
象棋钱
[编辑本段]
为古代钱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为今天的样子。存世最早的象棋钱也出现在宋代,通常图文并茂,极为精美,亦有后世仿制。
门神钱
[编辑本段]
春节时农村一般都贴门神。古代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唐朝时,门神像由武将秦叔宝、尉迟敬德代替了。明清时候,两位门神“站”在钱币上了。
贺年钱
[编辑本段]
专门用来祝新春的。这种钱体形小,也不怎么精良,是民间私人铸造的。因为专门用来恭贺新春,故又称新春钱。
吉语钱
[编辑本段]
即在钱币上铸有吉祥语句,这种钱币种类很多,盛行于唐宋。如“岁岁平安”、“四季平安”钱。
压岁钱
[编辑本段]
每逢除夕或新春岁首,长辈往往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史料记载:“以彩绳穿钱,编做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那时给压岁钱有一种镇岁、除邪、祈福、迎福的意义。民间还有用红绳穿百枚铜钱做压岁钱,寓长命百岁之意。
㈦ 这个方孔古钱币那种最值钱皇宋通宝
历代古钱币具历史、文物价值钱币存世量少、版别少钱币:古钱诊稀50品金元通宝金淳化元宝九叠篆皇宋通宝、靖康通宝、元宝三孔布、齐留字刀、圜钱、楚贝币(金质)
㈧ 方孔铜钱币值多少啊
5) 秦半两(径3cm) 上 30元[6]
6) 秦半两(径3。1cm,重13克,大字) 美100元[1]
7) 汉半两,汉五铢 上美 各2元[50]
8) 五铢面文“卜”;“背工”;“背王”三种 近上 共90元
9) 东汉小五铢 上 5元[6] ; 小泉直一 美 25[1]
10) 大泉五十 上美 8元[20];减重小样 上美 10元[3]
11) 永安五铢 美 38元[3]货泉饼钱(10.7克)美70元[1]
12) 货泉白铜质 美80元[1];穿上半星 美20元[1]
13) 直百五铢厚重 上 80元 ;背为 中上 60元[1];常平五铢 美30元[1]
14) 大泉当千[大样径3.8CM,重9克] 上美480元[1];[径 3。4CM]近上130元[1]
15) 大泉五百[径2。95CM] 上美350元[1];上220元[1]
16) 梁铁五铢背四出 上12元[30],梁铁五铢背四出[五字内有双星] 上50元[2]
17) 五铢上横杠:下半点星 上各6元[8]
18) 南朝梁[两柱五铢,上下星 ] 上美90元[1]
19) 南朝五铢上巨星 美80元[1]
20) 北周布泉大样 美100元[2]
21) 隋曲笔五铢 美 35元[5]
22) 乾元折五重轮[花穿] 美140元[1]
23) 乾元小平重轮 上45元[1];乾元折二型 上美 15元[6]
24) 大历元宝小样 上 250元[1]
25) 建中通宝 近上 200元[1]
26) 大唐通宝(中大样,径2.3CM) 传世美 280元[1]
27) 开元通宝[官版微型径2.2CM] 美 40元[1]
28) 唐国通宝真书 美80元[2]
29) 唐国通宝真书小样[径1。9CM]美 50元[3]
30) 唐国篆书大字 美 70元[1]
31) 开元通宝白铜质 美25元[2]
32) 开元通宝特厚型(径2.4CM 重7.9克) 上280元[1]
33) 南唐篆文开元 上10元[5]唐国通宝篆文 美15元[8]
34) 会昌开元背双月、润 ;洛; 上美 各7元[5]; 背京下月、越 ;兴;兰上美 各18元[4];背‘广’上35元[1];会昌开元背梓 上 45元[1]
35) 乾享重宝铅钱 上18元[3]
36) 周元通宝 上美15元[8];背上月;下月;右月 美各28元[5]
37) 乾德元宝 上美 30元[2]
38) 宋元通宝背上星 美20元[1]
39) 绍圣通宝小平 美80元[1]
40) 大观通宝折十 美130元[1];[大字版]上80元[1]小平 上美6元[3]
41) 崇宁重宝折十“小字宝极美”宝字高0.95CM” [美胜母钱]120元[1]
42) 崇宁重宝折二私铸“径2.8CM”上 25元[1]
43) 庆历重宝 美28元[2]; 宽边 美30元[1];庆历旋读 上 25 [1]
44) 宣和通宝背“陕”铁钱 近上18元[1]
45) 建炎小平 [川字版 ]上品 80元[1]
46) 建炎折三楷书 [篆、楷书]折二 上各 7元[3]
47) 绍兴通宝折二楷书 上 8元[1]绍兴元宝折二篆、楷文 上 各 7元[3]
48) 隆兴通宝折二[小楷,花穿钱] 上美100元
49) 乾道折二揩文 美20元[1]篆书 近上 12元[1]
50) 淳熙小平背星月,捌、十一 ,十六上 各10元[4]
51) 淳熙折二背星月,七、捌、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十五,十六 上各8元[8];小字折二星月 上美20元[1];光背小字 上20元 [1]
52) 绍熙折二背三,四,五 上 各8元[8]
53) 庆元小平背元,二 三 上各12元[4]
54) 庆元折三背四、五 上美 各45元[4] ;“五“近上20元;背”六“上40元[1]
55) 嘉泰折二背元,四 上 各10元[6]; 小平二;三 上美各15元[1]
56) 嘉泰折三 美 260元[1]
57) 开禧折二背元、二 上 各 12元[2] ,小平“三“ 上各18 元
58) 嘉定折二背二,三、五、六,九,十三 上 各9元[20];小平元、二、十 上各16元[2]
59) 大宋小平背三 美65元[4];
60) 绍定折二背三、四、五、六上 各10元[8]
61) 端平通宝折十’长宝’ 美50元[6];短宝’ 美65元[6];
62) 嘉熙折二背元、二上各9元[3];;小平“四”上 15元[1]
63) 淳佑小平背十一 上美 70元[3];背二、三、四 上各 15元[6]
64) 淳佑折二背元、二、三、九、十 、十一 上各12元[3];
65) 皇宋折二背元,三、四,五,六 上各8元[8];小平 “三”“四”、“六” 上 各 18元[3]
66) 开庆折二“元” 美45元[5]
67) 景定折二背元 ,二、三,四、五 上 各10元,景定小平背元 ;二 、三 上 各14元
68) 咸淳折二背元;二,四上 各10元[6];背八 美25元[1]
69) 天盛元宝 上美 35元[6]
70) 大定通宝 美15元[1];宽边异边 上美35元[1]背上酉 美28元[20];上申小字异版 上美45元[1];背下酉 上美60元[2]
71) 正隆元宝 美 8元[20]
72) 巴思八文大元通宝 美180元[2];美品边有一裂 70元[1]小样广穿[径3。9CM;穿径1。2CM ] 上美130元[1]
73) 至大通宝 上35元[5];大字 上60元[1]
74) 至正通宝背三 [ 细字大样,稀见 ]美品300元[1]
75) 大中通宝小平 上 28元[2];“大字”版 上30元[1];瘦金体 上美 45元[1]
76) 大中通宝折三 上 120元[1]
77) 大中通宝小平背浙 美80元[2]
78) 洪武通宝小平八种版 美 各5元[4]
79) 洪武背浙 上 8元[8],单点通背浙 上美60元[1]
80) 洪武通宝背二福??[ 径2。8CM??边略有腐缺,声音较好] 上 3800元[1]
81) 洪武背北平 近上12元[1]
82) 洪武一钱 上 10元[9];
83) 洪武二钱 [三种版式] 美各80元[8];近上28元[9]
84) 永乐通宝 上8元[9];嘉靖通宝 上18元[1],“斜立“ 美30元[1]
85) 万历通宝六种版式 美 各5元[40]
86) 万历 [直厂历小字厚型] 美20元[3];万历折二 上80元[1]
87) 宣德通宝 美 28元[15];泰昌通宝 美 28元[1]
88) 鬼天启小平 美 20元[1]
89) 天启小平 上 10元[1]
90) 天启背工、户 美各25元;背云 美 30元
91) 崇祯背季,新,贵,局,沪 美 各 15元[18]
92) 崇祯背 “下沪上星”、青、下工、下季、广、二、捌 上美各25元[15]
93) 崇祯背“戊”, “江” “下工上星”“下日孕星 ”“背星折二型” 上美 各35元[8]
94) 崇祯背’户日’’ 官’’官异版’上美 各60元[6];福建版[示祯]径2.7CM70元[1]
95) 崇祯通宝[微型减重钱,径1.8CM] 美 8元
96) 隆武通宝 上 15元[12];背星 上18元[8]
97) 隆武通宝背户 上 35元[2]
98) 隆武通宝折二钱??径2.82CM?? 上200元
99) 永历珍宝 美 45元[5]; 二厘 美50元[2]
100) 永历背明、上工、下工 美各35元[8]
101) 永历背户 上30元[1];背留 上130元[1]
102) 永历背督[大隶书] 上 80元[2]
103) 永历背右工 上 100元[1]
104) 永历背壹分 (三种版式) 美 各35元[9]
105) 永历背壹分大样[异书小字江浙版] 上美90元[1]
106) 永昌小平 上美90元[3]
107) 大顺通宝背工;光背 美各35元[5]
108) 大顺通宝背户 生坑美85元[20]
109) 弘光背星二种版 美各18元[5];凤阳版上美30元[1];行书 上35元[1]
110) 利用通宝 上6元[4]
121) 利用通宝背厘大样 美20元[8];’三角通’美28元[1]; 背厘宽边大样 美40元[1];背厘小样;背贵 美 25元[4]
122) 利用背云美28元[5];背左厘 美 40元[3]
123) 裕民通宝光背 美60元[5]
124) 洪化通宝 美6元[1],洪化小平异版[孩儿体]美30元
125) 昭武背工,洪化通宝背工户美各15元[8]
126) 昭武通宝“壹分” 篆书 上美200元[2]
127) 大明通宝背上“户” 美 850元[1];上500元[1]
128) 兴朝通宝背工大样 上美 35元[3];
129) 清满文天命汗钱 厚重]生坑美品280元[1]
130) 顺治缶宝光背私版小钱[径2。2CM ] 上20元[1]
131) 顺治宣一厘;上 45元[5];上昌 美 70元[1]
132) 顺治上福 美180元[1];上 110元[1]
133) 顺治蓟一厘 ;阳一厘 ;上原 上美各60元[3]
134) 顺治单汉字:上浙、尔宝光背、右工、右同、右河、右户、右宣、宁一厘、浙一厘、工一厘、昌一厘、东一厘 、云一厘、临一厘、光背 上 各25元[20]
135) 顺治上河 、河一厘 、“上东”“宁一厘双点通”、右原一厘;原 上美 各35元[2]; 顺治满汉文’江’ 上美 20元[8]
136) 顺治背陕; 蓟 上美 各12元[4]
137) 康熙背漳,桂 美 各25元[8];
138) 康熙背大南 上 70元[1],瘦楷 上美100元[1]
139) 康熙背云,陕,蓟, 上美 各 6元[8]
140) 康熙背江,苏,大云 上美 各 10元[5]
141) 康熙背福 美 12元[8];双点通 美 18元
142) 康熙罗汉钱 美28元[1]
143) 康熙背临[栅栏临] 美 80元[1],
144) 雍正宝昌 美 55元[1]
145) 雍正宝安、宝巩、宝浙 、宝苏 美各 25元
146) 雍正宝浙“三角通” 美 30元[1];
147) 雍正宝浙“小方头通满文小浙”美 30元
148) 雍正宝济、宝河 美 各35元[9];宝晋 上美45元[2]
古钱币(第2页)
149) 乾隆宝浙局“正字隆” 美 180元[1]“生字隆”上100元[1]
150) 乾隆宝苏局小平六种版式 美 共50元
151) 乾隆宝苏局“生字隆” 美 150元[1]
152) 乾隆宝昌局小平六种版式 美共50元[2组]
153) 乾隆宝浙局小平八种版式 美共80元[2组]
154) 乾隆宝伊 美30元[1]
155) 乾隆宝黔[缶隆] 美20元[1]
156) 乾隆宝济 美68元[1]
157) 乾隆大样 (2.7cm) 上美 15元[2];宽边大样 美25元[2];宽边满文出头宝 美40元[1];‘山隆’ 大样[2.7CM] 美 30元[1];‘山隆’小样 美6元[5]
158) 乾隆通宝乌什局 美15元;乾隆阿十美35元
159) 乾隆通宝阿克苏背上日 上美25元[3]
160) 乾隆通宝阿克苏局 美18元[1]背[上下局名]上美40
161) 乾隆通宝库车局 美50元[1];乾隆库十 上美50元
162) 乾隆通宝背龙凤〔宝苏局开炉钱〕 径2。9CM 美品罕见 价格:3000元[1]
163) 嘉庆宝源背下星 美 8元[2];嘉庆宝武背仰月 上30
164) 嘉庆宝泉大样(2.85cm)三种版式 美 各28元[5]
165) 嘉庆通宝阿克苏局 美12元[3]
166) 嘉庆通宝背四决 上美20元[1]
167) 嘉庆通宝宝苏局宽边大样 径2.89cm 重8克 上美1200元[1]
168) 道光宝泉大样(2.8cm) 美 30元[2]
169) 道光宝源小平白铜质 上美 40元[1]
170) 道光宝苏厚版[径2。2CM;厚0。23CM ] 美 30元[1]
171) 道光通宝阿克苏八年当十 上美 12元[10]
172) 道光通宝阿克苏八年当五 上 24元[5]
173) 道光通宝宝黔上日 上美18元[2]
174) 咸丰宝云小平背上月孕星(2cm) 上美 80元
175) 咸丰宝浙当十 美 18元[15];宽缘小字 美 30元[3]
176) 咸丰宝浙当十[满文长浙] 美 30元[1];
177) 咸丰宝浙当十[撇重] 美 25元[3];细字精楷 美80元;咸丰宝浙当十[小咸撇重] 美 60元[1]
178) 咸丰宝浙当十[12种版式不同] 上美 共220元[1组]
179) 咸丰宝浙当十[细字样钱《咸丰泉汇》14-3-24有载] 美 250元[1]
180) 咸丰宝源当五 美 45元[4];宝源当十 美28元[1]
181) 咸丰宝源当五十[精制大样式,径5.6CM,厚0.38CM,地张平整] 美 380元[1]
182) 咸丰宝泉当十[大小四种] 美各28元[4]
183) 咸丰重宝宝泉当十母钱[径3。7CM内穿有二裂] 美200元[1]
184) 咸丰宝巩当十 美35元[2],宝桂当十 美45元[1],
185) 咸丰宝桂开炉特大样宽边[径4。05CM 重26克]美600元[1]
186) 长发其祥宝福局开炉钱[咸丰炉]径2.55CM系<中国花钱目录>图拓原物 美品2500元[1]
187) 咸丰 宝迪当十 上 28元[1]
188) 咸丰 宝迪当八;宝陕当十 上 各 40元[4]
189) 咸丰宝陕当十[白铜] 上美 120元[1]
190) 咸丰宝直当十 ;宝川红铜当十 上各35元[3] ;宝云当十 上25元[1];咸丰宝巩小平 上 12元[2]
191) 咸丰通宝宝福铁钱四种版上 各18元[8]
192) 咸丰通宝宝泉铁钱 上 10元[8]
193) 咸丰阿克苏当五 ;阿克苏当十 上美 各25元[8]
194) 咸丰宝苏小平扁字异版 撇重揩字上50元
195) 咸丰宝苏当十缶宝小字 上美300元[1]
196) 咸丰宝苏当十 上 18元[2];大字 美30元[1]
197) 咸丰宝苏当十[勾咸] 上 35元[1]
198) 咸丰宝苏当五十 美 220元[1],
199) 咸丰宝河当百 上美150元[1]
200) 咸丰宝昌当五十 上美100元[1];宝昌当五十“白铜”美280元[1]
201) 咸丰宝台小平 上美 55元[1]
202) 咸丰宝福铁范铜版小平[径2。5CM] 上美 100元[1]
203) 同治宝泉当十 上美35元[3];缶宝宽边大样[径3CM]上美50元[4];缶宝窄边大样[径3CM,边0。25CM] 美60元[1]尔宝宽边大样[径3。1CM] 上美70元[1]
204) 同治宝源当十大样“缶宝[径3。1CM];尔宝[径3CM] [一对] 美 共120元[2]
205) 同治宝川 上 20元[1]
206) 同治宝福[径2。3CM] 美200元[1]
207) 同治宝巩小平 上 10元[4];同治宝浙;宝苏 上各8元[1]
208) 同治通宝库车当十 上 40元[2]
209) 同治通宝新十 美30元[1]
210) 同治通宝宝台局 上40元[1]
211) 同治宝州上“王” 上 60元[1]
212) 同治宝昌大样{2.4cm}上美18元[1]
213) 同治宝晋小平 美品 价:80元
214) 同治宝苏精制宽边{2.2cm}美30元[1]
215) 同治重宝宝伊当四[小字版] 上 450元[1]
216) 光绪宝福小平背倒满文 美160元[1]
217) 光绪宝福小平背上星样钱 美260元[1
218) 光绪宝苏当五 上美75元[2]
219) 光绪通宝宝直小平异版[精铜铸,极美,疑样,2。38CM] 220元[1]
220) 光绪宝苏小平铁钱背倒满文[出谱官版,径1。9CM] 上400元[1]
221) 光绪宝苏小平背上巨星[径1。8CM ] 上100元[1]
222) 光绪通宝背宝苏[宽边精制 径2。3CM] 美40元[1]
223) 光绪通宝背宝苏局[背满汉文异书] 全品相 径2。55CM 价:2000元[1]
224) 光绪宝云上仰月[径2CM ] 美50元[1]
有些价格低的方孔圆钱没有列在上面
㈨ 古钱方孔币鎏金的钱币值钱吗
古钱币方孔鎏金币一般还是值钱的。
如果是老钱新鎏金那么价值不高,
新鎏金的话和钱币本身价值差不多,
如果是老鎏金或者金币价值就非常高。
㈩ 圆形方孔钱在现在值多少钱
战国时期“明四”
拍卖
2012-05-18
¥
40,000--50,000
战国“宜君特半”
拍卖
2008-11-10
¥
33,600
战国“宜君特半”
拍卖
2008-11-10
¥
33,600
战国“两甾”圆形
拍卖
2008-04-29
¥
5,040
战国“两甾”圆形
拍卖
2008-04-29
¥
5,040
战国·燕国“明四
拍卖
2006-06-04
¥
44,000
战国·燕国“明四
拍卖
2006-06-04
¥
44,000
战国·燕国“明四
拍卖
2006-06-03
¥
44,000
公元前221年至
交易
2010-12-01
¥2,000
12个光绪机制宝
交易
2011-10-26
¥
协商价
古代铜貔貅(带印
交易
2009-07-15
¥490,000